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山Pb-Zn矿床勘查地质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发布时间:2022-06-30T06:31:45.93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康鹏李赟熊宇轩[导读] 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康鹏李赟熊宇轩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深部找矿;预测分析甘洛-小江断裂两侧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带上的重要产地之一。

尔呷地吉铅锌矿床作为矿集区一大型典型层控矿床,研究总结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而对深部找矿进行预测,能有效提高临近区域铅锌矿资源的勘察效率和质量。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甘洛铅锌矿集区北部,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北段,属滇东碳酸盐台地(VIII1-5),夹持于安宁河断裂与峨边-雷波断裂之间。

主体构造近南北向平行产出。

地台基底为前震旦系,盖层为震旦系-中生界。

以稳定-次稳定系列内源干旱型白云岩、藻白云岩建造为主。

区域地层分区属于上扬子分区峨眉小区(Ⅵ43-3),除缺失石炭系、白垩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区内主要褶皱有:马拉哈背斜、沙岱向斜、特克向斜、马鞍山背斜、阿兹觉背斜、苏雄向斜等。

主要断层有:特克断层、马拉哈断裂、脚古断层、马厂断层、田坝断层、凉红断层等。

其中马拉哈断裂为区域上的控矿断裂。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矿区铅锌矿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Z2dn3),沿沙岱向斜外围呈环状产出(图1),主要出露在矿区东部,矿区西南部有少量出露。

可细分为三个岩性层,主矿体产于第二岩性层(Z2dn3~2)上部层间破碎带内,为主要赋矿层位。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成因探讨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成因探讨

第29卷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29,N o.6 2015年12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D e c.,2015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成因探讨杨㊀涛,李㊀峰,刀㊀艳,陈磊昌(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㊀650093)摘㊀要:荒田铅锌矿床位于官厅铅锌成矿带,其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玄武岩组中段下层P1β2-1与茅口组上段P1m2之间的玄武质㊁灰质角砾岩层中,常富集在背斜的两翼和向斜的槽部,严格受层位㊁岩性和褶皱构造的控制㊂矿床与晚二叠世海相基性岩浆喷发有关,后经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以及多期次构造运动对成矿物质的改造富集㊂故矿床应属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层控矿床㊂关键词:铅锌矿床;角砾岩;地质特征;成因探讨中图分类号:P618.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6-0782-050㊀引言我国铅锌资源丰富,铅和锌储量均居世界排名第二位,分别占世界储量的13.9%和18.3%㊂扬子地台周缘是中国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区,成矿类型包括沉积型㊁MV T型㊁S E D E X型㊁VM S型等[1]㊂其中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2],是极具特色的铅㊁锌㊁银㊁锗等多金属矿化省,具有十分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形成大型㊁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3],铅锌矿床的分布受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的控制[4]㊂云南建水官厅地区毗邻红河走滑构造带,处于云南三江㊁扬子㊁滇东南三大构造单元汇聚㊁交接部位的边缘拗陷带[5]㊂官厅铅锌成矿带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省的南部,是滇南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带[6]㊂荒田铅锌矿床属于该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㊂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地勘单位先后对虾洞㊁马南㊁荒田等铅锌矿床(点)进行了普查㊁详查㊁初勘等勘查工作㊂但前人对该矿区研究程度较浅,仅有孟志勇㊁周伟家等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作了简要概述,缺乏系统的研究总结㊂因此,本文在野外调研基础上,结合室内研究,对该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㊂1㊀区域地质背景荒田铅锌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一级)滇东南褶皱带(二级)个旧断褶束(三级)与扬子准地台(一级)衔接部位[7]㊂北西以葫芦寨―官厅―鱼鲊珠(师宗―弥勒)大断裂为界与扬子准地台(一级)建水台隆(四级)毗邻;南西以红河大断裂与哀牢山断块(四级)相接㊂构造以N E向师宗―弥勒大断裂和NW向红河大断裂为骨架形成一系列N E㊁NW向构造㊂主断裂位于红河河谷南坡,断裂带附近有0.1~ 1k m的糜棱岩带,断裂面倾向S W,倾角60ʎ~80ʎ,断裂使南盘哀牢山群深变质岩体逆冲推覆到老第三纪砾岩之上;NW向褶皱有他达―荒田―新寨复背斜,北翼受F1断层破坏与中㊁上三叠统地层接触,南翼有上三叠统地层㊂位于红河断裂东侧的建水虾洞―荒田一带,华力西期基性喷发岩最为发育,沿前述两大断裂带分布,均有轻微的变质作用[8],形成富含P b㊁Z n㊁S n㊁A u㊁H g的含矿热液,其沿构造空间运移,在围岩性质活泼的构造破碎带中发生交代㊁充填作用,并于构造有利地段沉淀富集,形成了建水荒田―虾洞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9]㊂收稿日期:2014-11-18作者简介:杨涛(1991-),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田构造地质与研究工作㊂E-m a i l:375155844@q q.c o m通讯作者:李峰,男(1957-),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与成矿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㊂E-m a i l:l i f e n g@k m u s t.e d u.c n 引文格式:杨涛,李峰,刀艳,等.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15,29(6):782-786.2㊀矿区地质特征2.1㊀地层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下二叠统栖霞组㊁茅口组和玄武岩组,局部还有第四系残坡积㊁洪冲积物等(图1)㊂玄武岩组(P1β):广泛分布于矿区西南部,按喷发 沉积旋回分为三个岩性段,总厚度约为437.11 ~777.77m,其中上段(P1β3)分为两个岩性层:上层(P1β3-2)为暗绿色杏仁状夹致密块状玄武岩,下层(P1β3-1)为灰绿㊁暗绿色致密块状夹杏仁状玄武岩;中段(P1β2)分为三个岩性层:上层(P1β2-3)为暗绿色杏仁状夹块状玄武岩,中层(P1β2-2)为暗绿㊁灰绿色致密块状夹杏仁状玄武岩,下层(P1β2-1)为浅灰色块状碳酸盐化玄武岩,该层厚1.82~43.78m,为矿层顶板;下段(P1β1)为玄武质㊁灰质角砾岩,其上部为浅灰㊁灰色玄武质角砾岩,下部为浅灰㊁灰色灰质角砾岩㊂茅口组(P1m):分为两个岩性段,总厚度为200m,上段(P1m2)作为矿层底板,主要为浅灰色块状微晶灰岩,普遍重结晶,局部大理石化;下段(P1m1)为灰㊁浅灰色块状亮晶内碎屑灰岩夹亮晶碎屑灰岩㊂栖霞组(P1q):主要分布于坝头河两岸,紧靠F1断层,由灰白色块状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组成㊂图1㊀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床地质简图F i g.1㊀G e o l o g i c a l s k e t c ho fH u a n g t i a nP b-Z nd e p o s i t i n J i a n s h u i o fY u n n a n1―第三系㊀2―上三叠统火把冲组㊀3―下二叠统玄武岩组上段㊀4―下二叠统玄武岩组中段上层㊀5―下二叠统玄武岩组中段中层㊀6―下二叠统玄武岩组中段下层㊀7―下二叠统玄武岩组下段㊀8―下二叠统茅口组上段㊀9―下二叠统茅口组下段㊀10―下二叠统栖霞组㊀11―华力西期辉绿岩脉1.2㊀构造矿区构造总体呈一倾向S W的波状起伏单背斜,隶属他达―荒田―新寨复背斜南西翼的次级构造,由于北东侧F1逆冲断层的牵制,形成一系列轴向NW ―S E的次级褶皱[8],铅锌矿床多分布在背斜的南翼(近轴部),特别是在次级背斜的轴部与倾伏端㊁次级向斜的凹陷等部位[10]㊂后期形成NW―S E向㊁S N 向平移正断层和E W向正断层,是含矿热液运移的最佳通道与富集成矿的理想场所㊂断裂构造使矿体的埋深㊁标高及产状发生了变化,但对矿体破坏作用不明显㊂1.3㊀岩浆岩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玄武岩和辉绿岩㊂其中玄武岩主要分布于挂袍山―荒田―卜同井山一带,为一套以溢流相为主的含橄玄武岩㊁致密块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橄榄石为斑晶)㊁玻基交织结构㊁间粒结构,岩石绿泥石化强烈,次之为碳酸盐化㊁绿帘石化,底部玄武质㊁灰质角砾岩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该套早二叠世晚期海相喷发火山岩对矿区铅锌矿床的形成起了盖层和赋矿空间的作用,而后期岩浆热液则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来源;辉绿岩沿断裂及裂隙侵入,主要分布于坝头河两侧,其形态㊁产387㊀第29卷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杨㊀涛等: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成因探讨状㊁规模严格受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产状与断层面基本一致,部分沿灰岩层面侵入,产状较缓㊂3㊀矿床地质特征3.1㊀矿体分布特征矿带走向NW―NWW,沿倒转背斜倾伏端分布㊂矿体产于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接触破碎带及其附近的层向构造带中(图2)㊂主要呈似层状产出,少数呈脉状产出㊂主矿体走向NW55ʎ,倾向S W,倾角20ʎ~45ʎ,矿体长550m,厚2~38.9m,已控制深度大于100m㊂矿区范围内发现矿体16个,主矿体为Ⅴ1 ~Ⅴ5㊂矿体富集于背斜两翼和向斜槽部,其产出形态规模严格受地层㊁岩性和褶皱构造的控制㊂其赋存于P1m2灰岩与P1β2-1碳酸盐化玄武岩间的玄武质㊁图2㊀荒田铅锌矿矿体剖面图F i g.2㊀O r e b o d i e s p r o f i l e o fH u a n g t i a nP b-Z nd e p o s i t1 茅口组灰岩㊀2 茅口组硅化灰岩㊀3 蚀变玄武岩㊀4 矿体灰质角砾岩中(P1β1),呈似层状㊁透镜状产出,主要矿体特征见表1㊂表1㊀主要矿体特征一览表T a b l e1㊀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m a i no r e b o d i e s矿体编号矿体形态矿体产出与规模矿体厚度矿体品位(%)V1似层状分布于B X1㊁C X1褶皱两翼和槽部,其产状变化较大,赋存于B X1背斜南翼部分的矿体较稳定,为170ʎ~216ʎø40ʎ~70ʎ;矿体长720m,倾斜延深75~370m,一般250m㊂0.78~27.40m,平均9.28m,变化系数85.9%P b平均1.9,变化系数114.67%;Z n平均6.42,变化系数114.68%V2长透镜状主要分布于B X2背斜两翼,其产状变化较大,赋存于B X2背斜南翼矿体产状一般为210ʎø50ʎ,北翼一般为25ʎø35ʎ;矿体长800m,倾斜延深80~300m㊂0.95~28.84m,平均6.68m,变化系数90.3%P b平均1.90,变化系数109.33%;Z n平均9.98,变化系数73.9%V3透镜状位于矿区西部F6断裂以北,属隐伏矿体㊂其产状不稳定,一般为180ʎø39ʎ或19ʎø5ʎ;矿体长401m,倾斜延深170~220m㊂0.30~16.04m,平均3.20mP b平均0.69,变化系数121.27%;Z n平均3.81,变化系数72.89%V4透镜状位于矿区西部F6断裂以南,属隐伏矿体;矿体长395m,倾斜延深95~235m㊂1.32~8.14m,平均3.67mP b平均1.45,变化系数125.79%;Z n平均2.35,变化系数80.23%V5透镜状位于矿区东部,产状205ʎø40ʎ~77ʎ;矿体长104m,倾斜延深30~120m㊂0.53~2.34m,平均1.71mP b平均3.28,变化系数58.51%;Z n平均0.81,变化系数128.09%3.2㊀矿体围岩及矿石矿物组合矿体围岩为P1β2-1碳酸盐化玄武岩(顶板)和P1m2灰岩(底板)㊂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㊁硅化㊁黄铁矿化和重晶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其次是叶腊石化㊁绢云母-绿泥石化及大理岩化等,广泛分布于矿体上部玄武岩及下部灰岩中,与成矿关系不大㊂金属矿物以方铅矿㊁闪锌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㊁白云石㊁方解石为主;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㊁方铅矿为主,其次为砷硫锑铅矿㊁黄铁矿(氧化后为菱锌矿㊁异极矿㊁白铅矿),相应脉石矿物以石英㊁方解石㊁白云石为主,次为重晶石,矿物组合明显㊂3.3㊀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区内主要的矿石类型是硫化矿石和氧化矿石㊂硫化矿石有方铅矿闪锌矿矿石㊁砷硫锑铅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以及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其中方铅矿闪锌矿矿石为主要硫化矿石,所占比例50%以上,主要分布于灰质角砾岩中㊂矿石结构以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㊁斑杂状为主,角砾状㊁稠密侵染状㊁块状次之;氧化矿石有白铅矿异极矿菱锌矿矿石和褐铁矿白铅矿菱锌矿矿石,其中白铅矿异极矿菱锌矿矿石为主要氧化矿石,所占比例60%㊂矿石结构以不等粒细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487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多孔状㊁蜂窝状㊁土块状为主㊂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以方铅矿㊁闪锌矿为主,次为黄铁矿㊂黄铁矿呈他形―半自形粒状,斑点状㊁细脉状不均匀分布㊂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裂隙发育,部分呈压碎结构;方铅矿㊁闪锌矿呈他形粒状及其集合体沿围岩及黄铁矿的微裂隙及孔隙充填交代,呈团块状㊁网脉状㊁脉状分布,其中方铅矿普遍交代闪锌矿,使其呈溶蚀―残余结构㊂4㊀矿床成因探讨前人对于矿床的成因类型㊁成矿时代㊁控矿因素等存在不同的认识,如火山岩型㊁火山沉积改造型㊁火山气液型㊁火山期后中低温热液型㊁中低温热液型(MV T型)[5,7-10]㊂笔者认为,该矿床是多期次地质运动的产物㊂4.1㊀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含矿角砾岩层中可见纹层状黄铁矿化硅质岩,硅质胶结物中发现零星点状细粒黄铁矿㊁闪锌矿,其早期沉积特征比较明显,表明岩浆喷发初期的确有少量黄铁矿㊁闪锌矿沉积;矿石建造为闪锌矿㊁方铅矿㊁黄铁矿㊁白云石㊁方解石㊁石英组合,用爆裂法和均匀法对方铅矿㊁闪锌矿进行测温,其成矿温度在226ħ~ 290ħ之间,反映矿床与火山热液有关;大量闪锌矿㊁石英中的包裹体显示以含气液为主,并且发现富含挥发份的电气石矿物,显示热液含挥发份;含矿围岩中绢云母化㊁叶腊石化㊁绿泥石化较强烈,说明矿区内受到较高温度的岩浆期后热液作用㊂矿体赋存于致密块状玄武岩盖层之下,与玄武岩有着相同的空间关系㊂据铅同位素年龄资料,矿石中铅同位素年龄210 ~366M a,玄武岩铅同位素年龄为277~368M a[11],说明矿体的形成在玄武岩后期,与玄武岩浆期热液密切相关㊂4.2㊀后期构造对成矿物质的改造富集野外现象及镜下观察发现角砾状矿石间常由方解石㊁重晶石等物质胶结,角砾与胶结物界线明显,表明矿区发生的构造活动将矿石破碎,之后被脉石矿物胶结㊂说明矿床形成以后,后期构造活动对矿床有一定改造富集作用,这种改造作用使原来成矿物质重新分配,铅锌元素活化转移至有利的岩性㊁构造部位聚集成矿,表现在褶皱两翼和槽部矿体富集㊁轴部贫薄或尖灭㊂4.3㊀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区硫同位素研究表明,荒田铅锌矿中的硫同位素组成δS34变化不大,其范围在-5.5ɢ~+4.5ɢ之间,平均-0.68ɢ㊂同时由此可看出,δS34在一定的范围内分布不太规则,但基本显搭式效应,并以正值为主,δS34多集中在-2ɢ~+3ɢ之间,平均+0.14ɢ,且δS34闪锌矿>δS34方铅矿,符合共生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分馏规律,说明矿床中的硫主要是来自上地幔玄武岩浆,而硫同位素组成平均值-0.68ɢ为负值,则是玄武岩喷发到海底时,受到海水硫的同化混染作用,从中吸取一部分轻硫S32所致㊂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方铅矿㊁闪锌矿等矿石中的P b206/P b204㊁P b207/P b204比值与玄武岩中差异不明显,而P b208/P b204值明显低于玄武岩,从而铅同位素值稍高于卡拉维奇的正常铅变化范围(8.686~9.238),铅同位素组成的大部分数据落在J型铅区(异常地富集了P b206和P b208),少部分范围在正常铅区,说明矿床中的铅同位素受到异常铅(J型铅)的混合污染,显示了铅同位素具多阶段演化的特点㊂玄武岩及矿床中的铅同位素组成(P b206/P b204㊁P b207/P b204㊁P b208/ P b204)总体位于太平洋西岸岛弧铅范围内,其中有四件样品的数据落在海洋化学沉积与锰结核铅区内,因此认为矿床中的铅主要来自岛弧内近海洋一侧大陆上或活动大陆边缘带的火山喷出岩-玄武岩,少部分来源于海水和沉积岩-碳酸盐岩,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放射成因污染的产物㊂综上所述:该矿床形成年龄范围为210~366M a,略晚于玄武岩形成年龄(277~368M a),硫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并有少量海水混染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床流体具多阶段演化的特点,火山热液自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从围岩或渗透地下水萃取了部分铅元素,可能为上地幔铅和地壳铅的混合产物㊂5㊀结论(1)荒田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与滇东南台褶带接合线西端㊁红河断裂交汇的部位,成矿地质背景极佳,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潜力㊂(2)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玄武岩组与茅口组生物屑灰岩接触带及附近的玄武质㊁灰质角砾岩层中,呈似层状㊁透镜状产出,具有层控性质,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闪锌矿㊁方铅矿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㊁方587㊀第29卷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杨㊀涛等: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成因探讨解石㊁白云石等㊂(3)该矿床是多期次地质运动的产物,形成年龄为210~366M a,属于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层控矿床㊂(4)硫㊁铅同位素组成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可能受到地壳部分混染,并受到后期多次构造运动对成矿物质的改造富集㊂参考文献:[1]㊀陈超,曹晓峰,王玉奇,等.扬子地台周缘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4):333-340. [2]㊀张长青,毛景文,吴锁平,等.川滇黔地区MV T铅锌矿床分布㊁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2005,24(3):336-348.[3]㊀秦德先,高建国.滇中铅锌矿地质研究[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10.[4]㊀张志斌,李朝阳,涂光炽,等.川㊁滇㊁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及成矿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30(3):345-354.[5]㊀许东,蒋成兴,王建飞.云南石屏大冷山-建水虾洞铅锌银矿找矿远景[J].云南地质,2009,28(3):243-249.[6]㊀张宝林,李晓利,沈晓丽,等.采用大深度电法勘探技术组合圈定云南省建水官厅铅锌银矿带西段的控矿构造[J].矿物学报, 2013(增刊1):986-987.[7]㊀舒培华,杨俊,张艳韬.建水虾洞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新解[J].云南地质,2012,31(4):453-455.[8]㊀孟志勇,李蓬博,马安妮.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床成因分析[J].云南地质,2013,32(4):426-428.[9]㊀李国武,杨光斌,杨学广.云南建水荒田-虾洞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带的硫㊁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 1998,26(4):21-26.[10]㊀周伟家,陈凤艳,谭兆波,等.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控矿因素[J].云南地质,2010,29(1):41-44.[11]㊀刘强.滇东南大冷山-虾洞铅锌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47-50.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g e n e s i s o fH u a n g t i a nP b-Z nd e p o s i t i nJ i a n s h u i o fY u n n a nY A N G T a o,L IF e n g,D A O Y a n,C H E N L e i c h a n g(F a c u l t y o f L a n dR e s o u r c eE n g i n e e r i n g,K u n m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K u n m i n g,Y u n n a n65009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H u a n g t i a nP b-Z nd e p o s i t i s s i t u a t e d i nG u a n t i n g P b-Z nm e t a l l o g e n i c b e l t,a n d i t s o r e b o d y o c c u r s i n t h e b a s a l t i c a n d g r a y b r e c c i a l a y e r b e t w e e n t h e l o w e r l a y e r o fm i d d l eB a s a l t F o r m a t i o n(P1β2-1)a n d t h e u p p e r M a o k o uF o r m a t i o n(P1m2)i n l o w e rP e r m i a ns y s t e m.T h eo r e b o d i e sm a i n l y e n r i c h i nt h e t w o l i m b so f t h e a n t i c l i n e a n d t h e t r o u g ho f t h e s y n c l i n e a n da r e s t r i c t l y c o n t r o l l e db y h o r i z o n,l i t h o l o g y a n d f o l ds t r u c t u r e. T h ed e p o s i t i s r e l a t e d t om a r i n eb a s i cm a g m a e r u p t i o no f l a t eP e r m i a nE p o c h.A f t e r w a r d s,o r e-f o r m i n g m a-t e r i a l s a r e r e w o r k e d a n d e n r i c h e db y v o l c a n i c s e d i m e n t a r y p o s t m a g m a t i c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s u p e r p o s i t i o n a n dm u l-t i p h a s e t e c t o n i c a c t i v i t i e s.T h e r e f o r e i t i sb e l i e v e dt h a t t h ed e p o s i t i sav o l c a n i cs e d i m e n t a r y-p o s t m a g m a t i c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s u p e r p o s e d-s t r a t a b o u n dd e p o s i t.K e y W o r d s:P b-Z nd e p o s i t,b r e c c i a,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i s c u s s i o no n g e n e s i s687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2019年 1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8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吴云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滇西地区的南部,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因此通过实地调查对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控矿层位特征、构造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地层与岩浆,并且该地区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与东西向断裂构造对矿床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2-0089-2A brief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pb-zn deposit in west yunnanWU Yun-hui(China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Western Yunnan and are the largest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s area.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mainly include ore-bearing formatio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lead-zinc deposits mainly come from strata and magma, and a series of NE-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and E-W-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area also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Keywords: western Yunnan; lead-zinc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deposit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一个多金属矿集区内,该多金属矿集区富集金、铜、锌、铅、铁、锡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区构造复杂,并且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岩浆活动,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1]。

青海沱沱河多才玛特大型Pb-Zn矿床——定位预测方法与找矿突破过程

青海沱沱河多才玛特大型Pb-Zn矿床——定位预测方法与找矿突破过程

青海沱沱河多才玛特大型Pb-Zn矿床——定位预测方法与找矿突破过程宋玉财;侯增谦;杨天南;李世金;王富春;高永旺;巩秀钢;杨竹森;张洪瑞【摘要】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的多才玛矿床是最近找矿突破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铅锌矿床.由于赋矿规律不清,找矿方向不明,勘查曾一度陷入困境.针对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笔者开展了成矿潜力、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经钻探验证,实现了找矿突破.通过区域对比,认为沱沱河地区与“三江”带内兰坪等其他地区的地质背景相似,具有发育大型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的潜力;发现区域发育大型逆冲构造和含膏盐红层沉积、具有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组合等,显示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区域和矿床内发育大规模高强度的铅锌化探异常,具有形成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通过填图等研究,指出多才玛矿床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产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锋带,矿体赋存于逆冲断裂上盘,受那益雄组碎屑岩和九十道班组灰岩岩相过渡部位及可能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派生的反冲构造的控制,矿石主体为热液溶蚀角砾岩型.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揭示了矿床深部物性特征和构造岩相特点,确定了孔莫陇矿段南侧深部铅锌矿化体的空间位置,并制定了钻探验证方案.经后期勘查,在预测区内探获了品位高、厚度大的铅锌矿体,使该矿段铅锌资源量由原来的76.2万吨增至259万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由此,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一套综合地质、化探异常付化显示、地球物理、遥感等手段的多才玛式矿床定位预测方法组合.%The Duocaima ore deposit is a newly-found large Pb-Zn deposit in Tuotuohe area,Qinghai Province.Studies of mineral prospect evaluation,ore controls,and localization-prognosis were carried out to solve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ration.Regional correlation suggests that the Tuotuohe area has similar geological setting to theregions in "Sanjiang belt" (nping basin) that host many large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The geological settings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i.e.,thrust structure,sedimentation of red beds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adjacent to dark mudstone were favorable for Pb-Zn mineralization.In combination with extensive zinc-lead geochemical anomalies,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Duocaima area has good potential in search for large deposits.The Duocaima deposit is a carbonate-hosted,low-temperature,and epigenic deposit characterized by ores in breccia,no affinity with igneous activity,and involvement of sulfur generated by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indicative of Mississippi Valley-type (MVT) origin.The ore body mainly occurs in fractured Permian limestone of the Jiushidaoban Formation (Pj) that is adjacent to Permian clastics of the Nayixiong Formation (Pn) and above a thrust fault.Audio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measurements revealed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of several profiles,one of which determined the location of a potential underground ore body in southern Pj limestone of Kongmolong ore block.Based on these results,the authors successfully found thick and high-grade ore bodies,and Pb + Zn metal tonnages increased from 0.762 Mt to 2.59 Mt.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present and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propose a mineral prospecting approach (integrated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and remote-sensing methods) for exploiting Duocaima-like Pb-Zn deposits.【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3(032)004【总页数】13页(P744-756)【关键词】地质学;成矿潜力;赋矿规律;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定位预测;找矿突破;多才玛铅锌矿床【作者】宋玉财;侯增谦;杨天南;李世金;王富春;高永旺;巩秀钢;杨竹森;张洪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P618.43青海省南部的沱沱河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工作程度低,但区内发育有面积大、强度高的铅锌化探异常,曾被誉为尚未开垦的找矿“处女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pb-zn矿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pb-zn矿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金顶铅锌矿床 硫化氢 生物还原作用 热化学还原作用 控矿构造 找矿预测 成矿作用 幔枝构造 大兴安岭 兰坪盆地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科研热词 云南镇康 闪锌矿rb-sr测年 闪锌矿 铅锌矿床 解译标志 芦子园铅锌矿 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 稀土元素 硫同位素 断裂构造岩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微量元素 大梁子 地球化学 图形特征 同位素 区域构造演化 光谱特征 兆吉口铅锌矿床 乐红铅锌矿床 中酸性岩浆岩 u-pb年龄 r型因子分析 mvt型铅锌矿 ms锆石 la-icp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黔西北铅锌矿床 热液方解石 成矿模式 地质特征 地质学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阿尔泰南缘 铅锌矿床 铅锌多金属矿床 钦杭成矿带 辉绿岩 超高压变质岩 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赋矿规律 西藏 西南天山 萨吾斯 茂租铅锌矿床 芦子园 类mvt铅锌矿床 稀土元素 硫的来源 硫同位素 矿石组构 矿床成因 矿床地质特征 热水喷流沉积 热化学还原 滩间山群 滇西南 滇东北大海铅锌矿床 渔户村组铅锌矿 洛坝铅锌矿床 核桃坪铅锌矿床 柴达木盆地北缘 构造单元 有机地球化学 昌都 早-中泥盆世 控矿因素 拉拢拉式pb-zn矿床 折返机制 找矿突破 找矿模型 找矿方向 找矿前景 成矿规律 成矿特征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潜力 成矿流体来源 成矿流体

黔西北亮岩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黔西北亮岩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黔西北亮岩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周志坛【摘要】黔西北赫章亮岩Pb-Zn矿床位于川滇黔Pb-Zn成矿带,勘查表明该矿床具有中型以上找矿潜力。

本文对亮岩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矿区坑道编录及室内研究表明:①石炭统黄龙组(C2h)为矿区赋矿层位,矿体赋存于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接触界线的角砾岩化带,具有明显的MVT型矿床特点;②从矿体中心向外,蚀变由方解石化过渡为白云石化;③北北西向断层与地层复合控矿特征明显。

上述认识可为本区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及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成矿体系研究提供补充。

%The Liangyan Pb-Zn deposit is a more than medium scale deposit explorated recently in the Guizhou-Yunnan-Sichuan lead-zinc metallogenic domain,and still has much more mineral potential. Liangyan Pb-Zn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all-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in path. Mine opening geological record compiling and laboratory studies showed as follows. 1)The ore bodies occurred in dolomitic limestone and dolomite suffering intense dolomitization within middle Carboniferous Huanglong(C2h)Formation,and it showed obvious mineralization features of MVT;2)The alternation zoning from the center of ore bodies outwards is calcitization→dolomitization;3)Compound ore contro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NNW fault and formation is obvious. All understandings above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oration,prospecting and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mechanism in this district,also provide supplementary for research on mineralization system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Northwest Guizhou.【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6(034)007【总页数】5页(P1135-1139)【关键词】黔西北;铅锌矿;地质特征;白云石化【作者】周志坛【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昆明 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发育有一系列铅锌多金属矿床,赫章铅锌矿床即位于该成矿域中南部的黔西北铅锌矿区(图1),属于赫章-威宁-水城Pb-Zn-Ag-Cu成矿带,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已发现铅锌矿床(点)100余处,其中包含杉树林铅锌矿、青山铅锌矿、猫猫厂-榨子厂等大中型铅锌矿床及野都古、飞来石、垭都、蟒洞、亮岩、横塘等多个铅锌矿点,赫章亮岩铅锌矿床以其规模相对较大,品位较高,为本区中型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1-10].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铅锌等金属需求量也不断上升,许多大型铅锌矿山已步入“老龄化”,所以对新的具有中型以上找矿潜力的矿山进行勘探是目前找矿工作的重中之重[11].黔西北成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扬子准地台基底表现为“三层式”的结构,即下层的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中层的中元古代浅变质细碎屑岩夹火山沉积岩,上层由新元古代未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12].该区构造极为发育,以北西和北东向构造为主,南北和东西向构造次之[13].本区构造主要由垭都-紫云深大断裂构造带、威水断陷构造带、威宁-水城紧密褶皱构造带以及银厂坡-云炉河断裂构造带组成[14-15].其中最主要的控矿构造为垭都-紫云深大断裂,该断裂带是由一系列高角度逆冲断层组成的深切基底的断层,走向北西310°,倾角70°~85°,北西端进入云南,南东端直抵开远——平塘深大断裂,该断裂在二叠纪末期是黔西北地区玄武岩浆喷溢和辉绿岩体侵蚀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内一级构造成矿带[16-19].带内皱褶紧密,局部发生倒转,发育叠瓦式逆冲断层.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组(P2β)玄武岩在区内大面积分布,与下覆二叠系茅口组(P1m)灰岩呈假整合接触,同该区铅锌矿具有空间上的联系[20].亮岩铅锌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矿区南东段位于松林坡乡境内,北西段位于兴发乡境内,矿区整体位于赫章县南东155°方向约40 km处.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处在垭都-蟒硐深大断裂带(垭都-紫云深大断裂的一部分)与垭都-窝弓背斜的锲型复合部位(图1).该断裂带组成主要为一系列的叠瓦式逆冲断层,走向310°,倾向南西,倾角40°~75°,矿区内铅锌矿体展布严格受到该断裂带控制.亮岩窝弓矿区主要由周家麻窝矿段、大街矿段和白马厂矿段组成,矿区地层出露由老到新主要有:中泥盆统独山组(D2d)灰白色方解石胶结的中晶白云岩夹少量的薄层泥页岩;上泥盆统融县组(D3r)灰色及深灰色泥质纹层或方解石纹层灰岩;旧司-上司组(C1j+s)浅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灰岩;下石炭统大塘组(C1d)顶部为一层紫红色或者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主体为一套灰白色粗晶白云岩;中石炭统黄龙组(C2h)灰白色块状中-粗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上石炭统马坪组(C3m)灰色块状纹层生物碎屑或含泥质条带灰岩,被同期的方解石脉胶结成不规则的灰岩角砾;梁山组(P1l)夹黑色劣质煤线的杂色石英砂岩;栖霞组(P1q)上部为灰白色的块状白云岩以及砂屑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块状含生物碎屑灰岩;下二叠统茅口组(P1m)灰黑色块状灰岩,含生物碎屑;中二叠统峨眉山组(P2β)墨绿色块状玄武岩,杏仁状气孔发育,并且根据湖相火山岩的红顶绿底判断至少有两个喷发旋回;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灰黄色薄层泥岩以及灰绿色薄层玄武质粉砂岩,偶夹黑色劣质煤线.其中,石炭系黄龙组(C2h)为矿区工业矿体主要赋存层位,矿体由中心向外围蚀变则以热液方解石化→热液白云石化→黄铁矿化为主. 亮岩铅锌矿区处于扬子地台西缘,区内构造活动发育,经历了澄江、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各期强弱不同的构造运动,断层极为发育,褶皱构造相对较简单.区内主干断裂F1(垭都-蟒硐深大断裂)与铅锌成矿关系极为密切,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5°~60°,表现为逆断层,该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导矿构造,控制了整个矿体的展布.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出露为峨眉山组(P2β)玄武岩,玄武岩与矿体在空间上存在一定联系.岩浆作用与该区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否有联系还未明确,但岩浆岩活动对矿区的影响还是不可忽略的,具体有何联系还有待研究.3.1 矿体产出特征矿区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可分为周家麻窝、大街和白马厂3个矿段.经探矿工程的揭露,矿区共发现并圈定了3个矿体.其中,大街矿段的Ⅰ号矿体(群)为主矿体,工程揭露程度最高,品位局部可达40%.Ⅲ号矿体储量最小,已有矿体严格受F1及其次级断裂带控制,往往成带平行展布,脉体形态均以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为主.Ⅰ号矿体(群)分布于大街村的亮岩地段,地表南北向约600 m范围内有20余个老硐揭露矿体展布,对矿体延伸控制程度较高;经多个坑道揭露,发现矿体从1719 m标高一直至1922 m标高均有展布,垂向上延伸大于200 m,平均厚度约3 m,目前已经形成4个中段进行开采.矿体赋存于大塘组粗晶白云岩和黄龙组中-粗晶白云岩中的F1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破碎蚀变带中,主矿体沿倾向和走向上均具有时厚时薄、弯曲起伏以及尖灭再现现象.在断裂的转换部位矿体厚度明显增加,矿体产状大体与赋矿断裂一致,倾角44°~72°,形态以透镜状、豆荚状为主,品位较富,一般铅+锌15%~30%,局部可达40%,总体表现出红褐色、黄褐色块状、斑状闪锌矿和铅灰色斑块状方铅矿以及大面积分布的脉状、块状黄铁矿为主(图2).矿体空间延伸程度高,具有一定的勘查潜力.Ⅱ号矿体分布于周家麻窝矿段,赋存于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主要受控于F2断裂(F1次级断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54°~57°,在F2断裂上盘呈似层状产出.矿体总长度为80~100 m,顺倾向延深距离约达60 m,厚度为1.2~1.4 m,品位一般,铅2%~3%、锌3%~7%.Ⅲ号矿体分布于白马厂地段,赋存于黄龙组灰岩和白云岩中,矿体主要受F1断裂控制,在F1断裂上盘主要呈透镜状产出.矿体南北长80 m,垂向延深大于100 m,矿体多具尖灭再现特征,品位一般,铅2%~5%、锌3%~6%.3.2 矿石组构亮岩矿区矿石矿物种类简单,金属矿物成分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图2),褐铁矿、白铅矿、菱锌矿等在矿区零星可见.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晶型较好,单晶表现为立方体型及五角十二面体型,在矿体边部多为黄铁矿胶结方铅矿及闪锌矿.闪锌矿颜色以深色为主,多为褐色及红褐色,呈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发育两组解理.方铅矿颜色为铅灰色,结构呈他形-半自形粒状.脉石矿物主要包括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等,靠近矿体的方解石及白云石结晶颗粒粗大,表现出明显的重结晶特征.根据对矿区的初步调查,总体来看,铅、锌的含量变化较大,一般铅+锌品位15%,局部可达40%.组合样分析表明,可综合利用的伴生金属银、镓、锗、铟的含量很低.3.3 蚀变特征矿区围岩蚀变较为发育,类型众多,主要有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等(图3),越靠近矿体,围岩蚀变越强,集中表现为方解石化和白云石化.由矿体中心向外围过渡,碳酸盐岩结晶越来越差,并且逐渐由碳酸盐岩化向黄铁矿化转变;黄铁矿化发育范围较大,但在矿体内或近矿强烈蚀变的中—粗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中,黄铁矿化明显增强,局部呈斑块状及大脉状.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表明,本区的方解石化和热液白云岩化与铅锌矿矿化密切相关,可作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4.1 成矿作用矿区成矿模式与典型的MVT矿床较为类似,主要是含Mg2+热液沿着F1断层向上运移至灰岩地层中,Mg2+交代灰岩中的Ca2+形成热液白云岩,白云岩的高孔隙度为成矿流体的沉淀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含H2S的酸性流体溶解碳酸盐岩并与其反应使得碳酸盐岩发生角砾岩化和喀斯特化,进一步为成矿流体沉淀提供了相对低压的空间.而后由盆地卤水萃取古老地层中的Pb2+、Zn2+在容矿空间内与H2S发生反应沉淀结晶,从而形成矿体.4.2 构造控矿亮岩铅锌矿主要受控于北北西向的垭都-紫云断裂,矿体均展布与该断裂上盘的转折端.根据野外观察归纳出该断裂有三期构造活动,早期断裂活动表现为张扭性断裂,为成矿热液提供导矿构造,热液沿着主断裂面以及次级断裂面向上运移,最终在角砾空间中沉淀结晶,形成矿体;中期断裂活动表现为压扭性断裂,断裂带内的矿石和围岩成角砾岩化及透镜体化,并且形成复式褶皱;后期断裂活动表现为逆冲构造,也是破矿构造,将断裂带下盘的矿体给错开,由于目前不能清除的判断断层错距,所以还未找到下盘的矿体.总的来说,断层作为成矿流体运移、聚集和矿体沉淀、赋存的空间,区内构造控矿作用十分明显.4.3 找矿方向亮岩铅锌矿区中矿体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组(C2h)中-粗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中,矿化严格受地层控制.在矿区已发现的3个矿体中,都伴随着强烈的方解石化.热液从矿体外围向矿体中心运移时,先消耗大量的Mg2+交代灰岩,运移至矿化中心时,Mg2+浓度降低,Ca2+浓度增加,所以越往矿体中心,方解石脉体越密集,结晶颗粒越粗大,往矿体外围方解石化逐渐转变为白云石化.并且热液后期流经矿化中心时,流体不足以填满所有裂隙,所以后期的方解石沿着晶洞对壁生长,结晶颗粒粗大.1)从矿体中心向外围蚀变变现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2)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及矿体展布推断F1断裂有三期构造活动的叠加,前期表现为张扭性断裂,中期表现为压扭性断裂,后期表现为逆冲推覆构造.3)大面积的白云石化以及方解石化都是矿区直接的找矿标志,方解石脉体越密集,结晶颗粒越粗大,矿体品位越高.【相关文献】[1]张茂富,周宗桂,熊索菲,等.云南会泽铅锌矿床闪锌矿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6,35(1):111-123.[2]陈毓川,裴荣富,宋天锐,等.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董家龙.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基本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6):657-658.[4]刘幼平.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式初探[J].贵州地质,2002,19(3):169-174.[5]胡晓燕,蔡国盛,苏文超,等.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闪锌矿中的成矿流体特征[J].矿物学报,2013,33(3):302-307.[6]周家喜,黄智龙,周国富,等.黔西北赫章天桥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S、Pb同位素和REE制约[J].地质评论,2010,56(4):513-524.[7]李珍立,叶霖,黄智龙,等.贵州天桥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初探[J].矿物学报,2016,36(2):183-188.[8]刘幼平,张伦尉,杭家华,等.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25(2):163-168.[9]金灿海,李坤,黄林,等.黔西北纳雍枝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J].矿物岩石,2015,35(3):81-88.[10]冯国玉,黄杰,覃鹏.黔西北赫章地区铅锌矿远景[J].矿产与地质,2009,23(3):225-229.[11]李小清,薛传东,魏爱英.滇东北白马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276-5281.[12]罗卫,孔令,金中国,等.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控矿构造与成矿[J].矿产与地质,2010,24(1):35-42.[13]向达福,王林均,钱志宽.贵州赫章蠎硐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J].矿物学报,2015,35(4):447-452.[14]金中国,黄智龙.黔西北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式[J].矿物学报,2008,28(4):467-471.[15]汤世凯,马筱,李学刚,等.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Pb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36(4):549-558.[16]金中国.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7]肖宪国,黄智龙,周家喜,等.黔西北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矿物学报,2011,31(3):419-424.[18]陈国勇,王亮,范玉梅,等.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深部找矿远景分析[J].地质与勘探,2015,51(5):859-869.[19]陈国勇,邹建波,谭华,等.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探讨[J].贵州地质,2008,25(2):86-94.[20]程鹏林,熊伟,周高,等.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起源与运移方向初探[J].矿物学报,2015,35(4):509-514.。

矿产勘查 实习五 勘查地质设计

矿产勘查 实习五  勘查地质设计
(4)将已有勘查工程(钻探、坑道)及其揭露的矿体与地质构 造界线,据工程地质编录和取样资料转绘于相应位置上;
(5)根据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认识,从地表一 深部,依次将相邻工程揭露的对应矿体边界点、地质构造点连 接成线,并按其地质规律变化趋势向深部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推 断,用虚线表示,若有相邻已知剖面图件资料,则应作参照对 比推断。
3.根据设计任务和大云山铅锌矿床的具体勘查类型,参照实习资料的资料 之四,确定勘查工程间距。
4.根据所确定的勘查工程间距和对该矿床地质矿产情况的了解,选择合理 的勘查工程总体布置方式,并在大云山铅锌矿床综合地质图上具体地予以总 体布置。
5.选择ZK2钻孔勘查线,作勘查设计地质剖面图。
6.充分考虑该矿床地质、地貌特征,选择有效的勘查技术手段和工程类型。 在勘查设计地质剖面图上设计勘查工程。
(3)确定孔位:根据矿体上预计的钻孑L截穿点和选定的钻探类型反推到地 表,即可确定设计钻孔地表开孔位置。若遇陡崖、河塘或建筑物等,允许适 当沿剖面移动位置。
(4)确定孔深:对于矿体边界清楚者,一般要求钻探穿过矿体后3~5m即 可停钻。对于边界不清的矿体或矿化带,一般要求穿过矿体(或矿化带)10~
在设计剖面图上设计钻探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矿体的截穿点位置:在勘查线设计地质剖面图上,按照已确定
的工程间距,沿矿体中心线(厚矿体)或矿体底板线(薄矿体),从地表一深部
逐步依次确定设计钻孔穿过矿体的截穿点位置。
(2)确定钻探类型:常用直钻与斜钻(或定向钻)两类,主要是根据矿体产 状、地表地形地物情况、钻探设备条件和工人技术水平等确定。直钻多用于 产状较缓的l矿体;斜钻多用于陡倾斜矿体,并尽可能沿矿体厚度方向从上盘 钻进截穿矿体。要求钻孔轴线尽可能与矿体表面垂直。钻孔倾角不宜小于 65。~70。。

红山铅锌矿勘探设计及预储量报告

红山铅锌矿勘探设计及预储量报告

目录第一章绪言 (1)1. 设计的目的、任务 (1)1.1 设计目的: (1)1.2 实习的任务 (1)2. 矿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2)3. 前人工作程度 (2)第二章矿床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3. 矿体 (3)第三章勘探设计 (6)1. 矿床勘探类型的确定 (6)2. 勘查技术手段 (6)3. 勘探工程布置及技术要求 (6)4. 取样及技术要求 (7)5. 施工顺序 (8)第四章预期储量估算 (8)1. 工业指标 (8)2. 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8)3. 储量计算方法 (9)4.储量级别的划分 (9)5.计算结果 (10)第五章结论 (10)附图1、红山铅锌矿床地形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2、红山铅锌矿床0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3、红山铅锌矿床1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4、红山铅锌矿床5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5、红山铅锌矿床2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6、红山铅锌矿床4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7、红山铅锌矿床6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8、红山铅锌矿床8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9、红山铅锌矿床10号勘探线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剖面图(1:2000)10、红山铅锌矿床1416中段地质及勘探设计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11、红山铅锌矿床①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及预储量计算图(1:2000)附表附表1 设计探槽工程一览表附表2 设计坑探工程一览表附表附表3 设计钻探工程一览表附表4 设计化学采样一览表附表5 红山铅锌矿床Ⅰ号矿体预期储量估算表XX省XX县红山铅锌矿床勘探设计及预期储量报告第一章绪言1. 设计的目的、任务1.1 设计目的:1.通过本次实习,学会依据勘探工作任务、矿床和矿体的地质特征及自然条件,合理选择勘探技术手段;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和合理的勘探工程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五勘查地质设计报告
通过本次实习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类比法确定矿床的勘查类型并选择合理的
勘查工程间距;如何绘制勘查地质设计剖面图及平面图;最后如何将所有的勘探的工程布置在综合地质图上。

掌握这些地质技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我最后还是学会,十分有成就感。

具体的方法简述如下:一矿床的勘查类型划分
1 首先要仔细的阅读前人已有的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地层、岩浆岩、构造)和矿体的地质特征。

2 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标准,依据前面的矿体地质特征,具体地类比各项标准。

本次以铅锌矿床为实习矿床,它的划分标准有: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影响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共五个标准。

3 综合五项标准总的类型系数为1.9,可划为Ⅱ类勘查类型,选用的勘查间距
100x60。

4 勘查工程手段及先后顺序:钻探为主,辅以探槽和少量坑探工程,施工顺
序为:先槽再钻后坑道,先浅部后深部,先主矿体后边部。

二设计勘查地质剖面图 1 绘制坐标网格
(1)在综合地质图上完善坐标网格。

设计出勘探线的具体位置及长度,根据勘探线与X、Y坐标的交点多少选择将要投影在剖面图上的坐标轴,本次实习C-C’勘探线与X的交点更多,所以选择X、Z投影在剖面图上。

(2)将勘探线中点定在剖面图中线上,并将该中线定为基准线,其它标准线以100/sinαm (α为勘探线与X轴夹角)距离向NW和SE向顺沿。

本次实习的α为70°,则剖面图上距离为5.33cm 。

(3)根据地质图上等高线判断勘探线的最大高程和最小高程,选择合适的高程坐标系统,绘制高程Z坐标。

2 绘制勘探线剖面图
(1)绘制地形:首先将勘探线与X轴交点高程绘制在坐标纸上,总体把握地形的形态,然后将勘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标绘在坐标纸上,加密地形点,从而准确画出地形线。

(2)绘制图纹:根据综合地质图上勘探线地层出露情况,绘制勘探线图纹,包括地质界线、矿体、夹石、断层。

(3)转绘已有的勘探工程:在C-C’勘探线已有TC2,需要将该工程转绘在剖面图上;此外在此勘探线上已有ZK2钻孔,根据该钻孔资料显示在47m处见矿,因此可将该处矿层与地表出露的连接。

(4)布置勘探工程:依据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布置钻孔。

1)根据矿体厚度分别选择矿体中心线和矿体底部作为工程间距,从地表向深部依次以60m钻孔截穿点间距沿中心线布置钻孔。

2)由于矿体倾角为30°~45°,宜采用直钻方式,个别钻孔位置由于地表因素,可采用斜钻。

3)对于钻孔见矿较薄处,根据矿体延伸趋势,以工程间距1/2尖推歼灭。

由于该铅锌矿体边界清楚,为了防止漏矿,可在穿过矿体下盘后继续钻进3-5m便
可停钻。

4)由于此处矿体在地表出露两个夹石层,可在150m标高上布置平硐工程,从而能准确的计算出矿体的储量。

3 绘制平面图
(1)绘制平面图框:选择宽度为20mm,长度为勘探线长度,将勘探线绘制在平面图上,并将勘探线与X轴线真实地段绘制在图框内。

(2)根据剖面图将剖面图上的工程全部投影到平面图上,其中已有钻孔为实心表示布置钻孔用空心表示。

4 绘制图例
在图幅的右侧根据勘探线上出露的地层、构造和布置的工程以8x12mm标准绘制图例。

5 绘制责任表
在图幅的右下侧绘制以6x8cm的责任表。

二剖面图工程转绘在综合地质图上根据在三个勘探线A-A’、B-B’、C-C’上布置的勘查工程,探槽(TC)、钻孔(ZK)和平硐(PD)分别转绘到综合地质图上。

应该注意由于A-A’在出版过程中导致比例失调,需要自己校正。

三全面布置勘查工程
大云山铅锌矿床主矿体在图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矿段出露长度约350m延伸>200m,根据前面已有的探矿工程(主要为探槽)确定沿探槽线布置勘探线,间距为100m 达到加密的效果。

四本次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以作图为主,要求我们通过仔细分析矿床分布规律从而选择正确的勘查工程,从而达到了对勘查设计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理解的目的。

(仅给学弟们一个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