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
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
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
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当前,随着“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正转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质在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在于儿童、青少年的主体的发展,在于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大家都在努力探讨、摸索。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主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1、尊重主体。
我国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对一篇课文,应允许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作者、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
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会阅读,而不是一定要接受老师的观点。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
因此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他们合作的“伙伴”。
他们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确实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充满爱心,不强迫、压制、斥责学生,不强求死记硬背,教学语言尽量饱含激情、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于变化,把自己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程度,让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创新活动。
2、鼓励想象。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
教学时,我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形象,丰富学生的表象,训练学生通过想象解决问题。
如学习《孔乙已》中“中秋过后……”这一小节,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有关描写,发挥想象,简要描述孔乙已是如何用手走来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摘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毕业论文。
为达到这1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重视学法的方面转变,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熟练掌握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如何配合全民素质教育,全面地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农村包围城市教师素质Abstract: The basic goal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f Chinese is to realiz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reach this goal, must fully let students develop voluntarily, bring out, excavate its latent energy. So,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the gentle teacher of language of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from the simple attention teaching method, to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method , is it study respect of law change , so as to lead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to pay atten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grasp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hinese, grasp the tool obtaining information , exchanging the thought, communicating views skillfully. As Chinese educator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sider conscientiously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how to cooperate with the whole people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in an all-round way , make it become qualified talents who build the motherland.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一、要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宗旨〔一〕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定要凸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练的练习,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三〕语文学习中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四〕语文学科学习中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二、要找准语文学科中的教与学的最正确契机点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教师有针对性地教。
因此,要想真正搞好语文教学,教师就得找准教与学的最正确契机点,即素质教育的实施规律。
〔一〕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之一语文学科内容涉及领域广、范围大。
因此,学生想学好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根据所讲内容设定好教学步骤,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诸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小练笔等环节,尤其是一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动脑、动口还要动手。
这些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而这些环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引导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讲内容进行设疑,可以鼓励学生由此及彼,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可以结合实例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题……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钥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好语文的根本保障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
试想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呢?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快乐,令人轻松的学习场所。
优秀的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总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教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为自己更好的教学找到最正确的教学方向。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参与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的活动。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诸多教育内容相互渗透、诸多教育者协调工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空间。
因此,课堂教学注定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如何利用课堂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几年内,我在学科教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优化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早读课时的有效利用率;二、优化课型、方法和手段,吧全面培养人才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课堂主渠道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参与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的活动。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诸多教育内容相互渗透、诸多教育者协调工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空间。
因此,课堂教学注定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如何利用课堂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几年内,我在学科教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优化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早读课时的有效利用率早读课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利用率是不高的,甚至是很低的。
它要么是用让学生课前预习新课,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要么是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或熟读已上过的课文,要么就是用来订正作业或对讲练习答案,表面看来,教室里是一片朗朗书声,师生活动频繁,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在一点点地削弱,无怪乎,学生只要上了中学,就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虽然在中学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理科课业负担加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但也必须承认,这同未能积极提高早读课时的有效利用率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基于这种认识,几年来,我力求做到在早读课的使用上,优化活动内容。
1、变简单机械的“读”为有感情有表演的“说”以两人为单位,由课代表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排上轮次,挨个去“说”。
内容不限,可以将一首诗,也可以析一首词;可以是一句名言或警句,也可以是一段寓言或故事。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一、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品德高尚、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爱国家、爱集体、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优良品德。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思想性强,理论性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在教学《梅岭三章》时,教育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革命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革命而学的思想。
二是要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人人参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两个骗子竟能骗得成千上万的人说假话?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被一位小孩子说破了真相?让学生通过讨论,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整个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
学生人人参与,教师只是进行点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使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基点,每上一个单元,都要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如学了《一件珍贵的衬衫》一文后,让学生用倒叙的手法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学了《故宫博物院》后,让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或写“我们的学校”,或写一处建筑。
把语文教学和作文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
三、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反映了学生创造力的高低。
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之浅见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浅见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
由于它具有思想性、形象性、综合性,所以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文学素质,其中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是语文素质的主要表现,下面我谈一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要抓住语文教材的思想性,给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这一特点,进行引导,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激励后人;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凛然正气,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在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时,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如,教学《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着重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写作的顽强精神,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家坚韧的毅力和严肃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要抓住关键词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因为语言是传情达意,再造现实的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划,发现点晴之笔,细致剖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使学生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沐浴其思想光辉。
如学习《最后一课》时,重点分析下课铃响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先由学生圈点关键词句,再体味人物的精神面貌,教师抓住关键词有“惨白”、“说不下去”等这些词句,对韩麦尔先生的悲愤至极的内心世界和极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学生无不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要利用课文所描述的美景、世风人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塑造健康人格。
如:讲授《背影》、《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而树立孝敬父母,报答党和人民的思想情怀。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难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何在新形势下响应时代号召,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描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表现,提出合理地意见及建议,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增强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对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表现第一点,教学语言枯燥乏味。
语文是一门讲求语言艺术的学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上,语文教师更应该善于利用其艺术性,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但是,由于许多教师思想落后,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语言隐晦、艰涩,用词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
甚至,有些教师把不良情绪带入到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无力应付。
沉闷无趣的课堂氛围,不仅让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而且降低了学生阅读文章的热情。
第二点,教学过程单一。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秉承着“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只知道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意识,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三点,教学模式呆板。
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上课一直在滔滔不绝的讲述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所教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率低下。
最后一点,教学手段落后。
受年龄和时代的限制,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依靠板书和口授传递知识。
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但是,在遇到特定的内容时,却无法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作者的意图,使学生如坠迷雾。
2.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1营造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教学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在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导、学”机制的渗透式很有必要的。
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要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关键是老师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
吻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
然而,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在教育,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从孩子抓起,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授课必须体现培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开拓”的高素质人才精神,把授课活动看作是传递信息,架桥铺路,内引外联的“成功教育”系统工程。
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启迪,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1.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
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陆游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长江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
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
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2.落实课内双基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
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缤纷的显示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
每学期我都要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写读后感。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习惯。
每学期一周的读报课或影视评论课更让学生欣喜不已,《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上的专题文章和同学们关心的影视就是素材来源,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认为,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成功教育就是学生在自我激励的机制下获得成功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取自信和力量,去追求新的成功。
我在教学中针对课文的基础知识点、能力点、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略加思考后都能回答出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如在教《谈骨气》一文之前,我先设计好导语,让学生背诵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回忆朱自清、刘胡兰、董存瑞等人的事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骨气”的理解。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而且受到了熏陶和教育。
三、深入发掘教材中人文素质教育因素,培养健康人格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我们中国历史长,文化遗产丰富,这个遗产丢了‘不好’。
”我们在把握、研究、利用语文教科书时,千万不要忘记它内在的人文价值。
在浩如烟海、佳作如林的古今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世界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史记》《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雷雨》《阿q正传》等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
语文教材从这座珍贵的文化宝藏中精选了上百篇的诗文佳作,虽然只
是沧海一栗,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珍品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熏陶。
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水平、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教师要反复钻研,潜心思索,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在教学时巧妙设立启发点,引导学生发掘、体验课中具有人文素质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从而受用终生。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爱社会、人生的高尚情操;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
让学生从或恶或善、或奸或忠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的褒贬,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培养向善之心;在鞭挞丑类的过程中,树立去恶之志。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语文的工具功能只是它的“形”,人文价值才是它的“神”。
只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才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学科的教学。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功能。
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
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尹霖,柏亚基.浅谈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田.中国科技信息,2010, (05):245}246
[2]单立强.浅谈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田.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 (01):37
[3]张征.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策略初探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01):152
[4]于群.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田.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164一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