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磁性

合集下载

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研究综述

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研究综述

有机磁性材料研究综述摘要:有机磁性材料是最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功能材料,因为其结构的多样性,可用化学方法合成,相比传统磁性材料具有比重低、可塑性强等等优点,因此在新型功能材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高分子有机磁性化合物的发展和研究近况,及其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有机磁性材料结构型复合型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organic magnetic material Abstract: organic magnetic material is a new functional material in recent twenty years,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of its structure, synthetized by chemical method ,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gnetic materials with a low specific gravity, high plasticity, and so on, so 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us of high polymer organic magnetic materials’compounds, clas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 organic magnetic material intrinsic complex一、简介历史上记载的人类对磁性材料的最早应用是中国人利用磁石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将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这一发明对航海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分子磁性》课件

《分子磁性》课件

01
02
分子磁性的产生还与分子中的电子排布有关,不同的电子排布会导致不同的磁性表现。
分子磁性的起源与分子中的电子自旋有关。分子中的电子自旋会产生磁矩,从而产生磁性。
03
分子中的原子种类
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电子排布,从而影响分子的磁性。
01
分子的几何构型
分子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中电子的排布,从而影响分子的磁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近年来,分子磁性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磁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分子磁性研究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分子磁性研究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例如,利用分子磁体的特性开发新型信息存储器件、传感器和逻辑运算器等,将有望引领信息技术的新一轮发展。此外,分子磁性研究还有望在生物医学、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分子磁性研究的意义
尽管分子磁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提高分子磁体的稳定性、降低矫顽力、实现室温下的磁有序等。
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不断涌现,为解决分子磁性领域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机遇
分子磁性研究需要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合作,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未来应继续加强对分子磁性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探索物质的磁学性质和微观机制。
加强基础研究
发展新的实验技术,提高对分子磁体的结构和性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高分子有机磁性材料

高分子有机磁性材料

高分子有机磁性材料1 引言磁性材料是一簇新兴的基础功能材料。

虽然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已发现磁石相互吸引和磁石吸铁的现象, 并在世界上最先发明用磁石作为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的应用, 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的《论衡》两书中所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 但毕竟只是单一地应用了天然的磁性材料。

人类注意于磁性材料的性能特点、制造、应用等的研究、开发的发展历史尚不到100年时间。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磁性材料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按材料的磁特性来划分, 有软磁、永磁、旋磁、记忆磁、压磁等; 按材料构成来划分, 有合金磁性材料, 铁氧体磁性材料, 分类情况如下:上述材料尽管种类繁多, 庞杂交叉, 但都属于无机物质的磁性材料或以无机物质为主的混合物质磁性材料。

近年来, 由于一种全新的磁性材料的面世, 使磁性材料家族喜添新成员, 这就是高分子有机磁性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属于纯有机物质的磁性材料。

过去一般认为,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难于具有磁性的, 因此本身具有磁性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出现, 就是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的发现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80年代末科学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它的发现在理论和应用上可与固体超导和有机超导相提并论。

有可能在磁性材料领域产生一系列新技术。

2高分子有机磁性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由于高分子有机磁性材料既属于高分子有机材料, 又属于磁性材料, 对这类材料的研究属于交叉科学,人们对这类新型材料的研究和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尽管专家们已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测量、试验和分析、研究, 但对其特性的认识仍很不系统、很不准确、很不全面。

从现已了解到的一些测试数据和分析情况可以初步看出其主要的性能特点:(1) 该材料是采用与过去所有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完全不同的高分子化工工艺制成的高分子有机物质,是高分子有机物再加上二茂铁的络合物, 分子量高达数千。

该类材料和元件制备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

NO的分子磁矩

NO的分子磁矩

NO的分子磁矩
在低温下,液态的一氧化氮是顺磁性的,而固态的一氧化氮确实逆磁性的。

这主要是一氧化氮分子中有一个单电子。

一氧化氮的磁性就是由温度和单电子两点共同决定的。

一氧化氮的偶极矩非常小。

从分子轨道理论出发,一氧化氮的电子构型和氮气一样其键级为2.5,即介于2和3之间。

一氧化氮的负离子(NO)正离子分别和氧气,氮气为等电子体。

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的制取在实验室制取少量的NO,通常采用还原稀硝酸,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来得到。

一氧化氮(NO)有顺磁性,它的分子中含有没有完全抵消的电子磁矩,因而具有分子磁矩,常温气态的一氧华氮是顺磁性的,在低温下,液态的一氧化氮是顺磁性的,而固态是逆磁性的,一氧化氮的磁性是由单电子和温度共同决定的。

高分子磁性微球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磁性微球的研究进展
较 多 的是前 面 的 2种 微球形 态 。
(1 )
o ◎ ⑧
( 2) ( 3) ( 4)
包埋 法 是 运用 机 械搅 拌 、 声 分 散等 方 法 使 子 溶液 中 , 过 雾化 、 通 絮凝 、 沉 积 、 发 等 手段 制 得磁 性 高 分子 微 球 。磁 性 粒 子 蒸 表 面 由于 有 大量 的羟基 存 在 , 亲水 性 高 分子 之 间 与
郭 卫强 ,焦艳 华
( 杭州师范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 中心 ,浙江 杭州 3 2 ) 11 1 1 摘 要 : 述了磁性 高分 子微球 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介绍 了高分子磁性微球制备方法 中比较经典的几种 ,并 综 比较 了他们各 自的优 势和不足。并对高分子磁性微球的研究方 向的未来 发展进行 了展望 。 关键词 : 纳米磁性 ; 磁性微球 ; 高分子微球
们在人体 内安全无毒 , 可降解 , 不与人体组织器官产 生免 疫 原性 , 种 性质 在 靶 向药 物 中尤其 重 要 。( 这 4 ) 功能基特性 , 生物高分子有多种活性功能基 团, 如

O H,一 C O O H,一 C O,一 N ,,一 S H H H等 可连
接具有 生物 活性 的物质 , 免疫蛋 白、 如 生物 酶等 p。 】
图 1 高分 子磁 性微 球 的 4种模 型
高分 子磁 性微 球 的优势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4个 特 性上 : 1 表 面积效 应 和体 积效 应 , () 由于微 球 的粒 径
存 在一 定 的 亲 和力 , 以把 磁 性粒 子 浸 泡 于这 些 高 所 非常小 , 导致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急剧增大 , 从而 分子的溶液中 , 再经过乳化等处理过程 , 就可 以在磁 使 其 表 面能 大 大增 加 , 很 多反 应 中表 现 出常规 试 在 性粒子表面形成高分子壳层 。在此过程中, 使用交 剂不曾有的表面活性 Ⅲ 2 超顺磁效应 , 。( ) 由于磁性 联剂对高分子壳层进行稳定化处理 , 更可以进一步 材 料 的 加 入 , l 料 的超顺 磁 性 也 成功 地 引 入到 磁 生材

磁性高分子材料简介教学文案

磁性高分子材料简介教学文案
目前,大多数结构型高分子磁性材料只有在低温下才 具有铁磁性,这类材料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这一 类高分子磁性材料与传统的磁铁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与构成
①结构多样,易于用化学方法对分子进行修裁而改变其磁性; ②磁性能多样; ③可以将磁性和其它如力学性能、光性能、电性能等特性相
结合; ④可以用常温或低温方法合成; ⑤易于加工成型,可以制成许多传统磁体难以实现的器件; ⑥密度低。这些特点使结构型高分子磁性材料作为新型光电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与构成
• 铁氧体类高分子磁性材料
与烧结磁铁相比,铁氧体类高分子磁性材料具有质轻、柔韧、成型 后收缩小、制品设计灵活等特点,可制成薄壁或复杂形状的制品,可连续 成型、批量生产,可加入嵌件而无需后加工,可进行双色成型和整体成型 ,可通过变更磁粉含量来控制磁性能,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缺点是磁性 较稀土类高分子磁性材料差,如果大量填充磁粉则影响制品强度。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很多,如包 埋法、单体聚合法、化学液相沉积法等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1)包埋法
将磁性粒子分散于高分子溶液中,通过雾化、絮凝、沉积、蒸发等 方法得到内部包有一定量磁性微粒的高分子微球。
Affimag SLE 包埋式二氧化硅磁性微球
特点: 1 具有较强的磁响应性 2 低矫顽力 3 可制备从0.25μm -5μm 粒径范围内的单分散磁 性微球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与构成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与构成
磁性颗粒均匀分布在高分子材料中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与构成
磁性高分子材料通常可分为复合型和结构型两种。
• 复合型磁性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材料与各种无机磁性物质通过混 合、粘结、填充复合、表面复合、层积复合等方式制得的磁性体。如 磁性橡胶、磁性树脂、磁性薄膜、磁性高分子微球等。

分子磁性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分子磁性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度高 、 溶解 性好 、 于加工 、 控性好 等 优点 , 易 可 并有 望 在航 天 材料 、 波 材料 、 息 记 录材 料 、 磁及 电磁 微 信 光
材料 等领 域得 到应 用 , 以近 年来对 分 子磁性 的研究 已经 成为化 学 、 所 物理 学 以及 材 料科学 等 多个领域 研
究 的热点 之一 [ 。
聚合 物 中磁相 互作 用发生 的 主要方 式 , 于分 子磁性 材料 的构筑 非常重 要 。 对 R K K Y机理 是指 通过 磁偶极 与导 电 电子发生 相互 作用 , 以导 电电子为媒 介而 发生 的交 换 ; 即 这种 作 用 也能 引起铁 磁和 反铁磁 耦合 . 主要 用 于解释 磁性 的金属单 质 ( F 、 oN 等 ) 合金 的磁 学性质 。 如 ec 、i 或
摘要
对 分 子 磁 性 材 料 的一 些 基 本 概 念 和磁 学 现 象 作 了 简 单介 绍 , 要 包 括 磁 耦 合 、 有序 、 弛 豫 和 自 主 磁 磁
旋 交叉 等几个方面。重点综述 了单分子磁体 、 单链 磁体 、 自旋交叉化合物 、 多功能复合磁体以及磁性分子组装
领 域的研究进展 。
分子 磁性是 指 由材料 中具 有未 成对 电子 的顺 磁 中心在 配位 化学 环境 中通 过孤 立或者 协 同作用表 现 出来 的行 为 。通 过研 究孤 立顺 磁离 子在 配体 场 中的 自旋状 态 , 们 可 以实 现高 低 自旋态 之间 的转变 . 人 并
通过 温度 、 压力 、 照等外 场 实现可 控调 节 _ ; 光 2 通过 研究 自旋之 间的协 同行 为 , 们 可 以对 磁耦 合 作 用 、 人
关Hale Waihona Puke 词 分子磁性单分子磁体单链磁体 自旋交 叉

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第42卷 第5期Vol.42 No.5昭通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2020年10月Oct.2020●化学研究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研究进展(昭通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摘 要: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结构,而且还具有单链磁体、单分子磁体、单离子磁体和磁致冷等特性,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在单链磁体、单分子磁体、单离子磁体和磁致冷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单链磁体;单分子磁体;单离子磁体;磁致冷中图分类号:TM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408(2020)05-0011-06李启彭收稿日期:2020-07-21作者简介:李启彭(1987— ),男,云南会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配位聚(簇)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分子基磁性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涉及化学、物理和材料等交叉学科领域[1-3]。

通过在分子水平上设计和制备分子基磁性材料,可以赋予其丰富多彩的结构和有趣的光、电、磁和催化等性质[3-5]。

分子基磁性材料在高密度信息存储、超低温磁制冷以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6-9]。

分子基磁性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和制备单分子磁体、单链磁体、单离子磁体和磁致冷等方面[6-9]。

本文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在单链磁体、单分子磁体、单离子磁体和磁致冷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分子基磁性功能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 单链磁体1963年,Glauber 等[10]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单轴各向异性的伊辛模型,并预言一维的伊辛模型,在低温下会出现慢弛豫现象,弛豫时间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

2001年,Gatteschi 等[10-11]制备了一维链状钴基化合物,实验上对Glauber 提出的理论进行了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z
gs为偶合态的g因子 gs = cAgA+ cBgB cA+cB = 1
gs = (1+c)gA/2+(1-c)gB/2
对同双核配合物gA= gB,但对异双核配合物gA≠ gB
使用不可约张量法,可得c值:
S A ( S A 1) S B ( S B 1) c S ( S 1)
通常略去斜方零场分裂常数(对轴向畸变的配合 物E = 0) 经常考虑基态的零场分裂(第一激发态与基态能 差 D)
ˆ S ˆ D[S ˆ 2 S (S (1) / 3] g S ˆ H ˆ JS H AB A B z u u u s ,基
§3 Magnetic Equation for Dinuclear Compounds 一、Homo-dinuclear system 1. 磁化率公式的推导 ①自旋哈密顿算符
对称性是Cnv(n 2)或更高 ,反对称相互作用将消失。
Hamiltonian算符为 :
ˆ H
antisym
ˆ S ˆ ] d 是矢量 d AB [S A B AB
来源:局域自旋轨道偶合和磁中心相互作用的协 同效应。 作用:使自旋彼此垂直排布,也导致多重态的零 场分裂。在反铁磁相互作用中,反对称相互作用
J 0 磁中心之间为反铁磁相互作用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
ˆ S ˆ ˆ JS H A B
ˆ S ˆ ˆ 2JS or H A B
这个唯象性算符首先由Heisenberg引入,接着Dirac和
Van Vleck进行了深入研究,因此被称为Heisenberg-Dirac
ˆ S ˆ ˆ JS H A B
ˆ S ˆ ˆ 2JS or H A B
ˆ : 磁中心A的自旋算符 S A
ˆ : 磁中心B的自旋耍符 S B
J 称为各向同性相互作用参数,它表征两个磁中心作
用的本质和大小 J 0 磁中心之间为铁磁相互作用(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
ˆ S ˆ D [S ˆ 2 S ( S 1) / 3] E ( S ˆ2 S ˆ2 ) ˆ JS H A B A A, z A A A A, x A, y ˆ S ( S 1) / 3] E ( S ˆ2 S ˆ2 ) DB [ S B,z B B B B, x B, y ˆ g S ˆ H u ( g A ,u S A ,u B ,u B ,u )
假定 两个顺磁中心完全是各向同性的;
忽略了局域的各向异性;
忽略了各向异性的磁交换作用.
局域的各向异性
当SA或SB大于1/2时,离子的各向异性应考虑(来源于
零场分裂),唯象性的Hamiltonian算符为:
ˆ D S ˆ S ˆ D S ˆ ˆ H S aniso A A A B B B
exchange interaction) + 非对称交换作用
(asymmetric exchange interaction) +反对称相互 作用(antisymmetric ireaction)
ˆ SS H ˆ iso H ˆ asym H ˆ antisym H AB AB AB AB
B B B A A B B Z Z
二、Simplified Spin Hamiltonian 1 . 仅考虑自旋载体的各向同性相互作用
ˆ H ˆ iso H ˆZ H AB AB ˆ S ˆ ˆ ˆ JS A B g A S A H g B S B H
注意:①当kT D, d , zJ 时,D, d, zJ 等可忽略, 仅在低温时考虑 单离子的各向异性、反对称交换作 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Van Vleck Hamiltonian, 简称HDVV算符.
2. 实例
Cu(II)-Cu(II) SA= SB = 1/2
ˆ S ˆ ˆ JS H A B
M
2 Ng kT[3 exp( J / kT )]
2 2
Bleany-Bowers 方程
3. HDVV算符的局限性
D:张量
当各向同性的相互作用是主要的,对AB对,总的量子数 S仍为一个好的量子数,则上述Hamiltonian算符成为:
ˆD S ˆ ˆ S H S S
Ds 可应用Wigner-Eckart 公式计算
DS (c1 c2 ) DA / 2 (c1 c2 ) DB / 2
3[S A (S A 1) S B (S B 1)]2 S (S 1)[3S (S 1) 3 2S A (S A 1) 2S B (S B 1)] c1 (2S 3)(2S 1)S (S 1)
i (0) e xp( E / kT ) i i S
P

( g M S ) 2 E i( 0 ) N e xp( ) kT kT S min Ms S
S max
E i( 0 ) e xp kT

已知
Ms S
2 ( M ) S S (S 1)(2S 1) / 3
②因自旋-轨道偶合导致激发态混入基态 用Moriya近似可评估其大小:
g Dij g J e
2
g = g-ge , J是一个中心基态和另一个中心激发态的偶合常数
2.
反对称交换作用
若双核配合物不是对称的,处于低对称性状态时,
存在反对称相互作用,当双核配合物具有对称中心或分子
1. 非对称交换作用
来源于两个方面:
ˆ D S ˆ ˆ H S asym A AB B
① 通过空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两个磁偶极子A和B的作用能为:
3( A r )( B r ) 3 E (1 / r ) A B 2 r
r两个磁偶极的距离, A =- gASA
ˆ S ˆ ˆ ˆ 2JS H AB A B g HS z ˆS ˆ S ˆ S
A B
ˆ2 S ˆ2 S ˆ 2 2S ˆ S ˆ S A B A B
2 2 2 ˆ ˆ ˆ ˆ ˆ H J ( S S A S B ) gHS Z
②允许的偶合态
Smin = SA-SB, Smax = SA+SB Smin S Smax Ms = -S, -S+1, -S+2, , S-1, S
④求Zeeman分裂能(Ei(1), Ei(2))
ˆ SM gHM ˆ Z SM SM gHS E (1) H SMS H S S z s S
⑤将Ei(0),Ei(1)代入Van Vleck方程即得磁化率公式
N (( E i(1) ) 2 / kT 2 E i( 2 ) ) e xp( E i( 0 ) / kT )
对SA = SB 总有gs = (gA+gB)/2
2 .考虑磁中心的各向同性相互作用和局域各向异性
ˆ S ˆ S ˆ D S ˆ S ˆ D S ˆ H ( g S ˆ g S ˆ ) ˆ JS H AB A B A A B B B B A A B B
g和D均为张量,当它们具有相同主轴,则有:
iso 2 ˆ ˆ ˆ ˆ ˆ H AB JS A S B j(S A S B ) 双二次交换,一般很小可忽略
ˆ D S ˆ ˆ H S asym A AB B
ˆ H
antisym
ˆ S ˆ ] d 是矢量 d AB [S A B AB
§2 Spin Hamiltonian For Dinuclear Compounds
一、Hamiltonian for dinuclear compounds
ˆ H ˆ SS H ˆ aniso H ˆ aniso H ˆZ H ˆm H AB AB A B ˆ iso H ˆ asym H ˆ antisym H ˆ aniso H ˆ aniso H ˆZ H ˆm H AB AB AB A B ˆ S ˆ j(S ˆ S ˆ )2 S ˆ D S ˆ ˆ ˆ ˆ ˆ JS A B A B A AB B d AB [ S A S B ] S A D A S A ˆ D S ˆ H ( g S ˆ g S ˆ ) ( zJ S S ˆ ) S
②一般双二次项可忽略
ˆ S ˆ )2 ˆ j (S H g S ③ A A B BH
gA, gB为局域g张量,在主轴坐标系,上式可改写为:
Z ˆ H g S ˆ H ˆ H g A,u S A,u u B ,u B ,u u
式中u表示应用磁场方向, Su是S沿着u的方向(u=x, y, z) 假设g因子各向同性,取Z轴为磁场方向,则有:
Z ˆ H g S ˆ H ˆ H g A S A, z B B, z
在磁偶合体系,SA,SB不是好的量子数,而它们的偶
合态S为一个好的量子数S取值从|SA-SB| 到| SA+SB |, ˆ H ˆ Z g S 则上式可改写为: H
③Ei(0)计算 iso ˆ 对于双核配合物偶合态S,Ms 是H 的本征态
ˆ 2 S Ms S (S 1) 2 S Ms S
E(0) (S,Ms) = -J[(S(S+1)-SA(SA+1)-SB(SB+1)] E(0)与Ms无关,在无磁场下,Ms的2S+1个自旋态的零场 能相等SA(SA+1)和SB(SB+1)为常数项,仅能移动能位的 原点,可略去E(0)(S) = -JS(S+1).
Chapter 4 Magnetism of Dinuclear Complex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