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系统 介绍共59页
数字执法管理系统(城市管理)

数字执法管理系统(城市管理)数字执法管理系统(城市管理)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数字执法管理系统的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南。
该系统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以便城市管理部门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数字化执法工作。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系统的功能、特点、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法律名词的注释等内容。
2:系统概述2.1 功能概述- 执法案件管理:系统能够对执法案件进行登记、处理、跟踪、统计等全过程管理。
- 执法任务分配:根据地域、类型等条件,自动进行任务分配并实时进行跟踪和监控。
- 执法记录管理:支持执法人员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执法记录的拍摄、、管理等操作。
- 执法数据分析:提供执法数据的统计、分析、报表等功能,方便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和评估。
- 执法绩效考核:根据执法人员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指标进行评估和考核。
2.2 特点概述- 移动化执法:系统支持执法人员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执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对执法任务和执法记录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 数据共享:系统支持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信息流通效率和执法协作能力。
- 安全保密:系统具备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数据加密功能,保障执法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3:系统安装与配置3.1 安装要求- 硬件要求:服务器(至少4核、8GB内存)、移动设备(iOS或安卓)- 软件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或以上版本)、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16或以上版本) - 网络要求:局域网内部署或云服务器托管3.2 系统配置- 数据库配置:创建数据库、设置用户权限、导入数据库脚本- 服务器配置:安装系统软件、配置系统参数、启动服务- 移动设备配置:安装执法记录APP、进行系统登录和设备绑定4:系统使用方法4.1 用户登录- 打开系统网页或启动执法记录APP-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根据角色和权限进入相应的功能界面4.2 执法案件管理- 新建案件:填写案件基本信息、相关证据材料- 案件处理:设置案件处理流程、指派执法人员、记录处理过程- 案件跟踪:查看案件进度、更新案件状态、处理案件异议 - 案件统计:按照时间、地域、类型等条件进行案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4.3 执法任务管理- 新建任务:定义任务类型、地域、计划执行时间等信息- 任务分配:根据任务要求和执法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任务分配和调度- 任务跟踪:实时查看任务执行情况、接收任务进度上报- 任务统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相关报表4.4 执法记录管理- 执法记录拍摄: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执法记录的拍摄和录制 - 执法记录:将执法记录至系统服务器并进行存储和备份- 执法记录管理:对执法记录进行分类、查询、等操作- 执法记录审核:对执法记录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执法过程及结果的合法性4.5 执法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根据不同维度和条件进行执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报表:各类执法数据报表,支持定制和导出功能-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结果进行数据挖掘、趋势分析等深度挖掘工作4.6 执法绩效考核- 绩效设定:根据工作任务和绩效指标设定执法绩效标准- 绩效评估:根据执法记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数据库脚本:用于创建和初始化系统数据库- 用户手册:详细说明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系统配置文件:包含系统相关参数和配置信息- 其他相关文档: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的其他附件6:法律名词及注释- 执法案件: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调查、检查和处理活动。
数字城管系统项目概述

1.1
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整体管理”。从内容看,包括城市自然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四个方面。城市管理的职能可概括为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
4、建立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网络基础平台;
5、建立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体系;
6、建立数字城管业务应用系统;
7、建立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综合评价体系。
1.3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运用空间网格技术,以社区为单位,每个社区的信息信息采集员负责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组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的信息报告,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对全区的城市管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
1、采用空间网格技术创建单元网格。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开辟了一个新的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以社区为基础,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通过单元地理网格的划分,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
目前,城市管理主要存在信息沟通不及时,管理被动滞后;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突出问题。
城管数字化平台简介

定性与定 量问题
﹥ 定性因素多,凭经验 作管理决策,对城市 管理的基本信息定量 的科学分析少,造成 决策依据不充分,无 法解决根本问题。
﹥ 流于形式,缺乏科学 严密性
人治与法 治问题
﹥ 城市管理需要依法进 行
﹥ 执法管理部门,人为 因素的影响仍然较大 ,管理水平波动也越 大
﹥ 管理公正性、程序性 往往得不到体现,社 会负面反应严重
组织 机构 管理
工作 流程 定义
工作 表单 定义
统计 查询 定义
权限 时限 管理
应用维护子系统
地图 数据 管理
地图 预览
图层 属性 配置
图层 控制 管理
智慧城管概述 光公平地照耀你我,照耀辉煌与平凡;在倾听中,会发
现自己正在与一个博大的世界对话,所有的风霜雪雨, 所有的世事沧桑,都只是一片自由舒卷的云朵……是倾 听,让一句简单的话语,有了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屑 的小事,一下子变得无比地亲切起来,让那些平凡的日
子,陡然增添了动人的光彩……1文.现具状们的分争析吵2小.发学展生晚背景 3.发展意义 4.国家政策
大,会广 在 养东一老标准省旁保社的险会尺要养子靠老说我保:,基险“我础的卡才数!!是据管!!大理”!的子大!!基系础家连!统应都线你用争还们支吵不别撑平的是争数台面广了据交红东,换赤省反子耳社正系统 是我大规的!”其广东省社门会户养服老务 保险他文具应听用后开,发一基础起组件 说:“范胡说!我才是”统一大用家户说权完限服又务争起来!!无文线具应盒用框被架
▪ 数字城管新模式在全国600多个地市(区县 )推广 ▪ 数字城管在应用方面进一步与政府应急、数 字执法、平安城市等整合,向数字城市方向发展 ▪ 在功能方面进一步融合移动应用,比如车辆 、人员的移动定位、移动视频监控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数字城管产生的背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扩张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却明显滞后。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问题发现不及时、信息传递缓慢、资源不能共享、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问题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机制等,表现出检查时城市管理好一点,没有大型活动城管问题就多,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数字城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数字城管发展历程2003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原区委书记陈平的主导下,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设想,并组织专家、学者、公司研究出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框架,2004年10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东城区建立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之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创建了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
2005年7月,建设部在东城区召开现场会,确定第一批10个数字城管建设试点城市(城区),随后公布了三批51座试点城市(城区)。
数字城管模式创新杭州模式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创造了“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典型模式。
杭州市数字城管机构称“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处臵中心”,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领导下行使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是全国第一个副厅级数字城管单位。
杭州市建立“月考核、月排名、月公示”制度,对年度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排名末位的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
设立了协同平台,推行“高位协调”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发生处臵争议时,由有关领导坐镇现场协调。
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专业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自协调解决。
使城市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巧用城市管理合力,确保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杭州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城管法规:《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第244号市长令),2011年准备将其提交人大立法,上升为《条例》。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20121015)

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20121015)第一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20121015)栖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简介一、中心概况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于2011年3月14日成立,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31人,分案件组、综合协调组和核查组。
中心职能是:整合12345、12319热线、市(区)级菜单、市委书记(市长)信箱、网络问政等20个举报渠道,扎口受理;实行7×24小时值班责任制,对重大保障和整治任务统一调度。
图:中心工作流程率先开通“580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谐音“我帮您12319”)拓宽为民服务途径,24小时受理城市管理方面的群众咨询、投诉,制成工单即时派遣交办,365天全天候服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回复。
1-9月份,中心共受理城管类举报20335件,日均80余件,回复率100%,办结率91.43%,满意率逐步提升,荣获2011年度全市城管系统特色项目奖和信访举报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平台建设区数字城管平台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服务发展”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3G通信、地理信息(GIS)、卫星定位(GPS)、数字加密传输和物联感知等科学技术,发挥信息综合、资源统一调度等管理优势,全力建设“功能完善、技术领先、高效实用、共建共享” 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和城市“四化”(洁化、绿化、亮化、有序化)长效管理,深入推动城管工作由被动举报向主动寻找、由静态台账向动态分析、由粗放低效向精细机动、由每月一度考评向天天、件件考核、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方式的五大转型,实现“目标长远化,管理精细化、评价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建设步骤:根据省住建厅组织省市专家论证通过的《栖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方案》,计划投入1257万元,分三期有序推进:一期在年内建成“数字城管”平台,搭建网络环境、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部件普查建库、地形图修测,与市区网络平台无缝对接,试点停车管理、环卫管理等专项建设,预计投入860万元;二期在2013年内按照“智慧城管”目标,在违建监管、广告管理、渣土运输等方面进行拓展应用,构建无缝隙的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对接各社会管理业务系统,向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平台逐步过渡,预计投入260万元;三期是在2014年构建“科学城管”平台,建设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形成以数字城管平台为载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基础架构,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幸福家园”建设,预计投入160万元。
数字城管介绍(全面)

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您莅临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参观(检查)指导工作。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中心向您介绍一下数字城管新模式和中心各项工作运行情况。
成立背景为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开发区管委会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旨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实现数字城管系统和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资源共享。
基本概况2008年9月19日,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启动。
2009年4月,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成立,进入试运行阶段。
2009年6月29日,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中心下设综合部、监督部、指挥部和监督员大队,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构建起中心的监督指挥框架体系。
代表管委会履行监督与指挥工作职能、派遣城市管理工作,督促、协调相关责任单位按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概念定义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新技术手段,创新性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一种新模式。
应用整合计算机、移动通信、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等十几项现代数字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保证城市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实现城市管理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
万米单元网格---是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城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
现在图上所显示的是我区万米单元网格的划分图和截取的一个网格内的三维立体地图。
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将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问题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分类别处置解决。
中心对辖区内井盖、垃圾桶、电话亭等部件和事件进行数字编码,录入系统,在电子地图内进行标注,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达到定位准确、发现及时、处置快速。
部件:指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
包括6大类,97小类。
分别是公共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他设施类。
杭州市数字城管运行情况介绍

杭州市数字城管运行情况介绍(2006年10月18日)2005年7月,杭州市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
8月份,建立了杭州市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杭州市数字城管建设总体方案》。
9月市政府批准立项,启动数字城管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设计和招投标工作。
11月,成立了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
今年3月28日,数字城管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上城、下城、西湖、风景名胜区四个试点城区投入试运行。
8月27日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
一、数字城管系统概况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
该系统运用3S(GIS、RS、GPS)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无线电通信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以一万平方米为一个单元,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整合管理资源,建立城市管理新模式,使信息采集、问题处置、监督评估成为完整的管理链,形成“闭合回路”的管理新体系。
数字城管(一期)管理覆盖的范围目前为主城区。
目前,数字城管的主要内容以“四化”日常管理为主的街面管理。
数字城管采用对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方法,即将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和其他城市基本要素(含地下管网)归类为六大类城市部件;将引起城市部件发生改变或影响城市环境行为列为管理事件,主要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界面秩序等五大类。
通过事部件管理的数字化,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严格、依法、精细、民本、标化”目标。
数字城管基本工作流程是:信息采集员现场发现问题,通过采集器(具有显示地点、部件、问题图像等要素的手机终端),即时传送到市城管信息中心受理平台,进行分类后由值班长转入协同平台;由协同平台作业人员向本部门或基层作业单位下达处置指令;由管理或作业部门根据指令处置问题,并将结果反馈协同平台进行审核,确认办结后再反馈信息中心。
对未完成办理的进行协调和督办;信息中心对协同平台的反馈,通过指令要求所在区域的信息采集员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的结果决定是否结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简要介绍1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简要介绍一、概述城市管理是一个综合课题,各城市的管理重点和管理特色各不相同,通过对国内其它已建城市调研以及我们的建设经验,仅建立简单的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处理系统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要,城市管理向“泛城管”“大城管”管理思路发展是主要趋势。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是以基于GIS的可视化管理为核心,采用SOA架构,集成并综合利用电子地图、全球定位技术、PDA手机、视频监控、移动视频、语音调度、工业监测监控等系统和技术,引入城市应急指挥概念设计的综合城市管理平台。
平台具有查询、求助、投诉受理、抢险抢修、公用产品质量在线监测、市政公用设施监控、城市管理指挥、调度、考核等服务和监控功能,以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标准化,使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形成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二、相关定义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新架构。
城市部件:指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本标准所指的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事件: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案件:进行确认属实后立案进入城市管理业务处理流程的城市管理事件。
三、建设管理范围及管理对象建设管理范围:大部分城市建设管理范围为城市主要建成区,以及根据城市实际管理需要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管理的内容,如公用产品质量、城市防汛、景观照明、路灯监控、建筑工地、特殊作业车辆监控、抢险抢修、突发事件等。
管理对象: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5)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七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有关设施、扩展类)和六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