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 第二 课件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PPT

wǎng
dài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糊涂。
殆;疑惑、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 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 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 已(4)。”
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
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 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 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谢 谢
观 看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
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 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已经过去的。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 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 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智慧啊!”
18.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 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 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 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 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论语》为政课件

13-Nov-11
31
——李零《丧家狗》
13-Nov-11
16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
馀,则寡尤;多见阙
殆,慎行其馀,则寡
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13-Nov-11
17
郑曰:“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 干,求也。禄,禄位。”
包曰:“尤,过也。疑则阙之,其馀不 疑,犹慎言之,则少过。”
13-Nov-11
11
人有所知,必有所不知,但界线不易明 辨。每以不知为知,以不可知者为必可 知。如问世界何由来,宇宙间是否真有 一主宰,此等皆不可必知,孔于每不对 此轻易表示意见,因此孔子不成为一宗 教主,此乃孔子对人类知识可能之一种 认识,亦孔子教人求知一亲切之指 示。…/
13-Nov-11
12
半会儿分不清,最好保留,因为假的东西被
当做真的东西留下来,以后还可以往出择,
但如果把真的东西当假的东西淘汰,再往回
找,可就麻烦了。 13-Nov-11
30
这个道理,对辑佚也适用。这是学风的 一种。另一种是强调思考、假设和推测, 如郭沫若,他提到古人的另一种说法,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 鬼神将通之”(《管子·内业》)。 有人说,越是不知道,才越要想,不能 丢在一边不管,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13-Nov-11
29
有趣的是,孔子教学生干禄的办法,后来也
被当做治学方法。王国维给容庚的《金文编》
作序,说古文字考释,用的就是孔氏“多闻
阙疑”之法。宋明讲义理,动言错简,妄改
古书,有思而不学、思之过甚的毛病,清学
矫之,提倡阙疑,非常必要,但矫枉过正,
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二(权威直接打印)

zǐ yuē
shī sān bǎi yì
2.2 子 曰:“《诗》三 百,一
yán yǐ bì zhī yuē
sī wú
言 以 蔽 之,曰:‘思 无
xié
邪。’”
zǐ yuē
dào zhī yǐ zhèng qí
2.3 子 曰:“道 之 以 政 ,齐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hī yǐ xíng mín miǎn ér wú chǐ dào
wèi yě
zǐ yuē
shēng shì zhī
zǐ xià wèn xiào zǐ yuē
sè
谓 也?”子 曰:“ 生 ,事 之 2.8 子 夏 问 孝 ,子 曰:“色
yǐ lǐ sǐ zàng zhī yǐ lǐ jì zhī nán yǒu shì dì zǐ fú qí láo yǒu
以 礼;死,葬 之 以 礼,祭 之 难。有 事,弟 子 服 其 劳;有
shí shì kě zhī
2.23 子 张 问:“十 世 可 知
yě
zǐ yuē yīn yīn yú xià lǐ
也?”子 曰:“殷 因 于 夏 礼,
-5-
‘ 孝 乎 惟 孝 ,友 于 兄 弟。’所 损 益,可 知 也; 周 因 于
shī yú yǒu zhèng shì yì wéi zhèng xī yīn lǐ suǒ sǔn yì kě zhī yě qí
施 于 有 政 ,是 亦 为 政 ,奚 殷 礼,所 损 益,可 知 也。其
qí wéi wéi zhèng
之 以 hī yǐ lǐ yǒu chǐ qiě
之 以 德,齐 之 以 礼,有 耻 且
gé
格。”
论语为政篇第二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考复习选修教学课件)

论语\为政篇第二上传者:zhangliyi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这课件可以弥补选修课论语的空白,有助于高考论语的复习. )下载课件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教法较新的课件,备课组智慧的产物,着重于朗读和背诵,是学生朗读背诵文章的好帮手。
. 上传者:kenswj 「下载次数:78」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 上传者:whp111 「下载次数:8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本课件是高二第二单元儒道互补中第一课《论语》,有完整的上课流程,导入有创新,结尾有韵味。
. 上传者:zixianc 「下载次数:66」孔子与《论语》导读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1. 理解《论语》一书的体例。
2.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 上传者:zby911 「下载次数:136」孔子与《论语》导读1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1. 结合孔子的经历,理解《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 上传者:zby911 「下载次数:141」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 上传者:huoyingen 「下载次数:122」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语言言简意赅。
本课教学紧紧抓住朗读和理解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 上传者:TIANJINGGUI0901 「下载次数:138」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关于论语的翻译及文言文常识,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等. 上传者:1993zml 「下载次数:228」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共72张ppt,十分实用,对于初识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非常实用,过程紧凑而不拖沓. 上传者:quxiaoting 「下载次数:283」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论语>十二章》是收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语录。
论语为政篇.ppt

❖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者虚心学习。不能不懂装懂,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要让下属各尽其才。
❖ 对世家公子孟武伯,孔子就说的比较直了,只担 心父母疾苦就好了。希望未来的为政者能视天下 人如父母,要晓得中下层社会老百姓的苦痛在哪 里。——劝孟武伯做人民公仆啊!
❖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 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 以上是谈“君道”。
❖ 2·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 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 愚。”
❖ 这是谈“臣道”。做下属的,不能唯唯诺诺, 一味接受服从,有了接受、服从的修养,还 要补充发挥,这才是为政的好人才。
❖ “君道”“臣道”合起来才是为政,即为民 众服务,教化民心向善。
❖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 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 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 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
❖ 孟懿子,即孟孙,是鲁国大夫。孟武伯,是孟懿 子的儿子。问孝,就是问政,问怎么样让百姓忠 于自己。对孟孙,孔子比较含蓄,只说不要违背, 自然是为政者不违背民心。
❖ 2·3 子曰:“道(1)(导)之以政,齐(2)之 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5)。”
《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课件(共69张PPT)

孔门文学科的高材生。 ②色:脸色、态度。色难:子女侍奉父 母把做到经常和颜悦色作为难事。 ③弟子:年幼者,此指子 女。 ④先生:年长者,此指父母。馔(zhuàn):饮食吃喝。 ⑤ 曾:副词,竟然,难道。
【语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对父母行“孝”最难在脸色。
【解读】 本章谈以己之心推人之心的孝道。 本章文字,注释颇多分歧。分歧的原因,关键在代词“其”,一
般说代词,应有先行词(或词语),或先行句子,或一定的语言环境。 这个句子先行词语模糊,语境不完整,所以让历代注疏家犯难。
A说:“其”指的是“子女忧父母之疾”; B说:“其”指的是“子女”,意思是“父母忧子女之疾”。 A说符合问“孝”的本意;B说此“孝”当以己之心推父母之心, 可理解为:“你把父母为你疾病担心忧虑的心情,反过来,用于对待 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孔子 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借武伯问孝之机, 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 “…唯…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惟…是…”的结构 一样。
后人将此则作为孔子一生的年谱研究。孔子自述一生,不论授业 还是出仕,唯以学为重,并善始令终。三十有“立”后,十年便订 一个奋斗目标,激励自己十年上一个台阶,不断进取。事实上孔子 同时也给我们规划了人生目标,提出了言行准则,成为人们规范自 身的德行标准。
【原文】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樊迟御②,子告之曰:
【解读】 本章是孔子给“孝”下的比较完整的定义。 养而不敬,无异于养犬马,非孝也。孝的核心是“敬”。“养”
是“敬”的表现形式,也是“敬”的起点。孔子教育子游不单要对 父母履行赡养的义务,不能满足于“正在做”,而要反省自己: “做”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之举,是否用“做”来表达自己的崇 敬、感恩之心,是否是用“做”来申明自己明父母之志、承父母之 愿的决心。唯有这样的“敬养”才能与养犬饲马的“宠养”加以原 则上的区别。
论语细讲之为政第二课件

论语细讲之为政第二 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 主题解析 • 章节解析 • 人物解析 • 总结与思考
PART 01
导言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深入理解《论语》中“为政第二”的 思想内涵,掌握其核心观点和智慧,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和热爱。
对比分析
将儒家的政治理念与法家、 墨家等其他学派进行比较, 凸显其独特之处。
主题的现代意义
现实应用
探讨如何将儒家的政治理念应用 于现代社会,例如在企业管理、 公共治理等领域。
当代价值
分析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 如强调道德、重视人文关怀等方面。
未来发展
思考如何结合时代发展,对儒家政 治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以应对当 今世界的挑战。
工作场所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秉持诚信原则,与同事建立 互信互助的关系。同时,领导者也应该注重品德 修养,树立良好的榜样。
社会交往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孟子的思想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他的人性本善观点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发掘和发扬自身内在的美德和优点。他的仁政思想可以 为现代政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引导政府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同时,他提出的民本思想可以为现代民主政 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PART 05
总结与思考
总结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这些美德需要通过 内省和修养来得到发扬光大。他主张君主应该行仁政,重视民生,提出“民贵君 轻”的观点,强调君王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人物的现代意义
孔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首先,他的仁爱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 步。其次,他的礼制思想可以引导人们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维护社会稳定。最后,他的教育思想可以为现代教育事业提供 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语文(论语)之(为政以德)资料之二PPT课件

• 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 说明冉有口是心非。
七问:
•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 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 之。
八问:
语文:(论语)之(为政以德)资料 之二
于丹《论语》心得
• 实际上,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 直至泰戈尔,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 用他们生活的历练总结出来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 用的道理。圣贤永远都不是那个砖头一样的典籍, 让你要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非常费劲佶屈聱牙说 他到底说什么呢。如果端着架子,那不是真正的圣 贤,其实圣贤的价值就在于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 价值的生活经验可以穿越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 仍然觉得温暖;而他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 视着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 D、于是入朝见威王 家
E、见笑于大方之
• 3、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 4、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唯才是举 B、唯利是图 C、何以伐 为? D、是地利不如人和
请你读一读
•请同学集体朗读参考 译文,关注人物,分 析课文。
请你想一想
• 一问: • 课文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 季氏将伐颛臾。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敬养
色难
讨论交流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 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回报父母 的恩情,表达自己的孝心?
孙茂芳感人事迹专题片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求学,三十岁 已能自立,四十岁就没有困惑,五十岁能知道‘天 命’,六十岁听什么逆耳之言都不计较,到七十岁 的时候,即能随心所欲,而又不会超越规矩。”
【 2·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今译】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孔子告 诉他说:“父母惟一所忧的是子女身上的毛病。” (子女改正自己的毛病,就可以免去父母之忧,这 也可称是孝。)
【 2·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今译】子游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今天人们 所理解的‘孝’,只限于是能养(父母),那么, 养狗和养马也是养,如果不对父母怀有敬爱之心, 那同饲养牲畜有何区别呢?”
【今译】孔子说:“《诗》有三百多篇,用一句话 来概括,就叫做‘思想端正而无邪’。”
【 2·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今译】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百姓,用刑罚 去整肃百姓,百姓虽可畏刑罚而免于犯罪,却没 有对犯罪的廉耻心。若用道德教育百姓,用礼仪 规范百姓,百姓不仅有是非羞耻之心,而且知道 规范自己的行为。”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 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zhuà n zēng
略知文本
融会贯通
【 2·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今译】孔子说:“用仁德执掌国政,譬如北极星 一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星都拱立在它的周 围。”
【 2·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 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2·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 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今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父母行 孝最难在脸色。当有事需做时,弟与子代劳;有酒 与美食,让长辈先享用。可脸色却难看,这能算作 孝吗?”
孝 道
无 违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 子
是一位有才却得不得重 用的
闲人
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 游学的
忙人
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 生的
强人
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纂的 一部主要记录பைடு நூலகம் 子言行的书
复习旧知 关于“学习”的部分言论
关于“君子”部分言论
关于“交朋友”的部分言论
论语-为政篇
诵读经典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gŏng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dăo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yò u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