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2-室内空间设计与界面设计

合集下载

设计方案5篇

设计方案5篇

设计方案5篇设计方案篇1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地下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各种深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

国内因地下工程或挖掘深基坑而造成的塌陷事件屡见不鲜。

为加强对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实现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监测工作的动态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降低工程的造价,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基坑开挖施工的基本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

在进行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都与围护结构、土体位移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这就是基坑开挖中经常运用的时空效应规律,做好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相关方面利益的目的。

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布点,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1、基坑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2、支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3、深层水平位移4、管网变形监测5、道路变形监测6、建筑物沉降监测7、锚杆拉力监测(二)基坑变形监测方法:1.监测点的.布设(1)基坑顶部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

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

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围护墙顶部,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

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16个,编号PD1~PD16。

(2)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

监测点应沿布设在支护结构中部、阳角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

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支护结构上,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

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8个,编号Z1~Z8。

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技术要求-2023标准

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技术要求-2023标准

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改造评估、改造要求、评价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642 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450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GB/T31436 节水型卫生洁具CJ/T164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GB 50340-2016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 Transformation of aging environment at home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特点,结合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需求,设计和改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宅。

4 基本要求4.1 保证安全,预防风险;应使用安全、环保的建筑材料4.2 根据需求(老年人意愿)和现状(老年人身体状况、家庭、建筑及居室环境)指定改造方案4.3 舒适性、人性化设计(老年人及家庭成员)4.4 改造设计施工应符合GB 50642、GB 50763、JGJ 450的要求。

5 改造评估5.1 评估原则5.1.1 改造评估应有科学专业的评估工具与评估方法,保障评估的质量与效果。

5.1.2 应全面掌握老年人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全面需求,将老年人生活能力、居家环境、康复辅具需求、家庭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估、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化需求。

5.1.3 应充分考虑当前需求的时效,满足老年人当前及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可持续性、发展性要求。

5.2 评估内容5.2.1 身体状况评估,包括以下内容:a) 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b) 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更衣、修饰、进食、走动、洗浴、如厕等;c) 行为习惯:包括出行习惯、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d) 精神心理状态: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意志行为等;e) 身体功能状态:包括感知觉、健康史、辅具使用及需求、近期身体状况等;f) 意外事件:包括跌倒、烫伤、食品药品误食、突发疾病等。

2022房建工程规范清单-最新

2022房建工程规范清单-最新

规范类型测量施工规范类别地标城标行标国标地标规范编号DB11/T339-2022DB11/T446-2022CJJ/T 8-2022JGJ8-2022GB50026-2022GB/T50228-2022GB50497-2022DBJ/T01-26-2003DBJ01-26-1DBJ01-26-2DBJ01-26-3DBJ01-26-4DBJ01-26-5DBJ01-26-6DBJ01-26-7DBJ01-26-8DBJ/T01-34-2003DBJ/T01-35-2003DBJ01-48-2000DBJ01-52-2001DBJ/T01-59-2001DBJ01-62-2002DBJ/T01-78-2003DBJ01-79-2004DBJ01-80-2003规范名称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建造施工测量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建造变形测量规程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建造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1-8 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一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三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四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五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六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七分册〕建造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八分册〕《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水泥聚苯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建造内墙用耐水腻子应用技术规程地区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地区蒸压砂砖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市建造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住宅建造门窗应用技术规范建造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程类型类别DB11/945-2022 DBJ01-89-2004 DBJ01-91-2004 DBJ/T01-92-2004 DBJ01-93-2004 DBJ01-95-2005 DBJ01-98-2005 DB11/T-696-2005 DBJ/T01-102-2005 DBJ/T01-104-2005 DBJ01-105-2022 DBJ/T01-107-2022 DB11/T346-2022 DB11/366-2022 DB11/367-2022 DB11/T463-2022DB11/T491-2022 DB11/T511-2022 DB11/T512-2022 DB11/513-2022DB11/T537-2022 DB11/T555-2022 DB11/T582-2022 DB11/T583-2022 DB11/T584-2022 DB11/611-2022 DBJ01-620-2004 DB11/T643-2022 DB11/T644-2022 DB11/T689-202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与消防保卫标准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民用建造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外墙聚合物水泥聚苯保温板做法〕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预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建房屋技术规程〔轻型钢结构部份〕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建造装饰优质工程评审标准厨房、厕浴间防水施工技术规程建造内外墙涂料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轻骨料混凝土隔墙板施工技术规程自流平地面施工技术规程建造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墙体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做法和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做法〕民用建造节能现场检验标准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规程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聚苯板增强网聚合物砂浆做法〕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检验规则保温砌模现浇钢筋混凝土网架剪力墙建造技术规程屋面保温隔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做法>建造抗震与加固技术规程类型类别DB11/T693-2022 DB11/T694-2022 DB11/T696-2022DB11/T697-2022DB11/729-2022 DB11/T 742-2022 DB11/T850-2022 DB11/T851-2022 DB11/940-2022 DB11/T941-2022 DB11/T1342-2022JG/T223-2022 JG/T512-2022 JGJ149-2022 JGJ387-2022 JGJ/T400-2022建设工程临建房屋应用技术标准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装饰板做法>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框架填充墙〔轻集料砌块〕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建造墙体用腻子应用技术规程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程基坑工程内支撑技术规程无机纤维喷涂工程技术规程玻璃纤维增强筋支护技术规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用机械锚栓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技术规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式混凝土劲性柱混合梁结构技术规程类型类别JGJ3-2022JGJ6-2022 JGJ7-2022 JGJ/T10-2022 JGJ12-2022 JGJ/T13-94 JGJ/T14-2022 JGJ/T17-2022 JGJ18-2022 JGJ20-84JGJ/T21-93 JGJ/T23-2022 JGJ28-86JGJ29-2003 JGJ33-2022 JGJ46-2005 JGJ51-2002 JGJ/T53-2022 JGJ 59-2022 JGJ65-2022 JGJ79-2022 JGJ80-91JGJ81-2002 JGJ82-2022 JGJ85-2022 JGJ88-2022 JGJ92-2004 JGJ94-2022 JGJ96-2022 JGJ102-2003 JGJ103-2022 JGJ/T104-2022 JGJ/T105-2022 JGJ106-2022JGJ110-2022 JGJ/T114-2003 JGJ 120-2022 JGJ126-2000 JGJ128-2022 JGJ130-2022 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造筏型与箱型基础技术规范空间网架结构设计规程混凝土泵送施工规程轻骨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多层专房抗震技术规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造技术规程蒸压加气混凝土建造应用技术规程钢筋焊接与验收规程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V 型折板层盖设计与施工规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建造涂饰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建造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施工现场暂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建造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液压滑动摸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建造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造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造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钢结构高强度螺检连接的设计规程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龙门架与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造桩基技术规范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塑料门窗安装与验收规程建造工程冬期施工规程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建造基桩检测技术规程建造工程饰面砖粘接强度检验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造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程建造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造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类型类别JGJ133-2001 JGJ138-2001 JGJ/T139-2001 JGJ141-2004 JGJ144-2004 JGJ145-2022 JGJ149-2022 JGJ 155-2022 JGJ/T157-2022 JGJ162-2022 JGJ166-2022JGJ178-2022 JGJ180-2022 JGJ183-2022 JGJ190-2022 JGJ195-2022JGJ196-2022 JGJ202-2022 JGJ/T205-2022 JGJ/T207-2022 JGJ209-2022 JGJ/T213-2022 JGJ/T402-2022 JGJ214-2022 JGJ/T 216-2022 JGJ/T 223-2022 JGJ230-2022 JGJ231-2022JG/T503-2022 JGJ/T235-2022 JGJ/T251-2022 JGJ257-2022 JGJ/T 258-2022 JGJ/T260-2022 JGJ/T261-2022 JGJ/T268-2022 JGJ/T 273-2022 JGJ/T274-2022 JGJ 276-2022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型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通风管道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建造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建造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建造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建造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建造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建造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建造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造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现浇 X 形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建造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建造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建造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索结构技术规程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建造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类型类别JGJ/T281-2022 JGJ/T283-2022 JGJ/T299-2022 JGJ300-2022 JGJ/T364-2022 JGJ/T379-2022 JGJ/T384-2022 JG/T8-2022 JG/T493-2022 JG/T502-2022 JG/T501-2022 JG/T500-2022 JG/T504-2022 CJ/T359-2022 JGJ376-2022CJ/T108-2022 JGJ/T380-2022 JGJ337-2022 JGJ113-2022JG/T486-2022 JGJ/T359-2022 JGJ/T350-2022 JGJ/T351-2022 JGJ360-2022 JGJ/T29-2022 CJ/T473-2022 JG/T472-2022 JG/T469-2022 JG/T471-2022 JG/T468-2022 JGJ126-2022 JGJ355-2022 CJJ/T230-2022 JG/T480-2022 JG/T483-2022 JG/T228-2022 JG/T484-2022 JG/T176-2022 JG/T481-2022 JG/T475-2022 JG/T488-2022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建造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建造施工暂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地下工程盖挖法施工规程罗纹桩技术规程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钢桁架构件给水用高性能硬聚氯乙烯管材与连接件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建造构件连接处防水密封膏建造一体化遮阳窗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铝合金与不锈钢水表壳与管接件建造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铝塑复合压力管〔搭接焊〕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规程建造玻璃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建造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建造玻璃膜应用技术规程建造隔震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建造涂饰工程施工与验收规程排水管道闭气检验用板式密封管堵钢纤维混凝土泡沫玻璃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技术要求建造门窗幕墙用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胶墙体用界面处理剂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排水工程混凝土模块砌体结构技术规程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建造用混凝土复合聚苯板外墙外保温材料室内外陶瓷墙地砖通用技术要求塑料门窗与型材功能结构尺寸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水性内墙涂覆材料建造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建造用高温硫化硅橡胶密封件类型类别国标协会标准CJ/T487-2022CJ/T159-2022JGJ/T368-2022GB50108-2022GB/T51025-2022GB50113-2005GB50119-2022GB50134-2004GB50212-2002GB/T 50214-2022GB50268-2022GB50312-2022GB50278-2022GB/T50327-2001GB50345-2022GB50354-2005GB/T50378-2022GB50411-2022GB50574-2022GB/T50589-2022GB50617-2022GB 50661-2022GB 50666-2022GB50204-2002GB 50693-2022GB 50720-2022GB/T 50733-2022GB 50738-2022GB 50739-2022GB/T50755-2022GB/T 50772-2022GB50901-2022GB 50924-2022GB50169-2022GB50144-2022GB50086-2022GB50303-2022CECS02:2005CECS24:90城镇供热管道用焊制套筒补偿器铝塑复合压力管〔对接焊〕钻芯法检测砌体抗剪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人民防空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建造防腐蚀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建造内部装修防火施工与验收规范绿色建造评价标准建造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建造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钢结构焊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2 版〕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木结构施工规范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建造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建造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类型质量类别地标CECS25:90CECS28:2022CECS38:2004CECS43:92CECS52:2022CECS102:2002CECS104:99CECS161:2004CECS175:2004CECS180:2005CECS183:2005CECS191:2005CECS194:2022CECS195:2022CECS196:2022CECS200:2022CECS201:2022CECS202;2022CECS203:2022CECS207:2022CECS220:2022CECS226:2022CECS231:2022CECS242:2022CECS254:2022CECS255:2022CECS256:2022CECS257:2022CECS258:2022CECS280:2022CECS281:2022CECS283:2022CECS293;2022CECS300:2022CECS311:2022CECS 330 ︰ 2022CECS 338:2022CECS 355:2022DBJ/T01-43-2003DBJ/T01-27-2003DBJ01-29-200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造技术规程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建造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木质地板铺装工程技术规程聚苯模板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聚合物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建造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建造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植物纤维石膏渣空心砌块应用技术规程轻骨料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栓钉焊接技术规程铝塑复合板幕墙工程施工与验收规程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造室内吊顶工程技术规程蒸压粉煤灰砖建造技术规范混凝土砖建造技术规范轻质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钢管结构技术规程自承重砌体墙技术规程轻钢构架固模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钢结构钢材选用与检验技术规程非烧结块材砌体专用砂浆技术规程钢结构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多层保温砌模混凝土网格墙建造技术规程模塑聚苯〔EPS〕模块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家庭居室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高级建造装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轻隔条板质量检验评定规程类型试验类别行标国标地标DBJ01-30-2000DBJ01-53-2001DBJ01-54-2001DBJ01-55-2001DBJ01-63-2002DB11/T 1074-2022DB11/T 1075-2022DBJ01-81-2004DBJ01-82-2005DBJ01-97-2005DB11/510-2022DB11/T848-2022DB11/T944-2022JGJ52-2022JGJ/T 304-2022GB50164-2022GB50202-2002GB50203-2022GB50204-2002GB50205-2022GB50206-2022GB50207-2022GB50208-2022GB50209-2022GB50210-2022GB50242-2002GB50243-2022GB50300-2022GB50303-2002GB50310-2002GB50601-2022GB 50618-2022GB/T51231-2022GB/T51232-2022GB 50628-2022DB11/T386-2022DBJ/T01-78-2003外墙内保温板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聚合物改性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界面渗和透型防水涂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无机防水堵漏材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建造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建造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居住建造节能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公共建造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压型金属板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防滑地面工程施工与验收规程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与检验方法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建造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2 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造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造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造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造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造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房屋建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装配式混凝土建造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技术标准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设工程检测试验管理规程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类型类别国标JGJ190-2022JGJ/T27-2022JGJ52-2022JGJ63-2022JGJ/T98-2022JGJ/T70-2022JGJ136-2001JGJ55-2022JGJ/T23-2022JGJ/T294-2022JGJ106-2022JGJ/T152-2022JGJ/T15-2022JGJ55-2022JGJ/T70-2022JGJ/T294-2022JGJ/T324-2022GB/T50081-2002GB/T50082-2022GB/T50152-2022GB/T50107-2022GB/T50344-2004GB/T50784-2022GB50129-2022GB/T50315-2000GB/T50621-2022GB/T50123-99CECS02:2005CECS03:2022CECS21:2000建造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与检验方法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建造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建造基桩检测技术规程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建造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建造幕墙工程检测方法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建造结构检测技术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与条文说明规范类型资料规范类别地标行标协会标准规范编号CECS13:89JGJ/T185-2022CECS266:2022规范名称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建造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11 / 11。

建筑专业图集(J)

建筑专业图集(J)
建筑专业
类 别 序号 1 2 3 0类 总图及 室外工程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类 屋面 30 31 32 33 34 35 36 3类 楼地面 37 38 39 图 集 号 03J001 02J003 J007-1~2 (1993年合订本) J007-3~4 (1993年合订本) J007-5~8 (1993年合订本) 04J008 03J012-1 03J012-2 04J012-3 04J101 05J102-1 02J102-2 97J103-1 J103-2~7 (2003年合订本) 07J103-8 03J104 06J106 07J107 01ZJ110-1 08SJ110-2、08SG333 J111~114 (2003年合订本) 04J114-2 02J121-1 99J121-2 99(03)J121-2 06J121-3 03J122 06J123 99J201-1 99(03)J201-1 03J201-2 00J202-1 00(03)J202-1 01J202-2 03J203 06J204 07J205 02J301 01J304 01(03)J304 06J305 07J306 02J331 图 集 名 称 围墙大门 室外工程 道路 道路 道路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 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 环境景观--亭、廊、架之一 砖墙建筑构造(烧结多孔与普通砖、蒸压类砖)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 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 铝合金玻璃幕墙 建筑幕墙 双层幕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 挡雨板及栈台雨篷 夹心保温墙建筑构造 瓷面纤维增强水泥墙板建筑构造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 内隔墙建筑构造 石膏砌块内隔墙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二)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三) 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 墙体节能建筑构造 平屋面建筑构造(一) 平屋面建筑构造(一) (2003年局部修改版) 平屋面建筑构造(二) 坡屋面建筑构造(一) (2003年局部修改版) 坡屋面建筑构造(二) 平屋面改坡屋面建筑构造 屋面节能建筑构造 玻璃采光顶 地下建筑防水构造 楼地面建筑构造 楼地面建筑构造 (2003年局部修改版) 重载地面、轨道等特殊楼地面 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 地沟及盖板

陈子建作品---东海国际二期设计说明效果图

陈子建作品---东海国际二期设计说明效果图

设计说明:中式风格的办公空间因为其古韵、舒适的工作氛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在中式风格里,深红色因为其从容不迫的气度而愈发赢得世人的喜爱,仿佛没有它,就不能称之为中式风格。

所以这处办公空间中将中式红木色深邃、优雅的情结演绎得淋漓尽致。

细节处的布局设计,透露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前台典雅的前台布置,没有过多的线条修饰,在简约的设计手法中彰显空间的低调与奢华。

优雅的白色纹理大理石做成的前台背景墙与接待台造型简洁又不失品质韵味,回字形吊顶与地面大理石拼花上下呼应。

吊顶水晶珠帘在灯光的照耀下,星光璀璨熠熠生辉。

圆形中式屏风画与圆形吊顶又是一处造型呼应,舒适的接待沙发品质上乘。

大会议室空间宽敞功能齐全的大会议室在选材用料上,采用现代材质与天然原木的交织相融,缔造出和谐、别致的办公气息。

整体空间的大基调是暖色系,给人沉稳大气之感。

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对空间的美观性营造。

以实木为主要材质打造的储物柜,在明确功能性的同时,悄无声息地将中式风格里的低调和沉稳诠释得淋漓尽致。

开放式办公区墙面木质雕花镂空装饰为办公区更增添了一抹悠然古韵。

等做工的布艺木质沙发、大地毯的应用,配上现代质感的台灯,让空间散发出低调的奢华感。

开放式办公区在彰显办公功能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细节的设计。

上乘做工的地毯,和实木打造的各式造型,无一不诠释出极具品味的工作环境。

吊顶造型有圆形有方形还有线型,台阶式吊顶内含暗藏灯带,丰富了空间层次,过道忙碌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更加享受轻松、自然的精致空间。

玻璃与茶镜的结合,勾勒出不一样的走道空间。

充分运用现代材质特有的本性,发挥材料本身的质地,建立起一种与现代功能空间相契合的空间装饰。

金黄的地毯让走在过道的心情更加愉悦欢快。

老总办公室墙面中式花格的运用,更添空间静谧、质朴之感。

而明清家具的设计搭配,精巧大气,生活在这样空间里办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沉稳、品味,还有一种淡淡的人文情怀。

老总办公室2老总办公室2,除了必备的办公桌椅,一排上乘做工的矩形架也是不可或缺的,放置着各式精致的摆设,是绝佳品味的极致展现。

CJ-2-室内空间设计与界面设计概述

CJ-2-室内空间设计与界面设计概述

共享
主 次
过渡
邻接式
是最常见的空间组合 形式,空间之间不发生重 叠关系,相邻空间的独立 程度或空间连接程度,取 决于两者间限定要素的特 点。当连接面为实面时, 限定程度强,个空间独立 性较强。当连接面为虚面 时,个空间独立性差,空 间之间会不同程度存在连 续性。
过渡式
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 空间,可由第三个过渡性 空间来连接或联系。象音 乐中的休止符或文章中的 顿号、逗号一样,以加强 空间的节奏感。在这种空 间关系中,过渡空间的特 征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穿插式
两个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相互重合,形成交错空间, 两者仍大致保持各自的界线及完整性。
a、共享——叠合部分为两 者共有,叠合部分与两者间 分隔感较弱;
b、主次——叠合部分与另 一个空间合并成为其一部分, 另一空间因此而缺损;
c、过渡——叠合部分保持 独立性,自成一体,叠合部 分与两空间分隔感均为强烈, 成为两空间的过渡联系部分。
2、多空间的组合形式
线式组合
沿某种线形组合若干 个单位空间而构成的复合 空间系统。这些空间也许 直接逐个接触排列,互为 贯通和串联成为穿套式空 间,也许由另外单独的轮 廓等来连接成走道式空间, 使用空间与交通空间分离。
2、多空间的组合形式
中心式组合
一般由若干次要空间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来构成,是一种 静态,稳定集中式的平面组合。
此分隔方式的限定度很低,空间界面模糊,但能通过人们的联想而 感知,侧重心理效应,具有象征意昧。在空间划分上是隔而不断,流动 性很强,整体空间的层次也较丰富。
弹性分隔
利用拼装式、折叠式、升降式等活动隔断和幕帘家具、 陈设等分隔空间。可根据使用要求而随时启闭或移动,空间 也就随之或分或合、或大或小,这样分隔可使空间具有较大 的弹性和灵活性。

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

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

第四章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室内设计主要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室内界面设计、室内光环境与色彩设计、室内装饰材料、家具陈设设计与选择等多方面的设计工作。

其中,空间是室内设计系统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室内设计的基础。

在室内设计中应先进行空间的划分、限定与组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它环节的设计。

第一节室内空间的概念与类型一、室内空间的概念建筑赋予的空间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室内空间作为建筑的主体与人的活动建立了紧密的相互联系。

我们通常将建筑分成两部分即建筑实体和建筑空间。

建筑实体是指建筑的构造构成的实体,包括建筑本身的墙体结构、轮廓造型、细节装饰等,建筑的实体是以物质的形式而存在的。

建筑空间是指建筑实体的限定与围合产生的空间,形态是实体存在的界定结果。

因此,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室内空间设计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

当我们进入室内,就会感觉到被建筑空间围护着。

这种感觉来自于周围的室内空间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限定的界面,它们围护空间,连接空间界限,具有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不仅标志着围合的空间品质,它们的形态、构造与窗户的形式以及门的开洞位置还赋予室内空间以空间的建筑品质。

大厅、餐厅、书房、卧室和壁橱等空间的组合不仅具有空间的大小,而且还具有其尺度、比例、采光质量、围护结构的性质和它与邻近空间的关系(图4-1-1)(图4・1・2)。

室内空间由地面、墙面和顶面三部分围合而成,确定了室内空间大小和不同的空间形态,从而形成室内空间环境。

地面:是指室内空间的底面。

地面由于与人体的关系最为接近,作为室内空间的平整基面,是室内空间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地面设计应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应给人以一定的审美感受和空间感受(图4・1・3)。

墙面:是指室内空间的墙面(包括隔断)。

墙面是室内外空间构成的重要部分,对控制空间序列,创造空间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4・1・4)。

顶面:即室内空间的顶界面。

一个顶面可以限定它本身至底面之间的空间范围,室内空间的上界面,室内空间设计中经常采用吊顶来界定和改造空间(图4・1・5)。

超净工作台SW-CJ-2D说明书

超净工作台SW-CJ-2D说明书

SW-CJ-2D双人单面垂直送风(经济型)净化工作台一、产品介绍超净工作台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光电产业、生物制药以及科研试验等领域对局部工作区域洁净度的需求而设计的。

超净工作台(clean bench)与生物安全柜(Biosafety Cabinet)不同。

超净工作台只能保护在工作台内操作的试剂等不受污染,并不保护工作人员,而生物安全柜是负压系统,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

二、产品参数外型尺寸1300×570×1600(宽×深×高)mm净化区尺寸1150×500×500(宽×深×高)mm净化效率100级(美国联邦标准209E)重量150kg平均风速0.3-0.6m/s(可调)功耗0.75KW三、产品特点1、准闭合式玻璃风门,可有效防止外部气流透入,及操作异味对人体的刺激。

2、采用可调风量风机系统,保证工作风速始终处于理想状态。

3、采用LED液晶面板控制。

4、实验区采用不锈钢,为操作证提供便利。

使用说明书净化工作台型号:●SW-CJ-2D双人单面(经济型)垂直送风净化工作台执行标准: 美国联邦209E一、仪器的主要用途净化工作台是一种提供局部高洁净工作环境、通过性较强的净化设备。

在教学、医药卫生、电子、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等方面应用广泛,是微生物学、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之一。

二、仪器工作原理空气经顶部的初效空气过滤器和低噪音离心式通风机压入静压箱,经高效空气过滤器在上侧部均匀吹出,形成高洁净度的垂直空气幕,去除工作区域内的原自然空气,开机后五分钟即达到理想的高洁净度空间。

采用可调风机双速调节风量大小,保证工作区内的风速始终处于理想状态。

三、仪器的特点①、垂直流形,准闭合式不锈钢台面,便于清洗并可有效防止外部气流透入及操作异味对人体的刺激。

②、低噪音风机,风速多级可调,确保操作区域风速终处于理想状态。

③、高效率过滤器,能过滤到0.5μm以上微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线要素
(2)面要素
直面
一个面——
“I”形垂直实体只具有 中心限定作用,可分割空 间,没有围合感;
直面
两个面——
“L”形垂直实体限定的空间会产生内外之分,角内安静, 具有强烈围护感、私密性;角外流动性强,具有导向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直面
三个面——
“U”形垂直实体的底部 具有拥抱、接纳、驻留的 动势,开放端具有强烈的 方向感和流动性;
1、地面装饰设计的要求
必须保证坚固耐久和使用的可靠性。 应满足耐磨、耐腐蚀、防潮湿、防水、防滑甚至防静电等
基本要求。
应具备一定的隔音、吸声性能和弹性、保温性能。 应满足视觉要素,使室内地面设计与整体空间融为一体,
并为之增色。
2、常见的地面拼花图案类型
在地面造型上,运用拼花图案设计,暗示人们某种信息, 或起标识作用,或活跃室内气氛,增加生活情趣。
室内空间形象设计
室内装修设计
室 内 设 计
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对室内体感气候、采暖、 通风、温湿调节等方面的设 计处理,是现代室内设计中 极为重要的方面,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它已成 为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
室内空间形象设计
室内装修设计
室 内 设 计
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主要指室内家具、灯具、 艺术品、装饰织物、绿化等 方面的设计处理。它们处于 视觉中的显著地位,与人体 直接的接触,感受距离最近, 对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及风格 举足轻重。
2、多空间的组合形式
中心式组合
一般由若干次要空间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来构成,是一种 静态,稳定集中式的平面组合。
2、多空间的组合形式
组团式组合
通过紧密连接来使各个空间互相联系的空间形式。
二、室内界面
(一)墙体、柱
1、隔墙与隔断 (1)隔墙
立筋式隔墙
主要通过龙骨(木龙骨、金属龙骨)及各种板材(纸面 石膏板、木夹板、玻璃板、金属薄板等)组成,板材可以镶 嵌于龙骨中间或贴于两侧,隔墙中间若留有空腔还可暗设各 种管线及根据需要填充隔音材料。
B、玻璃门
包括局部镶嵌玻璃的木门、金属门、塑料门和无框全玻璃 门,无框全玻璃门一般会用10mm左右厚的整片钢化玻璃作为 门扇,上下用装饰框或直接用夹子固定,地面需埋设地弹簧。
从材料上分
C、金属门
常用铜、钢、铝合金等材料制成。
从开启方式上分
A、平开门
从开启方式上分
B、推拉门
从开启方式上分
3、地面类型
瓷 砖 地 面 陶 瓷 锦 砖 地 面
仿石地面
水磨石地面
木地面
橡胶地面
玻璃地面 地毯
(四)门、窗
1、门 (1)门的功能
门洞是人和物体进出空间的通道口,主要功能是联系 空间,门扇则是用于封闭通道口的重要构件,主要功能是 分割空间。
(2)门的组成
槛框
也称门樘,一般由两根 边框和上槛组成,有的门出 于保温、防水、防风等考虑 还设有下槛。
过渡式
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 空间,可由第三个过渡性 空间来连接或联系。象音 乐中的休止符或文章中的 顿号、逗号一样,以加强 空间的节奏感。在这种空 间关系中,过渡空间的特 征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多空间的组合形式
线式组合
沿某种线形组合若干 个单位空间而构成的复合 空间系统。这些空间也许 直接逐个接触排列,互为 贯通和串联成为穿套式空 间,也许由另外单独的轮 廓等来连接成走道式空间, 使用空间与交通空间分离。
1、单一空间的组合形式
包容式
在原有大空间中,用实体或虚拟的限定手段,再围隔、 限定出一个(或多个)小空间,大小不同的空间呈互相叠 合关系,体积较大的空间将把体积较小的空间容纳在内, 也称母子空间。大空间与小空间之间很容易产生视觉及空 间的连续性,并保证空间整体性。
穿插式
两个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相互重合,形成交错空间, 两者仍大致保持各自的界线及完整性。
从材料上分:
木窗、钢窗、铝合金窗、塑料窗;
按所开位置不同分:
侧窗、天窗;
以开启方式分:
A、固定窗
玻璃直接镶嵌在窗框上,不能开启和通风换气,只能 用于采光取景,但封闭性好;
以开启方式分:
B、活动窗
包括平开窗、转窗、推拉窗。
1、限定方式 (2)从空间限定实体的形态,与人的对应关系上分:
中心限定、分隔限定(绝对分隔、局部分隔、
虚拟分隔、弹性分隔)
中心限定空间
绝对分隔
用实体界面分隔空间,可称为绝对分隔。这样分隔出的 空间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是完全封闭的。 隔声良好,视线完全受阻是这种分隔方式的重要特征, 具有安静,私密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根据或模仿结构上主、次梁或井字梁交叉布置的规律,将 顶棚划分为格子状。配以灯具和石膏花饰图案,朴实大方,节 奏感强。
玻璃顶棚
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的门厅、中厅等常用这种形式,主要 解决大空间采光及室内绿化需要,使室内环境更富于自然情 趣,为大空间增加活力。形式一般有圆顶形、锥形和折线形。
(三)地面装饰设计
室内
空间设计 与 界面设计
室 内 设 计
室内空间形象设计
室 内 设 计
就是对建筑所提供的 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在建 筑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 整空间的尺度和比例,解 决好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衔 接、对比、统一等问题。
室内空间形象设计
室内装修设计
室 内 设 计
主要是按照空间处理 的要求把空间围护体的几 个界面,即对墙面、地面、 天花等进行处理,包括了 对分割空间的实体、半实 体的处理,即对建筑构造 体有关部分进行设计处理。
c、材料:竹隔断、木隔断、水泥隔断、砖瓦隔断、
玻璃隔断、金属隔断、织物隔断。
隔 断
2、墙面的装修组成 (1)檐口线
又称天花线,在墙面与天花交界处,具有连接过渡作用, 特别是天花与墙面材质不同是,檐口线会使墙面的视觉效果更 加丰富和精致。
2、墙面的装修组成 (2)挂镜线
主要功能是挂镜、挂画,还具有檐口线的装饰作用,也有 不少空间只做挂镜线,而不做檐口线。
家具、陈设设计
一、室内空间的设计
空间是由实体(包括墙、地、棚、柱、隔断、 家具、绿化等)占据、围合、扩展并通过视知觉 的推理,联想和“完形化”倾向而形成的三度虚 体。
设计室内空间主要有两种目的:即实用性和 艺术性。
(一)空间的限定
1、限定方式 (1)从方向上区分:水平限定、垂直限定
(一)空间的限定
(3)门的分类
从材料上分
A、木门
b、夹板门——
中间为轻型骨架, 两面贴胶合板、纤维板、 模压板等薄板的门,简 洁光滑,一般为室内门。
(3)门的分类
从材料上分
A、木门
c、拼板门——
包括由厚板拼成实拼 门和由薄板单面或双面 拼成的拼板门。拼板门 坚固而耐用,多为庭院 大门使用。
从材料上分
局部分隔
用屏风、不到顶的隔墙和
较高的家具等划分空间,称为 局部分隔。限定度的强弱因界 面的大小、材质、形态而异。 局部分隔的特点介于绝对分隔 与虚拟分隔之间,不大容易明 确界定。
虚拟分隔
用片断、低矮的面、罩栏杆、花格、构架、玻璃等通透性的隔断; 家具、绿化、水体、色彩、材质、光线、高差、悬挂物、音响、气味等 因素来分隔空间属于虚拟分隔。 此分隔方式的限定度很低,空间界面模糊,但能通过人们的联想而 感知,侧重心理效应,具有象征意昧。在空间划分上是隔而不断,流动 性很强,整体空间的层次也较丰富。
直面
四个面——
“口”形垂直实体是限定度最强的的一种形式,可完整地 围合空间,私密性、围合感都很强。
曲面
单 片——
内侧具有欢迎接纳感,外侧具有导向、扩张感;
曲面
相 向——
具有向心性、闭合感;
曲面
相 背——
引导人流迅速通过, 驻留性差;
曲面
平 行——
只起到形式上的分隔作用。
(二)空间的组合
虽然有时空间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空间,但单一空间 往往难以满足复杂多样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但是多数情况 还是由若干个单一空间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复合空间。 学校、医院——按照功能特点,各空间的独立性较 强,因此一般适于以一条公共走廊来连接各空间。
展示空间、车站——往往以连续、穿套形式来组织 空间更为适合。
(2)门的组成
门扇
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屏障,不同的门扇对空间的控制程度 也会不同。
(2)门的组成
五金
包括把手、门锁、 铰链、插销、门碰、 闭门器、门镜、防盗 扣等。
(3)门的分类
从材料上分
A、木门
a、镶板门——
主要由上、下冒头和两根边 框组成框子,在其中镶装门芯板。 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各种形 式,当门芯板为玻璃时,可以称 其为玻璃门。当门芯板为纱或百 页时,可以称其为纱门或百页门。
C、转门
从开启方式上分
D、折叠门
二、室内界面
(二)门、窗
2、窗 (1)窗的功能
主要功能不单纯是采光、通风和换气,而且具有使空 间中的人能够保持与外界接触的观景作用,洞察光影、季 节等动态信息。
(2)窗的组成
一般包括窗框、窗扇、五金配件(铰链、风钩、拉手、 插销、滑轮、导轨等)以及窗台板。
(3)窗的分类
2、墙面的装修组成 (3)护墙板
可看作踢脚板的延伸,亦称墙裙,主要起防污防撞等保护 墙体的作用。其高度与窗台平齐,也有到顶的做法。
2、墙面的装修组成 (4)踢脚板
设于室内地面与墙面的交接处,一方面保护墙体根部;另 一方面也起分隔地面和墙面的作用。石材地面一般会选用石材 踢脚,木地面会选用木踢脚。
砌块式隔墙
多用黏土砖、加气混凝土块、空心砖、玻璃砖等砌筑 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