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工程.室内试验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地基处理–强夯法的开题报告

地基处理–强夯法的开题报告

地基处理–强夯法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的地基工程往往被忽视,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土地的利用率也得不到最大化的提升。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土地的承载力、控制沉降、减少基础施工成本等问题亟需解决。

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夯法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强夯法的原理和特点分析。

2.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 强夯法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强夯法在地基处理方面的应用案例、技术规范和相关文献。

2. 实验室试验法:通过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试验,探讨强夯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效果。

3. 数值模拟法:利用有限元、离散元等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强夯法的承载性能和沉降规律。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一)研究计划:1.文献综述(1个月):查阅关于强夯法在地基处理方面的资料,分析其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

2.实验设计(2个月):根据所选用的强夯法实验设备和地质情况,设计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试验,并进行相关的预处理。

3.实验实施(4个月):根据实验设计,进行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试验。

4.数据处理和分析(1个月):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强夯法在地基处理方面的效果。

5.论文撰写(2个月):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

(二)研究进度:目前正在进行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阶段,预计于明年完成实验和数据处理,最终在明年年底完成论文的撰写。

四、研究预期成果1. 探讨强夯法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

2.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评价强夯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效果。

3. 比较强夯法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4. 为城市建设提供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基础工程成本。

地基检测方案

地基检测方案

地基检测方案第1篇地基检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日益增多。

地基作为建筑物的承重基础,其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与使用寿命。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对地基进行科学、严谨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目的本次地基检测的主要目的是:1. 评估地基土层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2. 检验地基处理效果,确保地基处理达到设计要求;3. 评价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三、检测依据本次地基检测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4.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四、检测内容1. 地基土层性质检测:主要包括土层厚度、土类、物理力学性质等;2.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主要包括处理深度、处理范围、处理效果等;3. 地基承载力检测:主要包括浅层地基承载力、深层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等;4. 地基稳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地基变形、地基稳定性分析等。

五、检测方法1. 钻探取土:采用旋转钻探方法,获取地基土层样品,进行室内试验;2. 原位测试:采用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等方法,评估地基土层性质;3.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采用钻探、取样、室内试验等方法,检验地基处理效果;4. 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平板载荷试验、钻探取样等方法,评价地基承载力;5. 地基稳定性评价: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及检测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

六、检测程序1. 检测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工程概况,制定检测方案;2. 现场检测:按照检测方案,进行现场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等;3. 室内试验:对取样土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4.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地基工程性质及处理效果;5. 撰写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编制地基检测报告。

土方回填细则中的土壤密实度检测及施工控制

土方回填细则中的土壤密实度检测及施工控制

土方回填细则中的土壤密实度检测及施工控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土地资源的稀缺,土方工程成为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土方回填细则中的土壤密实度检测及施工控制是确保土方回填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土方回填细则中的土壤密实度检测及施工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土壤密实度的检测是土方回填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土壤密实度是指土壤颗粒的紧密程度,与土方回填工程的稳定性、承载力和排水性息息相关。

常用的土壤密实度检测方法有原位密实度测试和室内试验两种。

原位密实度测试主要是通过测定现场土壤的密度与理论最大密度之间的关系来评估土壤的密实度。

这种测试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实时监测工艺过程中的密实度变化,但其结果可能受现场条件和操作技术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测试点位和使用适当的设备。

室内试验则是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实验,通过测定土壤干密度与饱和密度之间的比值来评估土壤的密实度。

这种方法相对准确可靠,但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和成本。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原位密实度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壤密实度的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土壤密实度的施工控制是土方回填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施工控制可以保证土方回填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风险。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

对于砂土类型的土壤,应采用振动夯实以增加土壤的密实度。

振动夯实作用下,砂土中的颗粒会紧密排列,填充空隙,使土壤的密实度增加。

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土壤密实度标准以及不同土层的特点,控制振动夯实的频率和冲击力,确保达到所需密实度。

对于黏土类型的土壤,由于其颗粒之间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不易通过振动来增加密实度。

通常采用加水并搅拌的方式,将黏土与其他材料或填料混合,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增加土壤密实度。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水泥用量、搅拌时间和掺合材料的比例,确保混合均匀,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土壤密实度。

最后,土方回填工程中的土壤密实度检测与施工控制还需要合理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手段。

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概述岩土工程是一门研究土壤、岩石及其工程特性与行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建筑、地下结构、交通、水利等领域。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的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概述,并介绍主要的岩土工程方法和技术。

一、岩土工程的定义及应用范围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壤、岩石和相关工程材料在各种工程结构中的力学行为和工程性质的一门工程科学。

它包括土工、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和岩土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岩土工程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等各个领域,它的研究内容与工程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岩土工程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 土壤力学问题:土壤的工程性质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以及稳定性。

因此,研究土壤的强度、固结、液化以及侵蚀等问题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

2. 地质灾害问题:山体滑坡、地面沉降、地震等地质灾害对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岩土工程的研究还包括灾害预测、灾害评估和灾害治理等方面,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处理能力。

3. 岩石力学问题:岩石在地下工程中的应力、变形及破坏特性对工程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岩石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强度、岩石稳定性和岩石动力特性等方面。

4. 岩土材料问题:岩土工程中使用的土壤、岩石以及相关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品质,对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

三、岩土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 实地调查与取样:在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前,需要对工程地点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根据地质环境确定取样点位,获取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2. 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获取岩土材料性质与行为的重要手段,包括土壤试验、岩石试验等。

常见的室内试验有颗粒筛分试验、剪切试验、压缩试验等。

3. 数值模拟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岩土工程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各种力学、水力、渗流等过程,为工程设计、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

4. 工程实践与监测: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监测工程的地下水位变化、土体位移及应力变化等情况,以评估工程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

dzt 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2.5万~1∶5万)

dzt 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2.5万~1∶5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对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

内容包括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象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勘探与长期观测、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特殊岩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要求、资料综合整理。

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l∶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

对城市、矿山、工业建设基地、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时使用。

2 引用标准ZBD14001—89(DZ/T0095—94)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 ZBD14002—89(DZ/T0096—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l∶20万)3 总则3.1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3.1.1 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3.1.2 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论证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

3.1.3 为深入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

3.2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 查明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形态类型、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评价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

* 原专业标准ZBD14003-89改为行业标准DZ/T0097-19943.2.2 查明各类岩、土体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和地质时代,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

3.2.3 查明褶皱、断裂(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和时代,评价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土性对真空预压加固效果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土性对真空预压加固效果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3 )对 该 软土缩 小排 水 板 间距 能否 取得 理想 的
的成 功应用 为我 国的交通建 设 ,尤其 是港 口建设 做 出 巨大贡献 ,取得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 益 。 黄 骅 电厂 软 土 地 基加 固过 程 中发 现某 些 新 近
加 固效果 ; 4 )探讨 排水 固结法 对该 软土 的适用 性 。
Absr c :L b rtr e t w r o d ce o i rv h o olo e y d e g d f lw t a u m t a t a oaoy tss ee c n u td t mp o e t e s f si f n wl rd e i i v c u t l h
高吹填软土 的强度 。真空 预压法加 固软 土地 基技术
研 究 其 有效 的处 理 办法 ,指 导今 后 真 空 预压 的设
计 、施 工 。
1 试验 研究 目的
1 )施 工 区域 表层 软土 真 空预 压处 理后 强度 偏
低 的原 因 ;
2 真空预 压加 固区土 体在 加 固过 程 中的特 性 ) 变化 及其 固结和 强度增 长规 律 ;
土体 的 强 度较 低 。
关键词 :软土;理论计算;固结度 ;强度
中 图 分类 号 :T l. U4 1 5 文 献 标 志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 9 2 2 1 )3 0 5 — 6 0 24 7 (0 0 0 — 0 0 0
La o a o y t s so fue eo o l nd c t ro a i t fv c um eo d n b r t r e t fi l nc fs i i i a o n v ld y o a u n i pr l a i g

水泥固化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水泥固化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水泥固化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一、本文概述《水泥固化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主要围绕水泥固化土的工程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水泥固化土作为一种新型土木工程材料,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探讨水泥固化土的工程特性,包括其强度特性、变形特性、耐久性等方面,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本文首先对水泥固化土的基本性质进行介绍,包括其组成成分、固化机理以及工程应用背景等。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对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变形和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配比、不同龄期水泥固化土的试验结果,揭示了水泥固化土工程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还对水泥固化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在不同工程领域中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

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水泥固化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为水泥固化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水泥固化土的工程特性、推动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以及促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泥固化土的基本特性水泥固化土作为一种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具有优异的工程特性,包括强度、耐久性、稳定性等方面,这些特性使得水泥固化土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强度特性:水泥固化土的强度是其最基本的工程特性之一。

通过添加适量的水泥,土壤颗粒之间的粘结力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固化土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

这种强度的提高使得水泥固化土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提高了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耐久性特性:水泥固化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自然环境和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侵蚀作用。

在长期的干湿循环、冻融循环以及化学腐蚀等不利条件下,水泥固化土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延长了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稳定性特性:水泥固化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在固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小。

这一特性使得水泥固化土在工程中具有较低的变形风险,保证了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路基填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路基填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路基填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路基填料的选用变得愈发重要。

优质的路基填料不仅能够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能够降低路基施工成本,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类型的路基填料进行可行性分析,为路基填料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 路基填料的分类及特性分析;2. 不同路基填料的工程性能对比;3. 路基填料的选材原则及应用范围;4. 路基填料的经济性分析;5. 路基填料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研、室内试验、经济性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1. 实地调研:对不同地区的路基填料进行采集,并进行物理性能测试;2. 室内试验:采用室内模拟路基填料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能;3. 经济性分析:对不同路基填料的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和使用寿命进行经济性分析;4. 环境影响评价:对不同路基填料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

四、研究成果1. 路基填料的分类及特性分析:对常见的路基填料进行分类及特性分析,包括天然填料和人工填料;2. 不同路基填料的工程性能对比:对天然填料和人工填料在工程性能上进行对比,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变形性能等;3. 路基填料的选材原则及应用范围:总结不同路基填料的选材原则及适用范围,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4. 路基填料的经济性分析:对不同路基填料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为路基填料的选用提供经济依据;5. 路基填料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不同路基填料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五、研究展望本研究为路基填料的选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未来可以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路基填料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型的路基填料,为路基工程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对路基填料进行研究,考虑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以及与其他路基材料的配合性等。

六、结论本研究对路基填料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不同类型的路基填料进行了分类、特性分析和工程性能对比,为路基填料的选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土地工程的实验与试验土地工程技术是土地工程科学合理实施的必要基础,而土地工程的实验与试验即为工程技术研发而服务的,为土地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进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通常土地工程技术研究以与土地工程相关的水土理化性质为载体,通过对比和分析,研究获取土地工程技术。

土地工程技术研究是土地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学科相似,土地工程技术研究的方法包括室内实验分析、室外试验以及模型模拟实验等。

第一节室内实验研究方法水土理化性质是进行土地工程研究的基础资料,通常这些性质是通过室内实验分析获取的。

根据获取指标种类的不同,将室内实验方法分为基础实验方法和工程实验方法: 基础实验方法指水土的基础理化性质实验,而工程实验方法是指与土地工程相关的岩石力学或工程力学等指标测定的实验方法。

—、基础实验方法总体而言,基础实验获取的水土性质指标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和化学性质指标。

以下分别从获取水土性质指标的实验方法、使用的主要仪器以及实验依据的标准或规范进行说明。

(一)水土物理性质测定的实验方法水的物理性质测定主要是水质感官和酸碱度测定。

土的物理性质就是研究三相的质量与体积间的相互比例关系以及固、液两相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通过试验测定的,如含水量、密度和土粒比重;另一类是可以根据试验测定的指标换算的.如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等。

水土物理性质测定实验方法分别见表3-1和表3-2。

表(3-1)水的物理性质测定试验方法指标名称实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水温温度计法温度计GB 13195-91pH 玻璃电极法pH计GB 6920-86电导率电导电极法电导率仪《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一2002 *可溶盐总量蒸干法水浴锅、烘箱、天平HJ/T 51—1999色度铂钴比色法和稀释倍数法具塞比色管GB 11903-89浊度分光光度法和目视比浊法具塞比色管GB 13200-91臭臭阈值法水浴锅、锥形瓶《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002透明度铅字法、塞氏盘法透明度计、塞氏圆盘《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002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200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表(3-2)土的物理性质测定试验方法指标名称实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容重环刀法天平、环刀NY/T 1121.4—2006 比重密度瓶法天平、比重瓶LY/T 1224—1999孔隙度计算法—《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一 1996 *含水量烘干法天平、烘箱《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1996粒径分布激光粒度分析仪法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湿筛法土壤团聚体分析仪NY/T 1121.19—2008微团聚体组成激光粒度分析仪法激光粒径分析仪NY/T 1121.20—2008 水分特征曲线离心机法离心机《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1996电导率电导率仪法电导率仪法电导率仪测定pH 离子电极法pH计NY/T 1121.2—2006 水溶性盐总量残渣烘干重量法烘箱NY/T 1121.16—2006 注:刘光崧.1996. 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二)水土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水土化学性质主要指通过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等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及物理化学的原理测定的化学指标。

水质化学测定主要是水中离子的测定。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土壤发生学有关的方面,多研究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组成、迁移、积累等特点。

常测定的项目有黏粒的矿物组成、全量分析、碳酸钙含量、盐分测定等。

②与土壤肥力有关的方面,多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土壤化学性质,如各种养分的形态和含量、土壤交换性能等。

水土化学性质测定实验方法见表3-3和表3-4。

表3-3水的化学性质测定实验方法指标名称实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溶解氧溶解氧测定仪法溶解氧测定仪HJ 506—2009总硬度EDTA滴定法滴定管GB/T 6909—2008 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仪法HJ/T 399—2007 GB/T 50123—1999 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GB/T 50123—1999碳酸根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滴定管《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一2002重碳酸根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滴定管《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一2002硫酸根EDTA络合滴定法滴定管《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一2000*硫酸盐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仪器使用指导说明书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滴定管GB/T 11896-89钾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B 11904-89指标名称实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B 11904-89钙EDTA滴定法滴定管GB 7476-87 钙和镁总量EDTA滴定法滴定管GB 7477-87 镍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镉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铬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铜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锌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铅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汞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砷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铁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铝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锰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硒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氨氮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仪器使用指导说明书硝氮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仪器使用指导说明书表3-4 土的化学性质测定实验方法指标名称实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有机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油浴锅/滴定管NY/T 1121. 6—2006全氮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仪器使用指导说明书硝态氮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仪器使用指导说明书铵态氮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仪器使用指导说明书全磷NaOH熔融-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HJ 632—2011速效磷NaHCO3法(中性、碱性土壤);NH4F-HCL分光光度法(酸性土壤)分光光度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有效磷钼锑抗比色法(酸性土壤);联合浸提-比色法(酸性土壤);联合浸提-比色法(中性、石灰性土壤)分光光度计NY/T 1121. 7—2006NY/T 1849—2010NY/T 1848—2010有机磷l/2H2SO4熔融-钼锑抗比色法分光光度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全钾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氢氟酸消解-火焰光度火焰光度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 NY/T 87—1988速效钾联合浸提-比色法(酸性土壤);联合浸提-比色法(中性、石灰性土壤)NH4OAC浸提-火焰光度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NY/T 1849—2010NY/T 1848—2010NY/T 889—2004有效钾HN03溶液浸取-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缓效钾热HNO3浸提-火焰光度火焰光度计NY/T 889—2004有效硫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NY/T 1121. 14—2006镍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镉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铬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铜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锌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铅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汞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砷ICP-MS 法ICP-MS ICP-MS测定交换性钾\ NH4OAC交换-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计LY/T 1246—1999交换性钠NH4OAC交换-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计LY/T 1246—1999全钠HF-HC104消解-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计NY/T 296—1995碳酸根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滴定管《土壤农化分析》——2000重碳酸根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滴定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氯离子硝酸银滴定法滴定管NY/T 1121. 17—2006硫酸根硫酸钡滴定EDTA间接络合滴定法滴定管NY/T 1121.18—2006钙EDTA滴定法滴定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镁EDTA滴定法滴定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钙和镁合量EDTA滴定法滴定管《土壤农化分析》一2000水溶性性硫酸盐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法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仪器使用指导说明书二、工程实验方法土地工程除与水土的基本理化性质相关外,与土的岩土力学及工程力学等特性也密切相关,后者通常通过工程实验方法进行测定获取。

工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土的物理指标和力学性质指标,其数据准确程度对土工施工质量以及结构安全非常重要。

土的工程特性也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如干密度、干湿状况、孔隙特征、与水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性质及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和强度特征。

为科学测定土力学方面特性,需要规范而统一的实验方法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参数性质。

GB/T 50123—1999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水利、交通等各类工程的地基土及填筑土料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其工程实验方法见表3-5。

表3-5工程实验的测试指标试验名称试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含水率试验—电热烘箱GB/T 50123—1999密度试验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环刀/蜡封设备/储水筒GB/T 50123—1999土粒比重试验比重瓶法/浮称法/虹吸筒法比重瓶/浮秤天平/虹吸筒装置GB/T 50123—1999颗粒分析试验筛析法/密度计法/移液管法分析筛/密度计/移液管GB/T 50123—1999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碟式仪液限试验/滚搓法塑限试验/收缩皿法缩限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碟式液限仪/毛玻璃板/收缩皿GB/T 50123—1999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漏斗法/量筒法/振动锤击法长颈漏斗/量筒/振动叉GB/T 50123—1999试验名称试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击实试验击实仪击实仪GB/T 50123—1999 承载比试验—试样筒、击锤和导筒GB/T 50123—1999回弹摸量试验杠杆压力仪法/强度仪法杠杆压力仪/路面材料强度仪GB/T 50123—1999渗透试验常水头渗透试验/变水头渗透试验常水头渗透仪装置/变水头装置GB/T 50123-1999固结试验标准固结试验/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固结容器GB/T 50123—1999黄土湿陷试验湿陷系数试验/自重湿陷系数试验/溶滤变形系数试验/湿陷起始压力试-- GB/T 50123—1999三轴压缩试验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应变控制式三轴仪GB/T 50123—1999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GB/T 50123—1999直接剪切试验慢剪试验/固结快剪试验/ 快剪试验/应变控制式直剪仪GB/T 50123—1999反复直剪强度试验应变控制式反复直剪仪应变控制式反复直剪仪GB/T 50123—1999自由膨胀率试验—量样装置GB/T 50123—1999试验名称试验方法主要仪器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膨胀率试验有荷载膨胀率试验/无荷载膨胀率试固结仪GB/T 50123—1999 膨胀力试验—固结仪GB/T 50123—1999 收缩试验—收缩仪GB/T 50123—1999冻土密度试验浮称法/联合测定法/环刀法/充砂天平/排液筒/环刀/测筒GB/T 50123—1999冻结温度试验—冻结温度试验装置GB/T 50123—1999 未冻含水率试验—冻结温度试验装置GB/T 50123—1999 冻土导热系数试验—导热系数试验装置GB/T 50123—1999 冻胀量试验—冻胀量试验装置GB/T 50123—1999冻土融化压缩试验室内冻土融化压缩试验/ 现场冻土融融化压缩仪/内热式传压钢板GB/T 50123—1999土的离心含水当量试验—离心机GB/T 50123—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