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A、陆游B、杜牧C、李清照D、陶渊明答案:D2.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答案:C3.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A、巴金B、茅盾C、巴尔扎克D、高尔基答案:D4.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A、《琵琶记》B、《荆钗记》C、《拜月记》D、《杀狗记》答案:A5.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答案:A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D、蔡琰答案:C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谁的笔下()A、关汉卿B、汤显祖C、马致远D、白朴答案:C8.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现象?()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答案:A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出自()A、《召南·甘棠》B、《小雅·鹤鸣》C、《邢风·柏舟》D、《王风·黍离》答案:D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代诗人谁的诗句()A、高适B、王维C、杜牧D、白居易答案:B1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出自()A、柳永的《凤栖梧》B、王安石的《桂枝香》C、温庭筠的《菩萨蛮》D、周邦彦的《苏幕遮》答案:D12.下列哪位僧人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A、鸠摩罗比B、不空C、鉴真D、玄奘答案:D13.鲁迅笔下的“闰土”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A、《茶馆》B、《雷雨》C、《故乡》D、《孔乙己》答案:C14.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A、大元B、解元C、进士D、榜眼答案:C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璃答案:D16.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A、狮子B、金钱豹C、河马D、长颈鹿答案:D1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论语》答案:A18.下列不是中医别称的是()A、杏林C、黄茂D、歧黄答案:C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答案:B20.《哈姆莱特》的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文学家()A、雨果B、但丁C、巴尔扎克D、莎士比亚答案:D21.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2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答案:B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七夕节C、端午节D、元宵节答案:D2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A、初春B、晚春C、初夏D、晚秋答案:A25.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欧阳修B、王勃D、王安石答案:B2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A、李白的《赠汪伦》B、杜甫的《春望》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D、柳宗元的《江雪》答案:C27.下列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A、火烧赤壁B、风雨山神庙C、大闹野猪林D、大闹天宫答案:A28.岁寒三友指的是()A、梅、兰、竹B、菊、荷、梅C、松、梅、兰D、松、竹、梅答案:D29.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顺其自然C、道法自然D、天人合一答案:D3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李商隐B、陆游C、杜甫D、李白答案:D3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文化常识100题

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文化常识100道选择题及答案精编

文化常识100道选择题及答案精编文化常识100道选择题及答案精编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02. 王先生的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贺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06. 《三十六计》是表达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以下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0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适宜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许多计量单位,比方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以下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合适采纳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以下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设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纳,按照正文局部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表达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进行 ?〔C〕A、早上B、中午C、黄昏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以下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漂亮的地方2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 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2)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2)推荐文章2018届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题目加答案热度: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哪些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之赏文学热度: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天文历法热度:51.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52.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5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5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54、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上(含答案)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参考答案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D【解析】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B项,“秦始皇时始设太学”说法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C项,“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说法错误,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D。
5.B【解析】B项,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
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故选B。
6.C【解析】C项,“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故选C。
7.B【解析】A项,“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
“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
C项,“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说法错误。
“二京”指长安和洛阳。
D项,“《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说法错误。
范晔南朝宋。
故选B。
8.C【解析】C项,“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故选C。
9.B【解析】B项,“避司马炎讳”解说错误,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高考备考: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答案1.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答案: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C【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答案A“左迁”必是降职。
1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15.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答案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