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微课程设计方案和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4. 辛亥革命的特点5. 辛亥革命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3. 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地位。

4. 讲解辛亥革命的特点: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和其他革命运动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特点。

5. 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过程、结果、特点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

2. 多媒体资源: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和课件。

《辛亥革命》 学习任务单

《辛亥革命》 学习任务单

《辛亥革命》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4、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学习内容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2、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孙中山及其革命理念。

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和活动。

3、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武昌起义的爆发和发展。

各地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5、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学习资料1、相关历史书籍《辛亥革命史》《孙中山传》2、纪录片《辛亥风云》《百年辛亥》3、学术论文四、学习方法1、阅读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2、观看纪录片,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学习进度安排第一周:1、阅读《辛亥革命史》的相关章节,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早期准备。

2、观看纪录片《辛亥风云》的第一集,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

第二周:1、继续阅读《辛亥革命史》,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发展过程。

2、观看纪录片《辛亥风云》的第二、三集,感受武昌起义等重要事件的紧张和激烈。

第三周:1、阅读学术论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第四周:1、总结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心得体会。

2、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六、学习评估1、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

2、评估心得体会的质量和深度。

3、观察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辛亥革命-任务单

辛亥革命-任务单
3.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课前学习任务
预习本课教材
课上学习任务
推荐的学习资源
1.纪录片《辛亥革命》
2.书籍《辛亥年》、《民国的忧伤》
课上学习任务参考答案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源自20QJ08LSTB009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二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辛亥革命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作业设计方案》

《辛亥革命作业设计方案》

《辛亥革命》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摩登社会的转变。

通过进修《辛亥革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理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族振兴。

因此,设计这个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历史认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设计内容:1. 阅读任务:学生需要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2. 知识点整理:学生需要整理《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时间线、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3. 书面作业: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章,包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看法等。

4. 创意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以PPT、海报、视频等形式呈现《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5. 学生讨论:在教室上进行学生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将根据内容的完备性、深度和观点奇特性进行评分;2. 创意作业将根据创意性、表现力和内容的准确性进行评分;3. 学生讨论将根据参与度、发言质量和思维深度进行评分;4. 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将以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设计流程:1. 第一周:安置任务,学生开始阅读相关资料,整理知识点;2. 第二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提交给老师进行评分;3. 第三周:学生展示创意作业,进行评分和讨论;4. 第四周:进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通过这个《辛亥革命》作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提高历史认识和民族自豪感。

《第18课 辛亥革命》作业设计方案

《第18课 辛亥革命》作业设计方案

《辛亥革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客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a. 提交一份500字字左右的读后感,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小组合作,搜集关于辛亥革命的各种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并整理成PPT。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背景、领导力量、起义过程、意义等),进行讲解和讨论。

3. 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论文,要求客观评价其历史意义,并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三、作业要求1. 阅读材料作业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准确、全面。

2. 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各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有序,PPT内容要条理清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3. 论文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字数不少于800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

2. 评价标准:分析是否准确全面、观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等。

3. 评价反馈: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批改和讲解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寻求帮助和建议。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原因
1911年,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在
同盟会的推动下, 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的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前的形势
10月初, 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 不慎爆炸, 起义计划泄露。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形势非常紧迫。

展示“相关史事”
4.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过程
出示湖北军政府的图片和课本知识拓展讲述辛亥革命的概念
思考: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0世纪初,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 满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 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 其反学生阅读课
本归纳过程
学生分组讨

使学生明白武
昌起义比较仓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并增加对起义
过程的记忆。

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
并通过讨论使
学生更深刻地
理解辛亥革命
能够取得胜利
的原因。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并
通过讨论使学
生更深刻地理
解辛亥革命能
够取得胜利的
原因。

《辛亥革命》自主学习任务单

《辛亥革命》自主学习任务单

《辛亥革命》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归纳出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进行了哪些起义及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通过分析教材中材料研读问题,分析出黄花岗起义的意义,认识到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革命主力;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二、武昌起义1.领导机构: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与共进会。

2.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___________3.起义概况: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当夜,占领武昌城。

随后,武汉三镇起义胜利。

4.成立军政府:1911年10 月11日,起文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___________为都督。

5.革命形势: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6.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制度的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制______________。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合作探究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革命志士的奋斗”的内容。

观看教学视频:各地武装起义。

回答: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进行了哪些起义,各个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分别是什么?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武昌起义”的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革命主力?问题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四、知识结构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辛亥革命学案设计

辛亥革命学案设计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以及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及结果,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兴中会的成立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3.武昌起义4.中华民国的成立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合作探究1.右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上的插图。

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四个字组成的,你能看出是什么主义吗?2.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也使人们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一种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另一种则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赞成哪种观点?(二)学以致用1.辛亥革命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哪些文字是肯定辛亥革命功绩的?哪些文字是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三、归纳总结辛亥革命准备: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创办《》,宣传爆发:,1911年10月10日高潮:中华民国成立,结局:革命果实被窃取历史意义四、巩固练习1.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该纲领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三民主义D.民主与科学2.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天地会D.光复会3.某地拟建立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这一地点应该是()A.上海B.武昌C.北京D.广州4.“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