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2

合集下载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土壤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土壤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第四章土壤环境一、名词解释1.土壤胶体[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μm或小于1μm,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

土壤胶体是土壤同体颗粒中最细小的微粒,是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部分,它和土壤一起构成土壤胶体体系。

2.土壤团聚体[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的矿物颗粒不都是呈单独颗粒存在,大都是互相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较大的结构体。

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

一定条件下,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活动,通气、保水、保肥就是土壤结构良好。

3.土壤吸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土壤吸附作用是指土壤通过生物吸收、机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离子交换等方式将周边的物质固定在土壤表面或内部。

其中,生物吸收是指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保蓄作用;机械吸收是指土壤是多孔性、具有巨大表面积的物质,能把大于孔隙的物质阻留,小于孔隙的颗粒也能阻留在土壤中;物理吸收(分子吸收)是指土壤颗粒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作用;化学吸收是指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物质相互作用,产生难溶性化合物而固定在土壤中的现象。

4.土壤盐基饱和度[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在土壤胶体的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土壤盐基饱和度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

5.土壤潜在酸度[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潜在酸度是指土壤胶体所吸附的可交换性H+及Al3+水解所产生H+的总称,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交换酸是指过量的盐类(KCl、NaCl或BaCl2)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将H+及Al3+交换转入溶液所表现的酸度。

水解酸是指用弱酸强碱盐(NaAC)溶液处理土壤时,交换的H+所表现的酸性。

6.土壤污染[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土壤污染是指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或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

土壤环境隐患排查报告(3篇)

土壤环境隐患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全面了解土壤环境现状,及时发现和消除土壤环境隐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单位对辖区内土壤环境进行了全面排查。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方法1. 排查范围本次土壤环境隐患排查覆盖了我单位辖区内的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等,共计XXX平方公里。

2. 排查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土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源调查报告等资料。

(2)现场调查:对排查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源分布等。

(3)采样检测: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选取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土壤环境质量,查找土壤环境隐患。

三、排查结果1.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经过排查,我单位辖区内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适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2. 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隐患(1)工业用地:部分工业用地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隐患,如镉、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2)农业用地:部分农业用地存在农药残留、化肥残留等有机污染隐患。

(3)居民用地:部分居民用地存在垃圾堆放、生活污水排放等污染隐患。

3. 污染源分布情况(1)工业污染源:辖区内共有XXX家工业企业,其中XXX家企业存在土壤污染隐患。

(2)农业污染源:辖区内共有XXX家农业企业,其中XXX家企业存在土壤污染隐患。

(3)生活污染源:辖区内共有XXX个居民小区,其中XXX个小区存在土壤污染隐患。

四、隐患整改措施1.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1)对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工业企业,要求其进行污染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2)对农业用地,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

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 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N为样品数;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值(附录A);s2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D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

监测过程——样品流转
装运前核对
在采样现场 样品必须逐件与 样品登记表、样 品标签和采样记 录进行核对,核 对无误后分类装 箱。
运输中防损
样品交接
运输过程中 严防样品的损失、 混淆和玷污。对 实验 室,送样者和接 样者双方同时清 点核实样品,并 在样品交接单上 签字确认,样品 交接单由双方各 存一份备查。
水稻土剖面示意图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
监测单元
布点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 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灌溉水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 起由密渐疏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主导风向 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均匀布点
简单随机布点
分块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
完全不带主观限 制条件
分块正确则代表 性较好
适用于土 壤污染物含量变化
大的区域
监测过程——样品数容量
由均方差和绝对 偏差计算
由变异系数和相 对偏差计算
N=t2s2/D2
N=t2Cv2/m2
式中:N——样品数; t——选定置信水平一定
自由度下的t值; s2——均方差; D——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监测过程——样品制备
常规监测制样过程:
土壤样品(>500g)
自然风干
除去砂砾/植物根系等异物
过2mm筛
>2mm部分
<2mm部分
土团
研磨
混匀
称重 记录
称重 分样
存档样品(约200g)
实验室样品(约200g)
分样(各100g)

土壤环境标准

土壤环境标准

土壤环境标准土壤环境标准是指对土壤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性质和分布范围等进行评价和规定的一套标准。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土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一、标准制定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3. 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二、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区域的土壤环境评价和监测。

三、主要指标及限值1. 污染物指标: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等。

2. 限值:根据不同污染物质,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限值。

如重金属铅的限值为300mg/kg,苯系物质的限值为10mg/kg等。

四、评价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按照规定方法采集土壤样品。

2. 实验室分析:采用合适的实验室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3. 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与标准限值进行比较。

4. 评价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标准限值,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价。

五、监测要求1. 监测频率:根据不同地区和污染物质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2. 监测点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覆盖不同类型的土壤环境。

3. 监测方法:应采用规范化的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

六、标准执行和管理1. 土壤环境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

2. 地方政府应按照标准要求制定本地区土壤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3. 对于违反土壤环境标准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七、总结土壤环境标准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国家土壤 环 境质量二 级标准

国家土壤 环 境质量二 级标准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频繁,土壤环境质量备受关注。

土壤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关系密切,因此各国纷纷制定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保护土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的,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参照了国际上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共包括59项指标,按照有毒有害物质、营养元素、物理性质、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五个方面分类。

标准分为A类和B类,其中A类土壤为农田土壤和食品生产用土的质量标准,B类土壤为非农业用途下的土壤的质量标准。

1.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是指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有害的物质,其检测指标包括总汞、总镉、总铅、总铬、总砷、总镍、总铜、总锌等。

2.营养元素营养元素是指土壤中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物质的元素,其检测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交换性钠。

3.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其检测指标包括土壤质地、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持水量、空气容积、土壤酸碱度等。

4.微量元素5.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是指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其检测指标包括总α、总β、钍、铀、钾等。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评估各类土壤的环境质量,也可以指导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土地利用和污染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准确评估土地的环境质量,并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土壤污染的发生和蔓延。

四、总结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维护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然而,标准的制定只是起点,实施和执行才是关键。

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和监督,推动土地利用和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以不致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在籽粒或可食部分中的过量积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或影响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为界限。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才开始系统研究土壤标准。

我国在近几年已开始对农药和某些重金属元素进行土壤标准的研究。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颁布日期:1995-1-1,实施日期:1995-12-1,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号: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1 主题内容与适用于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谁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环境科学概论之土壤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之土壤环境问题
如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石 膏(CaSO4·2H2O)等,是原生矿物化学风化的最终产物, 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
6
(2)三氧化物 如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矿(2Fe2O3· 3H2O)等,
是硅酸盐类矿物彻底风化的产物,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的土壤中,特别是基性岩(玄武岩、安山岩和石灰墙) 上发育的土壤中含量最多。 (3)次生硅酸盐类
33
污染源分类 自然污染源:自然界中某些矿床或物质富集中心周围由于自然 扩散使附近土壤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超出土壤正常含量的范围, 造成土壤污染。
人为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源:直接由工业“三废”引起的土壤污染; ②农业污染源:农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如化肥、农药和农用地膜
等的施用(使用)造成的; ③生活污染源:是指含有致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活
环境科学概论之土壤环境问 题
4.1 土壤环境概述
4.1.1 土壤的概念和特征
土壤是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层次。 土壤的本质特征:
一是具有肥力,即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营养条件(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 力;
二是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物质的能力。
2
4.1.2 土壤的组成
35
其他有机污染物:酚类物质、石油、稠环芳烃、有机洗涤 剂等
②无机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物如Hg As Cd Pb Cr Cu Zn 等以及有害 的氧化物、酸、碱、盐、氟等;
过量的氮和磷植物营养元素;
▪ 物理污染物 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
工业垃圾等。
▪ 放射性污染物 如:铯、锶等放射性元素为主 ▪ 生物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在我国北方地区 , 1 4个县市的 69个点位的调 查表明 , 37个点位的地下水NO 3 -含量已高 达 50mg/L。 1994年 ,我国农药的施用量已超过 2 . 2× 1 0
5t,占世界农药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土壤所以具有净化功能,这是由于 土壤在环境中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1、由于土壤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和土壤动物,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 种物质都能被分解转化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5、铅(Pb)

数量:2~200mg/kg,一般为13~ 42mg/kg。背景值16ppm. 污染源:铅锌矿开采 、含铅汽油、蓄电池、 青铜冶炼颜料、釉彩、涂料、医药、化学 试剂等 毒性:影响光合作用,抑制养分吸收;贫 血、高血压、智力衰退等
物理自净
化学自净 生物自净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三、土壤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最 大容纳量

土壤环境容量被定义为:“土壤环境单元一定 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 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
免疫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3、汞(Hg)


含量:0.065mg/kg
污染源:金矿炼金,生产含汞制品的工厂, 包括:日光灯、体温计,血压表、气压计、 整流器等,其他如升汞、中药中的轻粉、 红粉、制造雷管的雷汞等 毒性:在心、脑中蓄积,导致神经损伤
污染源:炼钢厂、铬矿、电镀、鞣革、
颜料、合金、油漆、印染、胶印。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毒性:腐蚀皮肤、造血障碍等
污染实例:河北省文安县电镀村儿童 发铬的含量明显高与对照村,其体内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 而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此时才能被称 为污染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物对磷钾的吸收

污染实例:日本的镉米事件 病症: 骨痛病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2、铬(Cr)

含量:我国土壤小于80 mg/kg. 一般 为50~60 mg/kg。

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 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 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土壤背景值的用途:

1、农田施肥 2、土壤污染评价 3、计算土壤环境容量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二、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
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
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3.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基地,通过
植物的吸收作用,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起着转化和转移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4、铜(Cu)


含量:2~100mg/kg, 平均 20-30mg/kg
污染源:铜矿,煤的燃烧、城市污泥。含 铜农药。印刷电路板厂。 毒性:影响光合作用,引起缺铁;在人的 肝脏积累。 污染实例:计算机主板厂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7、砷(As)


含量:0-195mg/kg, 平均9.36mg/kg.
污染源: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土法 炼砷、含砷农药、磷肥、煤。

毒性:低浓度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茎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污染案例:闻名世界的“水俣病”。 在日本九洲熊本县水俣湾,曾发生 “海藻枯萎、鸟死猫疯,人群耳聋, 手指颤抖,精神错乱,瘫痪致死”医 生束手无策的怪病,后经多年调查, 才找到元凶—汞中毒。20年间,水俣 湾3000余人染病,200多人丧命
紫色土(中性)
0.74
430
11
110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四、土壤污染的概念(三种定义):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 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以特定的参照数据来加以判断的,如以土 壤背景值加二倍标准差为临界值,如超过 此值,则认为该土壤已被污染。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土壤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的概念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第三节 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第四节 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响 第五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四章 土壤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并非危言耸听:

我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已达1000万 hm2.粮食减产达1.3×1010kg;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用 量的 2 . 9倍.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防治土壤污染,保护Fra bibliotek壤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
——— 实际上已成为突出的全球问题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环璋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学俭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6、锌(Zn) 数量:土壤中10-300mg/kg。平均 100mg/kg。 污染源:电池、农业污泥、垃圾、农 药、铅锌矿、煤等 毒性:>50mg/kg时植物中毒。抑制 光合作用,失绿症。 污染实例:某电镀厂
表13-2 我国主土壤重金属临界含量
土壤
黑土 厌钙土
(mg/kg)
Ca 298 110 42 25
Cd 1.42 2.30
Pb 530 300
As
黄棕壤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潮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