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

课程设计—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1)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级:本汽设091姓名:郑振奋学号:2020030643148指导教师:胡春平、谭滔日期:2021年7月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摘要汽车是一种性能要求高,负荷转变大的运输工具。

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更需要了解和把握。

转向器作为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对它的深切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循环球式转向器要紧由螺杆、钢球、螺母和转向器壳体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操纵轻便,磨损较小,利用寿命长,今年来取得普遍的应用。

依照现有的国家标准并依照汽车设计的原那么设计一款循环球转向器,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平面绘制,使其能够知足现代商用车的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取得改良,尽管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普遍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纳。

而在机械式转向器中,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普遍应用于各级各类汽车上。

关键词:循环球;转向器;设计;分析;商用车目录第一章转向器整体概述 (1)1.1 转向器的功用 (1)1.2 转向器的分类 (1)1.3 转向器的概念 (1)1.4 循环球式转向器 (1)1.4.1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结构及特点 (1)1.4.2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1)1.4.3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组成 (2)第二章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3)2.1 转向器的设计要求 (3)2.2 转向器的总成方案设计 (3)第三章循环球式转向器要紧参数的选择 (6)3.1 钢球中心距D、螺杆外径D1、螺母内径D2 (6)3.2 钢球直径d及数量n (6)3.3 滚道截面 (8)3.4 接触角θ (8)3.5 螺距P和螺线导程角α0 (8)3.6 工作钢球圈数W (9)3.7 导管内径d1 (9)3.8 转向器的效率 (9)转向器的正效率η+ (9)3.8.2 转向器的逆效率η- (10)3.9 转向器各参数的计算 (11)3.10 轴的计算 (12)第四章齿条、齿扇传动副的设计 (13)4.1 齿条、齿扇传动副的原理 (13)4.2 变厚齿扇 (14)4.2.1 变厚齿扇的分析 (14)4.2.2 变厚齿扇齿形的计算 (14)第五章转向器载荷的计算 (17)5.1 转向器计算载荷的确信 (17)5.2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18)5.2.1 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 (18)5.2.2 齿扇齿的弯曲应力σ (19)w5.2.3 转向摇臂轴直径的确信 (19)第六章总结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第一章转向器整体概述转向器的功用转向器的作用将驾驶员加在转向盘上的力矩放大,并降低速度,然后传给转向传动机构。

第七章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第七章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马 天
力矩反算载荷,动力缸以前零件的计算载荷应取驾驶员作用在转向

盘轮缘上的最大瞬时力(700N)。
29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


模数 压力角 齿数 螺旋角 材料

齿轮 2~3mm 20º
5~7
9º~15º 16MnCr5

15CrNi6

齿条 保证啮 12º~35º 保证齿 保证布 45,淬火
逆效率为

tg(0 ) tg 0


➢导程角必须大于摩擦角,通常0 5°~10°。
18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车 转向系统的传动比

➢力传动比ip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

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

➢转向系角传动比 iω0
•转向盘角速度ωw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
21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汽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由于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近似为1,因此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变化

规律就代表了转向系统传动比特性。

➢由于转向阻力矩与车轮偏转角度大致成正比变化,则

➢汽车低速急转弯行驶时,转向阻力矩大,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

角传动比;
➢汽车以较高车速转向行驶时,转向轮转角较小,转向阻力矩也

2.分类
➢机械转向系统
➢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
➢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天 ➢动力转向系统

➢利用动力系统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2
第一节 概述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3.5.2转向油泵压力的变化∙∙∙∙∙∙∙∙∙∙∙∙∙∙∙∙∙∙∙∙∙∙∙∙∙∙∙∙∙∙∙∙∙∙∙∙∙∙∙∙∙∙∙∙∙∙∙∙∙∙∙∙∙∙∙∙∙∙∙∙∙∙∙∙∙∙∙∙∙∙∙∙∙∙6
4结论说明∙∙∙∙∙∙∙∙∙∙∙∙∙∙∙∙∙∙∙∙∙∙∙∙∙∙∙∙∙∙∙∙∙∙∙∙∙∙∙∙∙∙∙∙∙∙∙∙∙∙∙∙∙∙∙∙∙∙∙∙∙∙∙∙∙∙∙∙∙∙∙∙∙∙∙∙∙∙∙∙∙∙∙∙∙∙∙∙∙∙∙∙∙∙∙∙∙∙∙∙∙∙∙∙∙∙∙∙∙∙∙∙7
3.4转向器的内外轮转角:
根据整车设计要求和阿克曼几何原理,可得出理想的阿克曼转角曲线,具体计算如下:
ctg -ctg = 其中K——主销距L——轴距
ctg -ctg =0.55
根据我们设计的转向系统从整车装配数模中可取转向系统需要的设计硬点并建立Adams仿真计算模型,在不考虑轮胎侧偏和所有组件都为刚性的情况下可仿真出实际的内外轮转角曲线。
代入公式Rmin=6549mm即最小转弯半径的理论为6.5m。
3.2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计算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0ω=L/rcosθ
其中L——梯形臂长度;
r——主动小齿轮的节圆半径;
θ——齿轮与齿条的轴交角;
其中L=146.8光洋:r =6.351恒隆:r =6.75θ=20°,θ=25°(优化后)
静态原地转向阻力矩是汽车使用中最大极限转向所需力矩,汽车在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
式中 ——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一般取0.8左右。
——转向阻力矩,单位N·mm;
——前轴负荷,单位N;
——轮胎气压,单位MPa。
根据整车参数,CC6460K/KY车满载前轴荷为1070㎏,约为10486N,轮胎气压为230KPa,梯形臂L1=147㎜,转向器梯形底角α=76°,动力受压面积S=9.18㎝2。

汽车设计 第九章 转向系设计

汽车设计 第九章 转向系设计
➢转向系的主要设计要求
(1) 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2)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转弯半径小)。 (3)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4) 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激振动,转向盘没有摆动。 (5) 悬架导向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尽 可能小。 (6) 操纵轻便,转向时,施加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对乘用车不应超过150~200N,对商 用车不应超过500N。 (7)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8)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 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cot 3 K 4L
m0.11~0.15K
23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9.6.2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初选了 和m以后,还需要校核这个梯形是否能满足 要求,可以应用作图法进行校核。具体的作法如下: (1) 首先按式(9-54)初选转向梯形臂长m;按式(9-53) 初选底角 ,画出中间位置时的转向梯形图,如图 9.26所示; (2) 再给出一系列内轮转角,通过作图求得对应的外轮 转角。 (3) 分别以A和B为原点, i 把 和 o 画在图上,如图 9.26所示。每对射线有一个交点,把这些交点连接起 来,就得到在选定的梯形底角下的实际特性曲线。
24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9.6.3 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1.双横臂独立悬架横拉杆断开点位置确定
1) 三心定理法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一、需求分析1.1系统简介本转向系统设计是为汽车制造企业设计的一款新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齿轮、转向杆等组件,用于汽车转向操作。

1.2系统功能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现车辆转向操作;(2)提供灵敏度和舒适性,使驾驶员可以轻松驾驶;(3)确保车辆转向时的安全性。

1.3使用环境本系统主要用于汽车行驶时的转向操作,适用于各类车辆,包括小汽车、大型客车、货车、越野车等。

1.4系统需求(1)具有可靠性和耐用性;(2)转向灵敏度高,操控舒适;(3)保证转向操作安全;(4)可适应各种驾驶员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2.1系统架构本转向系统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转向系统。

主要包括方向盘、转向齿轮、转向杆等组件,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变换转向齿轮的位置,控制车轮的转向。

2.2系统组成本转向系统包括以下组件:(1)方向盘:由驾驶员操控,控制转向的方向。

(2)转向齿轮:连接车轮的转向轴,通过旋转控制车轮角度,实现左右转向操作。

(3)转向杆: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转向齿轮的轴向运动。

(4)轴承:用于支撑转向齿轮,使其顺畅运转。

2.3系统工作原理当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时,方向盘传递力量到转向齿轮上,通过转向齿轮转动和转向杆的传动作用,使车轮转向。

其中,转向齿轮是通过齿轮副传动,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控制车轮的转向角度。

2.4系统性能(1)灵敏度:驾驶员控制方向盘时,系统应能快速反应,确保车辆转向灵敏。

(2)舒适性:转向时不应有任何异响或抖动感,使驾驶员的操控更加舒适。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在各种路况下的转向操作安全。

三、结论本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转向系统,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技术,实现车辆转向操作。

系统整体性能较强,灵敏度高、舒适性好、可靠性强。

同时,本系统还具有可扩展性,在不断的设计应用和技术进步中,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吉利微型车转向系设计-任务书

吉利微型车转向系设计-任务书
4.完善图纸设计第9~11周(4月25日-5月15日)
5.撰写设计说明书第12周(5月16日-5月22日)
6.完善设计,提交指导老师审核并修改第13~14周(5月23日-6月5日)
7.提交系里评阅并修改,准备答辩第15~16周(6月6日-6月19日)
(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实验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吉利微型车转向系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汽车行驶中,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盘,经过一套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在路面上偏转一定的角度来改变其行驶方向,确保汽车稳定安全的正常行驶。能使转向轮偏转以实现汽车转向的一整套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转向系的作用就是通过驾驶员转动转向盘,根据需要改变汽车行驶方向。主要形式有:机械式、液压式及电动式动力转向系。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设计内容: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深入了解国内外微型车转向系的发展现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确定转向器的结构形式,并进行转向器及转向梯形的结构设计,转向器的结构强度校核。
技术要求:在充分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微型车转向系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安全稳定的微型车转向系。主要技术指标:转向系的效率、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和力传动比、转向系的刚度、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机械式转向系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部分组成,汽车转向时,驾驶员作用于转向盘上的力,经过转向轴(转向柱)传到转向器,转向器将转向力放大后,又通过转向传动机构的传递,推动转向轮偏转,致使汽车行驶方向改变。汽车的转向,完全由驾驶员所付的操纵力来实现的,操纵较费力,劳动强度较大,但其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路感性好、维护方便等优点,多应用于中小型货车或轿车上。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课程______________ 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6年6月15日一、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得选择.................................. -1 -1、轿车参数得确定............................................ -1 -2、对转向系得要求 (2)3、转向系结构设计............................................ -2 -1)转向操纵机构............................................ -2 -2)转向传动机构............................................ -3 -3)机械转向器.............................................. -3 -二、转向系统得主要性能参数.................................... -4 -1、转向系得效率 (4)11转向系得正效率........................................... -4 -2)............................................................................................. _转向系得逆效率-5 -2、转向系传动比得确定........................................ -5 -11转向系统传动比得组成..................................... -5 -2)_转向系统得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得关系....................... -5 -31传动系传动比得计算....................................... -6 -3、转向系传动副得啮合间隙 (7)11转向器得啮合特征......................................... -7 -2)_转向盘得自由行程 ........................................ - 8-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得设计与计算 (8)11转向轮侧偏角得计算....................................... -8 -2)_转向器参数得选取 ........................................ -9 -31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10 -41轴承得选择.............................................. -10 -5、转向盘得转动得总圏数 (10)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10 -勺、转矩传感器................................................ -10 -2、减速机构.................................................... -10 -3、电饌离合器.................................................. -11 -4、电动机...................................................... -11 -iT车速传感器................................................. -11 -6、电子控制单元................................................ -11 -四、转向梯形机构得设计....................................... - 12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2 -2、转向梯形得布置.............................................. -13 -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得初步确定.................................. -13 -4、梯形校核 (14)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得选择1.轿车参数得确定本次轿车转向系设计得整车相关参数如下:表1整车相关参数2.对转向系得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得转向力小于200N;3)转向系得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5)转向器与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鸳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得防伤装置3.转向系结构设计1)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重型卡车双前桥转向系统开发计算说明书

重型卡车双前桥转向系统开发计算说明书

编号北奔威驰8×4宽体矿用车1950轴距转向系统开发计算说明书编制审查审定标准化审查批准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2010年7月22日1 计算目的双前桥四轴车在转向过程中,理论上要求所有车轮都处于纯滚动,或只有极小滑动,为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所有车轮绕一瞬时转动中心作圆周运动。

每个转向桥的梯形角匹配设计,是为满足车轮的理论内外转角特性曲线与实际内外转角特性曲线尽可能的接近;第一、二转向前桥转向摇臂机构设计是为了让第一、二转向前桥最大内转角与轴距之间的理论关系与实际关系尽可能的相匹配。

本次计算是为新开发的8×4宽体车XC3700KZ 匹配北奔高位宽体前桥的转向系统中转向传动机构和转向动力机构中各元件的选型及尺寸提供理论依据。

2 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来源和公式符号说明符号定义及赋值如下:1α为第一转向前桥外转角,1β为第一转向前桥内转角 2α为第二转向前桥外转角,2β为第二转向前桥内转角1L 为第一转向前桥主销中心线与地面的交点到第三桥轴线的距离 2L 为第二转向前桥主销中心线与地面的交点到第三桥轴线的距离3 计算过程及结果 3.1 转向动力系统参数计算3.1.1 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① 状态一:第一、二转向桥载荷按标准载荷13T 计算 已知参数如下:第一转向桥、第二转向桥的轴荷为1G =2G =13000×9.8=127400 N 轮胎气压1P =0.77Mpa滑动摩擦系数μ=0.6(干燥土路)滚动摩擦系数f =0.035(干燥压紧土路推荐0.025-0.035) 轮胎自由半径0r =685mm 轮胎静力半径1r =670mm 侧偏距a =204mm内轮最大转角max α=35.74°[借用现有一桥拉杆及垂臂W3400112AE 极限内转角](新设计垂臂936 463 00 01使转角能达到车轮极限转角38度)轮胎宽度1B =375mm轮胎接地面积8212BK ==175782mm ,K=132.6mm主销内倾角Φ=6°对于单桥的原地转向阻力矩,有如下计算方式: A.按半经验公式计算131P G 3μ=半M =77.012740036.03 =10364271 N.mm =10364 N.mB.按采用雷索夫公式()2s 201r r 0.5a f G -+⋅⨯μ=雷M=127400×(0.035×204+0.5 ×0.6×22670685-)=6358499 N.mm =6358 N.mC.采用经验公式max11sin sin a G a G αφμ=经⋅⋅⋅+⋅⋅M=127400×204×0.6+127400×204×sin6°×sin35.74° =17181 N.mD.算术平均求阻力矩为了使计算更趋合理,避免上述四种公式单独使用时与实际工造成的误差,故用以上三种方式求得的阻力矩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静态原地转向阻力矩0s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6月15日目录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 1 -1.轿车参数的确定 (1)2.对转向系的要求 (2)3.转向系结构设计 (2)1)转向操纵机构 ......................................................................................- 2 -2)转向传动机构 ......................................................................................- 3 -3)机械转向器 ..........................................................................................- 3 -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4 -1.转向系的效率 (4)1)转向系的正效率...................................................................................- 4 -2)转向系的逆效率...................................................................................- 5 - 2.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5)1)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5 -2)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 6 -3)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 ...........................................................................- 7 - 3.转向系传动副的啮合间隙 .. (7)1)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 7 -2)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8 - 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 (8)1)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 ...........................................................................- 8 -2)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 9 -3)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9 -4)轴承的选择 ........................................................................................ - 10 -5.转向盘的转动的总圈数 (10)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10 -1.转矩传感器 (10)2.减速机构 (10)3.电磁离合器 (10)4.电动机 (11)5.车速传感器 (11)6.电子控制单元 (11)四.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11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1)2.转向梯形的布置 (12)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2)4.梯形校核 (12)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1.轿车参数的确定本次轿车转向系设计的整车相关参数如下:表1 整车相关参数2.对转向系的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3.转向系结构设计1)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转向盘的直径根据JB4505-1986标准规定,设计为380mm.转向轴采用一根无缝钢管制成,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

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

所以一般选用刚性万向节,刚性万向轴多是十字轴式,可采用单万向节,也可采用双万向节,双万向节要求布置适当,达到等角速度运动。

2)转向传动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向臂、转向操纵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以及转向横拉杆等。

转向传动机构用于把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左、右转向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

3)机械转向器机械转向器是司机对转向盘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沿转向车轴轴向的移动),并按一定的角转动比进行传递的机构。

机械转向器分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

由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刚性大;正、逆效率都高以及便于布置;齿轮与齿条之间因磨损出现间隙以后,利用装在齿条背部、靠近主动小齿轮处的压紧力可以调节的弹簧,能自动消除齿间间隙,这不仅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刚度,还可以防止工作时产生冲击和噪声;转向器占用体积小适于在微车上采用;没有转向摇臂和直拉杆,转向转角可以增大,转向灵敏,制造容易,成本低;而且适用于与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所以选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根据输入齿轮位置和输出特点不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有四种形式:中间输入,两端输出;侧面输入,两端输出;侧面输入,中间输出;侧面输入,一端输出。

采用侧面输入,中间输出方案时,与齿条连的左、右拉杆延伸到接近汽车纵向对称平面附近。

由于拉杆长度增加,车轮上、下跳动时拉杆摆角减小,有利于减少车轮上、下跳动时转详细与悬架系的运动干涉。

拉杆与齿条用螺栓固定连接,因此,两拉杆与齿条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为此在转向器壳体上开有轴向的长槽,从而降低了他的强度。

采用两端输出方案时,由于轴向拉杆长度受到限制,容易与悬架系统导向机构产生运动干涉。

侧面输入,一端输出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常用在平头货车上。

由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与直齿齿条啮合,则运转平稳降低,冲击大,工作噪声增加。

此外,齿轮轴线与齿条轴线之间的夹角只能是直角。

采用斜齿圆柱齿轮与斜齿齿条啮合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重合度增加,运转平稳,冲击与工作噪声均下降,而且齿轮轴线与齿条轴线之间的夹角易于满足总体设计的要求。

因为斜齿工作时有轴向力作用,所以转向器应该采用推力轴承,使轴承寿命降低,还有,斜齿轮的滑磨比较大是它的缺点。

齿条断面形状有圆形、V形和Y形三种。

圆形断面齿条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V形和Y形断面齿条与圆形断面比较,消耗的材料少,约节省20%,故质量小;位于齿下面的两斜面与齿条托座接触,可用来防止齿条绕轴线转动;Y形断面齿条的齿宽可以做的宽些,因而强度得到增加。

在齿条与托座之间通常装有用减磨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做的垫片,以减少滑动摩擦。

当车轮跳动、转向或转向器工作时,如在齿条上作用有能使齿条旋转的力矩时,应选用V形和Y形断面齿条,用来防止因齿条旋转而破坏齿轮、齿条的齿不能正确啮合的情况出现。

为了防止齿条旋转,也有在转向器壳体上设计导向槽,槽内镶嵌导向块,并将拉杆、导向块与齿条固定在一起。

齿条移动时导向块在导向槽内随之移动,齿条旋转时导向块可防止齿条旋转。

要求这种结构的导向滑块与导向槽之间的配合要适当。

配合过紧会为转向和转向轮回正带来困难,配合过松齿条仍能旋转,并伴有敲击噪声。

根据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广泛应用于乘用车上。

载荷质量不大,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的货车和客车有些也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二. 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1.转向系的效率根据效率定义,因功率输入来源不同,转向器的效率有正、逆效率之分。

功率由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η+表示,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η-表示。

1)转向系的正效率影响转向系的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质量制造等,同一类型的转向器因结构不同,效率也有较大的差别。

对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如果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损失,忽略轴承和其它地方的摩擦损失。

其效率可以用下式计算:η+=)ραα+tan(tan (2-1)式中α——齿轮的螺旋角(齿条的倾斜角)ρ——摩擦角由于该转向器为可逆转向器,故摩擦角ρ 要比齿轮螺旋角α小,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效率一般为70—80%。

取η+=75% ,α=10° 由于 η=)ραα+tan(tan 则ρ=4040’‘2) 转向系的逆效率转向系的逆效率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和驾驶员的安全。

对于逆效率高的转向器而言,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统可大部分传递到方向盘,这种转向器称为可逆式的。

齿轮齿条转向器属于可逆式的转向器。

设计的时候,为满足操纵的方便性,希望转向器的正逆效率要高。

和计算正效率的公式一样,如果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忽略轴承和其他地方的摩擦损失。

逆效率可用以下的公式计算:%68262949192.018245208.0tan )tan(-==∂-=ραη (2-2)2. 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1) 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转向系的传动比由转向系的角传动比0ωi 和转向系的力传动比p i 所组成。

从轮胎接地中心作用在两个轮上的合力w F 2和与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h F 之比称为力传动比。

方向盘的转角和驾驶员同侧的转向轮转角之比,称为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2) 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如上所述,力传动比可以用以下的式子表示: p i =FhFw2 (2-3) 轮胎和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w F 和作用在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r M 有以下关系:w F =aMr(2-4) a ——车轮转臂,指主销延长线至地面的交点到轮胎接地中心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