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复习专题:超强台风“利奇马”、英仙座流星雨、地球发出水警报[高中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2024 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说起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从地球的自转公转,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再到复杂的地形地貌,每一个都让人又爱又恨。

就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说吧,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

地球自个儿绕着轴不停地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一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你想想,要是地球突然不转了,那可就乱套啦!一半永远是白天,另一半永远是黑夜,估计大家都得疯掉。

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呢,这一转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就这么来的。

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全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和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

气候类型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趣的部分。

热带雨林气候,那地方常年高温多雨,树木长得密密麻麻,像个巨大的绿色迷宫。

走进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感觉空气都能拧出水来。

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住在那里的人估计都不怎么需要担心干旱的问题,雨伞估计是出门必备品。

再说说地形地貌。

山脉那可是大地的脊梁,雄伟壮观。

像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山顶上白雪皑皑,仿佛戴着一顶巨大的白色帽子。

山脚下呢,可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再往下也许就是奔腾的河流。

而平原就像是大地的肚皮,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

想象一下一大片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场面多壮观啊!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实地考察。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小山丘。

老师指着山丘的岩层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典型的沉积岩。

”我们凑近了仔细瞧,那一层层的岩石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记录着地球的过往。

老师接着说:“这些岩层的倾斜方向和角度,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地质运动。

”我当时就在想,这小小的山丘居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我们沿着小路往上爬,路边的野花野草随风摇曳,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

老师又停下来,指着一棵歪脖子树说:“这棵树的生长方向受到了风向的影响,你们看它往一边倾斜,说明这边经常刮大风。

台风高考地理知识点

台风高考地理知识点

台风高考地理知识点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不仅与地理环境有关,也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

对于高考的地理科目来说,了解台风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有关台风的地理知识点,从台风的形成、分类、路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十一世纪以来,台风活动频繁,其灾害性和破坏性也逐渐加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台风的形成过程。

台风起源于热带海洋上的暖湿气团,当海水温度超过26℃时,热带海洋表面的水蒸气开始蒸发,形成暖湿气团。

暖湿气团随着地面水蒸气的上升,逐渐形成对流层中的云团。

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云团开始旋转,并逐渐形成闭合的环流。

关于台风的分类,根据其风速大小,我们可以将台风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四个等级。

其中,台风是最高级别的热带气旋,其最大持续风速可达每小时120公里以上。

此外,根据台风在不同地区的命名规则,我国将台风称为“台风”、台湾称为“颱风”、日本称为“台风”、美国称为“飓风”。

然后,我们来谈谈台风的路径和移动规律。

台风的路径受到气候系统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台风主要在中国沿海、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区活动。

根据观测数据,我国每年受到台风影响的地方主要是华南、台湾、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而台风的移动规律一般呈逆时针旋转。

在北半球,台风会顺着副高气旋的顺时针方向移动;而在南半球,台风则会逆着副高气旋的逆时针方向移动。

台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首先,台风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风力和降雨量,导致山洪、泥石流、水灾等灾害。

其次,台风在通行途中还会对海域内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可能导致船只倾覆、失踪甚至沉没。

此外,台风还会对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农作物产量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应对台风灾害,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防灾措施。

我国设立了专门的台风预警中心,负责实时监测和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采取防灾措施。

此外,各地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堤防、改善排水系统等,以应对台风造成的水灾。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
广义上的台风又称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TD)、热带风暴(TS)、强 热带风暴(STS)、台风(TY)、强台风(STY)、超强台风(Super TY)。 超强台风
台风命名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世界气象组织(英文缩写: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 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 的命名表,旨在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这张新的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 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按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 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 称中,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称。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 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台风海燕1、海面上形成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内的热空气缓缓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 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形成了热带扰动。然后,这些热带扰动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 来,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空气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往外甩,中心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
2、热带低压从海洋里收到较多的能量,超过了输出能量,这时,热带低压就会增强,空气旋转更快,风力更 大,气压更低。等到中心最大风力到达一定标准时,就会升到更强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强热 带风暴、台风甚至强台风或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的量决定,输入能量比输出能量多,台风就会增强,输入 和输出能量都差不多,台风就会维持现状,输入比输出小,台风就会减弱。

2025年上海市地理等级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 热点微专题5(一)风含详解

2025年上海市地理等级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  热点微专题5(一)风含详解

热点微专题05 风(建议用时30分钟)(2024·安徽安庆·三模)由于台风周围气压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均匀,其强风区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在西北太平洋,一台风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时,通常在台风的右半圆内风较强,而在左半圆内风力较弱。

所以台风的右半圆称“危险半圆”(Ⅰ、Ⅳ),左半圆称“可航半圆”(Ⅱ、Ⅲ)。

下图为台风区内“危险象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航行在台风外围风圈的海轮上,海员在甲板上背风而立,台风眼最可能位于其()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2.Ⅰ区域因风速大、海浪高、航行风险最大,称为台风危险象限。

原因是Ⅰ区域()①海洋宽阔面广,摩擦力很小,风浪会加大②风向与台风移向一致,两者叠加风速增大③与副热带高压相邻,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④因风向右转,船只易被吹进中心,难驶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为制作台风可能登陆地区的灾害风险强度评估图,可借助()A.RS和GPSB B.RS和GISC C.RS和电子地图D.GIS和数字地球(2024·广东高考真题)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5.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2024·湖南高考真题)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

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

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

据此完成6-7题。

6.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A.17日00:00—01:0018日12:00—13:00B.17日07:00—08:0018日12:00—13:00C.17日22:00—23:0018日01:00—02:00D.17日13:00—14:0018日00:00—01:007.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A.地形阻挡B.东南风影响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

在极大时一小时可以出现30-60个流星,是一年中最大的活跃期。高潮的前后数日,每小时也出现10个以上。 由于正值暑假,夜间气温也比较高,被称为最为容易观测的流星雨之一。
流星亮度一般在二等以上,和北斗七星相近,偶尔也会出现彩色的火流星,亮度直逼金星。由于明亮流星很 多,即使在光害严重的城市地区,有时也能看到不少流星。在理想的观测地区,整个晚上甚至可能看见近千颗流 星。
第一位对英仙座流星雨进行计数统计的是Eduard Heis,他在1839年统计每小时英仙座流星数量达160颗, 自此之后,Heis与全球其它观测者每年都做类似的计数,至1858年止,历年来平均每小时出现数量为37~88颗, 有趣的是,1861年突然激增至78~102,1863年更提高至109~215,到1864年数量仍高于平常。根据Giovanni Virginio Schiaparelli计算1864~1866年英仙座流星雨轨道的结果发现,英仙座流星雨极有可能和一颗周期 120年的Swift-Tuttle彗星(1862 III)有关,因为每当这颗彗星接近近日点后,流星数量便有激增的现象。 109/P Swift-Tuttle彗星最初是由Lewis Swift与Horace Tuttle分别于1862年7月发现的,当时它是一颗7.5 等的彗星,9月初时升高至二等,彗尾长25~30度(北斗七星的六倍长),相当壮观。这也是人类首度发现流星 雨和彗星之间的关联。
4、观测流星使用肉眼即可,望远镜的可视区域过小,不适宜流星观测。
观测历史
20世纪之前
PER及其辐射点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公元36年的中国史籍中,记录了超过一百颗流星,日本 与韩国也分别在八至十一世纪有详细的记载,但12至19世纪则只有零星记录。8月流星之多早已为人所知,英仙 座流星雨甚至有“圣劳伦兹之泪”之称,因为在每年8月10日的圣徒日时,在英仙座总有大量的流星出现,但英 仙座流星雨每年周期性出现的确认则是在1835年由Quételet(布鲁塞尔)所记录。

高中地理台风知识点

高中地理台风知识点

高中地理台风知识点一、什么是台风?台风,又称为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巨大风暴。

其特点是风力强大、范围广泛、降雨量大,并伴有强烈的风暴潮和暴雨。

二、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海洋水温高、纬度低、高空有较强的对流层切变等。

当海洋水温超过26℃时,会使得海面上的水蒸气大量蒸发,形成大量的水汽。

这些水汽会随着上升气流进入高空,形成云团。

云团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后,可能形成台风。

三、台风的结构台风由眼、眼壁和外围云三部分组成。

眼是台风的中心,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天空晴朗、风力较弱。

眼壁是位于眼的外围,是台风最强烈的部分,风力非常强大,降雨量也最大。

外围云则是位于眼壁外围,风力较弱,降雨量相对较小。

四、台风的移动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自转、气压场分布等。

在东半球,台风一般会顺时针方向移动;而在西半球,则是逆时针方向移动。

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台风在不同地区的移动路径也不相同。

五、台风的影响台风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台风的强大风力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切断交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台风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环境带来破坏。

六、台风预报和防御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开展了台风预测和防御工作。

台风预报主要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手段来获取数据,然后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台风防御则包括加固建筑物、疏散人员、停工停产等措施,以减少台风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七、台风与全球变暖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水温升高,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因此,台风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八、台风的命名台风的命名是为了方便预报和记忆。

世界上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命名方式,例如,亚洲地区使用的命名方式是按照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名字进行命名。

九、台风的历史事件世界上有许多重大的台风事件,例如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2013年的海燕台风等。

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带气旋“弗雷迪”2023年2月6日形成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印度洋海城,向西横穿印度洋,先后登陆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马拉维,在良好的环境下,“弗雷迪”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在生命史中经历6次快速增强过程(24小时内风力增强15米/秒)的热带气旋,也是气象观测史上最“长寿”的热带气旋。

监测显示,“弗雷迪”轨迹长度达到1.2万公里,成为21世纪以来第一个完整穿越整个印度洋的热带风暴,“弗雷迪”在莫桑比克和马拉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弗雷迪”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是()A.夏季温暖广阔的印度洋面B.人类活动干扰小C.热带气旋移动的路径较长D.地转偏向力较小2.导致“弗雷迪”在莫桑比克和马拉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次生灾害是()A.雷电冰雹B.暴雨山洪C.强风海啸D.反复登陆3.弗雷迪”在中途得以不断加速,延缓其“生命”,主要是基于()A.摩擦力小B.狭管效应C.温暖海洋D.温差增大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观测发现,城市雾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大气污染。

下图示意近十年安徽省年平均大雾日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因素中,对安徽省年平均大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河流分布B.下垫面性质C.夏季风D.纬度位置5.安徽省长江沿岸西部年平均大雾日数较少,是因为该地区()A.距海远,水汽不足B.纬度较低,气温高C.海拔高,凝结核少D.狭管效应,风力强6.城市雾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大气污染,主要原因是()①气流流动性差②热岛效应显著③昼夜温差较小④污染物排放量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贡嘎山位于川西的横断山区,主峰海拔7556米,垂直高差极大,东西坡自然带类型均较多,但宽度大多较窄。

下图示意贡嘎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分布。

完成下面小题。

7.贡嘎山难以形成宽阔的自然带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较少B.坡度陡C.热量不足D.风力大8.实地调查发现,海拔1600米以下,常绿阔叶林带并未完全分布,多被河谷灌丛和草丛替代。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台风(文字版)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台风(文字版)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台风(文字版)1、什么是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强度达到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发生在大西洋近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所以“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的范畴。

2、台风的形成台风生成于洋面温度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大气发生的一些扰动,海洋上局部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同时周围洋面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上升的空气绕着自己的中心一边按逆时针急速旋转,一边又随着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移动的台风就像一个旋转极快的巨大“空气陀螺”。

3、台风等级划分根据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小,台风可划分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5个等级。

4、台风的分布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

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

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

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

其它季节明显减少。

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

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经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经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经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

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

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不定等多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超强台风“利奇马”
最近一周,台风“利奇马”引发了大量关注,这是因为台风“利奇马”一度中心附近风力达17级以上,并且以超强台风强度登陆我国,成为浙江历史上登陆的最强的几个台风之一.在影响上,台风“利奇马”已经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影响力.最近一周,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地出现暴雨,多个内陆城市居住的人在朋友圈中发图或视频,说在家门口看“海”,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从8月10日8时-8月11日14时,台风“利奇马”已经在我国中东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山东、河北、辽宁等多个省市造成猛烈降雨,尤其是山东多地格外猛烈,山东中部出现了极大范围的累计降雨量超过250毫米的恐怖降雨区域,局地累计降雨量更是超过了500毫米.近几天超强台风“利奇马”也给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带来了巨大灾难,其中温州市永嘉县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进而引发山洪,台州临海古城全部被淹……
知识点链接
气旋与台风
1.台风形成条件:
(1)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2.台风的危害:
狂风暴雨,风暴潮.
3.预防台风的措施:
(1)加强领导与各部门密切协作;
(2)加强防台风知识的宣传教育;
(3)加快海堤建设,提高防御能力;
(4)加强气象与水文监测预警通信建设.
试题链接
下图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帕姆”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2.该气旋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答案】 B D
【解析】 1.图示“帕姆”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其移动路径受西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而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选B
2.台风的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3月份之前,就已经有台风发生;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发生海水流动较小环境中,气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该灾情可以用RS监测,而GPS只提供精准位置;而在瓦努阿图风力最大,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选D.
二.英仙座流星雨
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透露,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天象已拉开帷幕,地球今年7月17日至8月24日将穿越英仙座流星群的轨道.其中8月13日16时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将呈现极大值,每小时出现大约110颗流星.
今年中国各地可连续观测英仙座流星雨两天,最佳观察时间在8月13日和14日的凌晨0时至天亮前.今年观测英仙座流星雨有明月干扰,能目睹到流星雨的数量将会打折扣,但明亮的流星仍可划破夜空.
知识点链接
流星体与流星现象
1.流星: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2.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
试题链接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2.图示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答案】 C 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
1.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故因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产生众多的陨石坑,故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2.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流星群是许许多多沿着相同的轨道绕转太阳的流星体,它们的共同轨道在一定的宇宙空间同地球轨道相交.地球一年一度经过这一空间,并在同一天空区域形成流星雨.
三、地球发出水警报
日前,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非政府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报告称,目前全球有17个国家处于水资源极度紧缺状态,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全球多地发生水资源危机.这份报告的发布,再次引发了舆论对地球水资源现状与未来的担忧.
知识点链接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1)时空分配不均;
(2)水质污染严重;
(3)用水量大大增加;
(4)使用浪费普遍;
(5)节约用水意识不足.
2.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
试题链接
1.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位置,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深度解析】
由图可知,该国月均温大于15℃,年降水量超过2000㎜,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注意说出一种解决措施后需详细说明其理由.
【参考答案】
①从邻国购买淡水.邻国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浙江省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接近国际公认警戒线的原因是
①人口密度大②水资源污染严重③降水总量少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节约水资源的措施,正确的是
A.合理开采地下水
B.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C.海水淡化
D.修建更多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4.水资源短缺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城乡一体化
B.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C.促使产业结构调整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参考答案】A B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3.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故其人均水资源少,故是由于总量少,而主要是由于人口密度大和水质型缺水.
4.注意要求节约用水的措施,故ACD都属于开源措施,故选B项.
5.水资源短缺故需要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南水北调与浙江的缺水没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