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娩
2024版《异常分娩》课件

病例分析与讨论
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 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讨未来可能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远程医疗技术的推广:远程医疗技术将为异常分娩的及时 救治提供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医疗资源匮乏 的情况下。 异常分娩病因的复杂性:异常分娩的病因多样且复杂,如 何准确判断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仍然是一个挑战。
保健意识。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和运动
02
根据孕妇身体状况和胎儿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和运动方
案。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03
关注孕妇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06
总结与展望
对本次课件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异常分娩的定义和分类
详细阐述了异常分娩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为学员提供了全 面的理论知识。
异常分娩的诊断与处理
05
异常分娩预防措施及策略
加强孕期保健和营养指导
孕早期保健
建立孕妇健康档案,进行 全面身体检查,评估孕妇 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营 养和保健指导。
孕中期保健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 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孕晚期保健
加强胎儿监护,指导孕妇 合理饮食和运动,预防早 产和过期产。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3
异常分娩并发症及危害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胎儿体重低于同龄胎 儿平均体重的10%
可能导致胎儿器官发 育不全、智力低下等 问题
胎儿双顶径、腹围等 生长参数偏小
新生儿窒息与死亡风险增加
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急性缺氧、 窒息等紧急情况
异常分娩课件

孕期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 强体质,并有助于分娩时的产力。
分娩期护理与支持
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最理想的分娩 方式,有利于母婴健康和 情感联系。
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帮助减 轻分娩疼痛,使产妇更轻 松地应对分娩过程。
产程护理
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 会密切监测母婴状况,提 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以 确保母婴安全。
遗传咨询
对于有遗传疾病家族史的 夫妇,医生会提供遗传咨 询服务,评估遗传风险并 给出相应的建议。
孕期保健与营养
合理饮食
孕期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和矿物质,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和母体 的需求。
适量运动
避免有害物质
孕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酒 、药物、放射线等,以免对胎儿造成 伤害。
05
预防与保健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产前检查与筛查
01
02
03
定期产前检查
通过定期产前检查,医生 可以监测胎儿和母体的健 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的异常。
产前筛查
通过产前筛查,可以检测 出某些遗传性疾病和胎儿 异常,如唐氏综合征、先 天性心脏病等。
会阴切开术
为了扩大阴道出口,减轻分娩阻力,可进行 会阴切开术。
胎头吸引术
利用负压吸引器帮助胎儿头部娩出。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宫缩剂、镇静剂等药物辅助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产妇焦虑 和抑郁情绪。
物理治疗
如按摩、热敷等,缓解分娩过程中的 不适感。
纠正体位和姿势
异常分娩(Dystocia)

决定分娩能否顺利完成
取决于四个主要因素,即产 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 因素。如果四因素中一个或 一个以上因素异常,影响分 娩进展,可造成分娩异常, 或称难产。
二、分类 产力异常 产道异常 胎位异常
第二十一章 产力异常 产力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
产力异常主要表现为子宫收缩 力异常,即在分娩过程中,子 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 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
2.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
处理:
入口狭窄:1. 试产,如不成功, 应行剖宫产;2. 骶耻外径<16cm, 前后径<8.5cm,正常大小足月活 胎须剖宫产。3. 骨盆入口前后径 狭窄时,易导致前不均倾或后不 均倾,会造成难产,应注意。
中骨盆狭窄:
1. 宫口开全2小时,胎头位置低, 可助产。
2. 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时,胎 头位置高,助产 困难者,应剖 宫产。
处理 第一产程: (一)一般处理 1. 消除紧张,鼓励进食,注意 营养与水分的补充。 2. 产妇极度疲劳时可予以镇静 剂。
(二)加强宫缩
1. 温肥皂水灌肠 2. 排空膀胱 3. 人工破膜 4.缩宫素静脉点滴
第二产程
1. 阴道检查,除外头盆不称 2. 加强宫缩 3. 若有胎儿窘迫,根据检查 结果决定分娩方式(剖宫产 或阴道助产)。
一、原因 1. 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范围过大; 2. 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范围受限; 3. 胎头衔接受阻
二、临床分类 1. 单臀先露或腿直臀先露 2. 完全臀先露或混合臀先露 3. 不完全臀先露
三、诊断
1. 临床表现:孕妇常感肋下圆而硬的 块状物,即为胎儿头部。
2. 腹部检查:子宫呈纵椭圆形,宫底 部触及圆而硬、有浮动感的胎头, 耻骨联合上触及不规则、较宽的胎 臀。
异常分娩

宫颈癌 应行剖宫产术,术后放疗.如为早期侵润癌先
作剖宫产,随即广切及清扫盆腔淋巴结..
宫颈肌瘤 如肌瘤;影响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作剖宫产,
否则可经阴道分娩.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胎位异常 (abnormal fetal position)
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
异常分娩 abnormal labor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 心理
异常分娩的概念
异常分娩又称难产
(dystocia),因产力、产
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 素间相互不能适应,而使
产力 异常
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异
常分娩(难产)
处理得当
难产 处理不当 顺产
外阴瘢痕:
瘢痕不大, 分娩时会阴后-斜切开; 瘢痕过大,行剖宫产术.
(二)阴道异常
阴道横隔:影响胎先露部下降,可
作X形切开;横隔高且坚厚,行剖 宫产
阴道纵隔:纵隔厚阻碍先露部下
降,在纵隔中间剪断,分娩后剪除
剩余的隔. 阴道狭窄:如位置低,狭窄轻可作
较大的会阴后-斜切开;如位置高, 狭窄重,范围广,应行剖宫产.
滞,属无效宫缩。 常见于胎位异常和头盆不称,多属原发性宫
缩乏力。鉴别发法给予强镇静剂。
3、产程曲线异常
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延长 活跃期停滞 第二产程延长 第二产程停滞 胎头下降延缓 胎头下降停滞
三、母儿影响(effect)
产妇:宫缩乏力、脱水、酸中毒、低钾 血症、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生殖 道感染、产后出血。
异常分娩

产力异常--子宫收缩过强
• 不协调宫缩过强: •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 • 1、强直性子宫收缩 •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 处理原则及主要措施: • 正确处理急产,预防并发症。合理按医嘱使用宫
缩抑制剂(硫酸镁、利托君)
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
• 骨盆狭窄的类型:
•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 3、骨盆3个平面均狭窄 • 4、畸形骨盆
• 思考: • 1、赵女士产程是否正常? • 2、若不正常,属于哪种情况? • 3、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三、胎儿性难产--1、胎位异常
• 胎位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臀位、横位及复合 先露等
• 分娩时正常胎位占90%,异常胎位占10%,其中 胎头位置异常居多,占6%-7%,属头位难产
• 胎头位置异常有: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颜面位、 高直位、不均倾位等
• 3、其他
• 胎先露对羊膜囊压力不均或先露高浮,容易发生胎膜早破 和脐带脱垂。若伴有宫缩过强,因产道梗阻,甚至出现先 兆子宫破裂征象
(二)中骨盆平面狭窄
• 临床表现 • 1、胎位异常
• 中骨盆平面狭窄主要影响胎头俯曲与内旋转,当胎头下降至中骨盆时, 由于内旋转受阻,常出现持续性枕横或枕后等异常胎位,产妇表现为 过早出现便意,不自主屏气。
子宫收缩乏力对胎儿的影响
• 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 • 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 • 吸入性肺炎
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
•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 精神源性因素 • 子宫肌源性因素 • 内分泌失调 • 其他
产力异常处理原则及主要措施
• 协调性宫缩乏力: 无论原发或继发,应及时查找 原因,在排除头盆不称、产道狭窄、胎位异常等 因素后,方可征对原因,采取措施加强宫缩。
异常分娩(1)

谢谢大家!
1 病史
2 检查
(1)一般检查
3
腹部检查 (2)胎位异常
(3)估计头盆关系
(1)骨盆外测量
4 骨盆测量 (2)骨盆内测量
狭窄骨盆分娩时处理
首先应明确狭窄骨盆类别和程度,了解胎位、胎儿大小,胎心、宫缩 强弱、宫口扩张程度、胎先露下降程度、破膜与否,结合年龄、产次、既 往分娩史进行综合判断,决定分娩方式。
臀先露
原因:
1、妊娠30周以前,臀 先露较多见,妊媛 30周以后多能自然 转成头先露。
2、胎儿在宫腔内活动 范围受限。
3、胎头衔接受阻。
分类:
根据胎儿两下肢所 取的姿势分类。 1、单臀先露或腿直臀
先露。 2、完全臀先露或混合
臀先露。 3、不完全臀先露。
诊断:
1、临床表现 2、腹部检查 3、阴道检查 4、B型超声检查
子宫收缩过强
2 不协调性收缩过程
强直性子宫收缩通常不是子宫肌组织功能异常,几乎均由外界因素 异常造成,例如临产后由于不适当地应用缩宫素。
不协调性收缩过程
临床表现:烦燥不安,腹痛,胎心听不清。 病理缩复环、血尿等先兆子宫破 裂征象。
处 理:一当确诊为强直性子宫收缩,应 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
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包括骨产道异常及软产道异常,临床上以骨产道常 多见,产道异常可使胎儿娩出受阻。
产道异常
(1)单纯扁平骨盆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2)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狭 窄
(1)漏斗骨盆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2)横径狭窄骨盆
骨
盆
的 分
3、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类
(1)骨软化症骨盆 4、畸形骨盆
(2)偏斜骨盆
异常分娩名词解释

异常分娩名词解释异常分娩是指出现了一些不正常情况的分娩过程。
在正常分娩过程中,宫缩逐渐增强,使子宫颈开张、胎儿下降并通过产道进入骨盆,最后胎儿通过产道顺利产出。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分娩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分娩变得困难或危险。
以下是一些与异常分娩相关的名词解释:1. 宫缩过强:宫缩是指子宫肌肉收缩,以推动胎儿通过产道。
如果宫缩过强,可能会导致产道痛苦和损伤。
宫缩过强可能是由于荷尔蒙失衡、胎盘问题或宫缩药物过度使用引起的。
2. 宫缩不足:宫缩不足是指子宫肌肉收缩不够强烈或频繁,导致分娩进展缓慢或停滞。
宫缩不足可能由于体力疲劳、妊娠过程中的并发症或胎儿问题引起。
3. 胎盘异常:胎盘是在子宫壁上嵌着的组织,为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胎盘异常可能包括前置胎盘(胎盘嵌入在子宫颈前壁)或胎盘早剥(胎盘过早脱落)。
这些情况可能引起出血和胎儿窘迫。
4. 脐带缠绕:脐带是胎儿与胎盘之间的连结,提供胎儿的氧气和营养。
脐带缠绕是指脐带绕在胎儿的身体部位,如颈部或四肢。
如果脐带缠绕得太紧,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窘迫和其他并发症。
5. 先露异常:先露是指胎儿的身体部位首先进入产道。
正常情况下,胎儿的头部应该是先露。
然而,先露异常是指胎儿其他部位,如臀部或肩膀,首先进入产道。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难产和其他并发症。
6.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指胚胎在子宫以外的地方着床,而不是在子宫内着床。
最常见的异位妊娠类型是输卵管妊娠,即胚胎在输卵管内着床。
异位妊娠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和大量内出血,需要紧急处理。
7. 坐骨臀位:坐骨臀位是指胎儿坐骨突骨盆入口。
这种胎位通常是不正常的,因为胎儿在这个位置很难穿过产道。
如果诊断出坐骨臀位,可能需要剖宫产来安全地分娩。
总之,异常分娩意味着分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情况,可能需要额外的医疗干预来确保母婴的安全。
及时的诊断和处理异常分娩是确保分娩顺利进行的关键。
异常分娩PPT课件

03
案例详情
孕妇自然分娩过程中,产程延长,胎儿出现 窘迫现象,紧急采取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05
02
案例详情
孕妇足月妊娠,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为臀位, 尝试外倒转术失败,最终选择剖宫产终止妊 娠。
04
案例二
产程延长与胎儿窘迫
06
案例分析
产程延长可能增加胎儿窘迫的风险,应密切监 测产程进展和胎儿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 保障母婴安全。
胎儿窘迫
急性胎儿窘迫
多发生在分娩期,主要表现为胎心率加快或减慢,羊水胎粪污 染和胎儿酸中毒。
慢性胎儿窘迫
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常延续至临产并加重,多因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慢性肾炎等所致。
胎盘早剥
轻型胎盘早剥
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 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
重型胎盘早剥
以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 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 多见于重度妊高征。
以减轻心理压力。
家属沟通技巧与心理支持
倾听与理解
家属应耐心倾听产妇的诉求和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
鼓励与安慰
家属要鼓励产妇保持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同时给予安慰和关怀。
协助医护人员
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产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专业心理干预途径介绍
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咨询师可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和指 导。
03 异常分娩处理方 法
胎位异常处理策略
01
02
03
早期发现与纠正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 发现胎位异常,通过体位 调整、外倒转术等方法进 行纠正。
分娩方式选择
根据胎位异常类型和程度,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 剖宫产、产钳助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分娩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第一节产力异常产力是分娩的动力,产力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子宫收缩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失去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正常强度及频率,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主要是指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简称宫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简称宫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两种(图11-1)。
一、子宫收缩乏力(一)病因子宫收缩乏力多由几种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如下: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由于胎先露下降受阻,胎先露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不能引起有效的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
2.子宫局部因素子宫壁过度膨胀使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多次妊娠分娩或宫内感染使肌纤维变性弹性减弱;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等);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宫缩乏力。
3.精神因素产妇因恐惧及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质受到抑制、疲乏、膀胱充盈、临产后进食不足及过多的消耗体力、水电解质紊乱,而影响子宫收缩。
4.内分泌失调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分泌不足,孕激素下降缓慢,致使子宫肌的敏感性降低,收缩力减弱。
5.药物影响临产后过多应用解痉剂、镇静剂、镇痛剂、宫缩抑制剂及麻醉药,可使宫缩受到抑制。
(二)临床特点和诊断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其特点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分钟。
当宫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手指按压宫底部肌壁不坚硬且有凹陷。
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
常见于中骨盆与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先露下降受阻等。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其特点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兴奋点不是起子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子宫收缩波由下向上扩散,宫缩时子宫底部弱而下段强。
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完全松弛,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如期扩张、先露下降、属于无效宫缩。
多属原发性宫缩乏力。
常见于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
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甚至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肠胀气、尿潴留;胎儿-胎盘循环障碍,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产科检查: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异常,潜伏期延长。
宫口扩张缓慢或停滞、胎先露下降延缓或停滞,此种宫缩为无效宫缩。
【考点链接】下列哪项不是协调性宫缩乏力的特点:A. 节律性B. 对称性和极性C. 收缩力弱D. 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E.下腹持续疼痛答案与解析:协调性宫缩乏力的特点是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故选E。
3.产程曲线异常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或停滞导致产程曲线异常。
临床常见的产程进展异常,有以下8种类型(图11-2):(1)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潜伏期。
初产妇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称活跃期。
初产妇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若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称活跃期停滞。
(4)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第二产程延长。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称第二产程停滞。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1.0cm/小时,经产妇<2.0cm/小时称胎头下降延缓。
(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小时以上称胎头下降停滞。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滞产。
以上各种产程延长或停滞,可单独存在、连续或合并存在。
【考点链接】30岁,初产妇,从临产开始到现在为止已历经25小时,现宫口扩张9cm,应诊断:A.活跃期延长B.滞产C.活跃停滞D.第二产程延长E.正常产程答案与解析: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滞产。
故选B。
(三)对母儿的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①产后大出血:由于宫缩乏力,影响胎盘剥离、娩出和子宫壁血窦关闭引起;②产后感染:胎膜早破以及阴道检查增加引起;③产道损伤:第二产程延长膀胱被压迫于胎头与耻骨联合之间,可导致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形成尿瘘;④产妇衰竭:产程延长,产妇不能很好的休息,如果进食少,精神紧张,使体力消耗大易导致疲乏、肠胀气、尿潴留,严重时可引起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的发生,引起全身疲惫或衰竭。
2.对胎儿的影响①协调性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胎头和脐带在产道受压过久引起)、新生儿手术率、新生儿产伤增多(由于胎儿窘迫所以手术助产率升高,使新生儿产伤、窒息、颅内出血、及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增加)。
②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因子宫壁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子宫壁不能完全放松,易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四)预防1.加强孕期保健产前教育,使孕妇正确认识分娩,便于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2.加强产时监护开展陪伴分娩或家属陪伴分娩,有助于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
注意产妇的休息、饮食、及大小便情况。
饮食不足时,静脉补充营养。
及时排空膀胱和直肠,必要时可导尿。
避免过多使用镇静药物,及时发现和处理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
(五)处理1.协调性宫缩乏力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宫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若发现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应采取措施加强宫缩。
(1)第一产程:1)一般处理:①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充分调动产妇的积极性;②改善全身状况:鼓励进食,必要时补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用10%葡萄糖液500ml加维生素C 2.0g静脉滴注;③解除膀胱或直肠过度充盈:鼓励产妇解大小便,排尿困难应予导尿,同时针刺合谷、三阴交、太冲等穴位。
④初产妇宫口开大<4cm、胎膜未破者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2)加强宫缩:①人工破膜:适用于宫口扩张≥3㎝、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
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强,加速产程进展。
破膜后宫缩仍不理想,可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②缩宫素静脉滴注:有明显产道梗阻或伴瘢痕子宫者不宜应运。
适用于协调性宫缩乏力、宫口扩张3cm、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
原则是以最小浓度获得最佳宫缩。
将缩宫素2.5U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ml 内,从4~5滴/分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通常不超过30~45滴/分,维持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50-60mmhg,持续40~60秒、间歇2~3分钟。
用缩宫素时,应有专人观察产程进展,监测宫缩、胎心及血压情况。
若10分钟内宫缩超过5次,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或胎心异常,应立即停止滴注缩宫素。
发现血压升高,应减慢滴注速度。
由于缩宫素有抗利尿作用,水的重吸收增加,可出现少尿,需警惕水中毒。
③地西泮静脉推注:适用于宫口扩张缓慢及宫颈水肿时,地西泮能使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口扩张,常用剂量为10mg,间隔4~6小时可重复应用,与缩宫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经上述处理,试产2-4小时,产程仍无进展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时,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2)第二产程:若头盆相称出现宫缩乏力,也应加强宫缩。
用缩宫素静滴加快产程进展;若胎头双顶径已达棘下,等待自然分娩或行会阴后-侧切加阴道助产;胎头未衔接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术。
(3)第三产程:①预防产后出血:当胎儿前肩娩出时,静脉推注麦角新碱0.2mg或静脉推注缩宫素10U,同时给予缩宫素10~20U静脉滴注,使宫缩增强,促使胎盘剥离娩出,子宫血窦关闭。
②预防感染:产程延长、破膜时间过长、肛门或阴道检查次数多、手术助产者,均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首先应调节宫缩,使其恢复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由不协调性宫缩变为协调性宫缩,再按协调性宫缩乏力处理。
给予哌替啶100mg、吗啡10~15mg肌注或地西泮10mg静脉推注,使产妇充分休息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宫缩。
宫缩未转为协调性时严禁应用缩宫素。
经上述处理,不协调性宫缩乏力未能得到纠正,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伴头盆不称,均应行剖宫产术。
二、子宫收缩过强(一)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1.临床表现及诊断仅表现为子宫收缩过强、过频(10分钟内宫缩大于5次),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
若产道无梗阻,产程进展极快,宫口扩张速度>5cm /小时(初产妇)或10cm/小时(经产妇),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3小时者称急产,多见于经产妇。
若产道有梗阻(如有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或瘢痕子宫可出现子宫病理性缩复环,甚至发生子宫破裂。
2.对母儿的影响①对产妇的影响:易导致软产道撕裂、产褥感染、胎盘滞留和产后出血;宫缩过强使宫腔内压力增高,增加羊水栓塞的危险。
②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容易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还易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坠地致骨折和外伤、新生儿易发生感染。
3.处理以预防为主,有急产史的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应提前住院待产。
临产后慎用缩宫药物和加强宫缩的处理方法如人工破膜、灌肠等。
提前做好接产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
胎儿娩出时,嘱产妇不要用力屏气。
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撕裂应及时缝合。
未消毒接产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必要时新生儿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U,新生儿肌注维生素K110mg。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1.临床表现及诊断(1)强直性子宫收缩:常见于分娩受阻、缩宫素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
特点是子宫出现强直性痉挛性收缩,失去节律性,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
产妇表现为烦躁不安,持续性腹痛,拒按,不易查清胎位和胎心。
若合并产道梗阻,有时可出现病理缩复环、肉眼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的征象。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常见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缩宫素使用不当、阴道和子宫腔内操作不当而引起。
特点是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为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狭窄环多发生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胎体较细部位,如胎颈、胎肢等处(图11-3)。
产妇表现为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停滞,胎心不规则。
阴道检查在宫腔内可触及不随宫缩上升的较硬而无弹性的狭窄环,此环与病理性缩复环的区别是不随宫缩上升。
2.处理(1)强直性子宫收缩:吸氧的同时,立即给予宫缩抑制剂,如25%硫酸镁20ml加于25%葡萄糖液20ml内缓慢静脉推注(不少于5分钟),或肾上腺素1m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
若异常宫缩不缓解,并有梗阻性难产、病理性缩复环、胎儿窘迫时,在给予缩宫素抑制剂的同时,尽早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