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船体结构规范设计5

船体结构规范设计5

舷侧列板
内底板
内底板 平板龙骨 船底板 内底边板 舭列板
5.1 《内规》船体板主要公式和要求 5.1.1 外板
t a(L s )
长,m;s —肋骨或纵骨 间距,m;d—吃水,m; r—半波高, m ;a—航区系数,对A级航区a=1, B级航区 a=0.85,C级航区a=0.7;α、 β、γ—系数、按骨架形式由下表选取。
舷顶列板按《规范》2.3.5.1,其宽度 应不小于0.1D,即0.35m。 按《规范》2.3.5.2横骨架式舷顶列板 厚度在中部0.4L区域内应不小于相邻舷侧外 板的厚度,且不小于按下两式计算值: t1 =0.085 s fd E-1(L+110)=6.69 mm t2=1.05· (L+75)0.5=6.01 mm s· 式中: s=0.552m;fd=1;E=1。 实取舷顶列板t=7mm。宽大于350mm.
1.船底板
《内规》2.3.2.1要求,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应不小于:
t a(L s )
=0.85×(0.076×33.7+4.5×0.5-0.4) =3.75 mm 式中:a=0.85,α=0.076,β=4.5, γ=-0.4
《内规》2.3.2.2要求,船底板厚度尚应不小于:
t 4.8s d r
=4.8×0.5× =3.2 mm 实取t=4.0mm
1 0.75
《内规》2.3.1要求,船中部平板龙骨厚 度应较底板增厚1mm,宽度不小于0.1B和 750mm的大者,实取t=5mm ;宽度B=750mm。 《内规》2.3.3.1要求,舭列板舭列板厚 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0.5mm,实取 t=4 mm。
C=0.0412L+4=5.345; h1=0.26C=1.39 m,但不大于0.2d=0.37 m, 实取h1=0.37 m。 实取船底板t=8mm。

某地5层框架结构住宅全套建筑设计施工图

某地5层框架结构住宅全套建筑设计施工图
3.95m290066666666TM42100X27006新06J706-27TM3130塑钢推拉门(宽减100高加300)塑钢推拉门(高加300)30TM31新06J706-2761500X2700TM32222444420410101010HC17hHC17h新06J711-16新06J711-16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4+9A+4)窗)宽减50(开启扇上翻)HC18h210222221022222950X2100新06J711-16C11HC18h新06J711-16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4+9A+4)窗)宽减95(开启扇上翻)2905X2100C102222777755552044444501010101010C2新06J711-10PC77h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4+9A+4)窗)高减3001500X1500101010101010101010224242424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4+9A+4)窗)高减200PC2h新06J711-8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4+9A+4)窗)PC10h新06J711-8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4+9A+4)窗)PC22h新06J711-85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4+9A+4)窗)高减300PC76h新06J711-10木质防火门(乙级)宽减100FM2-1新04J709-19357详见窗大样图10020420凸窗实木镶板门(高减100)新04J705-43120M9新06J706-27塑钢推拉门(高加300)TM271800X2700甲方自理五防门(保温防火防盗)1200X1500600X1800M5600X900C6C3TC1M1302新04J705-43实木镶板门M1303900X2000800X200081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5)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5)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4#风亭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出入口布置
MWMW同M济WM大WB学MWBMW城BMW市BMW轨BM道WBM与WB铁MW道BMW工BMW程BMW系BMWBMW宫BM全WB美MWBMWBMWBMWBMWBMWBMWBMWBMWBMWBMWBMWBMWBMWBMBMBMBM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
文泽路站推荐方案总平面图
城市轨道交通
结构设计与施工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Urban Mass Transit

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5(导向_定位_顶出_复位)

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5(导向_定位_顶出_复位)

3,导柱的端部通常设计成锥形或半球形,以便导柱顺利进入导向孔。
导柱的端部分别为锥形,半球形,R角,斜角
4,导柱与导向孔通常采用间隙配合,导柱与安装孔通常采用过渡配合。
5,导柱的固定形式 普通导柱的固定形式:
推板导柱的两端都要固定,这样才能 更好的起导向作用。
挂台固定 (通孔)
螺钉固定(盲孔) 导柱配合面研伤更换 时可避免损坏固定孔
定位: 1,在模架上通常增加一些精定位来帮助动, 定模之间更准确的定位。这些精定位的位置 选择要注意关于中心对称,以使受力平衡。 定模 动模
右边为常用的几种 精定位形式(圆锥 面定位型,侧面安 装无锥度型,嵌入 安装锥面定位型)
2,在动,定模芯之间,为了达到更好的定位效果,防止动,定模芯之 间错位,需要增设定位。 动模定位 定模定位
定位到型腔边的距离不 等可能定位效果不理想
4,侧向受力不均匀的 塑件对模具往往有较 大的侧向力,该压力 可能引起型芯和型腔 的偏移,如果传递到 导柱上,将使导柱发 生卡住或损坏的现象, 需要采用定位的形式。
5,有些分型面坡 度过大,合模时受 力不平衡,为了抵 消这些不平衡力, 防止动,定模之间 错位,要设置定位。
动,定模合在一起
定位需带有斜度,合上之后没有间隙
动定模错位导致壁厚不均匀 3,对于成型大型深腔, 高精度或薄壁制品的模具, 型腔可能因为受到大的侧 向压力而向外变形,为消 除动定模之间的断差确保 壁厚均匀需要设置定位。
定 模 涨 开 导 致 动 定 模 之 间 断 差
大型腔或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的分型面上设置的 定位要随着型腔的外形走
推管顶出后
推管与推管芯的通常固定形式:
3,推块
推块可以有效的增加顶出面积

5 钢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5 钢结构设计专用术语

5.1 结构术语5.1.1 焊接钢结构weldedsteelstructure以手工电弧焊接或自动、半自动埋弧焊接作为连接手段并用金属焊条、焊丝作为连接材料,将钢构件和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2 铆接钢结构rivetedsteelstructure以铆钉作为连接件将钢构件或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3 螺栓连接钢结构boltedsteelstructure以普通螺栓作为连接件将钢构件或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4 高强螺栓连接钢结构high-strengthboltedsteelstructure以高强螺栓作为连接件将钢构件或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5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cold-formedthin-walledsteelstructure以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主要材料所制成的结构。

5.1.6 钢管结构steeltubularstructure以圆钢管或方钢管或矩形钢管作为主要材料所制成的结构。

5.1.7 预应力钢结构prestressedsteelstructure通过张拉高强度钢丝束或钢绞线等手段或调整支座等方法,在钢结构构件或结构体系内建立预加应力的结构。

5.2 构件、部件术语5.2.1 实腹式钢柱solid-websteelcolumn腹板为整体的竖向受压钢构件。

5.2.2 格构式钢柱built-upsteelcolumn;lacedorbattenedcompressionmember由钢缀材将各分肢体组合成整体的竖向受压钢构件。

分双肢、三肢和四肢格构式钢柱。

5.2.3 分离式钢柱separatedsteelcolumn支承屋盖的竖向钢肢体和支承吊车梁的竖向钢肢体两者用水平钢板连接而成整体的双肢受压钢构件。

5.2.4 缀材(缀件)lacingandbattenelements在格构式受压钢构件中用以连接肢体并承受剪力的腹杆。

分缀条和缀板。

5.2.4.1 缀条lacingbar在格构式受压钢构件中用以连接肢体并承受剪力的条状腹杆。

5焊接连接构造设计规范

5焊接连接构造设计规范

5 焊接连接构造设计5.1一般规定5.1.1 钢结构焊接连接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减少焊缝数量和尺寸;2 焊缝的布置对称于构件截面的中性轴;3 节点区的空间应便于焊接操作和焊后检测;4 宜采用刚度较小的节点形式,宜避免焊缝密度和双向、三向相交;5 焊缝位置应避开高应力区;6 应根据不同焊接工艺方法选用坡口形式和尺寸。

5.1.2 设计施工图、制作详图中标识的焊缝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缝符号表示法》GB/T324和《建筑结构制作标准》GB/T50105的有关规定。

5.1.3 钢结构设计施工图中应明确规定下列焊接技术要求:1 构件采用钢材的牌号和焊接材料的型号、性能要求及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2 钢结构构件相交节点的焊接部位、有效焊缝长度、焊脚尺寸、部分焊透焊缝的焊透深度;3 焊缝质量等级,有无损检测要求时应标明无损检测的方法和检测比例;4 工厂制作单元及构件拼装节点的允许范围,并根据工程需要提出结构设计应力图。

5.1.4 钢结构制作详图中应标明下列焊接技术要求:1 对设计施工图中所有焊接技术要求进行详细标注,明确钢结构构件相交节点的焊接部位、焊接方法、有效焊缝长度、焊缝坡口形式、焊脚尺寸、部分焊接焊缝的焊透深度、焊后热处理要求;2 明确标注焊缝坡口详细尺寸,如有钢衬垫标注钢衬垫尺寸;3 对于重型、大型钢结构,明确工厂制作单元地拼装焊接的位置,标注工厂制作或工地安装焊缝;4 根据运输条件、安装能力、焊接可操作性和设计允许范围确定构件分段位置和拼接节点,按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焊缝设计并提交原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安全审核。

5.1.5 焊缝质量等级应根据钢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资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列原则选用:1 在承受动荷载且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连接的焊缝应焊透,其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不应低于二级;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不应低于二级;3)铁路、公路桥的横梁接头板与弦杆角焊缝应为一级,桥面板与弦杆角焊缝、桥面板与U形助角焊缝(桥面板侧)不应低于二级;4)重级工作制(A6~A8)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A4、A5)吊车梁的腹板与上翼缘板之间以及吊车桁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的T形接头焊缝应焊透,焊缝形式宜为对接与角接的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5构件设计(强度与稳定)-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D64-2015

5构件设计(强度与稳定)-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D64-2015
(组合梁)混凝土结构抗裂:短期效应组合,汽车荷载不计 冲击系数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D64-2015
Tongji University, Wu Chong 同济大学 吴冲
26
5.1.1公路钢结构桥梁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
基本组合: 永久作用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组合
i 1
j 1
SGik :第i个永久作用效应的标准值; SQjk :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标准值 1j:第j个可变作用频遇值系数
汽车(不计冲击):1j 通规 人群: 1j 风: 1j 温度梯度: 1j 其它作用: 1j
长期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 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相组合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设计值:Sld
强度破坏
整体破坏: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屈服点fy,截面应变迅速增加最后导致结构破坏(变 形过大或断裂)
受拉构件
受弯、 弯拉构件
屈服→塑性变形→强化→断裂
边缘屈服→塑性铰→内力重分布→ 塑性铰→形成机构→(不稳定)倒塌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D64-2015
Tongji University, Wu Chong 同济大学 吴冲
长细比
100
130 180
14
4.疲劳
钢结构疲劳破坏现象
耳板节点疲劳破坏
刚性吊杆节点疲劳破坏
桥墩节点疲劳破坏
钢管相贯节点疲劳破坏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D64-2015
Tongji University, Wu Chong 同济大学 吴冲
15
8
4.疲劳 钢管节点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D64-2015
Tongji University, Wu Chong 同济大学 吴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铝门窗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能力和一定的变位能力。

应能抵抗风荷载、重力荷载和温度作用。

5.1.2 铝门窗构件应根据受荷情况和支承条件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计算。

5.1.3铝门窗承受荷载、作用时构件应按下列规定验算其挠度和承载力:1 构件的挠度或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u≤[u] (5.1.3-1)式中 u ——荷载和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构件挠度或位移值;[u]——构件挠度或位移允许值。

2 构件在两个方向产生挠度时,每个方向应分别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

3 构件承载力或应力应符合下式要求:S≤R (5.1.3-2)或σ≤f (5.1.3-3)式中 S——构件荷载的设计值;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σ——构件最大应力设计值;f——构件材料强度设计值。

5.1.4铝门窗构件的挠度计算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铝门窗构件、连接件的承载力计算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5.2 材料力学性能5.2.1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可按表5.2.1的规定采用。

表5.2.1 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f a(N/mm2)5.2.2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可按表5.2.2的规定采用。

表5.2.2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 s(N/mm2)5.2.3常用连接件强度值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采用。

5.2.4铝门窗材料的弹性模量可按表5.2.4的规定采用。

表5.2.4 材料的弹性模量E(N/mm2)5.2.5铝门窗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可按表5.2.5的规定采用。

表5.2.5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1/ºC)5.3 荷载和作用5.3.1 铝门窗材料的重力密度标准值可按表5.3.1的规定采用。

表5.3.1 材料的重力密度标准值γg (kN/m ³)5.3.2 作用于建筑外铝门窗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建筑围护结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且不应小于1.0kN/m 2。

5.3.3 铝门窗构件间应具有足够的间隙,以消除构件的温度应力。

铝门窗年温度变化ΔT 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当不能取得实际数据时,可取80°C 。

5.3.4 进行铝门窗构件、连接件的承载力计算时,重力载荷和风载荷作用的分项系数γG 、、γW 应分别取1.2和1.4。

5.4 铝门窗玻璃设计5.4.1铝门窗玻璃的抗风压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的规定执行。

5.4.2处于日光直射下且无建筑外遮蔽措施的建筑外铝门窗,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中的有关规定,进行铝门窗玻璃防热炸裂计算。

5.4.3玻璃防热炸裂构造设计应采取下列措施:1 玻璃的周边不应有易造成裂纹的缺陷。

对于易发生热炸裂的玻璃(如面积大于1m2的大板面玻璃、颜色较深的玻璃和吸热玻璃等),应对其边部进行倒角磨边等加工处理。

玻璃的镶嵌应采用弹性良好的密封衬垫材料。

2 玻璃室内侧的卷帘、百叶及隔热窗帘等内遮阳设施,与窗玻璃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

5.4.4玻璃镶嵌构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玻璃与框、扇型材槽口的镶嵌配合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门》和《铝合金窗》的相关规定。

2玻璃承重垫块的材质、尺寸、安装位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的相关规定。

3 铝合金门窗玻璃镶嵌的支撑与固定,应使玻璃边缘不直接接触框架型材,并使玻璃重量分布均匀,防止框架变形,同时确保不同开启形式的门窗扇启闭性能良好。

5.4.5铝门窗在下列情况下,须采用安全玻璃:1出入口门。

2无防护栏杆的落地窗和窗台高度小于600mm的窗。

3屋顶斜窗须采用夹层玻璃。

5.5 铝门窗受力杆件设计5.5.1铝门窗杆件受荷载作用时产生的最大挠度应满足下式要求,且不应大于15mm。

u≤[u] (5.5.1)式中 u ——杆件弯曲挠度值;[u] ——杆件弯曲允许挠度值:门窗镶嵌单层玻璃时:[u]=l/120;门窗镶嵌夹层玻璃、中空玻璃时: [u]=l/180。

注:建筑外门窗受力杆件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同时作用时,其挠度为它们各自产生挠度叠加的代数和。

5.5.2 承受玻璃重量的中横框型材垂直方向的挠度值不大于3mm 。

5.5.3 受力杆件截面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x x rW M +yyrW M ≤f (5.5.3)式中 M x ——杆件绕x 轴(门窗平面内方向)的弯矩设计值(N · mm );M y ——杆件绕y 轴(垂直于门窗平面方向)的弯矩设计值(N ·mm );W x ——杆件截面绕x 轴(门窗平面内方向)的弹性净截面抵抗矩(mm 3);W y ——杆件截面绕y 轴(垂直于门窗平面方向)的弹性净截面抵抗矩(mm 3);——塑性发展系数,可取1.05;f ——型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 a (N/mm 2),可按本规范5.2.1条规定5.5.4 杆件截面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wxxA V 5.1≤f (5.5.4-1)wyyA V 5.1≤f (5.5.4-2)式中 V x ——杆件水平方向的剪力设计值(N );V y ——杆件竖直方向的剪力设计值(N );A wx ——杆件截面水平方向腹板截面面积(mm 2);A wy ——杆件截面竖直方向腹板截面面积(mm 2);F ——型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 a (N/mm 2),可按本规范5.2.1条规定采用。

5.5.5 门窗杆件风荷载计算和杆件挠度、弯矩、剪力的计算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执行。

5.5.6 铝窗受力杆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最小实测壁厚应不小于 1.4mm ;铝门受力杆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最小实测壁厚应不小于2.0mm ;有螺钉连接部位铝合金型材截面的厚度不宜小于螺距的2.5倍,否则需进行局部加强。

5.5.7 铝门窗中工应通过角码或接插件等联接件连接,联接件应能承受中工的剪力。

5.5.8 联接螺钉直径不得小于M4,每处联接螺栓、螺钉数量不应少于2个。

5.6 隐框窗硅酮结构密封胶设计5.6.1 铝合金隐框窗构件应采用与接触材料相容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粘接。

5.6.2 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宽度、厚度的设计计算,应考虑风荷载效应和玻璃自重效应,并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有关规定执行。

5.6.3 隐框或横向半隐框门窗,每个分格的玻璃下端应设置两个铝合金或不锈钢托条,托条设计应满足承受该分格玻璃的重力荷载作用,且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厚度不应小于2mm 、高度不应超出玻璃外表面。

托条上应设置柔性衬垫。

5.7 连接设计5.7.1 铝门窗连接件应进行承载力计算。

5.7.2 铝门窗连接件的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σk ≤k fk (5.7.2-1)或 S ≤k N(5.7.2-2)式中: σk ——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应力值;f k ——连接件许用应力值;S ——连接件荷载的设计值;N ——连接件承载力;K ——安全系数。

5.7.3 铝门窗连接件许用应力值f k 、承载力N 和安全系数取值应符合下表规定:表5.7.3 连接件材料强度标准值f k、承载力N和安全系数k5.7.4 当承受荷载的构件采用焊接联接时,应进行焊缝的承载力验算。

5.7.5 铝门窗与主体结构应可靠连接,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窗框与联接件为不同金属材料时应采用绝缘垫片分隔。

5.7.6 与铝型材相联接的螺栓、螺钉其材质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

5.7.7 螺栓的中心距和中心至构件边缘的距离,均应满足构件受剪面承载能力的需要。

一般其中心距不得小于3d;中心至构件边缘的距离:在顺内力方向不得小于2d;在垂直内力方向:对切割边不得小于1.5d;对轧制边不得小于1.2d。

如果联接确有困难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应对构件受剪面进行验算。

5.8 水密性能设计5.8.1 铝门窗宜采用雨幕原理进行设计,确保框与扇配合空间形成等压腔。

5.8.2 对于不采用雨幕原理进行压力平衡设计的铝门窗结构,应采用有效的多层密封防水和结构防水措施,实现水密性能设计要求。

5.8.3 铝门窗的防水构造设计,宜采取下列构造措施:1 在门窗水平缝隙上方设置一定宽度的披水板;2 下框室内侧翼缘应具有足够的挡水高度;3门窗的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孔的开口尺寸、数量及分布的合理性,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

4门窗框与墙体之间宜设置止水板或披水板。

5门窗型材构件连接和附件装配缝隙以及门窗框与洞口墙体安装间隙均应有防水密封处理措施。

5.8.4 进行玻璃镶嵌密封和框扇之间的密封时,密封胶条和密封毛条应保证在门窗四周的连续性,形成封闭的密封结构。

5.8.5 洞口墙体表面装饰应有排水措施,外墙窗楣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窗台面应做流水坡度,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

5.8.6 对于有较高水密性能要求的开启门窗,宜设计为具有多层有效密封的平开门窗。

开启扇高度尺寸超过1000mm时,宜采用能有效锁紧的多点窗锁。

5.8.7 密封毛条规定………5.9 气密性能设计5.9.1 在满足自然通风换气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门窗可开启扇。

5.9.2 气密性能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合理设计门窗断面尺寸与几何形状,提高门窗缝隙空气渗透阻力。

2 应采用密封材料进行玻璃镶嵌密封和框扇之间的密封。

3 推拉铝门窗框扇采用摩擦式密封时,应使用密封毛条或采用中间加胶片的密封毛条,确保密封效果。

4 密封胶条和密封毛条应保证在铝门窗四周的连续性,形成封闭的密封结构。

5 框扇连接部位和五金配件装配部位,应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妥善的密封处理。

5.10 隔声性能设计5.10.1 铝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8485)实测确定。

5.10.2 建筑外铝门窗为提高隔声性能,宜采取下列构造设计:1采用隔音性能良好的中空玻璃或夹层玻璃。

2中空玻璃内充惰性气体或内外玻璃采用不同厚度的玻璃。

3铝门窗玻璃镶嵌缝隙及框与扇开启缝隙,应采用密封材料妥善密封。

4可采用双层窗构造。

5 宜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型式。

5.11保温、隔热性能设计5.11.1 铝门窗的保温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8484)实测确定。

5.11.2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铝门窗面积不宜过大,宜按《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规定的窗墙面积比控制铝门窗面积。

并适当减少铝门窗开启面积,减少开启缝长。

5.11.3 铝门窗保温构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宜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并按铝门窗的传热系数值选用相应的隔热条宽度系列尺寸和型式。

2宜采用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

3采用双层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