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 13 少年中国说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第【1】篇〗说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第二课时。

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全文逻辑严密。

语气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尚在雏形,但对于爱国这一主题并不陌生。

本文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气势磅礴。

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志。

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 朗读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讲稿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正处在人生什么年龄阶段?对,你们现在是青少年时期。

现在的你们就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四射,充满希望。

同时,你们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议论少年与中国的文章——《少年中国说》,来,请齐读课题。

板书:少年中国说2.这一篇文章是1900年,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百日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先生所写。

PPT呈现作者简介咱们今天学习的是文章的节选,下面咱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ppt播放《少年中国说》视频二、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朗读课文的方法:要多读,读熟练;结合感受读,想象当时的画面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少年中国说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少年中国说部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授课稿- 13 少年中国说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节选片段。

课文用激情汹涌的语言,热情的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特别富饶传染力。

(二)授课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结合说明认识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屡次朗诵理解作者火热的思想感情;领悟句式齐整,气壮河山的语言特点。

(三)授课重难点。

1.能结合说明认识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重点)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意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

(难点)二、说教法。

依照设定的授课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授课方法有:1.朗诵法本课课文用语以四字韵文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经过大量的朗诵,感觉作者语言上的特点,同时也加深对课文感情的认识。

2.背景点拔授课法本课只从字面意思认识课文是不够的,要让学生认识作者写作的背景,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多媒体协助授课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授课多媒体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解说内容,重点补充了课文写作背景,配有适合插图,图文结合,防范无聊说教形式授课。

三、说学法。

本课要修业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词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诵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掌握。

课内学习包括详细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认识课文内容,正确意会课文要旨。

四、说授课流程。

(一)部署预习,课前沟通:1.利用工具,把不的字注上音并字形、字。

2.划出自己喜的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虑什么。

3.收集作者介,找文有关背景料。

(二)本的授课内容分两达成:第一:一、入1.显现《少年中国》朗音,学生听此后的感觉。

板——少年中国二、学生字1.学生在文中出生字,合文注音和词典,先自己一。

2.件出示生字。

3.教范生字,学生跟,准字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第1篇】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校李老师为全校中高年级语文老师带来了一节观摩课,授课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

但是,整堂课却在教师的预设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李老师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听歌曲《少年中国说》并说说听后的感受,随后谈话导入引出对作者的介绍,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2、初识文体,感知内容。

自由诵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文字读通句子。

这一环节用时比较长,学生读错的字音比较多,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保证流利的诵读。

创设了师生共读、小组齐读,男女分读和听读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

3、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本节课出彩点在于教师对课文感悟的引领:先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课文又是用那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之后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立志向学,把为中华之兴盛而努力的志向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李老师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反思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将来。

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以往,改正不足,日臻完善,跟李老师一样给学生一个绝对有效的课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第2篇】中华少年说课稿中华少年说课稿一、说教材全诗共8个小节。

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13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期盼。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文章的大意和主题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

但针对本文中的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和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强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祖国的美景和少年的活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3.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4.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为民族复兴奋斗的信念。

5.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课文主题和重点词汇为主,通过关键词和简洁的句子,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10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中国说》。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少年中国说》是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梁启超用激情磅礴的语言,热情的赞颂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期望。

学习本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把握主体说学情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

但本篇课文语言精炼,生僻字较多。

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以及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准定位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泻、胎”6个生字,会写“泻、皇”等7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我将2.3点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四、科学设计说方法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上积极践行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读、思、议相结合,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循序渐进说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会播放歌曲《少年中国说》,并配合《觉醒年代》中的相关视频,请学生看完之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进而导出课题。

并简要介绍作者梁启超,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统编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 13 少年中国说

统编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 13  少年中国说

13 少年中国说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节选片段。

课文用激情磅礴的语言,热情的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非常富有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重点)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课文用语以四字韵文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作者语言上的特点,同时也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了解。

2.背景点拔教学法本课只从字面意思了解课文是不够的,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重点补充了课文写作背景,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作者简介,查找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

板书——少年中国说二、学习生字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 1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中国说》。

一、说教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爱国的主题展开描写。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加深对“国家“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爱国之情。

本文作者用气势磅礴的语言,热情的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当下自己想要干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本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散文,对本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品读分析。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掌握鳞“惶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与体会,体会课文内涵,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3、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才能有起伏而不至于平淡,教师才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的教学难点是:深入体会作者感情,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五、说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秉着快乐学习的宗旨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采用名家范读法、朗读法,配合创设情景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和启示性。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梁启超先生的思想,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但本文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历史性,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爱国情怀的培养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先生和本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少年中国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节选片段。

课文用激情磅礴的语言,热情的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非常富有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重点)
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

(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课文用语以四字韵文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作者语言上的特点,同时也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了解。

2.背景点拔教学法
本课只从字面意思了解课文是不够的,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重点补充了课文写作背景,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作者简介,查找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气势,读得好。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画出难懂的字句。

3.思考:
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等)。

2.学生齐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注意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请同学说一说这种句式的好处。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2.让学生思考第2段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这是课文的结尾部分,共两个句子,句式整齐。

作者进一步歌颂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

“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将这种感情表达到了极点。

师:请大家想一想,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联系呢?
只有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才能豪迈崛起。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

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2.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

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
3.课件展示新中国的成就。

(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嫦娥四号,玉兔二号登月等)。

让学生结合今昔对比,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
中国少年: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
少年中国:红日初升河出伏流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美哉,壮哉

年中
国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