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发展简史教学文案
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

XM解密国产战斗机的发展史近日,由于局势紧,中国军机一直在南海和东海带弹巡航,进行战略值班。
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悠久,过程坎坎坷坷,从一无所有到如今领先世界的歼20和歼31,我们作为中国人是非常扬眉吐气的。
今天小编就要扒一扒历史,透过xmind 思维导图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国产战斗机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制造并驾驶飞机的是如,1909年在旧金山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飞向。
北洋时期,各军阀就装备了飞机,引进欧洲的双翼飞机,当时还算非常先进的。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也发展了自己的飞机,大量的美制飞机、制飞机、还有欧洲的飞机,抗战时期,这些飞机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武器。
而反观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缴获了少量的国民党的飞机,并参加了国成立典礼,是中国人民空军的基础。
后来的抗美援朝,中国贷款向联购买了米格15战斗机,来迎战美军。
中国第一架自行生产的歼5飞机,是通过仿制联米格15而来,不过只生产短短几年就停产了,转而生产更先进的歼6。
歼6是仿制米格17而来,生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参加过实战,击落多架国民党飞机,一共生产了5000多架,并出口很多个国家,后续衍生型号还能发射导弹。
中国生产的歼7飞机也同样大获成功,虽然仿制米格17,但是战斗力却超越了米格21,在中关系处于冰河时期取得图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时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经历了实战考验。
歼8战斗机被称为“空中美男子”,期初是通过加长加大米格21而来,并且生产出的第一架看上去就是一架放大版的米格21。
后来觉得落后,将进气道改为两侧,几首修长,大概就是今天这个模样了。
到2011年,除异大量老旧型号的歼8,但是仍有近300架在服役。
其实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我国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方案,虽然外国有同类产品,但是我国经历封锁,完全达不到技术,像歼9歼12等都最终纷纷下马。
到了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许多先进方案又纷纷上马,歼轰7战斗轰炸机虽然不是什么先进机型,但是解决了我国缺乏对地打击的平台。
兵器大观:战斗机发展史

兵器大观:战斗机发展史从一代到二代,再到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不断突破音障和热障,人类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推动着喷气式战斗机发展。
在未来,围绕着喷气式战斗机而展开的空中武器竞赛还会继续。
战争是人类尖端科技竞技的舞台,科技是战争形势的主导。
那些历经战火考验、技高一筹的战斗机成为空战最终的王牌。
二十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的成熟推动航空装备从活塞、螺旋桨飞机时代进入涡轮喷气式飞机时代,使作战飞机的飞行性能大幅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曾研制出一款飞行速度惊人的喷气式战斗机,由于没有螺旋桨,当时的人们认为它的外形十分怪异。
尽管一款新型装备无力改变一场战争、一个国家的命运,但它的出现却使未来天空中的交战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
ME2621942年7月18日,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德国研制的ME262型战斗机成功进行了首飞。
它的出现也彻底宣告了飞机活塞时代的结束。
P-80美国对于喷气式飞机的研究起步较晚。
1944年1月8日,美国P-80原型机成功试飞,该研发项目原计划需要一百八十天,但洛克希德公司却提前数十天完成了任务。
在之后的测试中P-80的飞行速度突破了每小时八百公里。
他也因此获得了流星的称号,并被重新命名为F80。
米格15F80流星与之后研制的F84雷电以及F86佩刀,共同组成了美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主战机型,而他们当时最大的对手无疑就是苏联的米格15。
米格15是苏联第一代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于1946年开始设计。
1949年1月,米格15正式交付苏联国土防空军。
米格15早期生产采用英国的发动机,但很快仿制、改进为苏联自己的发动机。
苏联人借鉴了ME262的设计经验,引进了英国的相关技术,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长处进行开发,因此该款战机在操作性上十分突出。
米格15是米格设计局的标志型机,也是苏联生产数量最多的喷气式飞机,到1954年停产时生产总数超过一万六千五百架。
据记载,从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米格15击落美机与自己损失的比例为7.9:1,1952年为2.2:1,1953年为1.9:1,显然在美苏。
航空史上战斗机的发展

航空史上战斗机的发展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保护我方运用空权以及摧毁敌人使用空权之能力的军用机种。
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种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
它由于装备了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的“偏转片系统”,稍微解决了飞机在机载机枪射击时被螺旋桨干扰的难题,使飞机第一次在飞行员可以专心驾驶飞机去攻击对方,同时也不需要另外配备机枪手。
战斗机过去根据执行任务又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和“截击机”(拦截机),拦截机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的的升空之后争取高度,在敌人的轰炸机进入我方空域之前将对方摧毁。
由于拦截机是针对高飞行高度的轰炸机群,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速度与爬升率的需求,运动性在摆在较为次要的地位。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有鉴于原子弹的摧毁威力,拦截机的发展一度成为许多国家与传统战斗机同等重要的机种。
不过在导弹逐渐成熟并大量配备之后,拦截机的特性往往可以经由传统战斗机加上导弹来满足。
因此现在趋向不再专门发展拦截机种,而是以现役的机种同时担负拦截的任务。
它有三个重要发展历程。
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
在战斗中,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手忙脚乱地互相攻击,比如石头,这就是“战斗空战”的起源。
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
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
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
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
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
战斗机发展史

PPT文档演模板
战斗机发展史
• 为保证性能要求,在气动设计上这一代已过渡到头部尖锐、 两侧进气,为改善低速性能有的采用了可变后掠翼。在翼 型上,开始采用较薄的超音速翼型。这种翼型前缘尖锐、 上下对称,常见的有菱形翼型、六面形翼型、双凸翼型。
• First air combat tactics were circling, aircraft mobility levels determin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ir combat. With Germany famous pilots Immelman's first vertical maneuvering began, the aircraft's vertical mobil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until the second world war, air combat is the main principle of "who had a height advantage, who will be able to control the fighting", four elements of individual combat then was: high, speed, mobility, firepower, so designers have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aircraft's speed and maximum altitude. As Jet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progress,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jet fighters had entered the stage of history.
战斗机发展简史

——米格-21,国内仿制型号歼-7 ——F-4“鬼怪”战斗机
发展历程——近代
第三代是20世纪70年 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
以高机动性为主要特
点旳战斗机。其代表 机型是美国旳F-14、 F-15、F-16、F/A-18, 前苏联旳米格-29、 米格-31、苏-27以及 法国旳“幻影”2023。 这一代飞机已大量服
谢谢!
发展历程——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机不但仅只是作为 防卫国土与抵挡敌人轰炸机旳力量,在摧 毁敌人旳空中武力与使用空中武力旳能力 上也扮演非常主要旳角色。战斗机不但仅 担任阻止轰炸机旳任务,也推翻轰炸机能 够经过一切防卫旳理论。
发展历程——二战
——德军BF109战斗机
发展历程——二战
——英国喷火式战机
发展历程——二战
——日本零式战机
发展历程——二战末
——美国P47战斗机 在大战结束前,战斗机旳发展已经到达一种顶峰,而且开启另外一种
世代旳来临。短短几年之间,战斗机使用旳发动机出力从数百匹直线 上升到超出两千匹马力,速度直线上升到接近音速旳区域,航程超出 2023英里,最高升限到达4万英尺。
发展历程——二战末
当代战机武器装备
二、空对空导弹。从飞行器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旳旳导弹。 歼击机旳主要武器之一。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 命中精度高、威力大旳优点。根据作战任务能够分为拦射 型和格斗型两种:
1、格斗导弹是以攻击目视距离内旳目旳为主旳导弹,又 称近距格斗导弹,多采用红外寻旳制导,发射后能够不论。
5.信息化和多功能。 因 为将来战争将由“武器平 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 战”转变,使作战飞机由 原来旳单独作战或增援平 台,转变为整体作战体系 中旳一种节点。
假想图 假想图
飞机发展史:从起源飞到来

资料飞机发展史:从起源到未来以下是历史资料的整理:一、飞机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飞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飞行的渴望和探索。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梦想着能够像鸟一样自由翱翔在天空中。
然而,真正的飞机出现是在19世纪末期。
1890年,法国人莱特兄弟开始了对飞机的研制。
他们通过研究鸟类的飞行原理,设计出了一架能够飞行的飞机。
这架飞机采用了轻质材料和简单的结构,通过蒸汽机作为动力源,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驾驶的飞行。
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也开始进行飞机的研究和开发。
这些飞机主要用于军事侦察、邮件传递等用途。
在这个时期,飞机的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二、活塞发动机飞机的诞生与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活塞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源。
活塞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等优点,使得飞机能够实现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航程。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使用活塞发动机的飞机——“飞行者一号”。
这架飞机采用了轻质材料和简单的结构,通过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驾驶的固定翼飞行。
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也开始进行活塞发动机飞机的研制和开发。
这些飞机主要用于军事侦察、轰炸、运输等用途。
在这个时期,活塞发动机飞机的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三、喷气式飞机的发明与革新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采用喷气式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源。
喷气式发动机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航程等优点,使得飞机能够实现更高的飞行性能。
1939年,德国人奥海因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
随后,英国、美国等国家也开始进行喷气式飞机的研制和开发。
这些飞机主要用于军事侦察、轰炸、运输等用途。
在这个时期,喷气式飞机的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四、超声速飞机的创新与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研制超声速飞机。
超声速飞机是指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2.5以上的飞机。
这种飞机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航程等优点,使得飞机能够实现更高的飞行性能。
中国战斗机发展简史

突然有这个念头,想随便闲扯一下中国的几款装备过的主力战机,从歼5开始,一直数到现在的飞豹、歼10、歼11,说说它们的艰辛历史,也回顾回顾中国航空和空军那段历史,我想应该还是有点益处的,至少小小普及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这个帖子依然不是插几幅图片百度几个数据就完事的,内容可能很多,也会有很多有争议的地方,没关系坑很深,慢慢填着吧。
按照时间顺序,就先从歼5开始吧从“五”到有关于歼5,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新中国的战斗机编号要从“五”开始,而不是从习惯性的“一”开始?不仅如此,连轰炸机、运输机和直升机也是如此,无不是从五开端,如轰5,运5,直5等等。
这个问题说法很多,有的说其实是有歼1/2/3/4的,只不过没有被正式赋予编号服役;也有的说新一代战机都从50年代开始服役,所以取名五,而也有一种说法,“五”谐音“无”,寓意新中国航空事业是”从五(无)到有“呵呵,说法多多,就不去细究了,不过要说新中国航空事业,尤其是战斗机研制是从歼五开始,倒也没有问题就是从歼五开始,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当时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这条道路会走的如此艰难,也更不会想到,我们如今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一切就都从歼五开始吧,从“五”到有。
歼五,首先要从抗美援朝时代的米格15讲起1950年底,随着志愿军大规模入朝作战,空中掩护成了最麻烦的问题,强大的美国空军日夜不停地对志愿军前线和后方补给线进行轰炸,志愿军伤亡惨重。
此时新中国和苏联领导人达成了成立联合空军参战的决定。
苏联方面派出第64歼击机军进入中国东北,同时大批苏联教官进入中国培训新中国飞行员,并向中国志愿军提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最先苏联人提供了部分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但是这个机型实在坑爹,在中国方面强烈抗议下,苏联最终为志愿军空军换装了米格15)在此后的战争岁月中,第64歼击机军的苏联飞行员和志愿军飞行员并肩作战,驾驶米格15战机和美制F80/84/86喷气式战斗机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大空战,而米格15也在战争中表现出色,面对当时美国最为先进的F86式喷气式战机,在性能上也不落下风,尤其在速度和垂直机动性方面要远远优于F86,而美国飞行员更是对米格15的速度和爬升性能印象极其深刻,并直接影响了第二代战机F104的设计思路。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舰载战斗机是航空母舰上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也是海军航空兵的重要装备。
随着航母舰队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航母作战的日益重要,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突破。
本文将对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技术展望进行探讨。
一、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的航母舰队已经成为主要海战力量之一,而舰载战斗机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二战时期,美国的F4F “野猫”、“地狱猫”,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等舰载战斗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战中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科技的发展,舰载战斗机也逐渐经历了从第三代到第四代再到第五代的演进。
在第三代舰载战斗机中,美国的F-14“雄猫”和F-18“大黄蜂”,苏联的苏-33等成为当时代表性的舰载战斗机,其机载雷达、电子对抗和作战性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而到了第四代舰载战斗机时期,美国的F-18E/F “超级大黄蜂”,俄罗斯的苏-33和苏-35等则继承并发展了第三代舰载战斗机的优良传统,并在雷达、武器系统、机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而到了当今,第五代舰载战斗机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主流,美国的F-35C、中国的歼-15,俄罗斯的苏-57等都成为了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的代表。
这些新型舰载战斗机在隐身性能、智能化作战系统、远程打击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质的突破,成为了航母作战不可或缺的利器。
二、舰载战斗机的技术展望1. 隐身技术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在设计上都将更加注重隐身性能。
通过采用复合材料、隐身涂层、内部武器舱等技术手段,舰载战斗机可以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内减小雷达截面积,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和作战效果。
2. 智能化作战系统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将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作战系统。
通过自动化的识别、判断和决策能力,舰载战斗机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作战,并且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6月
战斗机简介
——美军F15战斗机编队
战斗机,即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 也称歼击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飞机首次投人军事用途。自此各 国就展开了一场争夺天空的战争。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各国针对敌手性 能的研发,战斗机已演变成现代战斗中极具关键性的武器之一。
发展历程——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喷气发动机、 电子、计算机和新型材料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战斗机的发展进入了超声速阶段。与此同时, 国际社会分裂为分别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 阵营并开始了长时期的冷战,再加上此期间地 区性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接连不断,对战斗机 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推动作用。自20世纪50 年代初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问世以来,迄今为 止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一共发展了以下四代并 且开始了新一代(第五代)战斗机技术的探索。
发展历程——近代
第一代是20世纪 50年代初开始交 付使用、最大速度 M1.3~1.5的低超 声速战斗机,其代 表机型是美国的F100和前苏联的米 格-19。它们曾是 50~60年代各国 空军的主力机型,
目前除个别国家空
军还有少量装备外, 其余均已退出现役。
——米格- 19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批量生产的超 音速战斗机,中国仿制型号歼- 6
发展历程——二战
——日本零式战机
发展历程——二战末
——美国P47战斗机 在大战结束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顶峰,并且开启另外一个
世代的来临。短短几年之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出力从数百匹直线 上升到超过两千匹马力,速度直线上升到接近音速的区域,航程超过 2000英里,最高升限到达4桨性能的 极限已经在试验 环境下被了解知 道,替代推力的 研发在许多国家 相继展开,其中 又以德国与英国 的脚步较快,他 们以各自的技术 开发出第一代喷 气发动机并且在 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前让喷气式战 斗机正式服役。
——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飞机Me262
发展历程——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机不仅仅只是作为 防卫国土与抵挡敌人轰炸机的力量,在摧 毁敌人的空中武力与使用空中武力的能力 上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战斗机不仅仅 担任阻止轰炸机的任务,也推翻轰炸机可 以通过一切防卫的理论。
发展历程——二战
——德军BF109战斗机
发展历程——二战
——英国喷火式战机
发展历程——未来
目前美、中、俄等航空强国的军方、工业界和相关研究 机构已经开始了未来下一代战斗机的方案探索和技术预研 工作。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媒体披露的相关信息,可以初步 归纳出未来战斗机的可能发展方向:
1.自主智能无人驾驶。国外普遍认为,下一代战斗机发 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无人化。
2.宽频甚至全频隐身。随着各种反隐身技术的发展,目 前依靠外形设计和传统隐身材料实现低可观测的军用飞机 在未来战场上面临极大的威胁,甚至完全失效。
——英国格斗士歼击机,英国最后一款双翼歼击机设计
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歼击机的基本型态大致上 已经有了雏型:以小型机为主,强调运动性,需要 有向前射击的固定武装。
发展历程——一战后
——P26 美国陆军航空队所使用的第一架单翼战斗机
到了30年代中期,各国最先进的歼击机设计多半具有这些特点: 单翼,以金属为主的结构与外壳,后三点收放式起落架或者是有流 线型外壳的固定式起落架,采用液冷式发动机的设计多于采用气冷, 火力由采用步枪口径的轻机枪提升至12.7毫米或者是0.50英吋以上 口径的重机枪或者是20毫米以及更大口径的机炮。
——米格-21,国内仿制型号歼-7 ——F-4“鬼怪”战斗机
发展历程——近代
第三代是20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
队、以高机动性为主
要特点的战斗机。其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14、F-15、F-16、 F/A-18,前苏联的 米格-29、米格-31、 苏-27以及法国的 “幻影”2000。这 一代飞机已大量服役,
3.空天一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未来战场的不 断拓展,传统意义上的空中作战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空 天力量一体、空天战场一体已经成为趋势。
发展历程——未来
4.机载新概念武器。目 前各国正在研究的机载新 概念武器主要包括高超声 速武器、机载激光武器、 机载射频武器等,其中机 载激光武器的发展较为顺 利,在国外已接近实用化。 载新概念武器
发展历程——现代
——YF-23战斗机
发展历程——现代
——歼-20是中国工业体系迅速发展完 善的象征:电子工业提供的雷达、冶 金和材料工业提供的各类材质、配套 企业提供的机载武器,都是“百花齐 放”的结果。 2017年3月9日,中央电 视台报道歼-20战斗机已正式进入空军 序列
相对于国产第四代战机歼-20的顺利服 役,俄罗斯的T-50还在研制试飞之中 技术状态仍不稳定,服役期更是遥遥 无期。
发展历程——一战中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 战颇大的一项发明就是 机枪同步射击装置。这 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 让机枪的子弹能够在转 动的螺旋桨间隙中射出, 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 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 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 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 线,从而提高准确度, 但射速慢则是缺点。
原理图
发展历程——一战中
发展历程——近代
第二代是20世纪50年代 末60年代初开始装备、最 大速度M2一级的战斗机, 以美国的F-104、F-4,前 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 法国的“幻影”Ⅲ、“幻 影”F1以及瑞典的Saab37“雷”为代表。这一代飞 机目前在美国、俄罗斯均
已退出现役,但在其他国
家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国家 仍有较大数量装备。
是目前世界各国空军 的主战装备。
——苏-27,国内仿制型号歼-11 ——F-16“隼”
发展历程——现代
——F-35 第四代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以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
动性、高度综合的航电系统等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新一代战斗机。这 一代飞机以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歼-31和俄罗斯T-50的 为代表,其中仅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已投入现役,其余 均处于研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