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学科素养训练时下正值清明节,出示杜牧的诗《清明》,小组展示收集的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各小组预习展示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语言”是人类传递思想感情的媒介和工具,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它们是: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这些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

第二环节:出示活动任务

(一)读一读——感知内容(通读)

(二)理一理——说明顺序(选读)

(三)品一品——优美语言(品读)

第三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组内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大声朗读、可默读……)通读全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大声朗读、可默读……)通读全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由组长主持,各小组分组讨论,分工明确,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回报。)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第四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①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②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第五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组内、组际探究)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3)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

(4)追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再追问:

明确: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

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5)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

(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过渡)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第六环节: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组内、组际探究)

1.品味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1)齐读1——2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

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

安排农事

(4)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

给以适当的鼓励。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第七环节:拓展延伸及检查复习

出示一些有关物候知识的古现代诗文,让学生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巩固加深印象。

如《大林寺桃花》、《白雪歌》等。

第八环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2.布置作业:说一说存在于身边的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设计: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储备、阅读能力三个方面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