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和阐释地理特征专题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地理特征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较大,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分布、人口聚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对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以增进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一、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各种地貌的总称。

不同的地球地区由于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1. 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一般指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高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气候条件较稳定,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高原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铜矿等,这为该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山地地区山地地区是指地势较高、崎岖不平的地区。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导致其农业生产和交通发展相对困难。

然而,山地地区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林资源,这促进了其发展水电、旅游等产业。

3.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指地处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地区。

沿海地区地势较低,水文条件丰富,具有良好的温湿气候,适合农业、渔业和工业的发展。

此外,沿海地区还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如港口、海鲜等,这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气候特征分析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很大,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人口分布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

1. 干燥地区干燥地区一般指水分供给不足的地区。

干燥地区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内陆地区,由于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然而,干燥地区的草原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

2. 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是指气候温湿度较高,降水充沛的地区。

湿润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因此粮食生产较为丰富。

此外,湿润地区的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

3. 寒冷地区寒冷地区一般指气温较低的地区。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系水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各异,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平,中部地区以高原和丘陵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盆地为主。

在东部沿海地区,有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流经中国的中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交通干线。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流经中国北部,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中部地区,有巴蜀平原、江汉平原和河南平原等广阔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人口聚居。

另外,中国还有一些著名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条件极端。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夏季湿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而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则属于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中国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也为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中国还受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水系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黄河、长江、松花江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为中国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此外,中国还拥有许多大型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这些湖泊不仅美丽风景,还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保护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自然灾害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尤其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理中国的地理特征

地理中国的地理特征

地理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地理特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气候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地理特征。

从东部的沿海地带到西部的高原和山脉,中国的地理景观变化多样,给予了这个国家独特的魅力。

以下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进行介绍。

一、河流和湖泊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它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三大主要河流,即黄河、长江和珠江。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并最终注入渤海。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它经过重要的城市如重庆和上海,为中国南部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珠江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它流经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注入南海。

中国还有许多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个省份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

二、山脉和高原中国地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众多的山脉和高原。

中国有五大主要山脉,即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和大别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最高的山脉,它包括了世界悬崖峭壁和珠穆朗玛峰这样的自然奇观。

昆仑山脉位于西北中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山脉之一。

天山山脉位于中国的西部边界,它是中亚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

祁连山脉位于青海和甘肃之间,是中国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大别山脉位于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此外,中国还拥有几个重要的高原,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和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不仅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亚洲四条大河的发源地之一。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区,是一个广阔的草原区,有丰富的牧场资源。

三、气候条件由于广阔的地理范围和多样的地貌特征,中国的气候条件也非常多样。

谈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培养——以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为例

谈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培养——以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为例
21 能 够 用 简 洁 的 文 字 语 言 、 . 图形 语 言或 其他 表 达 方式 描 述 地理概 念、 地理 事物 的特征、 理事物的分布 和发展变化 的 地 要点
以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 布为案例加 以说 明 。地理事 物 的特征主要有 : 空间特征 , 如点 、 、 、 线 面 地点 、 区域 、 全球 、 半 球位置 、 纬度位置 、 陆位置等 ; 性特征 , 地形地 貌 、 经 海 属 如 岩石 、 天气气候 、 水文 、 植被 、 土壤 、 业 、 农 工业 、 市 、 口 城 人 等 ; 间特征 , 时 如某 一时刻、 某一时间等 。对地理事物特征的
On t e Cu t a o f t e Ab l y t s rb n n e - h l v t n o h i t o De c i e a d I t— i i i r r tGe g a h c l Ie s i c p e nd Ru e : k n he p e o r p i a t m , n i l s a l sTa i g t Pr
1 描 述和 阐释 地理 事 物 、 理基 本 原 理与 规律 的 能 地 力 要 求
第一层次 的能力要求 是 : 准确描述地理事 物和现象 , 正 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 物的特征 。要求 考生从构成地 理现象 的最显著 的特征 出发 ,用 科学 的地理语 言去准确地 描述地
理事物的特征。 第二层次 的能力要求是 : 把握 地理事物 的本 质和规律 , 并作出正确 的阐释 。要求 考生从地理 现象 中抓住地理 事物 的本 质及正确 阐释地理事 物发生 、 发展和变化 的规 律 , 侧重 对地理规律 、 理原理及地理现象 成因的正确认识 、 地 理解 和 阐释。
A t o ’ a d es S z o o 1 d l S h o2 4 0  ̄ zo . u r d r s u h u N . de c ol 3 0 a hi Chn

2019自然地理特征与成因分析

2019自然地理特征与成因分析

2019地理特征与成因分析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为红壤为主。

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例:描述拉萨市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处30°N纬度位置低,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的交汇处。

3低。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包括对气候类型及分布、气温、降水、光照以及气象灾害的描述。

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点描述1、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面状分布:平原、沿海地区密集;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山谷分布;斑点状分布:沙漠中绿洲。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②“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例: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例:我国地理环境问题分布:西北的地理主要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西南的地理问题主要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东北主要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江南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而近海主要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城市主要是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及城市化问题。

三、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1、阐释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1)纬度(2)天气和气候状况(3)地势高低与空气密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结合;坡向—南北坡(阴坡、阳坡)例: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于海南岛的原因?答:(1)西北地区降雨少,云层少,对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如何提高地理的专项能力——以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与阐释为例

如何提高地理的专项能力——以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与阐释为例
域 以热 带 雨林 和 热带 草 原气 候 为 主 , 降水 丰 富 ; 域 内雨林 流
征。
思路方 法 梳 理 : 水位 的影 响 因素 : . 给 类 型 ; . 1 补 2水系 特
广 布 , 养水 源 作用 明显 , 以水 量 丰 富 。 涵 所
例 二 : 1 福 建卷 ) 1 指 出尼 日尔河 从 P点 到 Q点河 ( 0年 ()
0 30 5 00
水 系特征 : 水系是 流域 内具有 同一 归宿 的水 体所构 成的
水网系统。组成水系的水体有河流 、 湖泊 、 水库 、 沼泽等, 其
中河流 是水 系 的主 体 。 系特 征主 要 包括 河流 长度 、 网的 水 河
密度 和 河流 的弯 曲系 数 等 。
可 能完 成 的任 务 了 , 常给 我们 “ 知识 点何 其 多” 的感 慨 。 一 换 个角度 , 理考 试 的能 力是 有 限 的, 地 也就 是 让我 们 掌握考 纲 要 求 的四大 能力 , 级要 求 ( 综 四项 能力有 获 取和解 读 能 三 文 力— — 基础 能 力 ; 动和 运用 能力—— 核 心 能力 ; 调 描述 和 阐 释 能力—一 得分 能 力 ; 论证 和探 讨 能力— — 创新 能 力) 。只


—特已拉珂
● I蜂 ∞7I l
段 的水 量 变化 趋 势 , 分 析其 自然 原 因 。( 并 9分 ) 思路方 法 梳 理 : 流 量 的影 响 因 素有 自然 因素 , 1 径 如 . 补
言 文字 方式 叙述 出来 的过程 。
阐释 : 明陈述 并解 释 。 阐
描述和阐释 的能力包括 ①对地理概念的描述和阐释; ②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和阐释;③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的描述和阐释 ; ④对地理事物时间变化的描述和阐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力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什么是描述:描述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准确的表述。

在地理学中,通常是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方式来表述试题图形呈现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过程等。

描述与阐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一起作为高考文综中的四项能力要求之一,但二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通常指对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状态的表述;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侧重于对地理规律、原理、成因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地理事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或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说明。

具体包括: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的定量表述。

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要善于概括归纳,抓住实质、形成主线、把握要点。

3.把繁琐的内容进行化简,讲究逻辑清晰;要以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为依据,由因→果(果→因)、由大→小、由前→后等环环相扣、层层分析,将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

切忌思路混乱、语无伦次。

[典例剖析][2014·四川文综,13(2)(3),1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mm)(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12分)(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技能(1)利用等高线海拔高度和分布特征确定地形、地貌类型;(2)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技巧;(3)气温和气候概念,二者区别与联系。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1)气温描述要根据月均温的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气温整体的高低(2)气温描述要用词准确,尽量使用地理学科术语,该区域最冷月均温高于0 ℃,应该是“温和”而不能描述成“寒冷”、“冬季”、“夏季”不能说成“冬天”“夏天”。

【二轮训练】2014届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事物特征描述和原理阐释(一) 课后训练一及详解

【二轮训练】2014届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事物特征描述和原理阐释(一) 课后训练一及详解

人文地理事物特征描述和原理阐释(一)课后练习(一)题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题二:材料一: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从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仅仅增长了0.89倍,土地扩张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2.38倍,城市土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密度相背离。

有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发展房地产,有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上楼吃饭,下地干活”的现象;另外我国人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脱离的人口有两亿多。

材料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贫民窟,这些贫民没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讨、捡垃圾为生。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可以理解为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的措施。

题三: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_,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_。

(2)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

(3)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

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2.Y国可能分布在(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3.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题五: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3)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某区域位置特征的描述 (2)气候特征的描述 (3)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 (4)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5)农业生产的特点描述 (6)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描述 (7)旅游资源的特点描述 (8)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描述 (9)工业区的特征描述 (10)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15:08
5
07年全国文综Ⅱ卷地理试题 37.(21分) 下图为某国简图。读下图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信息:等高线、河流流向等
设问要求: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15:08
拓展
7
地形特征的描述思路
云贵高
原的地 形特征
海拔 —一般在1000~2000米之间 地势 —西高东低 地面起伏 —起伏大 地形类型及其结构
主要地形的分布 典型的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发育
15:08
8
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气候特征的描述思路
气候特
征的描 述思路
气温 最高、最低月均温;气温年较差 降水 年降水量;降水的时间变化 其他 日照等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全年气温高,温差小; 降水量大,一年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图中信息:孟加拉湾北部(热带季风气候) 设问要求:描述气候特点
15:08
12
04年北京文综卷地理试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① 洋。 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② 。 (6分)
(1)印度 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15:08
6
地形特征的描述思路
描述某 地区地 形特征 的基本 思路
海拔 —海拔低 地势 —北高南低 地面起伏 —起伏小 地形类型及其结构 —以平原为主 主要地形的分布
其他:典型的地貌形态等
运用判断、归 纳、演绎、比 较、概括等方 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 确、表述清晰、 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 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 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15:08
3
获取和解读能力——基础能力 调动和运用能力——核心能力 描述和阐释能力——得分能力 论证和探讨能力——创新能力
15:08
二、常见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
图中信息:河流流向等 设问要求:A、B高原地形的差异
15:08
07年全国文综Ⅱ卷地理试题
10
37.(21分)下图为某国简图。读下图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 于 ③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 是 ④ 。(7分)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 降水量大;分雨季和旱季。
15:08
含沙量 —含沙量少
结冰期
其他:流速、水能状况等
—落差大,流速快, 水能丰富
河流的长度、密度、弯曲度、 性质等
图中信息:横断山区 设问要求:水文特征
15:08
15
07年北京文综卷地理试题
36.(36分)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2)说明图中河流 的特征及成因。 (10分)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 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 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15:08
18
大气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 ——以低山丘陵为主
自然地理 特征描述 思路
水文 ——河流短小密集 生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以红壤为主(地带性土壤理特征
15:08
19
【做题基础】 扎实的基础知识;根据实际,灵活答题 良好的思维品质;地理术语,准确使用 清晰的记忆能力;思维答题,看分踩点
36.读图,回答(1)至(4)题:(26分)
(2)PQ线的东南部属于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
气温、降水特点是 。(9分)
(2)云贵高原。冬 季温暖、夏季凉爽; 年降水量较多,集中 在夏季
图中信息:云贵高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一般特点:夏季高温(炎热),冬 季温和;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夏季
15:08
13
全国卷Ⅱ第36题(36分)
15:08
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路
水文 特征
河流特 征的描 述思路
水系 特征
16
径流量的多少 —较少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
节变化,夏汛。
含沙量 结冰期 —有结冰期
其他:流速、水能状况等
河流的长度、密度、弯曲度、 性质等
图中信息:西北地区 设问要求:河流特征及成因
—河流短小、稀疏, 多季节性河流
15:08
17
05年北京卷 40.(35分)“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 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 取的重要举措。回答:
(1)读图16,简述 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 地理特征。(7分)
(1)低山(山地)丘 陵,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中小河 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以红壤为主
构建思维模式, 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一、文综考核目标四项能力
2
考核目标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调动和 运用知识
描述和 阐释事物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获取试题提供 的信息,理解 试题要求以及 考查意图。
提取信息的有效 内容和价值,并 对其进行分析和 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 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 息解读。
将所学知识与 试题的形式和 内容建立正确 的联系。
准确的运用相关 知识和有关信息, 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 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 问题。
正确表述事物 的现象,准确 描述和解释事 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并作出 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 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 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 意义完整。
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2,完成下列 要求: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8分)
(3)M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水
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 能丰富。
M
15:08
河流特
征的描 述思路
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路
14
水文 特征
水系 特征
径流量的多少 —径流量丰富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
节变化,夏秋为汛期
15:08
三、区位因素分析
20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 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15:08
描述某 地区地 形特征 的基本 思路
9
海拔 —云贵高原海拔高,德干高原海拔低 地势
—云贵高原起伏大,地面崎岖;德 地面起伏 干高原起伏小(和缓) 地形类型及其结构 主要地形的分布 典型的地貌形态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