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细胞膜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一个薄层的脂质双层组成。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同时也是细胞与外部环境交流的关键通道。

本文将以细胞膜为中心,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由脂质双层、膜蛋白和糖脂质三部分组成。

其中,脂质双层为细胞膜的主体,由磷脂分子和胆固醇分子构成。

磷脂分子是细胞膜中最主要的分子,其分子结构包含一个具有极性的磷酸基团和两个非极性的脂肪酸基团。

这种瓶颈结构让磷脂分子形成一个可自我修复的双层结构,使细胞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膜蛋白是细胞膜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在于能够决定细胞膜的生物功能。

细胞膜中的膜蛋白定位在膜双层内或膜双层上,在不同位置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膜双层内的膜蛋白主要是负责运输物质,如钾离子泵和钠离子泵等。

而膜双层上的膜蛋白则主要负责接收外部分子信号,并进行传导和转导,如肝素受体和白细胞介素受体等。

糖脂质是另一个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其与脂质分子和膜蛋白相比占极小比例,却有着重要的功能。

糖脂质是细胞表面上的糖的结合物,由糖分子和脂质分子共同构成。

糖脂质通过与细胞外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了细胞信号转duction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的保护屏障,细胞膜在保护细胞免受外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侵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不仅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和多种抗微生物作用,同时也可以从三个方面维护细胞内外部环境的平衡。

钙离子的调节是细胞膜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钙离子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主要因素,由于它可以在不同细胞类型和不同时间点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钙离子的调节在细胞膜的功能中至关重要。

细胞膜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膜蛋白,促进物质的透过细胞膜,并维持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差异。

这个过程被称为主动输运、从而实现了对有机物和离子的吸收和排泄。

同时,细胞膜也负责细胞内部的物质循环,在维护细胞活力和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界线,对维持细胞的稳态、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组成。

磷脂分子具有极性的“头”和非极性的“尾”,它们排列成一层双层,使得细胞膜表面呈现疏水性。

在这层双层中,疏水性的“尾”相互靠近,而极性的“头”则朝向细胞内外溶液。

另外,细胞膜还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有多种功能,如通道蛋白质用于物质的运输、受体蛋白质用于细胞信号传导等。

蛋白质可以占据细胞膜上的不同位置,有些完全贯穿细胞膜,形成跨膜蛋白质,有些则只存在于细胞膜的一侧。

此外,细胞膜还包含一些糖类分子,形成糖蛋白和糖脂。

这些糖类分子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形成糖基化细胞膜。

糖基化细胞膜在细胞识别和黏附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细胞膜的功能1. 分隔细胞内外环境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隔细胞内外环境。

细胞内外环境差异巨大,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细胞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内外溶液的稳定。

细胞膜通过磷脂双层和跨膜蛋白质形成了一个障碍,大部分物质不能自由穿过,只能依赖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质进行运输。

2. 物质的运输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允许特定物质跨越细胞膜。

通道蛋白质有多种类型,如离子通道蛋白质、水通道蛋白质等。

离子通道蛋白质可使离子以浓度梯度自由穿越细胞膜,保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平衡。

水通道蛋白质则形成了水分子的通道,促进水的跨膜运输。

这些通道蛋白质的开闭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确保物质的运输高效而有序。

3. 细胞识别和黏附糖基化细胞膜中的糖类分子在细胞识别和黏附中扮演重要角色。

细胞膜上的糖基化分子可以与其他细胞、细胞外基质分子或病原体相互作用,实现细胞的粘附、信号传递或炎症反应等功能。

这些糖基化分子可以形成特定的细胞标识,使细胞能够识别和与其他细胞或环境相互作用。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质可以接受外部信号分子的结合,通过调节细胞膜的内外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胞膜蛋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胞膜蛋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胞膜蛋白细胞膜及其蛋白质在细胞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膜作为细胞内外的分界线,起到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关键作用。

而细胞膜蛋白则通过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和功能发挥着调控细胞各项生理过程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膜蛋白的分类和功能等相关内容。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隔离屏障。

它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组成。

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这种分子层将细胞内外隔开,并且具有半透性,可以选择性地控制溶质的通过。

细胞膜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形态稳定:细胞膜形成了细胞的外形,并且能够保持细胞内外的稳定环境。

2. 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通过选择性通透性,允许有选择性地将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感受外界的信号,并通过信号传导机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4. 细胞黏附和识别: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参与了细胞之间的黏附和相互识别。

二、细胞膜蛋白的分类与功能细胞膜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

根据其位置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细胞膜蛋白分为两类:外膜蛋白和内膜蛋白。

1. 外膜蛋白外膜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的外层,包括了许多重要的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能够构建通道或者通道组合,使物质以选择性通透的方式进出细胞。

- 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形成了细胞膜上的孔道,可以允许特定离子或溶质通过。

通道蛋白在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和水分平衡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钾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等。

- 受体蛋白:受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能够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路径。

比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受体蛋白,参与了细胞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受和应答等功能。

2. 内膜蛋白内膜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的内层,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转运蛋白和酶蛋白等。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研究方法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细胞膜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对象。

细胞膜不仅限制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而且参与了许多生命过程中的关键功能,如细胞信号传导、物质交换等。

因此,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细胞生物学中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离体膜法离体膜法是一种将细胞膜从细胞中分离出来,以便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通过离体膜法,研究者可以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细胞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其中一种常用的离体膜法是通过高速离心将细胞分离成细胞上清液和细胞沉淀,然后从上清液中分离出细胞膜。

此外,还可以利用超声波破碎和差速离心等方法来分离细胞膜。

离体膜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细胞膜,便于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然而,离体膜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细胞膜的完整性可能会受到损伤,而且得到的细胞膜样品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原细胞膜的特点。

二、免疫标记法免疫标记法是利用抗体或其他特异性分子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来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在细胞膜的研究中,可以利用免疫标记法来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免疫标记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选择特异性较高的抗体或标记物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

通过免疫标记法,研究者可以观察细胞膜上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细胞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此外,免疫标记法还可以与显微镜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细胞膜的高分辨率成像。

三、膜融合法膜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来源的细胞膜融合在一起,以研究细胞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通过膜融合法,可以模拟细胞膜上的相互作用过程,揭示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功能机制。

膜融合法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使用脂质双层小泡、液滴乳化和人工膜等。

膜融合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细胞膜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功能研究。

然而,膜融合法的实施也需要仔细控制条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在细胞内部,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液体的组成和功能两个方面,详细探讨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装,它由脂质双层、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组成。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稳态,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 脂质双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由两层脂质分子排列而成的。

脂质双层由磷脂分子组成,每个磷脂分子由磷酸基、甘油和两个脂肪酸组成。

磷酸基与甘油形成亲水的“头”,而脂肪酸则形成疏水的“尾”,这种排列使得脂质双层具有疏水的内层和亲水的外层。

2. 蛋白质:细胞膜上分布着各种蛋白质,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嵌入或结合在细胞膜上。

蛋白质在细胞膜中起着各种功能,如通道蛋白质调节物质的进出、受体蛋白质感受外界信号等。

3. 糖类和胆固醇:细胞膜上还存在有糖类和胆固醇分子。

糖类和胆固醇在细胞膜上发挥重要的功能,如与其他细胞相互识别、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等。

二、细胞内液体的组成和功能细胞内液体是细胞膜所包围的细胞质中的液体,也被称为胞质。

细胞内液体由细胞质溶胶和细胞器组成,它们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物质运输和代谢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细胞质溶胶:细胞质溶胶是细胞内液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含有水分和各种溶质的胶状物质。

细胞质溶胶中含有核酸、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离子等,这些溶质参与到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

2. 细胞器:细胞内液体中存在着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生产中心,内质网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和修饰过程中,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的排序和运输等。

三、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的相互作用细胞膜和细胞内液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外界界面,通过膜上的蛋白质、糖类和胆固醇与细胞外环境进行相互作用,调节物质的进出和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菌感染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菌感染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细菌感染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菌感染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一个重要界面,它在细胞中起到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膜不仅具有结构支持和细胞形态维持功能,还参与细胞免疫、细菌感染等生命过程。

本文将以细胞膜在细菌感染中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细胞膜与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1. 细菌感染的机制细菌感染是指细菌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并使用其资源来繁殖和生存的过程。

细菌感染通常包括黏附、侵入、内胞体复制和蔓延等过程。

在黏附和侵入阶段,细菌首先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分子相互作用与宿主细胞建立起紧密的接触。

2. 细胞膜与细菌黏附细菌摄取的第一步是黏附到宿主细胞的表面。

细胞膜上的多种受体包括整合素、选择素等,它们在细菌与宿主细胞的黏附中起到重要作用。

细菌表面的特异性附着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细菌牢固地与宿主细胞黏附在一起。

3. 细胞膜与细菌侵入细菌成功黏附到宿主细胞后,它们往往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进一步侵入宿主细胞。

细胞膜对于细菌侵入的过程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菌可以利用几种策略穿过细胞膜,例如通过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介导内化等。

4. 细胞膜与内胞体复制细菌成功侵入宿主细胞后,它们往往会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自身的繁殖。

这个过程需要细菌与细胞膜和内胞体进行交互作用。

细菌利用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感知宿主内环境的变化,调控细菌基因的表达,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来适应宿主环境。

5. 细胞膜与蔓延与传播细菌内胞体复制完成后,它们需要蔓延到其他宿主细胞中。

细胞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转运和传播的作用。

细菌可以利用细胞膜的内源性分泌系统将毒素等分泌到宿主细胞外,导致细胞损伤和宿主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细胞膜在细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细菌感染的黏附和侵入的关键步骤,还参与了细菌内胞体复制和蔓延的过程。

对于了解细菌感染机制以及防治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细胞膜与细菌感染之间的精细调控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细胞膜,这个微小而又至关重要的结构,宛如细胞的“城墙”,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同时又负责着细胞内外物质和信息的交流。

对于细胞的生存和功能发挥,细胞膜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

脂质分子形成了双分子层的基本架构,就像一个稳定的“床垫”,为整个膜结构提供了基础的支撑。

其中,磷脂是最主要的脂质成分,它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磷脂能够在水环境中自发地排列成双分子层,疏水的尾部朝向内侧,亲水的头部朝向外侧,从而有效地将细胞内的水环境与外界隔开。

蛋白质在细胞膜中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

有的蛋白质镶嵌在膜中,就像镶嵌在墙壁上的宝石,它们被称为镶嵌蛋白;有的则附着在膜的表面,如同墙壁上的装饰挂件,被称为周边蛋白。

这些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有些作为运输蛋白,负责物质的跨膜运输,有的是受体蛋白,能够接收外界的信号,还有的是酶,参与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

糖类在细胞膜上通常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

它们就像细胞膜表面的“标识牌”,能够帮助细胞识别其他细胞或分子,从而参与细胞间的通讯和相互作用。

细胞膜的功能极其多样和重要。

首先,它作为细胞的边界,能够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只允许某些特定的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的进入。

这就好比一个严格的门卫,只允许持有“通行证”的物质进入细胞,从而保证了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膜的一项重要功能。

小分子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自由进出细胞膜。

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粒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则需要借助特定的运输蛋白来实现跨膜运输。

这其中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物质顺着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自然。

而主动运输则需要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这就像是一个人费力地把东西搬到高处。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膜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膜
一个膜蛋白可结合多 个糖链;一个膜脂分 子只结合一个糖链
电镜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脂筏(lipid raft)模型
1.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
载有蛋白质
2.脂筏流动性较低 3.脂筏是很多信号蛋白 的汇聚地
脂筏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它对具 有较长饱和脂肪酸链的鞘磷脂亲和力很 高,而对不饱和脂肪酸链的亲和力低
膜性结构包括: 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过氧化酶体 核膜 小泡、液泡等 线粒体 细胞膜
胞内膜包括: 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过氧化酶体 核膜 小泡、液泡等 线粒体
(一)脂双层
1.组成: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2.不对称性 3. 流动性
极性头部
非极性尾部
(14C-24C)
膜脂是兼性分子,能自动形成脂质双分子层
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
糖 脂双层
一、化学组成
(一)脂双层
(二)蛋白质 (三)糖类
蛋白质
思考题
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
2、膜蛋白有哪些类型?
3、什么是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4、影响膜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的因素。
5、解释并区别: 单位膜 / 生物膜
内膜系统/细胞内膜
糖萼
关于“膜”的几个概念: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逆浓度梯度载体蛋白介导不需要介导蛋白需要介导蛋白载体蛋白介导通道蛋白介导物质的跨膜运输小结内吞作用外吐作用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思考题
什么是细胞膜?
横 切 面
暗线
2nm
3.5nm 2nm
明线 暗线
最大分辨率0.2um
电镜
第四章 细胞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脂酰胆碱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不对称性 (asymmetry)
总磷脂 鞘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人红细胞膜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不对称性 (asymmetry)
膜蛋白在脂双层各层中分布不均匀, 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三、细胞膜的特性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Membrane lipid 膜蛋白 Membrane proteins 膜糖 Membrane carbohydrates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1、片层结构模型Lamella structure model 2、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3、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甘油磷脂
胆固醇
鞘磷脂
糖脂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Membrane lipid 膜蛋白 Membrane proteins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分为: 内在蛋白
外周蛋白 脂锚定蛋白
内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
嵌入脂双层的内部,与膜结合非常紧密。
外周蛋白(extrinsic protein)

性 头 部
构平 面 甾


部非



胆固醇(cholesterol)
分布于磷脂分子之间,其极性头部紧靠 磷脂极性头部。
胆固醇(cholesterol)
分布于磷脂分子之间,其极性头部紧靠 磷脂极性头部。
作用:
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 脂双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 透性。
糖脂(glycolipid)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磷脂
胆固醇
甘油磷脂 鞘磷脂
糖脂
团极
(性
磷 脂
亲头 水部 )基


基 甘
(非 疏极
油 水性
)尾



X
O O P O-
OH CH2 CH CH2 OH OH
C OC O
X: 胆碱、丝氨酸、乙醇胺或肌醇等分子通
过磷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
磷脂酰胆碱(PC,旧称卵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S)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3.液态镶嵌膜模型:
晶格镶嵌模型:脂蛋白和其周围的脂类分子构 成膜的晶态部分(晶格),具有流动性的脂类 呈小片的点状分布。
板块镶嵌模型:生物膜是由同时存在的不同流 动性的板块镶嵌而成的动态结构。即处于有序 结构的“板块”无序结构的“板块” 连续的动 态平衡之中。
对膜流动性分子基础进行了补充
几个膜的基本概念
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胞质膜和细胞内的膜结构在化学组成、结构和功 能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总称为生物膜。
生物膜有共同结构特征,在透射电镜下表现为“二 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又称单位膜(unit membrane)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Membrane lipid 膜蛋白 Membrane proteins 糖类 水、无机盐、金属离子
由脂类和寡糖组成,是含一个或几个 糖基的类脂。结构与鞘磷脂相似,属于 鞘胺醇的衍生物。
例如:糖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鞘磷脂 葡萄糖脑苷脂
半乳糖脑苷脂,
GM1神经节苷脂
糖脂作用:存在于膜的非胞质面单层,糖
基暴露于细胞表面,可作为受体参与细胞 识别及信号转导的过程。
膜脂种类及其特点:
具有亲水头部 和疏水的尾部
医学细胞生物学
细胞膜及其表面
几个膜的基本概念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
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界膜,使得细胞质与 外界环境相隔开,由脂双层构成基本结构,又 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几个膜的基本概念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真核细胞内 在结构、功能和 发生上相互关联的膜结构总 称。如核膜,内质网,高尔 基复合体,溶酶体等
磷脂酰乙醇胺(PE,旧称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PI)
鞘磷脂
以鞘胺醇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 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为磷酸化胆碱。 结构特征:双亲性分子。
H
脂肪酸链
H
磷酸
胆碱
两类磷脂的特性:
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在水中会自发排列。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磷脂
胆固醇
甘油磷脂
鞘磷脂
糖脂
胆固醇(cholesterol)
水溶性,通过静电、离子键、氢键 等与膜作用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
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
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脂肪酸或糖脂) 插入膜的脂双分子层中,从而锚定在膜上。
膜蛋白结合方式:
膜蛋白的主要功能:
物质转运
细胞连接 信号转导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Membrane lipid 膜蛋白 Membrane proteins 膜糖 Membrane carbohydrates
真核细胞的表面均含有糖类,以各种形式连接 于膜蛋白和膜脂分子上。这些糖类均位于细胞的非 胞质面一侧,从而在细胞表面形成细胞外被。
构成寡糖链 主要的7种单糖
葡萄糖
半乳糖
甘露糖
岩藻糖
膜糖存在的形式:
共价结合于膜脂分子上形成糖脂。 共价结合于膜蛋白分子上形成糖蛋白。
保护细胞表面, 参与细胞识别和黏着、信息传递。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膜的不对称性(asymmetry) 2. 膜的流动性(fluidity)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不对称性 (asymmetry)
细胞膜的外叶
细胞膜的内叶
三、细胞膜的特性
1. 不对称性 (asymmetry)
脂质双分子层中,各层所含的磷脂种类有明显不 同。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也呈不均匀分布。
2.单位膜模型:
所有的生物膜都有相似的结构。 Nhomakorabea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3.液态镶嵌膜模型:
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年根据免 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在“单 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3.液态镶嵌膜模型:
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 膜蛋白镶嵌或附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糖分子分布于膜外表面。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1.片层结构模型:
1935年Danielli &Davson: “蛋白质-脂类-蛋白质” 的三明治模型。1959年提出了修正模型:贯穿脂双层 的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2.单位膜模型:
电镜下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称为“单位膜”。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