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

合集下载

论语-为政篇 带译文

论语-为政篇 带译文

论语-为政篇带译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来统治国家的人,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强权手段、法制禁令来管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了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不但懂得廉洁是非,而且从心里归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有了自己的德行和做人的原则;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能接受;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父母只用为儿女的身体健康担忧,而不用担忧其他方面。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当今许多人认为的孝呀,就是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其实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

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恭敬孝顺,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孝。

《论语》原文+注释 为政篇

《论语》原文+注释 为政篇

《论语》原文/注释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1]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 。

”[1] 北辰:北极星。

距地球约782 光年。

由于太远,从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动,实际仍在高速运转。

[2] 共:同“拱”。

环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3] ,曰:‘思无邪[4] 。

’”[3] 蔽(bì毕):概括,包盖。

[4] 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篇。

孔子借用这句话来评论《诗经》。

子曰:“道之以政[5] ,齐之以刑[6] ,民免而无耻[7]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8] 。

”[5] 道:同“导”。

治理,引导。

[6] 齐:整治,约束,统一。

[7] 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8] 格:正,纠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9]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10]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 有:同“又”。

表示相加。

“十有五”,即十加五,十五岁。

[10] 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孟懿子问孝[11] ,子曰:“无违。

”樊迟御[12]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1] 孟懿(yì意)子:姓仲孙,亦即孟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鲁国大夫。

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执鲁国朝政。

他的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要向孔子学礼。

[12] 樊(fán 凡)迟:姓樊,名须,字子迟。

孔子的弟子。

曾与冉(rǎn 染)求一起为季康子做事。

生于公元前515 年,卒年不详,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御:赶车,驾车。

孟武伯问孝[13] 。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14] 。

”[13]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志)。

是前一章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

“武”是谥号。

[14] 其:代词,指父母。

文言文翻译-《论语》为政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为政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为政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为政篇原文与解析论语为政篇原文:子曰:“君子民也,亲也,亲仁也。

”曾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射有过,亦不得握;麟角不到,君子之饕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见之谓之躁,见谓之勇;义者见之谓之俭,见谓之节;礼者见之谓之敬,见谓之恭,孝悌也者见之谓之孝悌,见谓之顺;此亦君子之道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小人病无志焉。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如礼;小人争而不矜,如市。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间于礼,小人间于利。

”子曰:“君子恶居下流,而不处上流;恶夫佞,而不处正直;恶冒功,而不居其所。

”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君子泽民,世世代代,遗德不倦。

”子曰:“君子说慎言,其余则失。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者乎?”子路曰:“然,丘也幸而无惑,有惑也;亦念其所以惑也。

子曰:‘以告者过也,夫子之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行,可见也。

夫子之言对,丘未能述之;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小子何敢述焉?”子曰:“滥,如也。

尔雅言之,郑康成。

”论语为政篇解析:《论语》为一本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集,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及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论语为政篇》主要探讨了君子如何为政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文章一开始就表明了君子是为民着想的人,同时也注重家庭和亲情,强调仁爱之道。

曾子认为君子不仅仅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而更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这与后面的讨论君子之道也是相呼应的。

接下来的段落里,孔子论述了君子的三个特征,即仁、义、礼。

他说不懂得仁爱的人视其为狂躁,不懂得义的人视其为吝啬,不懂得礼的人视其为恭敬。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1.子z ǐ 曰yu ē :“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 德d é (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 辰ch én(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 (3)而ér 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òng (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 曰yu ē :“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 (2)之zh ī,曰yu ē:“思s ī 无w ú 邪xi é (3)。

”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3. 子z ǐ 曰yu ē :“道d ào (1)之zh ī 以y ǐ 政zh èng ,齐q í (2)之zh ī 以y ǐ 刑x íng,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 耻ch ǐ (4),道d ào 之zh ī 以y ǐ德d é ,齐q í 之zh ī 以y ǐ 礼l ǐ ,有y ǒu 耻ch ǐ 且qi ě 格g é(5)。

”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1.子z ǐ 曰yu ē :“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 德d é(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辰ch én (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 (3)而ér 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òng(4)之zh ī 。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 曰yu ē:“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 (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 (2)之zh ī ,曰yu ē :“思s ī 无w ú 邪xi é (3)。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3. 子z ǐ 曰yu ē:“道d ào (1)之zh ī 以y ǐ 政zh èng ,齐q í (2)之zh ī 以y ǐ 刑x íng,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 耻ch ǐ (4),道d ào 之zh ī 以y ǐ德d é ,齐q í 之zh ī 以y ǐ 礼l ǐ ,有y ǒu 耻ch ǐ 且qi ě 格g é (5)。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一篇之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一篇之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为政篇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

”【注释】(1)北辰:指北极星。

共:通“拱”,环绕。

【译文】孔子说:“以德治政,当政者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众星都环绕着它。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之(2),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三百”举其整数。

(2)蔽:概括。

(3)思无邪:语见《诗经•鲁颂•马冋(jiōng)》,“思”原为语首助词,无义。

这里全句意谓思想感情纯正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1),齐之以刑(2),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

”【注释】(1)道:引导。

政:政令法规。

(2)齐:整治。

(3)格:正。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引导民众,用刑法制约民众,民众虽会免于犯罪,但没有羞耻心。

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教规范民众,民众有羞耻心,而且能自觉归正。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1)有:通“又”。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能立身于世,四十岁对世事不再有疑惑,五十岁懂得什么是天命,六十岁对听到的一切都深明其义,七十岁可随心所欲,却不会违反规矩。

”2.5 孟懿子问孝(1)。

子曰:“无违。

”樊迟御(2),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3),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1)孟懿子:鲁国大夫。

姓仲孙,名何忌,谥号懿。

(2)樊迟:孔子学生。

名须,字子迟。

御:驾车。

(3)孟孙:即孟懿子。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

孔子说:“不要违背礼。

”当樊迟为孔子驾车的时候,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

”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按照礼安葬他们,按照礼祭祀他们。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z 1yu e w e i zh e ng y 1 d e p i r u 1.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b e i ch e n j u q(su 0e zh ong北辰(2),居其所⑶而众/、x 1 ng g o ng zh 1星共⑷ 之。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⑶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z 1yu e sh 1s a n b a i y 1y a n y 1 2.子曰:“诗三百(1),-言以b i zh 1yu e s 1w u xi e蔽⑵之, 曰:“思无邪⑶o(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⑶ 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z 1 yu e d a o zh 1 y 1 zh e ng q i3.子曰.“ 道(1)之以政,: 齐⑵zh 1 y 1 x i ngmi n mi a ne w uch 1 之以刑, 民免(3)而无耻 d a o zh 1 y 1 d eq ( zh 1 y 1i1⑷,道 之 以 德,齐之以礼,y o u ch 1 qi e g e有耻且格 (5)。

”(1) 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 齐:整齐、约束。

⑶免:避免、躲避。

⑷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 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 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 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非其鬼而祭(jì) 之,谄也。见义不为,无 勇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 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 比(bì),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wǎng),思而不学则 殆(dài)。‛
子曰:‚攻(gōng)乎异端 (duān),斯(sī)害也已(yǐ)。‛
子曰:‚由,诲(huì) 女(rǔ),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zhì)也。‛
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樊(fán)迟御(yù), 子告之曰:‚孟孙问 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 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 北辰居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 以蔽(bì)之,曰:‘思无 邪(xié)’。‛
子曰:‚道之以政,齐 之以刑(xíng),民免而无 耻(chǐ);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yú)矩(jǔ)。
子张学干禄(gān lù),子曰:‚多 闻阙(quē)疑(yí),慎言其余,则寡 (guǎ)尤;多见阙(quē) 殆(dài) ,慎 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 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 服?‛孔子对曰:‚举直 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 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 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 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 食,先生馔(zhuàn),曾是 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 不违(wéi),如愚(yú)。退而 省(xǐng)其私(sī),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 其所由,察其所安。人 焉(yān)廋(sōu)哉(zāi)?人 焉廋哉?‛
或谓孔子曰:‚子奚(xi)不 为政?‛子曰:‚《书》 云:‘孝乎惟孝,友于兄 弟,施于有政。’是亦为 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也。大车无輗(ní), 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 之哉?‛
子张问:‚十世(1)可知 也?‛子曰:殷因(2)于 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 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