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钢筋详解
剪力墙平法识图—剪力墙梁钢筋构造

4.4.1 剪力墙连梁钢筋构造
2.连梁的箍筋构造
4.4.1 剪力墙连梁钢筋构造
3.连梁的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
剪力墙连梁是上下楼层门窗洞口之间的那部分墙体,是一种特殊的深 梁,因此连梁截面较高,连梁的侧面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当设计未注写 时,墙身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侧面纵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
连梁的拉筋直径规定为:当梁宽≤350mm时为6mm;当梁宽>350mm时 为8mm。拉筋间距为2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4 剪力墙梁钢筋构造
4.4.1 剪力墙连梁钢筋构造
剪力墙连梁(LL)的 钢筋种类包括上部纵筋、 下部纵筋、箍筋、拉筋、 侧面纵筋等,并在剪力墙 梁表中进行标注,见下表 示例。
4.4.1 剪力墙连梁钢筋构造
1.连梁的纵筋构造 剪力墙连梁有端部洞口、中间单洞口、中间双洞口三种情况。 连梁以暗柱或端柱为支座,连梁纵向钢筋的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 端柱的边缘算起。
剪力墙钢筋构造课件

剪力墙钢筋构造课件一、剪力墙的定义与作用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竖向承重和抗侧力构件。
简单来说,剪力墙就像是一堵坚固的“墙”,它能够承受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等)产生的力,并将这些力传递到基础上,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力,减少建筑物在风或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二、剪力墙钢筋的类型剪力墙中的钢筋主要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
纵向钢筋沿剪力墙的高度方向布置,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拉力和压力。
纵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会根据剪力墙的受力情况、抗震要求以及建筑物的高度等因素进行设计。
横向钢筋则垂直于纵向钢筋布置,通常称为箍筋或分布筋。
横向钢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剪力墙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同时也能够承受一定的剪力。
三、纵向钢筋构造(一)纵筋的布置方式纵向钢筋在剪力墙中的布置方式有两种:均匀布置和集中布置。
均匀布置是将纵筋沿着剪力墙的整个截面均匀分布;集中布置则是将纵筋集中在剪力墙的边缘部位,形成边缘构件。
(二)纵筋的连接纵筋的连接方式通常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钢筋的直径、受力情况以及施工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对于绑扎连接,要保证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并且绑扎牢固。
焊接连接需要保证焊缝质量,机械连接则要确保连接件的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三)纵筋的锚固纵筋在墙顶、墙底以及与其他构件交接处需要进行锚固。
锚固长度要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以及抗震等级等因素确定,以保证纵筋能够有效地传递拉力。
四、横向钢筋构造(一)箍筋的形式箍筋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和复合箍筋等。
不同形式的箍筋在受力性能和施工难度上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箍筋的间距箍筋的间距应根据剪力墙的受力情况、抗震要求以及纵筋的直径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对纵筋的有效约束。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及广联达软件中输入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及广联达软件中输入在建筑工程中,剪力墙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承担着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重要作用。
而准确计算剪力墙的钢筋用量以及在广联达软件中正确输入相关数据,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成本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广联达软件中的输入操作。
一、剪力墙钢筋的分类及作用剪力墙中的钢筋主要包括竖向钢筋、水平钢筋和拉筋。
竖向钢筋主要承受由重力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力和由水平荷载引起的弯矩产生的拉力。
水平钢筋则主要用于抵抗水平剪力,并与竖向钢筋一起构成钢筋网,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拉筋的作用是将竖向和水平钢筋拉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钢筋骨架。
二、剪力墙钢筋的计算1、竖向钢筋计算基础插筋: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弯折长度+伸出基础顶面的长度。
其中,弯折长度根据基础类型和钢筋规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间层竖向钢筋:中间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伸出本层顶面的长度伸出本层底面的长度。
顶层竖向钢筋:顶层竖向钢筋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顶部的节点构造进行计算。
一般分为直锚和弯锚两种情况。
2、水平钢筋计算内侧水平钢筋:内侧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钩长度。
外侧水平钢筋:外侧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长度。
3、拉筋计算拉筋长度=墙厚 2×保护层+ 2×弯钩长度。
拉筋根数=(墙净面积/拉筋布置面积)+1。
三、广联达软件中剪力墙钢筋的输入1、新建剪力墙构件打开广联达软件,在“构件”菜单中选择“剪力墙”,点击“新建”按钮。
2、输入剪力墙属性在属性编辑框中,输入剪力墙的名称、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基本信息。
3、输入钢筋信息竖向钢筋:在“纵筋”栏中输入竖向钢筋的规格和间距。
例如,“C12@200”表示直径为 12mm 的钢筋,间距为 200mm。
水平钢筋:在“水平筋”栏中输入水平钢筋的规格和间距。
拉筋:在“拉筋”栏中输入拉筋的规格和间距。
4、节点设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节点设置”中选择相应的节点构造,如基础插筋节点、顶层节点等。
剪力墙钢筋详解

剪力墙钢筋详解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剪力墙中的钢筋更是其稳固性和承载能力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剪力墙钢筋的方方面面。
剪力墙,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力的墙体。
为了使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震性能,钢筋的配置和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剪力墙钢筋的种类。
一般来说,剪力墙中常见的钢筋包括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箍筋。
纵向钢筋主要承受拉力和压力,沿着墙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横向钢筋则主要用于约束混凝土,增强墙体的抗剪能力,它们垂直于纵向钢筋分布。
箍筋通常用于固定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位置,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
纵向钢筋的配置数量和直径是根据剪力墙所承受的荷载以及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墙体的高度、宽度、混凝土强度等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较高的剪力墙需要配置更多、直径更大的纵向钢筋,以确保其在受力时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或破坏。
横向钢筋的间距和直径同样有严格的要求。
间距过小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间距过大则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通常,横向钢筋的间距会根据墙体的厚度和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
箍筋的作用不可小觑。
它不仅能够固定钢筋骨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墙体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形式和间距也需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布置。
接下来,说说剪力墙钢筋的布置方式。
纵向钢筋通常均匀分布在墙体的两侧,以保证墙体在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性能均衡。
横向钢筋则与纵向钢筋相互垂直交织,形成一个坚固的钢筋网。
在剪力墙的端部和转角处,钢筋的布置会更加密集。
这是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是受力较为集中的区域,需要更强的钢筋来承受和传递荷载。
钢筋的连接方式也有多种,常见的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
每种连接方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要求,例如焊接连接的质量要求较高,机械连接则适用于直径较大的钢筋。
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剪力墙钢筋的位置准确和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钢筋位置偏差过大,可能会影响墙体的受力性能;而保护层厚度不足则可能导致钢筋过早锈蚀,降低墙体的使用寿命。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剪力墙钢筋计算1. 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建筑中承担着抗震和抗剪的重要作用。
钢筋的计算是确定剪力墙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相关内容。
2. 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剪力墙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垂直的墙体结构,用于承受横向力和纵向力。
它可以通过承受横向力来抵抗建筑结构的侧向荷载,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方法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方法包括确定钢筋的布置、计算剪力墙的尺寸和确定钢筋的配筋率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3.1 钢筋的布置剪力墙的钢筋布置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构造限制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布置应尽可能均匀,以提高剪力墙的整体抗震性能。
3.2 剪力墙尺寸的计算剪力墙的尺寸计算是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的强度要求进行确定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等效矩法、法向力法和开裂力法等。
3.3 钢筋的配筋率计算钢筋的配筋率是指剪力墙中钢筋的面积与剪力墙截面面积的比值。
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合适的配筋率是保证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关键。
4. 剪力墙钢筋计算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剪力墙钢筋计算的方法,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剪力墙的设计要求、钢筋布置的确定、墙尺寸的计算和钢筋配筋率的计算等。
5. 结论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是保证剪力墙受力性能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钢筋布置、尺寸计算和配筋率确定对于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附件:1. 剪力墙钢筋计算示意图2. 剪力墙钢筋设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筋混凝土:一种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
2. 剪力墙:一种用于承受横向力和纵向力的垂直墙体结构。
3. 抗剪:材料抵抗沿剪切面的剪切力的能力。
剪力墙钢筋详解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一、墙身竖向筋计算(图19)(图20)(图21)(图22)(图26)二、墙身水平筋计算(图27)三、墙身拉筋计算(图28) (图29) (图30)四、暗柱钢筋计算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 、约束边缘端柱YDZ 、约束边缘翼墙柱YYZ 、约束边缘转角柱YJZ 、构造边缘暗柱GAZ 、构造边缘端柱GDZ 、构造边缘翼墙柱GYZ 、构造边缘转角柱GJZ (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 和扶壁柱FBZ 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
(03G101-1P48)。
(图31)五、端柱钢筋计算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
(03G101-1P48)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图32)(图33)七、剪力墙端为端柱钢筋计算(图36)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注: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详图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

剪力墙钢筋计算详解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抗侧力构件,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作用和风荷载。
而剪力墙钢筋的计算则是确保剪力墙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地说一说剪力墙钢筋的计算。
剪力墙的钢筋主要包括竖向钢筋、水平钢筋和拉筋。
先说竖向钢筋。
竖向钢筋的作用主要是承受剪力墙在竖向荷载下产生的压力和弯矩。
计算竖向钢筋时,需要先确定剪力墙的受力情况。
一般来说,根据剪力墙的高度和受力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底部加强区和非底部加强区。
在底部加强区,由于受到的地震作用较大,竖向钢筋的配筋率通常会有所增加。
计算竖向钢筋的数量,需要考虑剪力墙的轴压力设计值、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抗压强度等因素。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算出所需的竖向钢筋面积,然后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进行配置。
非底部加强区的竖向钢筋计算相对较为简单,但也需要考虑轴压力和弯矩的影响。
在实际计算中,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再来说水平钢筋。
水平钢筋主要用于抵抗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剪力。
水平钢筋的间距通常较小,以保证剪力墙的抗剪性能。
计算水平钢筋时,要先确定水平剪力的设计值。
这个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地震作用、风荷载以及结构的自振特性等因素。
然后,根据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和水平钢筋的抗拉强度,计算出所需的水平钢筋面积。
在配置水平钢筋时,还要注意钢筋的间距不能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值,以确保剪力墙在各个部位都能有效地抵抗剪力。
除了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拉筋在剪力墙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拉筋的主要作用是将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拉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钢筋骨架,增强剪力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拉筋的计算相对简单,主要是根据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的间距以及设计要求来确定拉筋的间距和直径。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剪力墙钢筋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比如,剪力墙的形状和尺寸、洞口的位置和大小、边缘构件的设置等等。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剪力墙,可能需要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来精确计算钢筋的受力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
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图19)(图20)
(图21)(图22)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中间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伸出本层楼面外露长度
+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48
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图24
图25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顶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板厚+锚固lae(la)04G101-3P48图26
(图26)二、墙身水平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保护层+15d
03G101-1P47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
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
(03G101-1P47注5)
图27外侧钢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
-2*保护层
03G101-1P47
根数
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
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04G101-3P32、45
楼层:(层高-水平分布筋间距)/间距+103G101-1P47
(图27)
三、墙身拉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拉筋
长度=墙厚-2*保护层+max(75+1.9d,11.9d)*2+2d04G101-3P48图28
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
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当剪力墙竖向钢筋为多排布置时,
拉筋的个数与剪力墙竖向钢筋的
排数无关。
图29
图30
(图28)(图29)(图30)
四、暗柱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端柱YD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约束边缘转角柱YJZ、构造边缘暗柱GAZ、构造边缘端柱GDZ、构造边缘翼墙柱GYZ、构造边缘转角柱GJZ(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和扶壁柱FBZ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
2、18、49、50)
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
(03G101-1P48)。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暗柱钢筋
基础插筋长度同剪力墙身04G101-3P32、45
中间层钢筋如图03G101-1P49、50图31
顶层构造:同剪力墙竖向钢筋顶层构造03G101-1P48图26
所有暗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要求同
(03G101-1P40)注的第2条,即: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
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
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03G101-1P40图13
(图31)
五、端柱钢筋计算
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
(03G101-1P48)
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墙端为暗柱水平筋
L形: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2。
当外侧钢筋有连续通过节点和搭
接通过两种节点构造要求,水平
筋通常布置在暗柱纵筋的外侧
图32
T形:伸至墙对边-保护层+15*d图33
一字形:长度=墙长-保护层*2+15*d*2图34
斜交:
外侧:墙净长+锚固Lae(La)
内侧:钢筋连续通过连续通过
图35
水平筋根数:
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道
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楼层:(层高-水平分布筋间距)/间距+1
04G101-3P32、45
竖向筋根数计算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筋间距+1
(图32)(图33)
(图34)(图35)
七、剪力墙端为端柱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水平筋长度外侧钢筋连续通过,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锚入端柱内,长度=墙净长+锚固
锚固取值:
当柱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保护层<Lae时,锚固=柱宽-
保护层+15*d。
图36
竖向筋根数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筋间距+1
(图36)
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水平筋长度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03G101-1P16
水平筋根数水平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竖向筋长度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竖向筋根数竖向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拉筋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洞口加强构造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不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
(图111);当设计注写补强纵筋时,按注写值补强;当
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
于同向被切割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种类
与被切割钢筋相同。
03G101-1P16、17、53
注:括号内标注用于非抗震
图37
-42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不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注: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图37)(图38)
(图39)(图40)
(图41)(图42)九、连梁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梁分为:连梁、暗梁和边框梁。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中间层连梁钢筋纵向钢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锚固,600}
03G101-1P16、51
锚固取值: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柱宽-
保护层+15*d;
注:当连梁端部支座为小墙肢时,连梁纵向钢筋
锚固与框架梁纵筋锚固相同。
图43
图44
图45箍筋根数=(洞口宽度-100)/间距+1
顶层连梁钢筋箍筋根数=(洞口宽度-100)/间距+1+(左锚固-100)/150+1+(右锚固-100)/间距+1
双洞口连梁钢筋图45
(图43)(图44)
(图45)(图46)十、暗梁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暗梁钢筋计算当暗梁与端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左锚固+右锚固
锚固取值: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
锚固=Lae;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
固=柱宽-保护层+15*d;
图47当暗梁与暗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2*Lae(或La)
箍筋根数=暗梁净长/箍筋间距+1
(图47)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墙梁侧面纵筋和拉筋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03G101-1P51
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
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当跨高比≤2.5时,侧面构造纵
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图46
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
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
一;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竖向筋长度: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续穿越边框梁和暗
梁,因此暗梁和连梁不影响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计算。
水平筋根数:剪力墙水平钢筋连续穿过暗梁和连梁
拉筋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
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拉筋构造见03G101-1P35
十一、剪力墙变截面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竖向筋计算
墙身变截面下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下层钢筋露出长度
-板厚+锚固Lae(La)
竖向钢筋构造如图03G101-1P48
图48墙身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本层露出长度+与上层钢筋
进行搭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竖向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或2*50)/竖向布
置间距+1
(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