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探讨

合集下载

生态翻译视角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生态翻译视角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生态翻译视角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从生态翻译视角来看,涉及到中国特有的环境、自然和文化背景。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2. 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这个词强调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3. 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这个词指的是由生物群落、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系统。

4. 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这个词指的是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人类利用压力和环境影响的最大程度。

5. 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 Line):这个词指的是划定的一条约束城市和农村发展的界限,目的是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

6.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Wildlife Sanctuary):这个词指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开展科学研究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8.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这个词指的是一定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 农田水利(Farmland Irrigation):这个词指的是用于农业灌溉的人工给水系统,保障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10. 绿色发展(Green Development):这个词指的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11.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这个词指的是利用自然生态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式。

12. 生物能源(Bioenergy):这个词指的是通过利用生物质资源,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过程和产物。

这些词汇反映了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特色和成就。

生态翻译需要理解这些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环境意义,以便更准确地传达给国际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汉维翻译汉语 2000字中文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词语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词语,并进行汉维翻译。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仁爱、礼义、忠信、廉耻等道德伦理观念,提倡礼仪文明、孝悌忠信、君臣义务等传统道德标准。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返璞归真”,提倡自然无为、隐逸清心、超然物外等思想观念。

3.儒道合一:儒道合一是一种哲学思想,融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注重修养修身,追求圣贤之道。

4.文化传统:指口口相传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多年来形成的历史传统、道德规范、文学艺术、社会风俗、民族风情等。

5.礼仪文明:指社会礼节、礼貌待人、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儒雅风采:指具有儒家风范和高雅风采的举止态度和修养品质。

7.传统美德: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受到推崇的美德品质,如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等。

8.中华经典:指中国传统典籍,如《易经》、《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9.国粹传承:指中国国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0.民族风情:指中国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

二、汉维翻译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3.儒道合一:儒道合一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4.文化传统:文化传统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5.礼仪文明:礼仪文明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6.儒雅风采:儒雅风采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7.传统美德:传统美德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 8.中华经典:中华经典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9.国粹传承:国粹传承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10.民族风情:民族风情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ᡥ。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研究一、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特色词汇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表达,其翻译问题一直是翻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论视角下的异化翻译研究,旨在探讨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其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层面的传递。

异化翻译作为一种强调保留原文异国情调和文化特色的翻译策略,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异化翻译,可以更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文化韵味,从而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异化翻译并非简单的直译或生硬地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而是需要在深入理解原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处理和创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既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又能够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问题。

将介绍目的论的基本理论和异化翻译的概念及特点;将分析中国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和翻译难点;将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异化翻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与传播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词汇,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表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其准确、恰当的翻译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在处理这些词汇时,往往难以兼顾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语言的流畅性。

如何在保持中国特色词汇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其有效传播,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中文摘要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行细分详细阐述。

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TranslationAbstract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is to expose 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 view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始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语翻译特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语翻译特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语翻译特色研究作者:王敏霞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已然成为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就首先必须通过翻译来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

在英文作为全球最广泛通用语言的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文翻译特色研究时要重视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从而展现给读者最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使读者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体验异域风情。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文化交流;翻译策略0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共享化,当今世界正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着。

世界各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和活跃。

文化在中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的英译特色研究尤为重要,而英译的准确性对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影响重大。

1 中国传统文化与翻译的联系20世纪,人们开始将翻译研究与文化交流联系起来。

当时,卡撒格兰德就提出了“译者事实上不是在翻译语言,而是在翻译文化”的言论。

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开始逐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翻译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多是在促进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与文学兴衰演变的记载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

[1]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翻译才能发挥突出的效能。

这就要求现在的翻译工作者具备深刻的文化意识和强大的文化理解力,能够在翻译原语文本时,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实现异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千年的演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翻译过程中的诸多其他因素影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难上加难。

不同的专用词汇承载着不同的特定文化内涵,它是英文翻译特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之君子一词,作为历史悠远、极具丰富内涵的文化承载词,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浅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浅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关键词 : 中国 文化 特 色 词 汇 英 汉 对 比 研 究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6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1 7 (0 89 0 3 一 2 1 7 — 5 8 2 0 )— 0 6 O
翻 译 教 学 和 研 究 的 经 验 表 明 : 翻译 理 论 和 技 巧 必 须 建 立
贵 阳 之 所 以 被 成 为 贵 阳 . 是 因 为 天 无 三 日 晴 , 是 因 为 它 不 而 位 于 贵 山之 南 面 ; 人 曾将 中 国 的 “ 新 人 类 ” 为 gnrt n 有 新 译 eeai o
X 而 该 词 指 的 是 紧 随 美 国 婴 儿 潮 之 后 出 生 的 一 代 人 , 此 有 , 因 “ 婴儿潮一代 ” 说 , 么 可能是中 国的“ 新人类 ” 后 之 怎 新 。显 然 ,
维普资讯
第5 第9 卷 期
Vo . No. 15 9
读 与 写杂 志
R e d a rt ro c l a nd W ie Pe i di a
20 o 8年 9月
Se t mbe 2 0 pe r 0 8
浅 谈 有 中国文 化 特 色 的词 汇 翻 译
在 不 同语 言 和 文 化 的 对 比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翻 译 之 所 以 困 难 , 归 根 结 底 是 语 言 差 异 和 文 化 差 异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在 表 达 方 , I
强 调 集 体 高 于 个 人 的 社 会 里 ,个 人 主 义 具 有 明 显 的 负 面 意
义。 13词 的概 念 意 义 .
式 上 有 相 似 之 处 , 更 多 的 是 差 异 。 中 国 地 大 物 博 , 产 丰 但 物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摘要】近年来,各国主流媒体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引发网友及翻译工作者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研究涉及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为译者能够更好地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提供参考指导,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关键词】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愈来愈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中国不再是“失声的中国”,中国文化的强势,让他们把目光转移到汉语研究上,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友好和融洽,以及国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中华热”与“汉语热”。

我们应该把握契机,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与各国人民和民族的交流,使其他民族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从而,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研究无疑是介绍中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虽然,我国翻译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反映了我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蕴含中国民族特色,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具有“实效性、创造性和不可替换性”等特点。

因此,相对应的英译几乎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这就需要译者的独创。

同时,由于外译的需要,新词语翻译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译文的受众目标,多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读者,因此,信息的反馈比较滞后,难以针对读者的接受度对问题译词进行改译或打磨润色,错译、误译就在所难免。

因此,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理论及其策略研究还有很大的不足,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打磨和探索,用承优和创新的精神去填补空白。

一、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概念及内涵中国文化特色词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特色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即发源于中国,基于中国特色文化、社会、人文环境等所产生,仅存在于中国的事物、事件等的词汇。

中国文化特色词指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一些概念、政治术语、短语和汉语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词语等。

论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

论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

个 名称 ,也 就是 文化 词 语 。
1 9 9 5年 黄 金 贵 教授 和 常敬 宇 先 生 依 次 从 《 古 代 文化词义集类辨 考》和 《 汉 语 词 汇 与 文 化 》 内 明 确
表明 “ 文化词语 ”、 “ 文 化 词 汇 ”这 一 定 义 。 黄 金
贵教授表示: “ 按 照 语 言展 示 文 化 的 不 平 衡 性 , 当 成 所 有 词 汇 整 合 的 词 汇 , 能 够 进 行 细 化 :各 个 程 度 文化 色彩 的文化 词语 还 有没 有特 定 文化 色彩 的一般 词
文 :C u l t u r a l l y — l o a d e d Wo r d s a n d E n g l i s h L a n g u a g e
化 背景 基础 上 出现 的,仅 仅具 备文 化 意义 ,不 具 备语 言 意义 。”作 者表 示 ,上述 定 义存 在 明显 不 同 。黄金
特 定社 会文 化 背景 下 ,只有 文化 意 义 ,没 有一 般 的语
T e a c h i n g ,重 点讨 论 了词 的文 化 内涵 和翻 译 的关 系 , 这 是 我 国较早 的有关 语 言和 文化 的论 文 J 。

中国特 色 文 化词 语 的翻 译建 议
1 . 中国文 化特 色词 概 念论 述 当前对 于中国文化特色词语 并没有 一个具体且全面 的理论定义 ,对于其范畴也没有相应 的理论述评 。因此 , 本论文首先对 中国文化特色词进行 了梳理 ,具体如 下: 1 9 8 2年 许 国璋 先 生 在 《 现 代 外 语 》 上 发会 的动 力影响着人 类生活 以及人 类文 明的发展 。根 据 当前翻译 现状 ,结合传 统翻译 学理 论指 导 ,对 中国特 色文化词 语进行 细致全 面以及 系统 的研 究 ,定 义规 范 中国特 色文化词语 的 内涵和 范畴 ,并 总结 出 针对 中国特 色文化词语 的新翻译 方式以及新 的翻译策略 ,认 为要 强化 对 于文化 传播理念 及意识 的关注 、打破跨 越意 识形 态和价 值观念 差异 的壁垒 、遵循译入语 受众语言 的表 达方式、并 实现 与民族 风俗结合 。 [ 关键 词 ]特 色;丈化词语 ; 中国;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探讨
发表时间:2019-12-27T10:09:32.48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3期作者:李欣悦[导读]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我国与其他的地区与国家之间进行文化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频繁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我国与其他的地区与国家之间进行文化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沟通的内容也更为深刻,翻译成为有效促进文化沟通交流的手段。

翻译工作中特色文化词汇出现的状况也更为常见,这为翻译工作带来的困难与挑战。

因此,需要对翻译工作中出现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进行探讨,结合翻译工作的特点,应用文化中存在的通识性内容进行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即在把握文化
特色的同时,也关注翻译接受者的文化基础。

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翻译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国特色文化词汇;文化输出;翻译探讨引言:语言是社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各个不同的地区中,语言的存在是区分文化最为显性的方式之一。

语言对民族性格的发展具有影响,甚至能够通过意识影响到某个地区中人们的行为。

因此,在翻译的工作中要认识到,给予语言的输入以及输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的输入以及输出。

因此,翻译工作者需要对双向的语言文化内涵都形成理解与内化。

一、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翻译的优化策略
1、重视研究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中,需要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中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最为基本的,翻译者需要建立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性认知,认知到每一阶段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以及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翻译工作人员多数来自于高校中的外语专业,在基础阶段的训练与学习中,一般对中国文化学习重视程度都有所不足。

因此,许多翻译工作人员,对本国的文化没有达成系统性的认识,这就影响了翻译工作的进行。

要在教育的阶段,重视人才外语水平发展的同时,开设相应的本国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翻译人员对本国的文化形成基础的系统性认识。

这种系统性的课程,需要对中国文化的哲学脉络进行整理,演示哲学思维从历史时期到现代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文化思想的来源。

事实上,引导学生形成系统性认识的难度较高,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引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应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等方式扩大文化视野。

2、专有名词的固定翻译名词是文化特色词汇的组成之一,在文化特色词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同名词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是有所差别的,在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对中国文化语境下,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构成的方式进行说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需要通过关系的网络实现,因此,对亲戚关系的划分极为细致,堂兄与表兄在我国的文化概念中是不同的,然而在英语中的相应词汇只有“cousin”,如果出现在某一作品中,应用某某表兄或者某某堂兄的方式,就能够清楚的说明是两个人物。

然而应用“cousin”则难以说明,这对理清人物关系增加了难度。

在笔译情况下,应用注释尚且能够解决问题,在口译中存在的困难则较多。

因此,面对这种状况,可以设定相应的固定性解释说明,或者应用汉语构造新的英语词汇。

一般情况下,简短的解释说明可以应用,固定英语词汇的文化流入、传播、固定的过程较长。

然而,在更为精确复杂的概念上,就需要应用固定词汇的方式,对翻译内容进行确定。

目前的信息传播方式复杂,固定词汇的应用需要国家的语言管理部门展开管理的工作,对固定外语词汇的输出内容进行确定,从而在这些独特的语言内容上可以应用固定方式介绍。

还需要考虑的情形,是其他语言为母语的翻译者,在翻译这些特有名词中采取的行为,这种行为时难以限制与管理的,文化的传播又带有不确定性。

因此,这种方式的应用需要经历长期的推广阶段,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

固定名词的翻译,采取直接音译的形式较多。

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词,在英语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例如,将颐和园翻译成“the Summer Palace”,在继续的应用中需要进行解释与说明。

这是在历史时期中对我国特有名词的翻译,一般是通过外国译者进行的,因此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翻译中应用本文化的理解固定了名词的用法,为了精确文化转达,也尊重我国文化在其他文化社会中形成的固定应用方式,需要应用原有名词翻译的同时,采取解释说明的方式带入音译,对文化名词的翻译进行确定[1]。

3、文化的转化性翻译在特色文化的翻译中,一些词汇在对应的翻译语言中没有相应的异文化词汇,其中含义的抽象性较高语段较为丰富,采取直接音译的手段是不现实的。

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词汇、语段进行输出文化同类型的转化,达成翻译目的。

例如,在古诗词的翻译中,想要达成对其中丰富含义与音韵美的翻译,可以在翻译的基础上,对描述同类型情感或者情形的英语诗歌带入注释,增进理解[2]。

4、对新名词的翻译在翻译中,新名词中所具有的文化特色也极为受到重视。

然而,需要思考新名词在我国本土文化中应用的文化含义转化,并针对这种转化的含义特点,进行翻译工作。

例如,在对“草根”这一词汇的翻译上,原有的含义仅仅是说明草的根部,是一个含义浅显的名词。

然而,在我国的文化中,草这一名词本就象征着形态上的渺小,“命如草芥”中草的应用,就能够体现出草的文化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态是由自然形态的转化而渗透到文化中的,因此在具有文化特色的同时,通过自然观察的联想,其他文化中也能对这一语言达成理解。

因此,在“草根”这一词汇的翻译上,可以直接应用“grassroots”,结合词汇应用的语境,自然的能够对此达成理解[3]。

二、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翻译语言的应用环境进行翻译的工作翻译工作中翻译语言的应用环境是有所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翻译语言的应用环境进行翻译工作。

例如,在旅游的模式中进行翻译与正式国家会议场合、学术场合等是有所不同的。

接受翻译的对象,直接影响着翻译的环境。

在旅游模式中,需要应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翻译内容的大致特点即可;不同的会议场合中,则需要根据含义的应用侧重点,对翻译的内容进行解释与说明,这样能够提升翻译的精确性[4]。

2、文本和超文本因素决定翻译策略多样化对于部分空缺造成的英译难点,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例如“钉子户”一词由普通词汇组合而成,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涵义。

如果直译成“nail household”,形式上的一致能忠实地保留原文的特色和功能。

该词第一次出现于文中时,为了明白易懂,就需要添加注解“person or household whorefuses to move and bargains for unreasonably high compensationwhen the land is requisitioned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5]。

结束语:
翻译工作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与翻译工作者自身的工作能力相关,也与我国文化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力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的同时,翻译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构建体系性本民族文化认识,在工作中重视应用直译的方式,加强文化输出,提升我国语言在世界语言体系中的影响力,达到提升翻译文化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克非,王颖冲. 论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6):87-93+149-150.
[2]陈雅雯.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研究——以李克强总理2015《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 海外英语,2015(20):93-94.
[3]李强. 基于文化翻译观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策略研究[J]. 中国报业,2018(12):37-38.
[4]韩霞,苏雪梅. 关于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探析[J]. 广东蚕业,2019,53(01):109-110+112.
[5]龙鹏屹. 论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01):108-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