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传染病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

新型诊断技术与疫苗研究进展
总结词
新型诊断技术和疫苗为动物传染病防控 提供了有力支持,需要不断推进相关研 究。
VS
详细描述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诊断技术 和疫苗为动物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更多手段 。例如,基于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的诊断方 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而新型疫 苗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细菌性病原
链球菌属
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感染,如 败血症、脑膜炎等。
沙门氏菌属
引起动物肠道感染、败血症等 。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病原 ,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和致 病机制。
葡萄球菌属
引起动物皮肤、骨骼、关节等 感染。
巴斯德氏菌属
引起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 经系统感染。
病毒性病原
总结词
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 染病病原,具有高度 的传染性和变异性。
案例三: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犬瘟热是一种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犬类动物。
详细描述
犬瘟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呕吐等。该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 排泄物传播。治疗犬瘟热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护理等。同时,为了预防犬 瘟热,应该定期接种疫苗,并加强饲养管理。
06
动物传染病学研究展望
新发动物传染病的挑战与应对
总结词
新发动物传染病对全球畜牧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加强研究以应对挑 战。
详细描述
近年来,新发动物传染病不断出现,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对全球畜牧业和公 共卫生造成巨大影响。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需要加强研究,了 解其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控措施,以有效应对。

兽医传染病学课件

兽医传染病学课件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 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患 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等。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水传 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易感人群
进行诊断。
预防和治疗
疫苗接种是预防犬瘟热 的有效Hale Waihona Puke 法,治疗包括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病原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属于细 小病毒科,是一种高度传染性
的病毒。
症状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包括 发热、厌食、呕吐、腹泻、贫 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等。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 病毒分离等方法进行诊断。
新发和再发动物传染病的不断出现,要求我们不断更新 和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可能对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和传 播产生影响,加大防控难度。
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动物传染病的挑战,保 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临床兽医学为兽医传染病学提供临床实践 的基础和经验,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际生产中。
03
常见动物传染病
犬瘟热
病原学
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 毒科,是一种高度传染
性的病毒。
症状
犬瘟热的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流鼻涕、眼结 膜炎、呕吐、腹泻以及
神经症状等。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 检查和病毒分离等方法
研究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 法、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等。

畜禽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

畜禽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课件

二、感染的类型(2)
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大 多数感染过程都是由单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 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 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
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2. 按动物种类分类:猪、鸡、鸭等动物传染病 *3. 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或组织系统分类:全身
败血性和以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 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为主的传染病…… 常称之败血性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
三、传染病的分类
4. 按病程长短分类: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传染病 。
5. 按疾病的来源分类:外来病、地方病、自然疫 源性疾病。
畜禽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节 感染的概念及其类型 第二节 传染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三节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一节 感染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的类型
一、感染的概念
何为感染(infection)?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 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 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感染或传染 (infection)。
病,人类库鲁病(Kuru)、BSE、传染性水貂脑病。
第二节、传染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传染病的概念 二、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三、传染病的分类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 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病变。(如化脓创)
局部感染

畜禽传染病—绪论ppt课件

畜禽传染病—绪论ppt课件

动物传染病学(畜禽疫病防治)形成 独立的学科虽然为时不久,但有关家 畜传染病知识的萌芽却追溯到几千年 以前。 在古埃及、希腊和我国的书籍里,都 曾直接或间接地记录家畜传染病的存 在。


但在古代,由于对传染病的本质缺乏认识,提不 出防治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因而传染病自发发展, 常引起家畜大批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虎克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在19世纪中叶 以后,很多传染病的病原体接连被发现了。其间 自然生发论占据了200多年。
Koch’s postulates

特殊的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察见,健康人 或动物体内无;


能分离成纯种;
纯培养接种至易感动物,产生同样疾病;

自人工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 原菌纯培养;

电子显微镜、鸡胚培养、细胞培养、 SPF 、各种抗菌药物、生物制品和各 种免疫血清学技术 在兽医工作中的应用,对于动物传染
S.Prusiner由于发现了羊瘙痒病的致病
因子是朊病毒,以及提出了疯牛病、克
雅氏病、Kuru病等脑退化性疾病是由 朊病毒引起的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医 学奖。

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在胃炎 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与传统的医学教条格格不入。


胃溃疡终于不再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慢 性疾病,而变成了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为科研而献身。
TGE K88 、 K99 、 987P 三价基
疫苗及联苗
ELISA试剂盒
流行性腹泻 轮状病毒 大肠杆菌病
因工程疫苗
K88 、 LTB 双价基因工程 菌苗 (简称MM活菌苗)
双价基因 工程 菌株
仔猪副伤寒
猪痢疾
应用微生态制剂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综合征(病因较多,危害严重)

家畜传染病基础PPT课件

家畜传染病基础PPT课件
6
二、动物传染病分类及其防制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章 第十条根据动 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将动物 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1、一类疫病 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 控制、扑灭措 施的病。该类病共有14种:口蹄疫、猪水 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 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兰舌病、小反刍兽 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感、新城疫。
家畜传染病基础
.
1
1. 动物传染病的定义
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 毒 、 立 克 次 体 (rekitsiya) 、 支 原 体 (mikoplazma) 、 细 菌 、 真 菌 (zamburug) 、 螺 旋 体 (burgisiman tanqa)感染动物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 性的疾病。
控制的动物传染病: v 建国以来已经消灭的传染病只有2种,即牛瘟和牛肺疫; v 达到控制或稳定控制的有51种
10
三、动物传染病的诊断
1.临床诊断 2.流行病学诊断 3.病理学诊断 4.微生物学诊断 5.免疫学诊断
11
四、动物传染病的防制
v 防制原则: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v 防疫措施:对传染病所采取的预防、控 制或消灭的对策。
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螨。4.禽病:鸡病毒性关节
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禽伤寒、5. 猪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 6.马病: 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 疫。7 .鱼病: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鲤鱼霉病。8.其他动物 疾病: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鹿茸真菌病、蚕型多 角体病、蚕白僵病、犬瘟热、利什曼病。
v 预防措施:未发病时所采取的防止传染 病传入的各种措施。

畜禽传染病学概论PPT课件

畜禽传染病学概论PPT课件
感染率=(感染某动物传染病的感染头数/受检总数)×100%
3、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动物群中存在某病的病例数的比例。 患病率=(在一制定时间动物群中存在病例数/在同一指定时间动
物群中动物的总数)×100%
4、死亡率:指某病病死数占某种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死亡率=(因某病死亡头数/同时期某种动物总头数) ×100%
五、传染病的类型
1、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
最急性型(无明显的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程短,有明显的症状) 亚急性(病程长,症状介与急性和慢性之间) 慢性病(病程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 2、按照表现形式分为: 显性感染:明显的症状,病原微生物与机体斗争平衡被打破的过 程。 隐性感染(亚临诊感染):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病原体还会向 外散播,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顿挫型感染:发病有典型的急性传染病一样,很快停止,痊愈。
2. 前驱期:疾病的最初症状,无特征性。主要是全身症状,如神经、
食欲、体温,一般2天之内。
3. 明显期(发病期):表现特征症状的阶段,为疾病的高 峰期和典型期,时间比较固定,有证病意义。
4. 转归期(恢复期):即不是死亡便是康复。不同的传染 病其转归期也不同,一般急性病较短,康复为转归的 动物特点:一般都可产生免疫力,会在一定时间内带 菌排菌,即康复带菌。病原体最终大都被消灭,但有 些会长期带毒。
梭菌病、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 体病。)
三类动物传染疾病: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
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
六、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一)、传染来源和传染媒介 1、传染源的类型: ➢ 病畜:能够排出病原微生物,是主要的传染

《牛羊传染病》课件2

《牛羊传染病》课件2

羊痘
总结词
接触传染、皮肤丘疹、呼吸道症状
详细描述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损伤和呼吸道传播 。病羊出现皮肤丘疹、发热、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口蹄疫
总结词
高度传染性、水疱性病变
详细描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病畜口腔、蹄部出现水疱性病 变,高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恢复后产生免疫力。
诊断方法
采集病牛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 试验,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牛康复,未再出现异 常症状。
某地区牛瘟的预防措施
地区概况
某地区养牛业发达,但近年来牛瘟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 损失。
预防措施
加强检疫和疫苗接种,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对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 理,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牛羊传染病》ppt课 件
目录
• 牛羊传染病概述 • 常见牛羊传染病 • 牛羊传染病的症状与诊断 • 牛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牛羊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牛羊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 牛羊体内,经过一定潜伏期,表 现出的一组具有共同发病特 Nhomakorabea的 过程。
特点
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地方性、 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对牛羊 养殖业危害极大。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地区牛瘟发病率明显降低,养殖户的经济 效益得到提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牛羊传染病的症状与诊 断
症状识别
01
02
03
04
发热

畜禽流行病防治学

畜禽流行病防治学

第一部分.畜禽传染病的防治第一章.畜禽传染病的概论第一节.畜禽传染病的概念一.传染的概念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2.传染的表现形式:(1).显性传染:机体的抵抗力较低,病原有足够的毒力和数量,大量繁殖,动物在临床上表现一定的症状。

★(2).隐性传染:病原体定居的某一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动物不表现任何症状。

(3).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症状,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二.传染病的概念1.传染病:病原微生物一起的,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传染病的共同特征:(1).每种传染病都具有特异的病原微生物。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性:病畜排出的病原体侵入另一种易感动物体内引起同样的症状的疾病。

这种疾病从病畜传染给健康家畜的现象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流行性:条件适宜,一定时间内,某地区易感动物群中许多动物感染发病并传染蔓延散播,形成流行。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反应。

(5).具有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理过程。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1.潜伏期:影响因素:(1).病原的毒力和数量;(2).侵入途径;(3).生理状态。

2.前驱期——前兆阶段特点:表现一般临床症:沉郁、食欲、呼吸、生产性能等,特征性症状未表现或不明显。

3.明显期(发病期)——最高阶段。

4.转归期(康复期)——最后阶段。

四.传染病的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动物。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当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都存在时且相互联系时,传染病才能流行。

一.传染源: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传染媒介:指把病原体从传染病传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传染期:指动物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周期性:某些传染病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还会再度
流行,这种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周期性。原因:动物新 老更替,造成易感动物周期性的出现。
(六)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阳光、雨量、地形、地理环境。 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制度、生产力和人们的经济、文化、科学水 平以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传染源
易感动物
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感染动物机体可出现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 传染病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
四、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1、潜伏期:
(1)定义:从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
顿挫型感染:发病有典型的急性传染病一样,很快停止,痊愈。
3、按照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分为:
一类动物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 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的疾病。(口蹄
疫,猪瘟,牛传染性胸肺膜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 绵羊病,山羊病,禽流行性感冒,鸡新城疫)
二类动物传染病:能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需要采 取严格控制和扑灭的疾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
源 带菌者:无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能在体内
生存,并排除体外。有三种类型:
潜伏期带菌者 病愈后带菌者 健康动物带菌者
(二)传染方式和途径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 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
1、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染:在无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病原体由传染源与易感 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染: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参与下病原体才能通过传播媒 介感染易感动物的传播方式。
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 钩端螺旋体病。)
三类动物传染疾病: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李氏杆
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 病、Q热)
六、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一)、传染来源和传染媒介 1、传染源的类型: 病畜:能够排出病原微生物,是主要的传染
2、自然疫源地:有些传染病的病原在自然条件下,即使 没有人类和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动 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存在于自然界循环延续后代。 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五)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季节性: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是指某些动物传染
病经常发生在一定的季节。分为:
严格季节性 季节性高 无季节性
如流感、口蹄疫、牛瘟等。
以上各种形式之间无绝对界限,只是相对而言,而且有时可以相互转化。
(四)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1、疫源地:指有病原体及传染源存在的地区。包括疫点 和疫区两类,小范围者叫做疫点,范围较大时称为疫 区,但无绝对界限。
疫源地具有传播、扩散病原体的客观条件和实际危险,对周围造 成威胁,因此应严加控制。但对它的控制比控制传染源要复杂、 困难得多。
该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出现时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 期。
(2)特点: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动
物机体的生理状况;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和 部位。
(3)潜伏期的意义:防止潜伏期散毒;引进动物 的隔离观察时间及解除封锁的时间均依该种 传染病的潜伏期而定。与诊断和防制措施有 关。
2. 前驱期:疾病的最初症状,无特征性。主要是全身症状,如神
第四章 畜禽传染病的防治
包括: 第一节 畜禽传染病概论 第二节 畜禽共患传染病 第三节 其他动物传染病
第一节 畜禽传染病概论
一、感染 感染(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
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动物机体一系列病 理反应的过程 。
传染依据表现形式分为: 带菌者 隐形感染 显性感染
二、传染病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 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三、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条件
传染源(病原微生物) 传播途径(良好与不良) 易感动物(机体抵抗力)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 才能使疾病在动物群中流行,能切 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既可阻止传 染病的传染。
七、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一)目的及意义
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分析是人们研究动物传染病流行规律的主要方法,其
目的是在于揭示动物传染病在动物群中发生的特征,阐明其流行的原因和 规律,以作为正确的流行病学判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动物传染 病的流行。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另一易感动物, 形成新的传染并不断传播的过程。 三个重要的元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分为:
(1)散发:长时间只有个别零星 、散在发生,各个病例之间在时间和 空间上无相关性。发生原因:群体免疫水平;隐性感染率高;需一 定的致病条件,如狂犬病,破伤风等。
(2)地方流行性:某种传染病在一定区域内和一定时间内呈局限性小 规模流行,病例超过散发性,即在较长时间内受到流行范围和相对数量
的限制,大多数病属此类。
(3)流行性: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较大范围的流行,病例比 较多,但无绝对数界限。常见重要传染病多为这种表现形式。“ 暴发”属此。
(4)大流行:指极大规模的流行,范围涉及一国、几国或全球,病例极多,
经、食欲、体温,一般2天之内。
3. 明显期(发病期):表现特征症状的阶段,为疾病的 高峰期和典型期,时间比较固定,有证病意义。
4. 转归期(恢复期):即不是死亡便是康复。不同的传 染病其转归期也不同,一般急性病较短,康复为转归 的动物特点:一般都可产生免疫力,会在一定时间内 带菌排菌,即康复带菌。病原体最终大都被消灭,但 有些会长期带毒。
五、传染病的类型
1、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
最急性型(无明显的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程短,有明显的症状) 亚急性(病程长,症状介与急性和慢性之间) 慢性病(病程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 2、按照表现形式分为: 显性感染:明显的症状,病原微生物与机体斗争平衡被打破的过 程。
隐性感染(亚临诊感染):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病原体还会向 外散播,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