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800字

合集下载

浅谈乡土地理小论文范文

浅谈乡土地理小论文范文

浅谈乡土地理小论文范文乡土地理的教学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自近代区域地理学诞生之日就奠定了它在地理学中应有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乡土地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乡土地理小论文范文一:发挥乡土地理教学优势地理国情教育是国情、国策教育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地理课的教学,加强学生的“五爱”教育,把人地关系落实到我国的实际,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通过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把国情与乡情结合起来,要联系到省情、乡情的实际,因此发挥乡土地理教学的优势,对加强国情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乡土地理教学在“五爱”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爱”是指“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

“五爱”教育首先是“爱家乡”的教育。

自古以来,教育都从乡土教育开始的,古代出现的大量的地方志,实际上时最早的乡土教材。

家乡的水土不仅养育了学生的祖祖辈辈,还是学生本人出生,成长的摇篮。

家乡的山川地貌。

气候水文、风土人情等从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必然产生深厚的感情。

因此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最易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进而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

的思想感情。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乡土教材的课堂教学。

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基本情况、全面系统地了解家乡,不断积累增加“五爱”教育的感情材料。

2.通过野外考察、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到社会中体验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五爱”教育。

如:通过参观“武侯祠”、“内乡县衙”、“医圣祠”、“彭雪枫纪念馆”等文物古迹,认识南阳悠久的历史,认识南阳悠久的历史,通过参观名人名士古居遗址了解家乡灿烂的文化,通过调查家乡的名优特产、名牌产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

有关乡土地理论文范文

有关乡土地理论文范文

有关乡土地理论文范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

乡土地理教育日渐得到重视,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乡土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乡土地理论文范文一:乡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中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比较困难。

特别是使用新教材后,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这—问题似乎更加突出。

本文旨在分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以及如何使用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地理。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学习困难乡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数学、英语、物理可以得到90分以上甚至得到满分,但地理成绩大都不及格。

那么,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的近距离性,使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

在新教材《气象与气候》—节中,尽管课本上列举了大量的材料、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

我问他们,我们楼观和马召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他们很快地回答说:风大。

那么这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他们又哑口无言了。

我适时加以引导,使之具体化。

渭河的主要支流之一黑河发源于太白山,流经山区约100km,经马召出山后流入渭河。

每年春末夏初,渭河平原气温上升快,气温高,形成了一个相对的低压区。

而秦岭山区气温上升慢,温度低、形成了一个相对高压区。

风犹如水一样,由高处流向低处,那么,气流由高压区(秦岭山脉)经黑河河道流向低压区(渭河平原),就形成了本地有名的“马召的风”。

这是“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气温与气压成反比地道理。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原来是这样。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所收获和提高,他们不但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了解了本地的气候特点,使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变为触手可摸的具体知识。

二、利用乡土材料的直观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如在学习气候一节时,我引导学生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周至位于我国中部偏西,每年八、九月份,从西北来的冷气团与从太平洋来的驻北已久的暖湿气团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降雨锋面,常有“连月不开”之势,给我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的作物甚至绝收。

关于家乡的作文泉州

关于家乡的作文泉州

关于家乡的作文泉州说起我的家乡泉州,那可真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泉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坐落在福建省的东南沿海。

它没有北上广那样的快节奏和繁华喧嚣,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在泉州,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走在西街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街边那一座座红瓦红墙的古老建筑,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西街的小吃更是一绝!那满街飘着的香味,能把你的魂儿都勾走。

特别是肉粽,糯米软糯,猪肉鲜嫩多汁,再加上香菇、虾仁、卤蛋等丰富的配料,淋上香浓的酱汁,一口咬下去,那满足感简直无法形容!还有润饼菜,薄薄的饼皮里裹着各种蔬菜丝、肉丝、海蛎煎,口感丰富,清爽可口。

说起海蛎煎,那可是泉州的特色美食之一。

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跟着奶奶去菜市场买新鲜的海蛎。

奶奶总会精挑细选,她那熟练的手法,总能选出最饱满的海蛎。

回到家,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先把海蛎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准备好地瓜粉、鸡蛋、葱花、盐等调料。

接着,在锅里倒上油,等油热了,就把调好的面糊倒入锅中。

只听见“呲啦”一声,面糊迅速凝固,奶奶熟练地用铲子把它翻面。

不一会儿,一份香喷喷的海蛎煎就出锅了。

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上一块放进嘴里,那外酥里嫩的口感,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泉州不仅有美食,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清源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爬,一路上可以欣赏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古老的庙宇。

站在山顶俯瞰整个泉州城,那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还有洛阳桥,那可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江水,桥上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走在桥上,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能听到古代商人、行人匆匆的脚步声。

泉州的人们也是热情好客。

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哪家有个难事,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的水管坏了,水不停地往外冒。

这可把我们急坏了,正当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隔壁的叔叔听到动静赶了过来。

泉州,我的家乡作文800字

泉州,我的家乡作文800字

泉州,我的家乡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我的家乡。

她坐落在福建省的东南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泉州,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她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美味的地方美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我热爱泉州的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美景。

春天,万物复苏,花开满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

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海风习习,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宜人的凉爽。

秋天,秋高气爽,人们可以在泉州的名胜古迹中,欣赏到红叶满地的美景。

而到了冬天,虽然寒冷,但泉州的冬季并不像北方那样严寒,而是带着一种特有的温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在泉州,历史文化是我最为骄傲的地方。

泉州拥有众多古建筑和文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开元寺。

开元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寺内的佛像、壁画和建筑风格,都展现出了古代泉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除了开元寺,泉州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古迹,如清净寺、关岳庙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当然,泉州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泉州的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

最有名的当属泉州的卤肉饭和鱼丸汤。

卤肉饭色泽红亮,口感鲜美,肥而不腻;鱼丸汤则鲜美可口,汤汁浓郁。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肉粽、炸五香、四果汤等,都是值得一尝的美食佳品。

每当提到这些美食,我都会为自己是泉州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泉州的人民热情好客,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风景名胜区,我总能看到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

泉州人民淳朴善良的品质,让我对这座城市更加热爱。

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们总是热情地招待客人,并尽可能地展示泉州的美景和美食。

这种热情和友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泉州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她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美味的地方美食。

我为自己是泉州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笔触,将泉州的美景和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

[利用乡土素材,让地理走进生活]泉州地理乡土小论文

[利用乡土素材,让地理走进生活]泉州地理乡土小论文

[利用乡土素材,让地理走进生活]泉州地理乡土小论文《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地理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指出,教科书体现“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选用与使用对象的地区特点、学习条件相符的素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出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

然而高中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由于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广泛性和地理事物的典型性,所选的素材都是全球性或全国性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择乡土素材,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就乡土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乡土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XX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在高一学生的第一堂地理课上,笔者都会进行一个“开平地理知多少”的游戏活动,设问如下:(1)找出所在课室的东南西北方向。

(2)开平是什么气候?(3)开平以什么地形为主?(4)说说潭江的流向。

(5)开平为什么叫侨乡?(6)开平为什么会出现中西合璧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7)开平有什么名优产品?(8)请你介绍一下开平的投资环境。

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回答,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非常高。

以此为契机,笔者告诉学生,地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地理是一门对生活很有用的学科,学地理并不难,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

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非常有效。

二、利用乡土素材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地理教材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比如“凹岸侵蚀”“工业惯性”等)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如不能有效化解会影响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后续学习。

2018年泉州地理小论文资料

2018年泉州地理小论文资料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泉州地理小论文资料风林网络作文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写泉州地理小论文所需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概况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

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

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

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

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

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

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

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气候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

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

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

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

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

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特产。

家乡地理论文范文参考(6篇)

家乡地理论文范文参考(6篇)

家乡地理论文范文参考(6篇)地方乡土地理教学综述论文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学生年龄小,文化知识的基础比较薄弱,对家乡的了解比较肤浅。

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不能太高,内容不能太多、太泛、太深,要考虑实际效果,注意可接受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抽出专门时间,安排好课外活动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对家乡较为典型的地理事物进行参观、考察、调查、浏览活动,提高学生乡土地理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把感性知识逐步深化为理性知识,以使乡土地理教学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突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本乡本土是学生及其祖辈长期繁衍生息的地方。

故乡的乳汁哺育着学生日益成长,乡土地理是对他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的极其生动、具体的教材。

学生爱家乡,不仅是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备感亲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家乡建设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就凝聚着数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要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地理乡土地理论文利用课余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活动,并写成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很有利的。

春季本人在指导高一学生进行课题为《泉州古民居的保护现状调查》的研究性学习之际,正好赶上泉州市第12届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便鼓励并指导该课题组的学生苏梓勤同学撰写了《浅谈泉州古民居的发展与保护》一文,并最终获得一等奖。

以下是个人在指导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要认识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的意义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作为地理作业的新形式,具有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迁移、锻炼研究能力、培养创造性等作用。

已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

认真评阅小论文,利用小论文开展相应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挖掘小论文的利用潜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家乡泉州征文700字

我的家乡泉州征文700字

我的家乡泉州征文700字
泉州,这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美丽城市,是我热爱的家乡。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开元寺、清源山、西湖、东湖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泉州的繁荣和辉煌,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除了历史文化,泉州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这里有壮丽的海岸线、清澈的海水和绵延的沙滩。

鼓浪屿是泉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浪漫的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山水胜地,如南靖土楼、武夷山、天台山等,这些地方都是自然之美的体现。

泉州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它位于福建省的东南沿海,靠近台湾海峡,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的重要门户。

泉州港是中国最大的沿海港口之一,对于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泉州还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知名企业在这里设有工厂和生产基地。

作为一个泉州人,我深深热爱着这个城市。

它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让我感到自豪。

我希望未来的泉州能够继续保持其独
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们来这里旅游、投资和生活。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泉州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800字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看看下面的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

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

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

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

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

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

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

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

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

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

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
当丰富。

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

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

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

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

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

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

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Quanzhou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