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测量技巧培训分解

你会了吗?抓紧时 间练习喽!
0 固定刻度: 每刻度为1 毫米 45 0 1 2 40
测量读数=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位)
可动刻度每转1周,可动小砧就沿轴线直进(或退)0.5毫 米,若旋转n个最小分度(包括估读分度),则l=0.01n毫米。
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是否超过半刻
度?是。
0
可动刻度: 46.0
固定刻度: 2
45 0 1 2 40
读数L= 固定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L= 2 + 0.5 + 0.460 = 2.960 mm
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是否超过半刻 度?是。
30 固定刻度: 1 25 0 1 20
可动刻度: 25.0
读数L= 固定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L= 1 + 0.5 + 0.250 = 1.750 mm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
制作:黄锡来
1、外径千分尺的构造:
A P T G
H
K K’
A、固定尺头 F
P、可动尺头
F 、U型框架 G、固定尺身 H、可动尺 K、微分筒
K′微调
2、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外径千分尺,如图所示,a使用前应先检查零点,方法是缓缓转动保护旋 钮K′,使可动尺头P和固定尺头A接触,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此时可动尺 (活动套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长横线)对正,否 则有零误差,b左手持曲柄(U型框架),右手转动微分筒K使测杆P与固定 尺头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转动保护旋钮K′到夹住被测物,棘 轮发出声音为止,c拨固定旋钮使测杆固定后读数。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见的一种如图2.4-1所示,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
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
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
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
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
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
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
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
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数显千分尺构造
测砧
止动旋钮
固定刻度 固定刻度
粗调旋钮
测微螺杆
可动刻度 液晶显示屏
归“0”开关 千分尺开/关
数显千分尺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不需要估读
微调旋钮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千分尺的刻线原理
螺旋测微仪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上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 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 杆前进或后退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小分度标示0.01mm所以螺旋测微 仪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为千分 尺。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 最大可到3000mm。
实际测量时,同一位置旋转18 0°再次测量,同一个外径的 有效长度,两端、中间都要测 量。
2.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
➢ 根据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上刻度线的位置,准确读取值至0.01m m,然后根据可动刻度上的刻度相对于固定刻度上“0”刻度线的位 置,估读测量值的千分位值,按0.001mm为间隔实施估读。
作用,当听到三声“卡嗒”时,即表示达到规定测力,可以读数,
此时可确认归“0”状况。
2.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
2.4 校正
校正千分尺测杆是否有磨损,用标准棒或标准校正块进行校正,如与标准值有 偏差,测量时,则对千分尺进行相对应的加减。
当测砧与校准棒(被测物表面)接近时,必须放慢测量速度,(即改用微调旋 钮)因为千分尺测砧为硬质合金,硬度很高,与被测物接触时速度过快会使被测 物表面产生毛刺。
4.外径千分尺使用时注意事项
4.外径千分尺使用时注意事项
4.外径千分尺使用时注意事项
外径千分尺

读数L= 固定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L= 2 + 0.5 + 0.460 = 2.960 mm
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是否超过半刻 度?是。
30 固定刻度: 1 25 0 1 20
可动刻度: 25.0
读数L= 固定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L= 1 + 0.5 + 0.250 = 1.750 mm
0
整刻度: 每刻度为 1mm
45 0 1 2 40
可动刻度每转1周,可动小砧就沿轴线直进或退0.5mm,若 旋转n个最小分度(包括估读分度),则l=0.01n毫米。
测量读数=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位)
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是否超过半刻
度?是。
0
可动刻度: 46.0
固定刻度: 2
45 0 1 2 40
3.轻拿轻放,防止掉落摔坏。 4.用毕放回盒中,存放中测杆和测砧不 要接触,长期不用,要涂油防锈。
4、外径千分尺的调零判断:
5 0 0 45
没有调零, 读数偏大
5 0 0 45
没有调零, 读数偏小
5 0 0 45
调零准确
4、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半刻度:每刻度 为0.5mm
可动刻度:50等分主尺 上的0.5mm,每等分为 0.01mm
0
45
读数L= 固定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L= 0 + 0.5 + 0.006 = 0.506 mm
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练习: 是否超过半刻
度?不太清楚。
5
0 固定刻度: 0
外径千分尺使用说明

外径千分尺使用说明-、操作方法(一)、千分尺各部位说明:1、尺架2、测定砧3、测微螺杆4、锁紧螺丝5、固定套管6、微分筒7、棘轮钮8、隔热板图一(二)、量测前归零:一手持千分尺主体,一手旋转微分筒,至两测定砧接触前转动棘轮钮,使发出三至五声响,此时固定套筒管只有0刻线露出,并且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重合,读数显示0.00mm。
(三)、量测:一手持千分尺,一手持被测物,将被测部位置丁两测定砧之间,旋转微分筒使一测定砧轻轻火住被测物不致掉落即可。
(四)、读数:千分尺的读数是由带有刻度分划的刻度尺和微分筒刻度组合而成。
1、由微分筒棱边相对丁固定套管横刻线的位置读出毫米和0.5毫米数(如图二读数14.5)2、由固定套管上统刻线相对丁微分筒到线的位置读出微分筒上的格数,此格数乘分度值0.01mm,即得读数的小数部分。
(如图二读数0.13)将以上两部分读数相加,即得被测尺等读数。
(如图二示被测尺寸为14.63 mm)二、校验:(一)、校验前先把千分尺擦拭活洁,并检查量测面有无毛头,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有瑕疵者先排除。
(二)、依每一支千分尺的使用状况及范围选取适当之块规进行校验。
(三)、在校验时千分尺测量面与块规轻微接触,并急速转动旋钮使其发出三至五声轻响。
(四)、校验时校验点数应三点以上,并依据校验值予以记录。
(五)、千分尺之允收标准为土 0.01mm,电子分厘卡之允收标准为土 0.001mm。
(六)、如千分尺补正值超过土0.02mm,电子分厘卡补正值超过土0.002mm, 则将量具予以降级使用或免用。
(七)校验周期三个月。
三、活洁保养:由使用者执行。
(一)、活洁方法:1、活洁周期在每次使用完毕后,不作记录。
2、以干净之拭布擦拭分厘卡之外表,并擦拭干净。
(二)、保养方法:1、保养周期在每天使用活洁后,不作记录。
2、必要时以防锈油擦拭千分尺之外表金届部分,以防止生锈。
四、注意事项:(一)、在每次使用前应先归零,以确保量测正确。
基本操作技能之量具使用(千分尺)

基本操作技能之量具使用(千分尺)千分尺是一种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尺寸测量仪器,用来测量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尺寸,主要有外径千分尺和内径千分尺两种。
它的量程为0-25mm,分度值是0.01mm。
它的规格按测量范围分为: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等。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千分尺主要由尺架、砧座、固定套管、微分筒、锁紧装置、测微螺杆、测力装置等组成。
它的规格按测量范围分为: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等,使用时按被测工件的尺寸选用。
2、外径千分尺的常见种类千分卡尺根据其不同的原理和测量使用方法,常见的外径千分尺有游标读数外径千分尺、带表外径千分尺和数显外径千分尺等。
2-1. 游标读数外径千分尺利用游标原理细分读数的尺形手携式通用长度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测量用于普通的外径测量。
测量时,量值的整数部分从固定套管上读出,小数部分从微分筒上读出,精度为0.01mm,可估读一位数。
2-2.带表外径千分尺带表外径千分尺用于测量外尺寸的量具。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用微分筒一端和表头一端分别是进行工件尺寸的测量。
尤其是使用表头一端测量时,并具有刚性好、变形小、精度高的特点。
2-3.电子数显千分尺。
数显千分尺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和优秀的性能。
采用容栅、磁栅等测量系统,以数字显示测量示值的长度测量工具。
常用的分辨率为0.001mm的高精度数显千分尺。
另外,除了常用的各种外径千分尺外,还有各种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内径千分尺、内侧三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壁厚千分尺、螺纹千分尺等等。
3.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这里我们以游标读数外径千分尺为例,来看一下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3-1、外径千分尺刻度及分度值说明:1)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mm的刻度线,上侧刻度线在下侧二相邻刻度线中间。
2)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作旋转运动的。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外径千分尺的外观及结构如图2-8所示。
它由尺架 、占座、测微螺杆、锁紧手柄、螺纹套、固定套管、微分筒、螺母 、接头、测力装置、弹簧、棘轮爪、棘轮等部分组成。
1-尺架 2-占座 3-测微螺杆 4-锁紧手柄 5-螺纹套 6-固定套管
7-微分筒 8-螺母 9-接头 10-测力装置 11-弹簧 12-棘轮爪 13-棘轮
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1.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
固定套管上每相邻两刻线轴向每格长为0.5mm 。
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 。
当微分筒转1圈时,测微螺杆就移动1个螺距0.5mm 。
微分筒圆锥面圆周上共等分50格,微分筒每转1格,测微螺杆就移动m m 01.0500.5m m ,所以千分尺的测量精度为0.01mm 。
2.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1)先读出固定套管上露出刻线的整毫米及半毫米数;
(2)再看微分筒哪一刻线与固定套管的基准线对齐,读出不足半毫米的小数部分;
(3)最后将两次读数相加,即为工件的测量尺寸,见图2-10。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电缆有限公司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页次:02/021 用途和结构 用途:千分尺(又叫螺旋测微器)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一般用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小型零附件的长度测量,其测量的精度可准确到0.01mm 。
本公司主要用于测量单根裸导体的外径。
结构:千分尺的构造如图1所示。
千分尺小砧上的固定刻度固定在框架上,旋钮、微调旋钮和可动刻度、测微螺杆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固定刻度上。
2 工作原理千分尺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
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 ,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 ,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 。
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 ,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 。
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取名千分尺。
3 使用方法3.1 用千分尺进行测量,当小砧和测微螺杆与被测物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则可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物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
这个距离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则由可动刻度读出。
3.2 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在完全接触到物体时,微调旋钮应根据被测物的硬度情况继续往里旋3~5圈,不宜过多,以免增大读数误差。
电缆有限公司 审 批 审 核 编 制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发放号: 页次:01/02图1 外径千分尺 1—测砧;2—测微螺杆;3—固定套筒;4—微分筒 5—测力装置;6—锁紧装置;7—护板;8—后盖电缆有限公司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页次:02/02 3.3 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见的一种如图 2.4-1所示,
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
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
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一一0.5 毫米。
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 X0.5毫米=0.01
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
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
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
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
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
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岀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岀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岀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
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 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如图2.4-2读数为8.384毫米,图2.4-3读数为7.923毫米。
图 2. !-2
有的千分尺的可动刻度分为 100等分,螺距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的
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
有的千分尺,可动刻度为
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无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进 行估计。
对于已消除零误差的 千分尺,当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线的两线中间时,若可动 刻度的读数在40-50之间,则其前沿未超过 0.5毫米,固定刻度读数不必加
0.5毫米;若可动刻度上的读 数在0-10之间,则其前端已超过下刻度两相邻刻度线的一半,固定刻度数应加上
0.5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可动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
的,如图2.4-4甲所示。
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
一-误差。
如无法消除零误差,则应考 虑它们对读数的影响。
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上方,且第
x 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即说明测量时的 读数要比真实值小x.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做负零误差,如图
2.4-4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一0.03毫米; 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的下方,且第 y 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则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大
y.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正零误差,如图
2.4-4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 0.05毫米。
对于存在零误差的 千分尺,测量结果应等于读数减去零误差,即物体长度=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
读数—零误差。
使用千分尺注意事项
1 •千分尺是一种精密的量具,使用时应小心谨慎,动作轻缓,不要让它受到打击和碰撞。
千分尺内的 螺纹非常精密,使用时要注意:①旋钮和测力装置在转动时都不能过分用力;②当转动旋钮使测微螺杆靠 近待测物时,一定要改旋测力装置,不能转动旋钮使螺杆压在待测物上;③当测微螺杆与测砧已将待测物
卡住或旋紧锁紧装置的情况下,决不能强行转动旋钮。
2 •有些千分尺为了防止手温使尺架膨胀引起微小的误差, 在尺架上装有隔热装置。
实验时应手握隔热
装置,而尽量少接触尺架的金属部分。
3 •使用千分尺测同一长度时,一般应反复测量几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千分尺用毕后,应用纱布擦干净,在测砧与螺杆之间留岀一点空隙,放入盒中。
如长期不用可抹上
黄油或机油,放置在干燥的地方。
注意不要让它接触腐蚀性的气体。
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