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圆明园的历史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被毁灭的悲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和痛恨情感,以及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分析历史事件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及其被毁灭的悲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及其被毁灭的悲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总结课文深层含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一、解读教材《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

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

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认识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文本进行阐述。

一、教材解读(首先来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体)。

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大意)。

读完全文,会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自豪,更会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心疾首,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

学习本篇文章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情感)。

二是学习作者用对举的写法把事物写具体。

(方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细细推敲,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教学理念(可以和文章结合)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解读,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理念:理念之一: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故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创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去探究,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理念之二: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读是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与感悟,获得审美乐趣,真正实现“有创意的阅读”。

三、教学目标(3-4条,对应4个环节)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运用自主预学,分类学习(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工具书)等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受情感。

借助作业本的导学练习,(自读自悟,对比阅读,小标题法),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研读圆明园的辉煌,通过重组,圈画关键词,补充资料,在对比品读中感受作者运用对举的写法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文物的珍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通过仿写,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本文是(精读)课文,需要用(二)课时完成。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五)、教材处理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和野蛮。

3、利用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法、学法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202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3篇)

202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3篇)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3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一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瑰、绩”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中“辉煌”与“毁灭”两次画面的描写。

学会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唤起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描写历史事件的文章,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学会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辉煌”与“毁灭”两次画面的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历史。

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让学生对圆明园有直观的认识。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指导学生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辉煌”与“毁灭”两次画面的描写。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5. 课堂小结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辉煌:圆明园的过去毁灭:圆明园的现在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圆明园。

3.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写一篇简短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辉煌与悲剧,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侵略者破坏的文章。

本文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圆明园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毁灭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铭记历史,珍惜文化遗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毁灭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毁灭的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名为《圆明园的毁灭》。

这是一篇描述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文章,重点讲述了圆明园被烧毁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并引发对文物保护的思考和珍惜之情。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掌握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和珍惜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快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

•确定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学习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进行重建,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历史悲剧。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的PPT•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并准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故事吗?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通过回答提问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记忆和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4.2 新课呈现(10分钟)1.准备一张插图展示圆明园的建筑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提问:“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2.告诉学生这是圆明园的美景,然后以介绍的形式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筑风格、规模和文化意义等。

3.让学生对比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现在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4.3 文本理解(20分钟)1.将课文通过PPT或黑板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分段导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表面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先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然后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心和悲愤,激励读者要奋发图强,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

(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五年级强调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因此本课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默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

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重点词句,要准确领悟课文主旨,加深对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
1.自主识记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

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

讲解难理解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总起全文,紧扣文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位置,建筑,文物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
描写建筑的词语。

)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制不一,中西结合,包罗万象。

③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点名学生回答)
注意这两个词:“上自”和“下至”。

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所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涵盖了差不多2500年的文物。

所以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课件展示圆明园所藏的部分文物图片)
3.学习第5自然段。

请同学们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

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结合前面的内容,说一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5.让学生再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园林呢?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故宫600年特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今天中国文物保护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2019年3月起一直到2020年底,故宫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从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展现600岁的紫禁城和95岁的故宫博物院所蕴蓄的深沉魅力,让世人再次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独特、深刻。

2.让学生对比圆明园遗址和故宫600年特展,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3.阅读课后“阅读连接”,查找资料,体会它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

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