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市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县级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县级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许利娜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0(029)031
【摘要】本文借鉴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针对江苏省县级市可持续发展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7个县级市可持续发展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级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许利娜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J], 柳爱平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机器人全域性能综合评价 [J], 赵京;李立明
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J], 徐冬芳
4.我国县级城市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以江苏省县级市为例 [J], 白先春;凌亢;朱龙杰;王芳
5.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各地级市本科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J], 林智华;杨静;方润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 立绩效评 价指标体系 , 1 建 如表 l确定评价 因素集 V ; ,
() 立评语集合 V=V , 2V ,4 V ]好 , 2 确 【l , 3 V ,S 【 较好 , V : 一般 , () 立隶属关系矩 阵 3 建 r , 2 …r】 i 示对第 i i r ’ i,j l. ir 表 个
影 响农 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 的因素很多 , 是一个 典型的多层 次多 因素 的模糊性 问题 。因此 , 笔者认为 , 运用 模糊 理论 的模
糊综合 评价方法解决此类 问题 , 应该具有较强 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 。
价
: -5 0l
人才引进率 U
O1 .3
0 3 .0 0 2 .7 0 1 .2 0 2 .5 0 2 .7 O 2 .O 0 1 .6
l 、 模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 项庞大复 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 有其包含的特定要 素及其运作的固有 环节 、 内容和 目标 。 具体 的说 , 它是~项以政府 、 企业 、 家庭或个人为相关的开发主体 , 以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为依据 , 以正规教育、 职业培训和医 疗卫生等 为手段 , 以发掘 、 培养 、 利用和 发展农村人 力资源为 主耍 内容 ,最终达至 对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的控制 、质量的改 Ⅱ 和 过程 。 基于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内涵 的把握 , 在遵循评价指
U ¨
二级 指标
权 重
权 重 O 3 l 0 1 .1 0 3 0
O 3 . l
有得至 根本的改善 , 0 农村人力 资源 总量过于 “ 富足 ” 而人 力资 本严重“ 贫困” 仍旧是当前我 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回 避的现实 问题 。本文拟在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模 型的基础上 , 取实证调 查和理论 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 采 从 模糊数学的角度对其作些探讨 , 并提 出相 关的对策建议 。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以江苏省为例孙友然;姚璐;彭泽宇;张新岭;焦永纪【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44)12【摘要】为了了解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现状,应用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江苏省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存在培训效果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法律效力不够,缺乏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培训管理和效果评估机构,过于重视培训数量、对培训效果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评估主体缺乏评估的专业技能,培训评估标准不明确,培训评估流程不完整等问题;需要从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培训评估的法律法规,不断宣传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作用,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并规范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流程等方面制定政策。
【总页数】4页(P592-595)【作者】孙友然;姚璐;彭泽宇;张新岭;焦永纪【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6【相关文献】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2.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在贵阳市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以XXX公司为例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效果评估研究——以江苏省为例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效果评估研究——以江苏省为例5.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如何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

浅谈如何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作者:耿相魁周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 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要求,但是就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本文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以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07-01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是社会发展以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现在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很明显的矛盾,就是人力资源总量富足,但是人力资本贫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农建设的要求,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成为实现全面社会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概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主要就是指,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各开发部门,按照相关政策以及规定来开展的人力资源工作以及所获得的的成绩、效果的好坏程度。
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特定工作行为,例如教育培训、劳动力分配以及医疗保障等;另一方面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果,例如与农村健康发展的人口规模、较高的人口素质以及人才结构合理等。
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职能实施不完全、农村教育培训制度偏离工作目标、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户籍制度的制约。
二、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的因素1.政府职能实施缺失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占据引导作用的就是政府,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力度以外,还要为其创造一个人力资源开发有利的整体环境。
但是,就目前我国现状来看,很多农村地区政府在职能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缺失,自身投资力度不够大,同时对农村范围内的企业引领带动不足,主要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政府职能观念偏差,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物质资本,而忽略人力资源的投资,将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二,缺乏整体调控,不能根据农村实际需要制定相应开发措施,工作盲目性比较强,造成农村大量人力资源的流失;三,政府引领不到位,农民守旧意识比较严重,不能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完整的工作体系。
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实证评价—基于主成分法

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实证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王奕(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河南洛阳471023)摘要: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它的数量、质量以及配置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区域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强弱,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本文在对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
并得到了河南省辖市实证研究的支持,说明了本方法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主成分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一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有经济学者测算,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份,人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45%,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是支持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之一。
现如今,经济社会的竞争中,只有赢得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才能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对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的衡量,便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下提出的。
一个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这一区域对人力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和市场的争夺能力,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和研究,可以为快速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1.1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一个地区的持久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撑的力量,是特指某一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同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占领、控制市场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能力,换言之,它是一个区域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吸引资源和争夺市场的能力。
区域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某一区域在同其他地区共同竞争获取某种相同资源能力的强弱。
它不仅可以衡量当前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揭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1.2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经济学中的资源,是指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
人力资源则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发展,而应当拥有和投入的全部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包括了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省域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

它 是某 一 区域 人力 资源 的数量 、 量 、 构 、 益 、 质 结 效 环
境 等各 类人才 要 素所 显 现 的 总体 实 力 , 反 映 了该 它 区域对 人力 资源要 素 吸引和凝 聚 的能力 。 二、 省域 人 力资源 竞争 力评价 指标 体 系 根 据 区域 人 力 资 源竞 争力 的含 义 , 考一 些 学 参 者 已有 的人 力资 源竞争 力评 价指标 , 据可 操作性 、 依 可 比性 、 面性 的原则 , 全 同时充分 考虑 数据 的可采 集 性 , 文 构建 了包 括 4个 二 级指 标 、 4个 三 级 指 标 本 3 的省域 人力 资源 竞 争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体 指 标 如 具
人 力 资源竞 争力 是某 一组织 相对 于其 他组织 而
言 , 助 于组织 战 略实 现 、 务 发 展 的人 才 数 量 、 有 业 质 量、 开发及 人 才 效 能 发 挥 等 方 面 具 有 的 比较 优 势 。 区域 人力 资源竞 争力 则是 指一个 区域在所 从属 的大 区域 中对 人力 资源 要 素 的优 化 配 置 能 力 , 就是 区 也 域在 大 区域 中对人 力资源 要素 的 吸引力 和市 场争夺 力[ 1-1。区域人力 资 源竞争 力 是一 种 集 合概 念 , 10 1 37 1
下 :
1 人 力 资源数 量 。数 量 包 括存 量 和 增 量 , 人 . 是 力 资源竞 争力 的基本 性指 标 。反映人 力 资源数 量 的
三级 指标 有 5 :A1 1 —6 个 ( ) 5 4岁人 口数 量 、A2 从 ( )
业人 员数 量 、A3 1 — 6 ( ) 5 4岁 人 口比例 、 A4 0 1 ( )— 4 岁人 口比例 、 A5 R&D人 员数 量 。 (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摘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需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还迫切需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便对乡村振兴的进展和成效做出准确的判断,引导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章以《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为依据,结合江苏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乡村振兴提出的5个维度为基础,构建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5个一级指标,然后利用江苏各地区历年经济统计数据,甄别选取26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江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为江苏省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30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9-0023-04(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江苏宿迁223800)费绍金陆海霞纪燕霞虞冰∗∗∗第41卷第9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9月Vol.41No.9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Sep .2021收稿日期:2021-05-08作者简介:费绍金(1974-),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概率统计。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2019SJA2006)。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实施意见,2018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江苏将在2018-2022年的五年中,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大任务。
当前,在江苏全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江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成果进行量化,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引导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_以江苏省为例_李朝旗

【区域经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李朝旗1,李朝赟2,刘沛2(1.南京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 210093;2.东南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南京 210009)内容提要:科学评价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制定其发展战略的基础。
通过建立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34个统计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在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主成分分析;江苏中图分类号:F1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064-04 11引言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系统[1],它是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由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系统的发展观,一方面要求区域内部各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具有较高的协同程度,另一方面要求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区域之间能够更加协同一致、均衡发展,以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统一的发展[2]。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 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是区域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发展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物质保障,没有发展也就不可能持续,因为缺少持续的动力,所以保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1.2 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区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相 关 的开发 主体 , 以有 效 的政 策 和制 度安 排为 依据 , 以正规
教 育 、 业培训 和 医疗卫 生 等为 手段 , 职 以发 掘 、 养 、 用 和 培 利
发展农村人 力资源为 主要 内容 , 达到 对农村 人力 资源 数 最终 量 的控 制 、 质量 的改善 、 构 的优化 和有 效合 理 配置 利用 的 结
可解释性, 选择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 , 经过 5 次旋转, 得
到旋 转后 的因子载荷矩 阵 ( 3 。 表 )
表 2 41 因子 特征 值 及 方差 贡 献 率
指标
1 墨 人 口自然 增 长率 2 人 均 医疗 卫 生经 费 3 X 人 均 受 教 育程 度 系 数 3 4 蜀 每万 人 大 学 生 人数
,
) 数 最 嘉 新据
R , 开 -
1 荔 , . 3
誊翁 曩
譬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农村人力 资 源的开 发工作 取得 了瞩 目的成绩 , 村人力 资源数量 的控 制 、 量 的改善 、 在农 质 结构 的
优化 和有效合 理 的配 置利 用等 方 面取 得 了重 大进 展 。但 大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oma o A h i .Si2 0 ,6 2 ) 83 Ju l f n u A c.0 8 3 (O :86—83 ,84 8 7 8 6
责任编辑
张杨林
责任 校 对 况玲 玲
基 于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的 江 苏 市 域 农 村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绩 效 评 价
社 洋 ( 师范学院 江 苏 淮 安 2 3 0 ) ' ' 淮阴 2 3 0
,
摘要 采 用主成分分 析 , 江 苏省 个市的农村人 力资 源开发 绩效 进行 客观 的分析 、 对 比较 和 背 , 出 J 些哭 怔 叫 r稍 一 (0 6 20 、 本性 的 问题 , 并提 出了相 关 的对 策建议 。 关键 词 农 村人 力资源开发 ; 绩效评价 ; 主成分 分析 中图分类 号 F 0 . 文献标识 码 A 325 文章 编号 0 1 — 6 1 2 0 )0— 8 3 — 2 5 7 6 1 (0 8 2 0 8 6 0
主成分 分析 的主要 原理是 利用降维 的思想 , 过研 究指 通 标 之 间 的相 关性 , 寻求彼 此不 相关 的、 化 的且能包 含 原有 简 指 标大部分 信 息 (5 以上 ) 8% 的指标 结 构 的多元 统 计 方 法。
其 优点是 它所 确定 的权 数是 基 于数 据分 析 而得 到 的指 标之
量研 究表 明 , 前我 国农村人 力资源 的总体 状况 依然 没有得 目
到根本的改善 , 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过于“ 富足” 而人力资本严
重“ 困” 贫 仍是一个 不可 回避 的现实 问题 。为此 , 笔者拟 通
间 的 内在结 构 关 系 , 受 主观 因素 的影 响 , 到 的综合 指标 不 得
.
一
( 一x/; 其 中: = ÷∑ , = ) s S
J 1
厂 —— — — —— 一
系列有计 划的 活动 和过 程 。基 于对农 村 人力 资源 开 发 内
/ —
n — l
, 一 , ( ) 标准化后数据服从( ,) 01 标准正态
涵 的把握 , 在遵 循评 价指标 设计要 具有科 学性 、 系统性 、 操 可
公 因子 的累积 贡献 率 > 5 的原则 , 4个 特征 值 > 8% 前 1的主
成分 , 其累 积贡献率 已达到 8 . 6 % , 6 2 3 已能解 释原 变量 的绝
目标 , 从人 口规模 、 人力资源素质、 人力资源结构和人力资源
流动 4个方 面 , 设计 和 筛选 出 由 1 2个具 体 指标 组 成 的农 村 人力资 源开发绩 效评价指 标体系 ( 1 。 表 )
( 主成分 ) 间彼 此相互独 立 , 之 从而 从根本 上解 决指标 问 的信
过对江苏省 1 个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的实证分析进行 3探讨并 提出 了相关 的Fra bibliotek策 建议 。
1 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 绩效评价 指标体 系
息重叠 问题 , 得分析评 价结果具 有客观性 和可确定性 。 使 () 1指标标 准化 。评 价 指标 由多个 指 标构 成 , 了避 免 为
表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 序号
8 9
大部分信 息 , , 取 4个 主 因子 的特征 值 和方 差 贡献 率 因此 提
( 2; 表 ) 同时 , 为确 定 主因子 与 变量 之 间的相 关关 系 , 取 4 提
个 主 因子 、 、 、 建立 因子载 荷矩 阵 ; 了使 因子更 具 为
量 纲 和数量 级 的影 响 , 必须 对 数据 进行 标准 化处 理 , 即将 它
农村人 力资源 开发 是一 项 以政府 、 业 、 企 家庭 或 个人 为
们都 转化成无 量纲数据 。采用标准 差标 准化 方法进 行处 理 , 设 . . 表示第 i 个市 中第 指标 的指标 值 , 式为 : 个 公
分布 。 ( ) 子 分 析 。将 无 量 纲 化 数 据 输 入 S S 2因 P S软 件 , 由 SS P S直接对 1 2个具体 指标 的输 出结果进行 因子分析 。根 据
作 性和典 型性原 则的基础上 , 该研究 结合 对江 苏各市 农村 人
力资源 开发 现状 的调 查和专家 意见 , 以资料 收集 的可行性 为 前提 , 以既能 体 现现有 开 发能 力 , 又能 反 映未来 开发 潜力 为
墨 第 一 、 、 次 产业 专 业 二 三 技 术 人 员 比重 X 农 业 与 非农 业 从 业人 员 9 比重
5
财政支出 中卫生经费 比重 1 O 1 1
1 2
蜀。 口失业率 人 蜀 人才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