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 知识精华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均属于光的反射现象)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3、技巧:平面镜成像形状可从纸张背面看4、平面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环境:黑暗环境,方便观察(2)、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的选择: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如果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均成像,在玻璃板后方出现两个相重的影像(4)、玻璃板的放置:竖直放置。
如果玻璃板放置倾斜,则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物与像重合的点。
(5)、蜡烛的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选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6)、实验次数太少得的结论不可靠,因为:试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7)、玻璃板后蜡烛与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与像大小相等。
(8)、玻璃板后放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平面镜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9)、做完实验,处理白纸的方法:连接物与像的对应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0)、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1)、如果有坐标方格纸,则挑选坐标方格纸而不用白纸,因为使用坐标方格纸可以间接在纸上确定物与像的位置干系。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如:穿衣镜、潜望镜、医学检查牙齿的镜子,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反光镜等)6、凸透镜对光具有发散感化,可以扩展视野。
使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反光镜等7、凹面镜对光具有集聚感化。
应用:汽车前灯反光装置、太阳灶等。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平面镜是一种平整的表面,其反射面是根据数学规律定型的。
平面镜在单一颗粒体内或是虚拟的反射镜面,通过反射光来成像。
平面镜的特点包括:1.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理想镜像:镜面所成的像与实物同侧;3. 镜面成像:像的大小位置与实物相同;4. 径线追踪:光线的反射路径与入射路径相对称。
二、物体的位置与像的位置1. 物体在镜子的前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前面时,镜子内的光线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2. 物体在镜子的后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后面时,镜子内的光线同样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形成实像。
实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三、像的性质1. 放大: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增加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增加;2. 缩小: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减小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减小;3. 正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相等时,像是正立的;4. 倒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不相等时,像是倒立的。
四、成像规律的应用1. 利用镜子成像规律可以设计反光镜和望远镜等光学设备;2. 镜面成像规律还可以应用在摄影、摄像、照明等方面。
五、平面镜成像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观察平面镜的成像规律;2. 实验材料:平面镜、小灯泡等;3. 实验步骤:将小灯泡放置在平面镜的前面,观察反射得到的虚像。
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 为什么镜面反射会得到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射后在感知上得到的信息,它是光线反射所产生的结果。
由于平面镜的光线是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所以造成了虚像的出现。
2. 平面镜真实的成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真实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反射形成的实际的像,在光学中也称为实像;而虚像是指通过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存在实际的像,只是观察者感知到的图像,因此在光学中也被称为虚像。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基础知识】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注意几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轴对称图形;②物体运动时,像也随着运动,且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对于平面镜来说是相等的;③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是平面镜作图的基础。
【例一】一个身高1.8米的人站在竖放的1米高的平面镜前2米处,像的高为米,像和人的距离这米,当人向平面镜走近了1.5米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米,像的大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例2】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0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2、什么是虚像?它有什么特点?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因此,虚像具有以下特点:①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②虚像相对于物来说是正立的;③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3、平面镜成像作图平面镜作图有两种方法:(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应强调每个物点应画两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注意实线和虚线的位置。
其次,虚像要画虚线;(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这种方法也就是几何对称法作图。
应用该法作图时,应注意:①作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的几个点的对称点;②像物对应点连线必须与镜面垂直;③像必须要画成虚像。
【例3】用两种方法画出发光点S的像,并简要说明作图步骤。
4、球面镜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叫球面镜。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又叫凹镜;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又叫凸镜。
3.3《平面镜成像》学习要点

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
示。
2、平面镜成虚像:
(1)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
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
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所以S’叫做S的虚像。
(2)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
《平面镜成像》 学习要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及平面镜成虚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物、像等大 (2)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平面镜成虚像
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
如制作潜望镜,在挖井、掘山洞时,用平面镜把太阳 光反射到作业区照明。
(2)利用平面镜成像。
如制作各种镜子,商场和家庭装饰时,利用平面镜成 像增强室内宽敞明亮的空间效果。
(3)利用平面镜反射光使微小的形变 放大,以便观测。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光的色散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__线会聚成的像,_______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4)像是_______。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b)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c)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d)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作图要画_______、标清_______,平面镜的背面画上_______。
实际光线画_______,虚像、法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画_______。
知识点三:平面镜的利用(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附答案: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 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答: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 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答:会出现重影,不利于测量物距与像距c) 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答: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或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确定像的位置,把完全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平面镜前,通过平面镜看镜前物体的像,把另一物体放在镜后像的位置。
d)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答:未点燃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因为虚像钻进桌子里面或在空气中。
e)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答:将光屏放在虚像后面,然后眼睛要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像是否能呈在光屏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大小和物体相同;(等大)2、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等距)3、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正立)5、平面镜成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成像(如照镜子)3、同时改变光路和成像(如:潜望镜)三、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1、凸面镜(如图甲):对光的反射有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倒后镜 2、凹面镜(如图乙):对光的反射有会聚作用。
应用:手电筒、探照灯、太阳灶、卫星天线等,山路转弯处的扩大视野的凸面镜。
四、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汇总 1. 实验中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实验中取两支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验证像物是否等大;3.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4.实验中还需要用刻度尺(或者方格纸)是为了验证像物是否等距;5. 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6. 实验中应采用较薄的玻璃板,目的是防止成 2 个像产生干扰;6.在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无法与蜡烛的像重合,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7.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将会出现蜡烛 A 的像无法与蜡烛 B 重合。
87.用跳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重新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办法为将前面的跳棋子照亮;9.寻找 A 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A 这一侧观察;10. 为了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方法是将白纸放在 B 蜡烛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
11.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实验需要多次(3 次)。
12. 实验时,要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后面的蜡烛不能点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 知识精华总结
● 知识结构
成像→成像特点
平面镜→应用
改变光的传播
定义
面镜 凸面镜 对光线的作用特点
应用
定义
凹面镜 对光线的作用特点
应用
● 考点透析
1. 表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 平面镜 。
光亮的金属表面、平板玻璃、平静的水面等的光
作用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2. 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与像的关系)
(1) 等大:物与像大小相等;
(2) 等距: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且像与物分居在平面镜两侧;
(3) 连线垂直: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 左右相反或上下相反:物与像左右相反或上下相反;
(5) 正立虚像(virtual image );
用数学语言来归纳: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这种对称称为镜面对称。
3. 平面镜的应用
(1) 成像:如穿衣镜;
(2)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
4. 平面镜成像原理
(1) 如图所示,从光源上点S 处射来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眼睛,引
起了视觉,这时眼睛感到光好像是从S’点处射来的,这时我们就看到
了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 ’。
(2) 平面镜成像时,由于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真的来自平面镜后的点S ’,
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 实像与虚像
(1) 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能用肉眼看到,也能用光屏接收,如:小孔成像(如图)。
(2) 虚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像;
只能用肉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接收,如:倒影,平面镜成像。
(3) 人眼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根据 光的直线传播 。
物体发出(或反射)
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眼以为从镜子中的“物”处发出的,所以就感觉镜
子里面有个“物”,这个“物”就是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
6.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1)实验思路
1)利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用没有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从而比
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这种方法叫替代法;
2)实验中用玻璃板而不用一般的平面镜,这是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
因此通过玻璃板既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其另一侧的物体;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多次进行实验,记录多组数据,是为了更好
的发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关系。
(2)器材选择
1)等大:取两只相同的蜡烛;
2)等距:用刻度尺测距或者使用坐标纸;
3)连线垂直:做出连线,再量角;
4)虚像:移开蜡烛,换成光屏,在光屏上不成像;
(3)注意事项
1)选择透明的玻璃板的原因:玻璃板既能透光也能反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玻璃板越薄越好。
7.平面镜成像物与像的运动关系
(1)无论物体怎样移动,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始终保持相同;
(2)物体移动的速度和像的移动速度相等;
(3)像相对于物体的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
8.球面镜
(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2)分类
1)凹面镜:球面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简称凹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还能成倒立的放大(或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
●应用: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太阳灶等;
2)凸面镜:球面的外表面为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面镜,简称凸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应用: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
(能扩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