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合集下载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名词解释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常用单位有%,ppm,ppb,ppt)。

地球化学体系:根据研究需要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特定的物质区域)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元素丰度:将元素在宇宙体或者较大的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的现象。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将发生移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

水-岩化学作用:由于地壳上部与水圈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

水-岩化学作用是地表条件下范围广泛和极为活跃化学作用,对地表系统元素的组成、演化及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水-岩化学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上部,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

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共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容化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称为—。

总分配系数(D i):为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需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3.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压。
(注:
气旋和反气旋的名称是从大气流场而来的,而高压和低压名称是从气压场而来的。)
4.生物群落:
共存于一个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不同种群。(在特定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与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地洼学说:
(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不仅地槽区可以转化为地台区,地台区也可以转化为地洼区,这种转化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
3.季风:2001年名词解释7
4.大气花房效应——又称“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地表和低层大气变暖,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0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3.枯水径流:
(将月平均水量小于或等于全年水量5%的月份算作枯水期,则枯水期内的河流径流又称为枯水径流。)
4.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5.河漫滩:
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6.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Year 2001
1.xx: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一种历法,简称阴历。以朔望月为基础,其首要成分是历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

名词解释汇总(带答案)

名词解释汇总(带答案)

名词解释汇总1.分子杂交不同的DNA 片段之间,DNA 片段与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2.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

cDNA文库特异地反映某种组织或细胞中,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因此cDNA文库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

3.选择标记基因选择基因(又称选择标记基因),主要是一类编码可使抗生素或除草剂失活的蛋白酶基因,这种基因在执行其选择功能时,通常存在检测慢(蛋白酶作用需要时间)、依赖外界筛选压力(如抗生素、除草剂)等缺陷。

4.ORF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从起始密码子开始,是DNA序列中具有编码蛋白质潜能,一段无终止密码子打断的碱基序列。

5.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 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该现象首先发现于细菌。

6.转染专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7.转导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8.质粒不亲和性在没有选择压力下,两种不一样的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系中稳定共存的现象9.RACERACE是基于PCR技术基础上由已知的一段cDNA片段,利用锚式PCR,快速扩增cDNA末端从而获得已知mRNA内一段小序列与3‘或5’的cDNA序列技术。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宏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则就是一个国民概念,就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得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得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得产品与劳务。

4.中间产品:就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得产品。

5.存货投资:企业掌握得存货价值得增加(或减少)。

6.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得投资。

7.政府支出得转移支付:只就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得物品或劳务得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与公债利息不计入GDP)8.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计入GDP)9.企业得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得社会慈善捐款与消费者呆账。

10、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11、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得产出称均衡产出。

也就就是经济社会得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与企业想要有得支出。

1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得收入中用于增加得消费部分得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得比率。

14、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得收入中用于增加得储蓄部分得比率。

15、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得比率。

1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得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得比率。

17、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得比率。

1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得比率。

19、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得比率。

20、投资:经济学中所讲得投资,就是指资本得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得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得增加。

决定投资得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与投资风险等。

21、资本边际效率:(MEC)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得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得现值之与等于这项资本品得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名词解释(包括答案)

名词解释(包括答案)

1、通缝: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2、假缝:为掩盖砌体竖向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表面做灰缝处理的灰缝。

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制成,一般规格为390mm×190mm×190mm,空心率在25%--50%的空心砌块,简称混凝土砌块或砌块。

4、原位检测:采用标准的检验方法,在现场砌体中选样进行非破坏或微破损检测,以判定砌筑砂浆和砌体实体强度的检测。

5、缺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6、结构性能检验:针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控制性能等各项指标所进行的检验。

7、垫层: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8、基层: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9、伸缝: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的伸涨缝。

10、倒置式屋面:将保温层设在防水层上的屋面11、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12、主控项目:建筑工程中的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13、背衬材料:嵌缝作业时填塞在嵌缝材料底部并与嵌缝材料无粘结力的材料,其作用在于缝隙变形时使嵌缝材料不产生三向受力。

14、地基: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层。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15、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16、基坑周边环境: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17、地下连续墙:用机械施工方法成槽浇灌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墙体。

18、冠梁: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

333教育综合100个名词解释及答案(必背)

333教育综合100个名词解释及答案(必背)

333教育综合考研名词解释100题及答案主编:蒙学教育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100题1 、“三纲领八条目”2 、《大教学论》3 、《学记》4 、1912 年教育方针5 、1922 新学制6 、白板说7 、班级上课制8 、榜样法9 、贝尔-- 兰卡斯特制10 、测验11 、产婆术12 、成就动机13 、城市学校14 、创造性15 、导生制16 、道德情感17 、道尔顿制18 、德育19 、德育过程20 、东林书院21 、恩物22 、发现学习23 、分组教学24 、个人本位论25 、公学26 、癸卯学制27 、国家课程28 、鸿都门学29 、活动课程30 、技能31 、稷下学宫32 、监生历事制度33 、教师专业发展34 、教学35 、教学策略36 、教学模式37 、教学评价38 、教学做合一39 、教育40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41 、教育模式43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44 、教育先行45 、教育学46 、教育制度47 、京师同文馆48 、精细加工策略49 、科举制度50 、课程51 、课程标准52 、课程方案53 、课程设计54 、流体智力55 、六艺教育56 、美育57 、骑士教育58 、人的发展59 、壬戌学制60 、三舍法61 、设计教学法62 、社会规范学习63 、绅士教育64 、生活教育65 、实验教育学66 、受教育者67 、书院68 、双轨制69 、苏格拉底法70 、苏湖教法71 、五育并举72 、先行组织者73 、现代教育制度74 、校本课程75 、校长负责制76 、心理发展77 、新教育运动78 、学习79 、学习策略80 、学习动机81 、学校管理82 、学校教育83 、学校教育制度84 、学在官府85 、学制87 、隐性课程88 、有教无类89 、有意义学习90 、元认知91 、元认知策略92 、知识93 、智育94 、智者95 、智者派96 、中体西用97 、终身教育98 、朱子读书法99 、自我效能感100、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解析:1 、“三纲领八条目”【解析】《大学》,原是《礼记》里一篇,《四书》之首。

植物生技名词解释,整理答案版

植物生技名词解释,整理答案版

第12章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可以稳定遗传的、易于识别的特殊的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

:morphological marker那些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外观性状,如株高、穗形、粒色或芒毛形态标记形态标记:等的相对差异。

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 marke r是指能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细胞学特征。

染色体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是常见的细胞学标记,它们分别反映了染色体结构上和数量上的遗传多态性。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

主效基因:major gene对于性状的作用比较明显,容易从杂种分离世代鉴别开来。

微效基因:minor gene基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微,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称这类基因为微效基因。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这种多态限制性长度多态性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性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或位点间DNA区段发生突变引起的。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利用酶促反应对特定DNA片段进行体外扩增的技术,该技术只需非常少量(通常在纳克级范围内)的DNA样品,在短时间内以样品DNA为模板合成上亿个拷贝。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一种随机引物的PCR标记RAPD标记所用的引物长度通常为9~10个碱基,大约只有常规的PCR引物长度的一半。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由Zabeau等(1993)发明的一项DNA指纹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来检测DNA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

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是由1~9个bp为重复单位组成的高度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呈随机分布,由于重复次数和重复程度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部分)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运动。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

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

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5、边际效用: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6、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季风(monsoon):就是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得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得、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得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得风称为季风。

大陆与海洋间得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得风系,称为季风。

季风就是海陆间季风环流得简称,它就是由大尺度得海洋与大陆间得热力差异形成得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得风称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得风为冬季风。

(2006)2、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得水在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得作用下。

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下渗及径流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与周而复始得运动过程。

(2006)3、大气环流:就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得运行得总称,指大范围内得大气层内具有一定稳定性得各种气流运行得综合现象。

就是形成各种天气与气候得主要因素,可分为行星风系、季风与局部环流。

按水平尺度划分,有某个区域得大气环流、半球或全球得大气环流;在垂直方向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得大气环流;按时间尺度划分,有日、月、季、半年、一年至多年得平均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得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与极地环流)、定常分布得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得大型扰动等。

大气环流既就是地-气系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等物理量交换以及能量交换得重要机制,也就是这些物理量得输送、平衡与转换得重要结果。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得非均匀分布就是大气环流得原动力。

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动得基本形势,就是全球气候特征与大范围天气形势得主导因子,也就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得背景。

(2006)4、洋流: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得水平运动,就就是洋流。

洋流就是海水运动得主要运动形式。

风力就是海洋得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与海底起伏等等,也有不同程度得影响。

(2006)5、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得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006)6、冰川与雪线:冰川就是寒冷地区多年积雪积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得自然冰体,在重力作用下有一定得运动。

冰川以冰为主体,还包含一定数量得空气、液体物质与岩屑。

雪线就是指常年积雪得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得平衡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与地形条件。

7、冰川物质平衡:冰川上各种相态水得收入与支出之间得数量关系,称为冰川得物质平衡。

8、冰冻圈在地球表面,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及高纬度地区,有冰盖与冰川覆盖,其下为冻土层,把这些冰盖、冰川及冻土层等称为冰冻圈。

[1]冰冻圈就是指水分以冻结状态(雪与冰)存在得地球表层得一部分,它由雪盖、冰盖、冰川、多年冻土及浮冰(海冰、湖冰与河冰)组成9、南方涛动就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得一个现象。

主要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尼地区之间得反相气压振动。

即东南太平洋气压偏高时印度洋及印尼地区气压偏低,反之亦然。

10、全球变化:地球环境中所有得自然与人为引起得变化,即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与其她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中得、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得能力得变化。

11、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得其它要素─气候﹑土壤﹑水状况﹑动物界以及地形等密切相关。

由于植被所覆盖得地面生态条件不均一,各地植物群落得性质与特征不同,所以植被实际上就是一种植物群落得镶嵌。

在全球可分出不同得植被带,首先可以区分出海洋植被与陆地植被两大类型。

12、温室效应:原指透过温室玻璃入射阳光所造成得室内增温受阻于玻璃不易散失而得以保存得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太阳得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地表受到大量得太阳短波辐射被加热,温度提高,再以长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地表得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中得水蒸气与二氧化碳吸收,大气被加热,并且部分热量又会反射回地表。

这样就使得地面实际损失得热量略小于地面以长波形式辐射释放得热量,地表与大气下层得温度有所增高。

这种作用与温室玻璃所起得作用类似,也称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中,最主要得就是二氧化碳,其次就是氧化亚氮、甲烷与氟氯碳化物及臭氧等,很多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导致全球变暖得原因之一。

13、梅雨:就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时,东亚季风推进到我国江淮流域,并维持一个准静止得锋面,导致该地区出现一段连阴雨天气。

由于这一时期正值江南得梅子成熟季节,故称之为"梅雨"。

14、山谷冰川:属于山岳冰川得一种,就是指在有利得气候条件下,雪线下降,冰川补给量增加,冰斗冰川溢出冰斗进入山谷并沿山谷流动形成得冰川。

此类冰川在山岳冰川中规模较大,从形成区得粒雪盆溢出进入山得谷底,成舌状往往下降到海拔较低得地方。

根据形态,分为单式山谷冰川、复式山谷冰川、树枝状山谷冰川与网状山谷冰川。

15、沉积相与沉积韵律沉积相就是反映一定自然环境特征得沉积体,具体就就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得沉积岩(沉积物)特征得综合。

就是沉积环境得物质表现,包含了岩相与古地理两方面得含义。

就是指按颗粒从大到小、比重从大到小得顺序先后分层沉积而成岩层得规律,在地层剖面上,表现在从老到新得顺序上,岩层依粒度从粗到细,依次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16、气旋与反气旋:17、土壤与土地:18、径流系数与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 单位时段内从单位面积产生得径流量。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得径流深与降水量得比值。

1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在一定地段得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得动物、植物与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得生物群体称为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20干旱区指属于干旱气候得地区,约占陆地面积得30%,其共同特征就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就是限制植物生长得主要因素。

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可成为高产地区。

21环境22、水文循环23、生长量24径流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得水流称为径流25、景观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与动物等所构成得综合体;26下垫面下垫面就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得地球表面。

大气圈以地球得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得下垫面。

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与植被等,就是影响气候得重要因素之一,气温、水分27、河流作用就是指流动河水对地球表面进行得削高补低得作用,包括侵蚀、搬运、沉积28、农业生态系统29、土地分类:30、海洋湾流北大西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得西部边界流,通常亦称墨西哥湾(暖)流,与北太平洋中得黑潮同为世界大洋中得著名强流。

但与黑潮相比,湾流更以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流路蜿蜒、流域广阔为其特色,并具有高温、高盐、透明度大与水色高等一系列较显著得特征。

这股来自热带得暖流将北美洲以及西欧等原本冰冷得地区变成温暖适合居住得地区,对北美东岸与西欧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31、(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得功能32、包气带、饱睡袋与潜水带:包气带: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得地带。

也称非饱与带,就是大气水与地表水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进行水分交换得地带,它就是岩土颗粒、水、空气三者同时存在得一个复杂系统。

包气带具有吸收水分、保持水分与传递水分得能力。

33、地壳运动:就是指由于岩浆活动等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得组成地壳物质得机械变动,包括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它们可以引起岩石圈得演变,促使大陆、洋底得增生与消亡,并形成海沟与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地壳运动具有永恒性、方向性、速度与规模得差异性等特点,就是地貌形成得基础条件。

34焚风效应当湿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山得背风坡得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得气流,称作焚风。

35 冰楔与沙楔在多年冻土区,由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促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在剖面上成为楔状得现象。

当冰楔内得脉冰融化后,裂隙周围得沙土充填于楔内,形成沙楔36、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得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得地形侵蚀阶地阶地主要由基岩组成。

其上很少或没有河流冲积物覆盖②堆积阶地。

由冲积物组成。

③基座阶地。

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37、夷平面与准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得陆地平面。

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与高寒夷平作用形成得平原等。

夷平作用就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得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得作用。

夷平面就是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得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

38牛轭湖与泻湖: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得局部海水水域。

在平原地区流淌得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得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得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得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39构造山与构造土构造山就是指构造作用所形成得山体。

分为褶皱山、褶皱断块山与断块山等。

构造土又称几何形土,就是冻土地面松散物质冻裂与冻融分选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形态得沉积构造与各种微地貌。

如石质多边形石环、石质构造土、石玫瑰与泥质多边形土等。

由地壳运动内力得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得地壳断陷、坳陷与沉陷等所形成得各种构造凹地,如向斜凹地、地堑及其她断裂凹地所产生得构造湖盆,经贮水、积水而形成得湖泊称为构造湖。

40新月形沙丘与抛物线形沙丘:就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得形态。

沙丘得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得两个翼,两翼开展得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得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坡度在5—20度,背风坡凹入而较陡,倾角在28—34度。

沙丘高度都不大,一般为1—5米,宽度可达100—300米。

新月形沙丘就是在单一方向得风或两种相反方向得风得作用下形成得。

大部分出现在沙漠得边缘地带。

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两个翼角指向迎风方向,平面轮廓呈抛物线状得横向沙丘。

丘高一般可达几米,翼角延伸长达几十米至几百米。

其形成多与沙丘得下部或两侧首先得到植被得固定有关。

沙丘中部在风得吹蚀下,形成一个明显得风蚀窝,迎风坡平缓,背风坡不断接受落沙,形成向前凸出得陡坡,被植被固定得部分逐渐成为稳定得翼角。

如果风蚀作用较强,沙丘得中部移动较快,两翼被不断拉长,可成为发夹形沙丘。

如果中间被风吹断,会发展成两个平行得纵向沙垄。

抛物线沙丘多分布于以半固定沙丘为主得沙地,在海岸沙地尤为多见。

41、砾漠/沙漠/泥漠又称砾石荒漠,蒙古语称戈壁指干旱地区粗大砾石覆盖得地面。

就是古代堆积物经强劲风力作用,吹走较细得物质,留下粗大砾石覆盖于地表、形成砾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