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预警评估体系的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_深圳市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原稿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原稿

文物古迹的历史要素:
• 1.与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关; • 2.与重要的科技活动、生产、交通、商业活动 有关; • 3.与重要的典章制度有关; • 4.与重要的民族和宗教事物有关; • 5.与家庭和社会变迁有关; • 6.与重要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有关; • 7.与重要的民俗和时尚有关; • 8.与其他有独特价值的要素关联;
• 文物的社会效益表现在准确地展示和解 释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有以 下功能: • 科学研究的功能 • 社会实用的功能 • 审美的功能
经济效益
• 文物古迹的经济效益表现在其现实的使用价值: • 1.用社会效益形成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繁荣; • 2.以文物为对象带来旅游、商业服务和其他产 业效益; • 3.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 • 4.依托文物创造的艺术作品、商品而带来的经 济效益;
第二部分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要问题阐述
相关概念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程序 文物保护工程 特殊类型文物古迹的保护
一、有关概念的理解
• • • • 文物古迹 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文物古迹
• 文物古迹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 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 • 文物古迹在《文物法》中统称为不可移动 文物。 • 具有历史、地点、年代的要素:
防护加固工程的基本要求:
• 不得改变或损伤被防护的原材料和原结构; • 留有余地;具有可逆性
修整和修复:
• 原状修整和重点修复工程的目的都是排除结构 险情,修补损伤构件,恢复文物原状。 • 1.原状修整 • 2.重点修复 • 3.局部恢复
原状修整和重点修复工程遵循的原则
尽量保留原有构件; 尽量少添加新的构件; 不允许以追求新鲜华丽为目的,重作装饰彩绘; 对于时代特征鲜明、式样珍稀的彩画,只能作 防护处理。 尽量保留具有特殊价值的工艺和材料。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其在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其在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保护措施
使用功能
展陈方案
管理手段



5、实施保护规划

制订措施
确定项目
勘测设计
实施工程
检查
6、总结、调整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
评估的重要性
文物保护工作程序中的6个步骤之间是一种逻辑关系 保护工作须建立在对保护对象全面深入的评估之上
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关系到我们即将采取的 保护管理措施是否恰当。
《准则》十易其稿,2000年10月10日,最终在承德举行的中国 ICOMOS大会上获得原则通过。
《准则》的性质
准则的性质
是在中国文物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下形成的文件。 是由国际组织的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制定的文件,与《威
尼斯宪章》等国际公认的专业性文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一致的。 是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一部行业规则。 由国家文物局推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准则》提出的工作程序的每一步都必须有研究作支撑。 要很好落实《准则》提出的文物保护十原则,也必须有研究作保证。 十原则: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
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已不存在 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 正在修订的《准则》将保护原则凝练为:不改变原状是文物古迹保护的基 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最低限度干预原则;保护文化传统的 原则;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原则;防灾减灾的原则 等七原则。
文物保护重要的不是我们能做什么,而是我们应该 做什么。没有全面充分的评估、深入细致的研究, 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的。
评估的重要性
“评估的主要内容是文物古迹的价值,保存的状态和管 理的条件,包括对历史记载的分析和对现状的勘察”

城市规划中的文物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文物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文物保护知识点:城市规划中的文物保护一、文物与文物保护的概念1. 文物的定义与分类2. 文物保护的意义与价值3. 文物保护的法律与法规二、城市规划与文物保护的关系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目标2. 文物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3. 城市规划中文物保护的原则与策略三、文物保护的规划方法1. 文物调查与评估- 文物普查- 专项文物调查- 文物价值评估- 文物保护等级划分2.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文物保护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与要求- 文物保护规划的审批与实施3. 文物保护措施- 防止文物破坏的措施- 文物本体保护措施- 文物环境保护措施- 文物展示与利用措施四、不同类型文物在城市规划中的保护1. 古迹保护- 古建筑保护- 古墓葬保护- 石窟寺保护- 文化景观保护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与特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标与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规划中的保护五、城市规划中文物保护的实施与监管1.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2. 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责与权限3.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途径与方式4.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与普及5. 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六、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 国际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与组织2. 国际文物保护的理念与方法3. 我国在国际文物保护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属于文物的分类?A. 古建筑B. 非物质文化遗产C. 文化景观D. 城市规划答案:D解题思路:通过理解文物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知道城市规划不属于文物分类。

2. 以下哪个不是文物保护的意义与价值?A. 传承历史文化B. 提高城市形象C. 促进经济发展D. 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答案:D解题思路:文物保护主要关注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城市形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与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关系不大。

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考试模拟试题

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考试模拟试题

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考试模拟试题判断题1.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之后作为营造学社重要成员的梁思成先生的保护思想和实践更是成为中国现代文物保护思想体系的基础。

A. 对B. 错2. “在维修古建筑的工作中,实际不论是恢复原状或是保存现状,最后达到的实际效果,除了坚固以外,还应要求它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它的高龄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来源,除了结构特征分析取得以外,其色彩、光泽更是不可忽视的来源。

”以上是祁英涛对“整旧如旧”理念的阐述A. 对B. 错3. 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

A. 对B. 错4.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包括技术性维修和管理两个方面。

A. 对B. 错5. 恢复原状可以根据文献记载进行推测性恢复。

A. 对B. 错6. 维奥勒·勒·杜克认为,“修复”意味着将一座建筑恢复到“过去任何时候可能都不曾存在过的完整状态”。

A. 对B. 错7. 世纪初古罗马大角斗场的修复工程是“风格式修复”的典型案例。

A. 对B. 错8.《威尼斯宪章》提出,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风格。

A. 对B. 错9.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共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三种类型。

A. 对B. 错10. 《奈良真实性文件》提出,不可能基于固定的标准来进行价值性和真实性评判。

反之,出于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必须在相关文化背景之下来对遗产项目加以考虑和评判。

A. 对B. 错11. 文物古迹包括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中的附属文物。

A. 对B. 错12. 文物古迹不包括水下不可移动文物。

A. 对B. 错13. 除保养维护工程外,其他文物保护工程的立项与勘察设计方案均须按《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报批程序,不得在实施的同时补报。

基于分类预警评估体系的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深圳市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思考

基于分类预警评估体系的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深圳市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思考
I 规 设 计 n E S l n J G
基 于 分 类预 警 评 估 体 系 的 文物 古迹 保 护 与利 用
深圳市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思考
口 罗 述 龙 ,李 禹辰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据 深圳 市宝 安区 文物 古 迹现 状 特点 , 运 用 “ 子 分析 法 ”对 文 物古 迹 的价 值特 色、 保护 状 根 因
Ie w 阿S a s e a l r ig a s s me t H so i n me t n i s Co s r a in U i a in Ky o I cls i de r wa n n s e s n , it r mo u n sa dst , n e v t , ti t i f y c e o l o z
合 计 1 处; 当代文 物包 括纪念 碑 、工业遗 产 1
Sh n h nCi , kn u ni t e a s s me t nv la infa u e , rt ci nsa u n d e s co e z e t ma ig aq a ta i s e s n au t t r s p oe t tt sa da v r ef t r y t v o o e o a s
№ Ⅱa T i p p r n lz stec r n h rceit so i oi n me t n i si B oa itc. 叫 hs a e ay e ur t aa tr i f s r mo u nsa ds e a ’nDsr t a h e c sc h t c t n i
子分析法”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点 进行分 类预警评估, 并以此为 基础 提出 7# 应 N 的保护措施及开发利 用建议 。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 风险评估指南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 风险评估指南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一、引言1.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教育、社会和文化价值,需要特殊保护的建筑、构筑物、遗址、陈列和藏品等,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单位的安全是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的基础。

为了全面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风险,制定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文物的安全,本指南特编制。

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2.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导致文物损坏或丧失的各种灾害、事故和不安全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文物的安全。

3. 面对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建筑老化等安全风险,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避免损失,并作出正确的保护决策。

三、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内容和要求4.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将从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指导意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5. 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范畴和要求。

6. 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建筑老化等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评估方法。

7. 提出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调研、调查、资料整理、分析、评估和总结等。

8. 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9. 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的监督和评估进行规范和要求,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四、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10. 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要包括文献调研、现场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专家评估等。

11. 对于自然灾害的安全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灾、火灾等因素,通过分析气象资料、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等,定量评估单位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

12. 对于人为破坏的安全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盗窃、破坏、非法出售、文物保护单位内部管理等因素,通过调查案例、统计数据、保安措施等,定性评估单位面临的人为破坏风险。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策略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策略

历史文博194作者简介:孙久群(1979— ),男,汉族,河南台前人。

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修复与展览。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甚至被忽视。

在这一前提下,多地开始推行文物展览活动,试图借此唤醒国人的民族心以及民族魂。

但由于保护方式以及展览方式的失误,导致很多文物都会形成一定的安全风险。

一、原状复原法首先,原状复原展示法指的是以文物古迹本身的特性以及其现存的形态为基础,通过技术分析,对其原本的完整形式以及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及工艺进行确定,尽可能对其进行复原的一种保护展示方式。

而针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文物古迹,也可以以采取专业处理的方式对其地下所生存的遗迹进行挖掘清理,尽可能的进行重现。

相比其他类型的保护展示方法来说,这一展示方法的专业性以及要求相对较高,通常需要专业的考古人员进行处理。

在此期间,考古人员需要对当地文物古迹所形成了资料进行全面的参考以及了解,以资料为基础,对原本古迹的形式、规格以及结构进行全面确定,以此达到真实程度最高的重建状态。

其次,针对于原状复原展示的方法来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

比如,有的遗迹可以作为观光资源,在复原之后通过免费或者收费等多种不同的形式面向大众;而有的遗迹则会作为当地的风俗特色,为当地的文化注入更加独特的韵味,也能够为自身的存在发展提供稳定基础。

最后,站在遗迹特性的角度上来说,原状复原保护展示法主要可以划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以建筑本身的遗留基址为基础进行重建。

例如唐大明宫的麟德殿以及朱雀门等等。

这两种文物古迹均采取了原状复原法,对原本文物遗址的恢宏气势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同时也对遗址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第二种是以文物残缺部分为基础,通过分析,对其原本的形式进行确定,而后进行恢复的一种方法,例如明代古城墙。

二、揭露展示法总体来说,揭露保护展示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保护厅展示;第二,露天保护展示;第三,露天原状展示。

文物保护-17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规程

文物保护-17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规程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 定期评估:管理者应定期对文物保护规划及其实施进行评估。文物行政 管理部门应对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并鼓励公众通过质询、 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等方式对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当文物古迹及其环境与文物保护规划的价值评估或现状评估相比出现重 大变化时,经评估、论证,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专 业机构对文物保护规划进行调整,并按原程序报批。
文物保护规划应当与当地相关规划衔接。文物保护 规划一经公布,则具有法律效力。
保护和管 理保护 规划应向社会公布。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 是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主体。文物古迹保 护管理机构负责执行规划确定的工作内容。
应通过实施专项设计落实文物保护规划。 列入规划的保护项目、游客管理、展陈和 教育计划、考古研究及环境整治应根据文 物古迹的具体情况编制专项设计。规划中 的保护工程专项设计必须符合各类工程规 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由 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评审。
• 对文物古迹实施有效保护。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和其它相 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 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
文物古迹保护
• 阐释: • 保护文物古迹的目的在于保存人类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保存人类创造
活动和文化成就的遗迹,继承和弘扬有效文化。 • 有效保护是指为消除或抑制各种危害文物古迹本体及其环境安全的因素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阐释: 调查是保护程序中最基础的工作。调查分为普查、复查、重点调查和专项调查等。 要按照各类项目要求的深度,制定相应的调查提纲和规范化的记录格式,收集或 测绘地形图和相关图纸。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古迹的实物遗存,同时应注意以 下内容: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现状及变迁历史; 2.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遗迹; 3.设计、施工者,材料供应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4.文物古迹修缮及历代改建情况; 5.当时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历史遗迹; 6.附属文物和题记; 7.与文物古迹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划定
参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 4 批、第 5 批的分类,结合宝安区实际 情况,确定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和建设 控制地带的通则式划定方法,在此基 础上充分考虑有关因素,因地制宜地 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通则 式划定方法是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
位“四有”工作规范》为主要依据,并 参照《深圳市紫线规划》,对指定式保 护的各类型文物古迹划定保护范围及 建设控制地带(表 2)。
对于尚未达到划定城市紫线级别 的街道级和社区级的文物保护点,采 用登录式的保护方法,即暂不划定保 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按照《广东 省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规范》的 要求,由文管部门做出标志性说明, 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有条件的可 以设立专门部门或专人进行管理。
表1 宝安区文物古迹现状分级统计
轻 3 分,较轻 2 分,严重 1 分
轻 3 分,较轻 2 分,严重 1 分
轻 3 分,较轻 2 分,严重 1 分 轻 3 分,较轻 2 分,严重 1 分
40
大的进展,如建筑遗产评估的探索[1]、 因素进行定量评估,以使评价结果更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2]和古村 为客观,进而提出分类预警方案。
( 1 ) 红色预警。将综合评价分值
20 1 0 年 第 8 期 第 2 6 卷 41
小于 0 的 46 处文物保护单位(点)划 为红色预警,其共同特点是文物的保 护价值较高,但目前保护状况不好, 面临的不利因素较为突出,亟需采取 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沙四升平围围墙、 智熙家塾、黄氏宗祠古建筑群等。
①结合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对文物的建设 控制地带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对新建筑 高度、色彩等进行控制;②对信宜村和林 山两处古文化遗址,可结合考古发掘工 作,在原址建立博物馆或文物陈列馆等; ③对于文秀公炮楼等 4 处文物古迹,建议 在远期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
将文物价值较高的文物点升级为区级文 保单位( 点) ,如禅生新楼、谦吾公家塾等
( 2 ) 黄色预警。将综合评价分值 在 0~0.3 之间的 26 处文物保护单位 (点)划为黄色预警,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文物保护价值和等级均较高, 目前保护状况不佳,且面临一些不利 因素,如铁仔山古墓群遗址、永兴桥、 文氏大宗祠等;另一种是虽然文物等 级和保护价值不是很高,但面临的不 利因素比较明显,如圣学祖家塾、述 冈祖祠等。
9.774
累积贡献率 (%)
11.691 23.256 34.784 46.217 57.454 68.675 79.877 90.228 100.000
因子权重 (W)
0.116 888 889 0.115 666 667 0.115 333 333 0.114 333 333 0.112 333 333 0.112 222 222 0.112 000 000 0.103 555 556 0.097 777 778
4 文物古迹保护措施及开发利用
4.1 文物古迹保护分期实施建议 在分类预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
各个预警类别的特点,并结合文物保 护单位( 点) 的级别,提出宝安区文物
古迹保护的分期实施建议(表 5)。
4.2 文物古迹开发利用 在不损害文物古迹历史价值、艺
术价值、科学价值的前提下,充分发 挥文物古迹的社会及经济价值,这样 既可促进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旅游业的发展,也可实现文物古迹保 护的可持续性。目前,宝安区的各级 文物古迹以社区自发利用为主,尚缺 少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致使文物的 开发利用存在盲点。规划根据文物古 迹分类预警评估的结果,采取了有针 对性的保护措施,在有效保护的基础 上根据文物古迹类别的不同,分别提 出具体利用建议,实现保护与利用的 有机结合(表 6)。
可分为两级:第一级包括价值特色、 基本状况、不利因素[ 4 ] 三大类,第二 级为三大类下面细分的 9 项指标;方 案层为定序指标,根据对上级指标的 评判,以“优、良、一般”及“轻、较 轻、严重”等确定指标次序关系,运 用特尔菲法,通过专家咨询,制定相 应的评分方案,结合每处文物古迹的 实际情况赋予相应分值,从而得到原 始数据(表 3)。
以文氏大宗祠为例,规划在现状 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通则式划定方法
按文物本体外扩 20 m 来划定其保护 范围,原则上由保护范围外扩 30 m 以 确定建设控制地带,但考虑到要与相 关法定图则所确定的道路红线相协 调,故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沿南、北、东 3 个方向分别与规划道路红线重合, 西侧则是将保护范围外扩 30 m,在此
不利 因素
自身结构及 材料腐化 原有风貌 丧失 保护性破坏 管理不善
由于自身结构或材料的原因危及文物的存续,如风化、腐蚀、虫 蛀、褪色、坍塌等 城市建设带来原有景观风貌丧失,如周边建筑改变、街道拓宽、高 压线布设、噪音及轨道施工影响等 由于修缮、维修和保护方法不当导致的文物丧失原貌等 包括缺乏管理( 未纳入文物主管部门的视野、文物保护“四有”工作 不完整) 、不适当的管理方式( 不适当的下放管理权限、疏于管理等)
黄 色 区级及区级以上

预 警 文保单位( 点)
落评价标准[ 3 ] 的研究等。鉴于本次规
划所涉及文物古迹量多面广,保护价 3.1 构建分类预警评估层次模型
值参差不齐,保护状况不尽相同,项
分类预警评估体系分为目标层、
目组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宝安区文 准则层和方案层 3 个层次。目标层为
物古迹的价值特色、保护状况、不利 “宝安区文物古迹预警评估”;准则层
表4 文物古迹分类预警评价公因子权重表
公因子 特征根值

1.052

y2
1.041
y3
1.038

1.029

y5
1.011
y6
1.010
y7
1.008
y8
0.932

0.880

贡献率 (%)
11.691 11.565 11.528 11.433 11.236 11.221 11.202 10.350
20 1 0 年 第 8 期 第 2 6 卷 39
区的单体文物的保护范围以通则式方 法进行划定,即按照表 3 标准标示各 类文物古迹相应的保护范围界线,个 别情况下考虑与法定图则的规划道路 红线相协调。
(2)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在采 用通则式划定方法的基础上,应根 据城市规划组成要素,以院落、街 巷、河流等人工和自然地形、地物为 界,尽可能与周边道路肌理和建筑 布局相适应,并考虑相关用地、建筑议
预警 类别
红色 预警
文物等级
区级及区级以上 文保单位( 点) 未定级文物点
数量 26 1
街道级文物点
19
保护措施建议 近期(2009 年~2015 年) 远期(2016 年~2020 年)
①保护范围内进行景观、风貌综合整治,拆除 违法建( 构) 筑物;②对文物本体实施抢救性保 护和修复,并对一些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较 高的文物古迹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③对于 林山古文化遗址( 区级文物点) 及尚未定级的信 宜村古文化遗址两处“大遗址”,建议文物管 理部门加快对文物的升级申报工作,近期以控 制为主,避免人为破坏 加快进行文物的登录保护工作,对沙四升平围 围墙、万丰钟岗公祖祠等状况危急的文物进行 抢救性保护和修复
基础上结合现状道路肌理,确定建设 控制地带范围(图 2)。
3 文物古迹分类预警评估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有关历史文 化遗产定量评估的研究已经取得很
表3 文物古迹分类预警评估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第 1 级 第 2 级
文物古 价值 历史价值 迹分类 特色 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指标释义
方案层
以文物的年代及其自身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为主要参考指标 指文物的风格、形制、装饰等能够代表过去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 地域的传统艺术风格 指现存文物对研究历史上某一时期的风俗习惯、工艺技术及社会 变迁等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保护范围
古建筑、近现代重要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当代文物
建筑本体外 2 0 m ,或院落围墙外 6 m
古墓葬
古墓葬封土外缘线以外 6 m 或墓口以 外 2 0 m ,将墓道、墓包及相关的自然 环境一并划入
古遗址
遗址中心部分或重要遗迹现象的外缘 以外 60 m ,或本体部分围墙以外 20 m
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外扩 3 0 m
( 3 ) 绿色预警。将综合评价分值
大于 0.3 的 16 处文物保护单位(点) 划为绿色预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 种是文物保护价值较高,保护状况基 本良好,目前尚未面临明显的不利因 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以 预见未来仍有遭到破坏的可能,如白 石龙营救文化名人旧址、振能学校等; 另一种是文物自身保护价值较低,目 前保护状况不佳,如社区级的文物点 万丰广场、大粮仓等。
( 3 ) 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还要和 城市各专项规划相结合,可以结合道 路红线、河道蓝线和园林绿化绿线等 进行划定。
( 4 ) 当保护对象位于规划确定的 重要环境风貌区、历史文化保护区, 或者位于近郊空旷地带、基本生态控 制线范围内时,可适当扩大保护和控 制范围,以利于保存和维护整个区域 原有的环境风貌。
较为理想。从而计算出 88 处文物古
迹 9 个主因子的分值及各项因子的权
重(表 4)。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公式为:F =
W y +W y +……+W y ,其中 F 为各文
11 22
mm
物的综合评价值,Wi 为因子权重,yi
为因子分值,最终得到宝安区文物古
迹分类预警评估排序结果。
图3 宝安区文物分级预警图
3.3 预警状况的类型划分 将 88 处文物古迹按照综合评价
分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以综合评价 值 0 为平均水平,在所有 88 处文物古 迹中,有 42 处综合评价分值大于 0, 其余 46 处综合评价分值都小于 0。在 自身环境结构不佳、原有风貌丧失、 保护性破坏及管理不善 4 个不利因素 的因子得分中,有 50%以上的文物古 迹的分值小于 0,这进一步说明了宝 安区的文物古迹目前的生存状况较 差。根据综合评价分值,提出红色、黄 色、绿色三类预警(图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