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元素中,能直接参与化学反应的是:A. 铁B. 铁锈C. 黄铜D. 铝2. 下列反应中,属于酸碱反应的是:A. 铁生锈B. 碳燃烧C. 钾与水反应D. 铁与铜反应3. 焊接时使用的焊剂是:A. 纯净的金属材料B. 石墨C. 溶液D. 溶胶4.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的是:A. 铁B. 碳C. 铝D. 铜5. 食盐的化学名称是:A. 氢氧化钠B. 氯化钠C. 硝酸钠D. 碳酸钠二、填空题1. 化学符号Cu代表的是_______。

2. 在化学方程式中,位于箭头右边的物质叫做_______。

3. 在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中,氧气是_______。

4. 除锈铁器可以使用_______。

5. 金属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

三、问答题1. 什么是化学反应?2. 请简要解释酸碱反应。

3. 简述焊剂的作用。

4.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是什么?5. 请解释食盐的化学名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B二、填空题1. 铜2. 生成物3. 进气体4. 酸5. 导电性好(其他合理回答亦可)三、问答题1.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3. 焊剂在焊接过程中起到帮助金属熔化、清除氧化物、防止氧气接触等作用。

4.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则一般没有这些性质。

5. 食盐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钠。

编写者:写作助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夜晚霓虹灯B.雨后彩虹C.节日的焰火礼花D.五彩色粉笔2.地质队员在探测深洞时常点燃火把,若发现火把燃烧不旺时就迅速撤离,则此时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1% B.15% C.25% D.78%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管用后放回原瓶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C.加热镁条D.夹试管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6mL B.等于6mL C.小于6mL 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空气中不燃烧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氧气瓶中剧烈燃烧D.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6.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

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操作降低水的硬度B.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C.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构成氯化钠的氯化钠离子在不断运动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③9.下列图示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原子,则其中表示氧化物的图框是()A.B.C.D.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B.X表示N2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11.下列关于乙硫醇(化学式C2H5S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单质硫B.碳、氢、硫三种元素间的质量比为2:6:1C.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示式为:121231632⨯+⨯+×100%12.小明同学对化学反应A2+3B2═2C的理解错误的是()A.C的化学式为AB3B.若ag A2完全反应生成bg C,则同时消耗(b﹣a)g B2 C.若mg A2和ng 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CD.若A2和B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和y,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13.有A、B两种原子,已知A的原子的质子数为a,A3+和B n-的电子排布相同,则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3-n B.a-3+n C.a+3+n D.a-3-n1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一定为7g B.该反应中,d可能是催化剂C.b物质可能是单质D.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8:11二、填空题15.用化学用语书写:(1)3 个磷酸根离子_____(2)氩气_____(3)氢氧化亚铁_____(4)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16.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A.甲和乙:水B.乙和丙:空气C.甲和丙:空气D.甲和丁:水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濬解度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下列对比实验设计 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t°C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1B. P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C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C 时仍是饱和溶液12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C 降至tC,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213、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列说法正确的是()水水 NH4NO3 o t :t 温度t團二NaOH固体- X 的渔和请濟变洱浊 ¥的馆和濬A. 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一丙+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B. 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 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D. 若甲为10g 、乙为20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30g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B.手于生产氮肥的N22C.用于医疗急救的OD.用于飞艇的He2 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 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7、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 、Y 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 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A. Y 的溶解度曲线为b 曲线B. 降温可使X 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 X 的饱和溶液从t °C 降温到t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21D. t C 时,X 、Y 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38、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摩擦生热C.粉笔折断D.火药爆炸2.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海水C.五氧化二磷D.碳酸饮料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往试管送入粉末B.加热液体药品C.熄灭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C.用玉米和高粱酿酒D.氢气作高能燃料5.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氢气:HB.氧化铁:FeOC.碳酸钠:NaCO3D.氢氧化钠:NaOH6.下列做法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露天焚烧作物秸秆B.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8.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水体污染B.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C.将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场废水直接排入河流D.利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灌溉园林9.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现象能表明氧气含量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10.北斗卫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C.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g1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这些粒子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瓦斯爆炸B.海水晒盐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干冰升华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现代通信中大显身手的光导纤维是用SiO2制成的.SiO2中硅元素(Si)的化合价为()A.+4 B.+3 C.+2 D.+1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滴加试剂C.读取液体体积D.移走蒸发皿7.“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C .“3”表示分子个数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2234Fe+3O 2Fe O 点燃B .2322KClO 2KCl+nO 3O MC .2254P+5O 2P OD .222222C H +5O 4CO +2H O 点燃9.酸奶中含有的乳酸对健康是有益的.下列关于乳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乳酸属于有机化合物B .乳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1:2C .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0.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D.纯氧可以用于医疗急救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药品B.点燃酒精灯C.检验气密性D.闻药品气味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A.Fe2+: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2Ca O: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C.CO2: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D.2H:2个氢分子4.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疑似食物中毒,8人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其食用的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C28H38O7)。

下列关于米酵菌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米酵菌酸属于氧化物B.米酵菌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6gC.米酵菌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米酵菌酸由28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5.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可能显正价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该反应中所涉及的四种物质有一种单质C.a、b、c、d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该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7.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示例: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铜矿石C. 氯化钠D. 海水2.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物质B. 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颜色一定会改变C. 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会改变D. 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形状一定会改变3.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B.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质量排列的C.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半径排列的D.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电子层数排列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氧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

2. 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分别是:H2O________,NaCl________,CO2________。

3. 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氧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请简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 请简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氧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

2. 请计算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氧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C2. A3. A二、填空题1. O2;H2;CO22. 水;氯化钠;二氧化碳3. 32g/mol;2g/mol;44g/mol三、解答题1.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性质发生变化,但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2.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分为七个周期和十八个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燃烧B.纺纱织布C.矿石粉碎D.铁水铸锅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向试管中加固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闻药品的气味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 B.Al C.O D.Fe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结冰体积变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B.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D.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6.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茶饮料B.矿泉水C.纯牛奶D.蒸馏水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9.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铜CU B.钙cA C.镁Mg D.锌ZN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强烈的蓝紫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11.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中子数为30,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5 B.30 C.25 D.512.锇是密度最大的金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锇元素的相关信息,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锇的原子序数是76 B.锇的元素符号是OsC.锇属于非金属元素D.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213.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14.纳米级新型材料TiO2能够有效除去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请你判断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问题是()A.无人机的研发B.研发新型药品C.合成新材料D.研发氢能源2.下列变化中一定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是()A.刻舟求剑B.百炼成钢C.滴水成冰D.大海捞针3.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奶”、“加铁酱油”、“加碘盐”等食品中,“钙”、“铁”、“碘”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分子4.当前,汕尾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C.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5.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过滤B.蒸馏C.吸附沉淀D.消毒6.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7.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4 B.58 C.82 D.1408.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改变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D.二氧化锰是催化剂9.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 B.N2C.Cl D.2O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B.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3mLD.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11.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12.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1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14.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能表示纯净物的是A.B.C.D.二、填空题15.填写相应的符号或名称。

(1)O:_____;(2)镁离子:_____;(3)N2:_____;(4)两个氢原子:_____。

16.写出下列操作的后果。

(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

(2)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后果是_____。

(3)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实验时,集气瓶中没有预留少量的水,后果是_____。

17.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A 白酒B 氧气C 红磷D 自来水E 二氧化硫F 冰水共存物G 洁净的空气(1)上述物质中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③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18.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有关问题:(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6~11号元素中,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字母):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画出第13号元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的规律:_____。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Ar19.将如图各仪器下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1)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_____;(2)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_____;(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6)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_____;(7)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8)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的仪器是_____。

2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填字母)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燃烧产物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21.请用分子的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墨水在水中扩散_____。

(2)氧气变为液氧后体积减小_____。

(3)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_____。

四、推断题22.将某暗紫色粉末状固体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固体C和固体D。

固体C 可用作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另一种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能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

气体F能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

请推测,并回答:(1)写出名称A:_____、B:_____、E:_____、F:_____。

(2)写出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者“分解”)。

五、实验题23.下图是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1)燃烧匙中红磷的作用是_____。

(2)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3)等到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24.如图是实验室过滤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

试回答:(1)图中仪器A的是_____,仪器B的是_____,B在过滤操作中,它的作用是_____。

(2)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漏斗中液面应_____滤纸边缘。

(3)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该_____。

出现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写出一点即可)25.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填字母)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②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 + O2 = 2NO2。

那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A、无人机的研发属于信息科学等学科研究的内容,符合题意;B、研发新型药品的过程存在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C、合成新材料的研制属于研究物质的制法,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D、研发氢能源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制法,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解析】【详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在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大海捞针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C【解析】【详解】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奶”、“加铁酱油”、“加碘盐”等食品中,“钙”、“铁”、“碘”不是指原子、离子、分子、强调元素存在。

故选C。

4.C【解析】【详解】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的污染,不符合题意;B、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可减少空气的污染,不符合题意;C、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增加了空气的污染,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能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解析】【详解】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A错误。

B、蒸馏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故B正确。

C、吸附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C错误。

D、消毒只是除去水中的微生物,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6.B【解析】试题分析: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考点:保护水资源7.B【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

故选B。

8.C【解析】【详解】A、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没有改变,故B错误。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错常温下也能分解放出氧气,只是速度较慢,故C正确。

D、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末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9.A【解析】【详解】A、C既能表示碳元素、又能表示1个碳原子,还能表示碳这一纯净物,符合题意;B、N2表示氮气、一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氮元素,不符合题意;C、Cl表示氯元素、一个氯原子,不能表示氯气,不符合题意;D、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解析】【详解】A、为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故A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故B正确;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液体一般取1mL~2mL,故C错误;D、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