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早餐的学问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早餐的学问教案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它直接关系到他们身体和大脑的健康发展。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介绍早餐的学问非常必要。
本教案将以多种方式介绍早餐的重要性,包括了解不同种类早餐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习如何制定健康的早餐计划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早餐习惯。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早餐是为什么重要,对孩子们的健康和学习发展的影响;2. 了解不同种类早餐食物的营养价值;3. 学习如何制定健康的早餐计划;4. 培养学生良好的早餐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早餐对孩子们的健康和学习发展的重要性;2. 不同种类早餐食物的营养价值;3. 制定健康的早餐计划。
三、教学准备1. PPT展示素材,包括早餐食物的图片和营养价值;2. 早餐食物的样本,例如牛奶、鸡蛋、面包、水果等;3. 学生绘制早餐食物海报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打开PPT,展示各种早餐食物的图片,并向学生问道:“早餐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回答早餐有助于补充能量和营养。
二、导入(10分钟)1. 回顾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学问课内容,提问:“你们上次学到了哪些关于食物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不同食物的分类和各自的营养价值。
2.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最喜欢在早餐吃什么呢?为什么?”鼓励学生提供个人观点,并与他们分享关于早餐的经验和见解。
三、知识讲解(30分钟)1. 展示PPT上有关早餐的营养价值的内容。
例如,谷类食品提供碳水化合物,水果和蔬菜提供维生素和纤维,牛奶和鸡蛋提供蛋白质和钙等。
2. 为了加深学生对早餐食物的了解,展示实物样本,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解释。
鼓励学生触摸、闻味并试尝样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食物的特点和重要性。
四、活动设计(60分钟)1. 分组制定早餐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喜欢的早餐食物,制定一份包含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蛋白质和牛奶等的健康早餐计划。
鼓励他们充分利用之前学到的有关营养的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掌握科学搭配早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健康饮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早餐的科学搭配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台、早餐搭配图。
学具:早餐食谱、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关于早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早餐搭配合理吗?为什么?”2. 新课内容(1)讲解早餐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搭配早餐的方法。
3. 实践活动(1)发放早餐食谱,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份科学搭配的早餐。
(2)各组展示设计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早餐的重要性2. 科学搭配早餐的方法3. 早餐搭配图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搭配的早餐。
(2)谈谈你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
2. 答案:(2)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如提供能量、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2.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早餐搭配,但部分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表达不够准确。
3. 课后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早餐习惯,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早餐的学问”为主题,教材章节为《生活与健康》中的“饮食与健康”。
详细内容包括:早餐的重要性、健康早餐的搭配原则、早餐的选择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早餐的重要性,认识到吃好早餐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2. 培养学生健康早餐的搭配原则,学会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早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早餐的重要性,并掌握健康早餐的搭配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健康早餐食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早餐的重要性”。
2. 讲解早餐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吃好早餐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3. 讲解健康早餐的搭配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早餐。
4. 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制作健康早餐的方法。
5.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健康早餐食谱。
6. 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早餐。
7. 分享制作的健康早餐,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早餐的重要性2. 健康早餐的搭配原则3. 早餐的选择与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健康早餐食谱。
2. 答案:包含主食、蛋白质、水果、蔬菜等营养素,合理搭配,易于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调查身边同学早餐习惯,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早餐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谈谈自己对早餐的认识和看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早餐的重要性。
2. 教师通过举例、展示相关数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发育、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可以引用一些关于早餐对大脑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状,了解我国青少年早餐习惯的普遍问题,如不吃早餐、早餐质量差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改善早餐习惯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案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学设计仓屋榜小学:王广富课题:早餐的学问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 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教学重难点: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课时安排:本活动共用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早餐研究(一)制定活动方案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问题设计:(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e.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第二课时(二)调查整理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
是否科学合理?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篇: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早餐的学问一、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二、活动准备1.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2.跟家长买一次早餐3.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一)制定活动方案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的学问》。
问题设计:(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e.调查苏州人“一碗面”的销售情况。
f.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二)调查整理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班级第小组编制日统计时间:2006年月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班级第小组编制日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学生早餐用餐时间统计表》统计时间:2006年月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d.调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放心早餐”销售统计表》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日月(有可能可制成条形或扇形统计图)(三)讨论思考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小学综合实践早餐的学问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早餐的学问教案活动一、引言在小学阶段,良好的早餐习惯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营养意识和健康素养,本文设计了一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案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合理搭配和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早餐的重要性,认识到健康的早餐对身体的好处;2. 掌握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3. 学习食物的储存、清洁和烹饪技巧,提高自理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意识。
三、活动步骤及内容1. 活动前准备a. 教师准备好早餐的食材和相关工具,例如面包、鸡蛋、果汁、牛奶、蔬菜等。
b. 教师制作早餐的演示板,上面展示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和合理搭配的例子。
c. 教师准备一份早餐的营养知识手册,供学生参考。
2. 活动开始a. 介绍早餐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介绍早餐对健康的益处,包括提供能量、促进学习和身体发育等。
b. 学习食物的营养价值:教师通过演示板和手册,向学生介绍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c. 合理搭配早餐:教师通过示范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搭配早餐,例如搭配谷物、蛋白质和水果等。
3. 实践活动a. 分组制作早餐: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食谱,制作自己的早餐。
b. 学生互相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早餐展示给其他小组,并分享早餐的制作过程和营养搭配的思考。
4. 教师引导与总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合理搭配早餐的重要性。
b.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早餐习惯,并注意餐饮卫生和食品安全。
四、活动评估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1. 学生填写反馈表,对活动的组织和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早餐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源于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早餐的学问》。
本节课主要围绕早餐的重要性、早餐的营养搭配以及如何制作健康美味的早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早餐的重要性,认识到早餐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学会合理搭配早餐,提高学生的营养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美味的早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早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早餐,掌握制作简单美味的早餐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理搭配早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早餐食材图片、视频播放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早餐食材模型、制作早餐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早餐的重要性。
图片和视频内容可以包括:不吃早餐导致的身体不适、早餐对学习的影响、健康早餐的案例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讲解早餐的营养搭配原则,如:主食、蛋白质、蔬菜、水果的搭配。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为学生自主搭配早餐提供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早餐食材模型,让学生根据营养搭配原则,自主搭配一份健康美味的早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搭配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5. 制作早餐(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制作自己搭配的早餐。
教师提供制作技巧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制作出美味早餐。
6. 成果展示(5分钟)7.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早餐的重要性、早餐营养搭配原则、早餐制作方法。
六、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为自己和家人制作一份健康美味的早餐,并将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分析家人早餐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制作早餐、成果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早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精品教案

早餐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单元“饮食与健康”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早餐的营养价值、如何搭配健康早餐、早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以及早餐文化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早餐的营养价值,认识到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早餐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早餐的营养价值、如何搭配健康早餐。
难点:早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早餐文化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
学具:笔、纸、早餐食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早餐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平时都吃什么样的早餐?”、“你们知道早餐的重要性吗?”2. 讲解早餐的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早餐搭配,并讨论如何搭配健康早餐。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早餐搭配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食物营养成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健康早餐。
6. 早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通过展示研究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吃好早餐对学习的重要性。
7. 早餐文化的探讨:介绍我国各地的早餐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早餐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早餐的营养价值2. 健康早餐的搭配方法3. 早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4. 我国早餐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设计一份健康早餐,并计算出早餐的营养成分。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个人需求的健康早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早餐的营养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对早餐搭配仍存在一定困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早餐文化的知识,开展家庭早餐搭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3. 作业设计中的具体实施与答案的准确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早餐的学问》教学设计
龙岩市松涛小学:邓振溪【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是在依据综合实践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周边环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使主题的确定基于孩子们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发展的需求。
在内容的深度上要有伸缩性,在广度上要有可操作性。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由于早上的时间少,家长无暇或懒于做早餐,再加上缺乏对早餐的科学认识。
所以,在小学生中不吃早餐或凑合吃早餐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在人体一整天的生理机能活动中,早餐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孩子上午的学习认知活动。
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发育,甚至会诱发肥胖症、胆结石、胃炎、贫血等疾病。
“早餐的学问”与每个学生、每天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我们还殷切期望,学生在了解“早餐学问”的同时,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总目标】
1. 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 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
养师”。
【教学重难点】
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预计4课时
【课时安排】本活动共用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早餐研究
(一)制定活动方案
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问题设计:
(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
(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
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e.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第二课时】
(二)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
是否科学合理?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第三课时】
(五)做一名“小营养师”
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流。
例如: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白菜丝、拌海带丝等。
(六)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在家做些实践活动,为自己或爸妈做一次早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活动成果:
活动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照片等
成果汇总: 1.调查统计表。
2.设计宣传画。
3.写活动后的收获。
4.自己设计的营养早餐实施时的相关要求:
1.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主题,对同一主题的学生合并为同一小组,
选出组长,讨论设计活动方案。
2.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主题查找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平时的观察尽量设计较科学的调查问卷
3.对校外学生早餐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调查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找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5.采访组:
(七)活动评价,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呢?你最欣赏哪个小组?
【第四课时】
二、零食与健康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
就是没
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
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
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
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
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