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基础知识_ppt文字版.doc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ppt课件

95 民族学
96 人才学
97 劳动科学
7
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论
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4 工人,农民、青年、 5 世界政治
妇女运动与组织
8 外交、国际关系 9 法律
2 中国共产党 6 中国政治
33/37 各国共产党 73/77 各国政治
8
E 军事
0 军事理论
1 世界军事
8 战略学、战役学、战 9 军事技术
例:《地方戏曲谱研究》,入 J 617.506(跨越仿I236分)
5.自然科学各类中的专类复分表,已统一在复分号前冠“0”, 各级类目依专类复分表复分时,无需再加“0”。
例:《汽车助力器设计》,入 U463.217.02
6.主表中的类目,凡仿“一般性问题”分时,均须在仿分号 前加“0”。
例:《生活废水处理》,入 X799.303
术学
2 中国军事
3/7 各国军事
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 理学
F 经济
0 经济学
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 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经济史、经济地理
3 农业经济
4 工业经济
49 信息产业经济(总 5 交通运输经济
论)
59 旅游经济
6 邮电经济
7 贸易经济
8 财政、金融
9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0 文化理论 4 教育
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 2 信息与知识传播
事业 8 体育
3 科学、科学研究
H 语言、文字
0 语言学 4 汉藏语系
1 汉语 5-84 世界各地语系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9 国际辅助语
3 常用外国语
10
I 文学
0 文学理论
《图书馆培训课件》PPT课件

精选PPT
1
图书馆概述
• “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在 17世纪时就说过的一句名言。
在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早已深入人
心。作为知识载体的文献形式,也早已由人们所熟悉的图书、期刊、
报纸等印刷型发展到视听型、缩微型、机读型、数字型等多种形式。
书馆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有目的、
有计划地收集各专业 、各类别的专著、 教材、 教学参考
书和课外读物 ,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参考阅读 。高校图书馆
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要符合大学
生的阅读需求, 要与教学各环节紧密配合, 给学生提供广
泛的 ,有针对性的, 内容详实的各科参考书和工具书 ,
文明、进步的结晶。通过传递功能,图书馆将
自己的馆藏文献介绍给读者,读者通过对馆藏
文献的阅读,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客观
上实现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尤其在知识高度
密集的信息时代,这一精选职PP能T 更显重要。
8
•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它
担负着配合教学课程,辅助教学的重要职能作用。高校图
文献资源的无序状态地利用文献资源,就需要
对文献资源加以整序。图书馆藏书体系和知识系统的建立
就是对文献资源整序的过程。如果说,文献资源的保存是
为了文献资源的使用,那么,文献资源的整序则是为文献
资源的传递和利用提供基本精选保PP障T 。
6
• (三)文献资源传递职能
• 文献资源传递职能也称情报传递职能。图书馆中蕴藏着丰 富的文献资源,汇集着最新的科研成果,拥有大量的情报 源。及时对文献资源整序,迅速而准确地传递情报信息, 实现文献资源的价值,是图书馆释放藏书能量的重要步骤 和方式。图书馆的工作过程,就是情报的输入、输出过程。 它既是文献资源的吸收源,源源不断地吸收大量的知识信 息;又是文献资源的发生源,不断地向用户提供经过整序 和开发后的情报信息。
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ppt课件

对于不准备借阅的图书,请同学们注意:务必按索书号顺序,将书插回到它原 来所在的位置。如果没把握插回原位置,请放于书架空档或者书车上。
3.3 了解图书馆布局
心远阁(文学类图书借阅室) I文学 子约阁(数字文献阅览室) 三楼 承钧阁(艺术类图书借阅室) J艺术 俊秀阁(内阅室) Q生物科学S农业科学 TU建筑科学 四楼 兆熊阁(特藏室) 收藏本馆珍贵文献
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新生入馆教育
参考咨询部
2012.10
主要内容
一、认识图书馆 二、我馆介绍
三、文献检索知识
四、资源与服务 五、规章制度
一、认识图书馆
图书馆在英语中为“Library”,来源于拉丁语 “Libraria”,意为“藏书的地方”。 我国古代图书馆先后有府、宫、阁、观、院、斋、楼等 称谓,一般通称为“藏书楼”。 “图书馆” 一词为外 来语,日本人所创。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见诸于报刊 。正式使用这个名称的是1904年建立的湖北省图书馆和 湖南省图书馆。所以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社会 阶段的产物。 大学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教师、实验室和图 书馆)之一,是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 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的心脏” 。
开放时间是7*14小时,即每周七天,早上八点开馆, 晚上夏季十点闭馆,冬季九点半闭馆,除了法定节日外,
中间不关门、不闭馆。
2.2 入口门禁
存包柜:对不能带入图书馆的东西可存放在此
2.3 大 厅
检索图书馆馆藏书、刊
服务台:借还图书及补办借书证等
检索馆藏书、刊
2.3 大 厅
检索图书馆馆藏书、刊
出口,如有鸣叫声请与老师配合
图书馆图片
四、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图书馆学基础第1章 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精选文档

2、认为图书馆既是一个“机构”,也是 一种服务 于良芝:图书馆应该是这样一种社会机 构或服务:对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加工、 保存、传递,对文献中的知识或信息进行 组织、整理、交流,以便用户能够从文献 实体(physicai)、书目信息 (bibliographical)、及知识(intellecturl) 三个层面上获取它的资源。(2019)
对知识与信息的关系的认识 ♦ 并列关系:知识与信息并列 ♦ 包含关系:知识包含于信息? 信息包含于知识? ♦ 转化关系:信息转化为知识? 相互转化? ♦ 分立关系:知识从信息中分立 ♦ 替代关系:有共同属性,可相互替
代
从人的认知过程理解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数据(事实)→信息→知识→智慧
情报——充满歧义和被误解的概念 “情报”概念的歧义性。 对情报的理解:情报是被已知的需求 者所寻求的知识或信息。 情报与信息、知识的关系息、知识和情报的关系?
第一章 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第一节 图书馆的概念
你去过图书馆吗? 让我们去看看!
一、什么是图书馆 1、认为图书馆是一个“机构”
权威工具书如是说:
1978年版《美国百科全书》说:“图 书馆是使书籍及其前身发挥固有潜力的重 要工具。” 1993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说: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 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 构。”
(3)现代图书馆 时间界线:二战结束以后 标志: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特征:
♦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从文献收藏到文献利用; ♦ 图书馆活动:从单纯的藏书整理扩展到一项复杂的科 学工作体系; ♦ 图书馆读者:从少数人发展到面向全社会; ♦ 图书馆藏书资源:从单一的图书走向多样化的文献类 型
2、促进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文化水平 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社会提供的资金 和物力保障; 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 的教育水平和社会阅读能力; 经济生活的活跃程度决定着它对信息 交流系统的依赖程度。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培训:图书馆学基础

1.“ 交流说” 2.“新技术说”
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
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
一、普通图书馆学(General Librarianship) 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 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 机制的图书馆学。 其内容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性质、结 构、社会职能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图书 馆事业组织和管理体制,图书馆协作的理论与实 践,图书馆在人类信息交流和科技文化发展中的 地位与社会作用等等。此外,普通图书馆学还包 括: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
大纲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结语
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 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图书馆的类型 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 图书馆管理原理 图书馆管理实务 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文献数字化工作与电子版权问题
第三节 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一、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图书馆哲学,图
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体系结构,图书馆学的学 科性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图书馆性质与职能,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研究与进展,图书馆学思想史。
基础理论还应研究图书馆与社会政治、经济、教
第一节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二、图书馆学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考察中外图书馆学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到, 人们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发生了这样
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由对个体图书馆的研究,发展到对
图书馆常识PPT课件

2、文献编目的主要内容:
(1)编制通用款目:用文献著录法描述文献形 式特征和内容特征。
(2)编制检索款目:
①确定统一的题名标目、责任者标目,构成 题名款目、责任者款目。
②进行主题标引,添加主题标目,构成主题 款目。
③进行分类标引,添加分类标识,构成分类 款目
④建立规范款目及参照款目。
完整版课件
19
3、目录组织。即将各种不同性质的款目,分别 组织成为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主题目录、 分类目录。
4、目录的维护和宣传利用。
五、文献著录
1、定义
文献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 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完整版课件
20
2、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规定,文献编目应设置的 项目:(八大项)
3
图书馆的基本知识
2、什么是文献? 以一定方式记录有信息与知识的一切便
于传播并供人们阅读、查检的人工附载 物。 3、文献与图书的区别:
完整版课件
4
图书馆的基本知识
①内涵大小不同:文献包括图书,图书一般指传 统出版物,文献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现代化读物。
②载体的范畴不同:文献载包罗万象,图书主要 是纸张。
架法(包括字顺排架法、固定排架法、登录号排架法) ③文献的保管:包括文献的保护与文献的管理。
完整版课件
13
二、图书馆藏书
1、定义与特征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根据其性质、任务和
读者需求而加以收集和利用各类型文献 的集合。
特征:
①加工性;②保存性、积累性;
③共享性;④有序性、便检性;
完整版课件
14
2、图书馆藏书的体系 ①基础藏书;②重点藏书; ③一般藏书。 3、图书的预订(藏书收集) ①书目收集; ②文献选择; ③文献查重; ④文献的订购; ⑤编制预订卡。
前言关于图书馆的基本知识资料

四、馆藏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是借助于计算机查阅的文献资源, 电子资源的收藏大大突破了图书馆有限的 馆藏空间,与印刷型资源形成互补,成为 现代图书馆收藏文献资源的重要手段。读 者在书架上找不到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 利用电子资源来弥补。
信息检索与利用
四、馆藏电子资源
1.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利用电子资源; 2.部分院系机房也提供了本院系师生利用 图书馆资源的条件; 3.通过在学校网络中心在办理一定的手续、 缴纳一定的费用后在校内外其它地方利 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信息检索与利用
教学安排(5周)
• 第7周: 前言 关于图书馆的基本知识 第一讲 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第二讲 社科信息手检工具
• 第8周: 第1次实习 第三讲 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
• 第9周: 第2次实习 第四讲 社科信息机检工具(中文) 第五讲 社科信息机检工具(外文)
• 第10周:第3次实习 第六讲 网络信息的检索
• 书生数字图书馆(cdtsg/cdtsg) :
/ • 登录用户名:cdtsg, 密码:cdtsg 。 • 简介:“书生之家”是一个全球性的中文书
报刊网上开架交易平台,下设中华图书网、 中华期刊网、中华报纸网、中华CD网等子网, 集成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CD等各种 出版物的(在版)书(篇)目信息、内容提 要、精彩章节、全部全文,是著书、出书、 售书、购书、读书、评书的网上交流园地。
信息检索与利用
一、图书馆概况
工作人员228人。 可提供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科技项目
查新、文献传递、用户培训、馆际互借、 声像视听、复印复制、打印扫描、缩微复 制等多种信息服务,并为本科生、研究生 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
信息检索与利用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第四阶段,开始将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 对象
1.“ 信息资源说” 、2.“知识组织说”
命题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工作 不完全正确。 所谓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 要素,以及作为图书馆工作对象的知识、 信息等; 所谓宏观对象,则是指图书馆系统、图 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等。 对图书馆的全面考察应该是微观和宏观 相结合,它们共同构成了图书馆学的研 究对象。因此,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 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比较图书馆学是一种研究方法
原因在于: 第一,比较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图书馆学也不例外。图书馆学研究人员非常注重采用比较的 方法研究国际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许多论 著都采用了比较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阐释,而将所有采用 比较方法进行研究的论著都归入到比较图书馆学的范畴,显 然是合适的。 第二,比较图书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学术规范和术语, 也没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它所采用的方法都是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中所广泛采用的比较方法、历史方法、调查方法、 实验方法、数理统计等。 第三,比较图书馆学未能形成一支研究队伍,在所有图书馆 相关问题研究中,从事本专题研究的人数相对较少,成果也 相对有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比较图书馆学未能形成一 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只是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 应用。
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过程
1807年,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 (Martin w.Schrettinger,1772—1851) 第一次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个名词, 这一名词的出现及其随后提出的图书馆 学理论体系,标志着现代图书馆学作为 一门学科正式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信息的属性[2-5] 豌函藉幽D一、信息、知识与文献1.信息的定义[1・2]• 信息的名称:Information资讯信息•广义的信息:是物质存在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综合的信息界定:»是再现的差异;A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来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利用。
•信息资源与非加工信息及其作用*消除不确定性(基本属性)*普遍性*对物质、能量的相对独立性*物质依附性*可感性*可传输性*共享性*内容理解的歧义性*内容的可耗散性*时效性*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可伪性*存在势差3.信息的种类[5.6]•信息无时无处不在。
•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和机器信息等四种类型。
自然信息大自然中物质、能量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如:刮风、卜•雨、严寒、酷暑,等等。
生物信息生物体所携带和发出的信号、消息。
如遗传因子、气味、声响、颜色、动作,•甚至语言,等。
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号。
如语言、文字、姿势、动作等。
(人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生物。
)机器信息机器设备之间传送的信号。
如声响、温度、光线、电脉冲等。
4.信息的功能[6.7](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信息与物质、能量在本质上统-的;>物质结构、能量的转换隐含着信息及其传递;>信息显示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的方式、状态;>信息可以对信息日身的运动再显示。
(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功能>相对于信息接受者的状态改变而言。
当信息接受者接受到特定信息后,改变或确定了对事物的原有认识。
>是申农经典信息论阐释的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其他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基础。
(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信息可改变事物结构,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根据。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信息减少不确定性,也就减少无序,减少炳,增加有序度,有利于将因素整合为系统。
(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信息交流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信息提供知识的公共积累;>通过信息交流加强人们的共存感;>信息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知识1.知识的含义[8.9]•不同的知识观>古典知识观>科学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知识观>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主观知识、客观知识)>古典知识观>科学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知识观>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知识经济中的知识观(Know what、Know why、Know how> Know who ----------- OECD)•知识的定义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2.知识与信息的关系[9.11]•不同的认识>知识与信息并列>信息转化为知识>包含关系事件—符号一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综合的观点>知识是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高层次的信息;>知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信息经过人类接受、选择、处理、组合成知识。
三、文献1.文献的概念[15.16]•文献最早的文献论述:《论语•八伶》“文”指典籍,“献”指贤人。
后来专指典籍资料英语“Document”指一切文字记录;“Literature”仅指图书资料。
>文献的概念: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 通俗地讲:文献是记录有知识信息的载体。
•文献与文献信息文献是记录有信息的载体;文献信息是以一定符号记录于载体的信息,是文献所承载的内容。
当代,文献与文献信息的概念趋于模糊。
2.文献的构成[16](1)知识和信息内容:文献信息(2)记录载体:甲骨、羊皮、青铜、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文献载体的发展轨迹:从天然物到人造物;从笨重到轻便;从昂贵到廉价; 料。
)(3)记录符号:图形、文字、模拟信号、数字信号......(4)记录手段:机械、化学、磁光电3.文献的类型[16](1)依照载体形式分:古代:甲骨、金石、简策、羊皮、泥板......现代:印刷型文献、缩微文献、音像文献、机读(电子、数字)文献(2)依照出版形式分:从实体材料到虚拟材>分立关系(布里渊)>替代关系>美国,德本斯:认知动态连续体。
IBM,赫克尔:信息结构。
按内容分为基ffl 图书:成熟定型EQ 期刊:固定名称和板式;连续序号; 多作者多文章;新颖£Q 报纸:新闻、评论为主M 科技报告:正式报告、进展报告、技术札记、备忘录等形式m 专利文献:主要指专利说明书£□标准文献:按范围分为国际、区域、国家、部颁和企业标准;础、产品和方法标准 £Q 会议文献:乂称会议录m 政府出版物:各国政府所属部门发表、出版的文献的总称田学位论文:本科、研究生申请学位提交的论文ffl 产品样本:乂称产品说明书(3)依照文献性质和功能分: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书、刊、报、报告、音带、多媒体光盘......)二次文献:加工整理压缩而成的文献(目录、文摘、索引、数目数据库等)三次文献:综合分析一、二次文献,编撰而成的文献(综述、述评、报告等)4.电子出版物[18-20]>乂称机读文献、数字文献。
>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 电子出版物的定义以数字代码方式存储信息;以磁、光、电介质为载体;通过计算机等设备阅读;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2) 电子出版物的类型•按载体形态分为:磁媒体、网络媒体、光媒体•按文献类型分为:电子图书、期刊、游戏、...•按信息记录方式分为:文本式、图像式(静态、动态)•网络电子出版物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出版物。
(3) 电子出版物的优点•存储量大,体积小,密度高•查阅便捷、快速,精确度高•传播快•相对价格便宜•利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直观生动、交互性强(4) 电子出版物的缺点•保存寿命有限•技术依赖性强,不能直接阅读•存储信息易丢失•易盗版5.现代文献的特征[20-22](1)数量大、增长快>呈指数增长趋势>莫尔定律:计算机芯片处理能力每18个月增长一倍。
文献信息数量的增长也符合莫尔定律。
(2)类型复杂、形式多样>印刷型>非印刷型:缩微、视听、机读。
>多种形式并存,机读型文献地位不断上升。
(3)时效性增强>知识更新加快,文献老化加剧>科技文献平均寿命低于10年>老化的文献信息成为“污染物”(4)传播速度加快>网络技术使文献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流量增大;>文献信息流控制困难,无序状态加剧。
(5)内容交叉重复>同学科内容广泛分散;>多学科内容交叉渗透;>同一文献以多种形式出版。
(6)使用语种扩大,质量下降>么的文献是用化的专家所不憧的文字出版发行的。
6.文献的功能[22-23](1)存储、积累社会知识与信息的功能文献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为了保存和传递社会经验与知识。
是文献的基本功能。
(2)传递、扩散信息的功能文献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可信度和稳定性高、系统性强、传播久远等特点。
(3)社会教育的功能通过文献学习生产、生活知识。
现代社会,文献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工具;文献传播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道德等,影响社会成员。
(4)文化传播的功能文化在代际传播叫做“传承”;在空间扩散叫做“散播”;文献具有文化的整合功能、评价功能和积淀功能。
(5)娱乐欣赏的功能文学、音乐、艺术、游戏作品满足娱乐消遣需要;文献装帧、插图、多媒体给人愉悦感;文献阅读是一种休闲方式。
四、文献信息交流1.文献信息交流与图书馆[23-24]•信息交流人类信息交流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人类信息交流分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两种形式。
>直接交流: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而进行的信息交流。
交流的媒介主要是语言,辅之以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
(优点:生动、直观、感受性强;交流的信息具有综合性;方便、迅速,反馈及时。
缺点:受时空限制;没有存储,无法重现;受语言本身局限。
)>间接交流:人们通过辅助工具间接接触而进行的信息交流。
>间接交流的优越性恰恰是直接交流的局限性;反之亦然。
>间接交流与直接交流的最大区别在于借助工具。
>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也是最主要的形式。
•图书馆>图书馆的产生图书馆产生的前提书馆的特征描述>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 书馆存在的依据•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图书馆是对文献进行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利用的机构;•图书馆工作的实质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内容价值。
书馆学>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和设备等。
其中文献信息资源是研究的核心要素。
>文献信息交流成为现代图书馆学的关注焦点。
•图书馆学中的“交流说”流派>外国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谢拉和苏联的丘巴梁等。
>我国的代表人物有:周文俊的“文献交流说”、宓浩的“知识交流说”、南开大学的“文献信息交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