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医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老年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医疗服务和管理。
三、责任主体1. 医院院长: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2. 医疗科:负责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3.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老年患者的具体安全管理措施。
4. 护理部:负责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四、制度内容1.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1)设立老年患者优先窗口:门诊挂号、收费、取药等窗口设置老年患者优先窗口,并保留现金支付方式。
(2)提供全程陪同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全程轮椅推车护送、陪同就诊等伴医服务。
(3)加强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诉求,尊重其意愿,确保医疗服务符合其需求。
2. 安全保障措施(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确保医院环境整洁、无障碍设施完善,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2)实施分级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实施分级护理,确保患者安全。
(3)强化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3. 护理质量提升(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老年患者护理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2)落实护理责任制: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老年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3)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4. 陪护与探视管理(1)陪护管理:医生评估住院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决定是否需要陪护。
患者或家属自主选择护工陪护、家属或自带保姆陪护。
(2)探视管理:实施封闭管理,开放预约探视。
探视人员应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落实手卫生,遵守医院和病区的管理规定。
五、监督与考核1. 医疗科负责定期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老年人入院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老年人入院期间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入住老年患者的医疗、护理及生活管理。
二、入院前的准备1. 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生活习惯等,做好入院前的评估。
2. 对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如行动不便、失智等,需提前做好相应的护理准备。
3. 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设施安全、完好。
4. 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如轮椅、拐杖等。
三、入院后的安全管理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新人院老人及心理、行为异常的老人应作重点交接班。
2. 老人出入院要有登记制度,外出活动要有请假、登记制度,不能自理老人外出时需要有人陪伴。
严防老人走失。
3. 加强老人物品管理,防止危险物品带人居室。
4. 加强巡视,对行动不便、失智及意识模糊的老人要求重点巡视,以防意外。
5. 特护老人洗澡应有护理员照料,防止烫伤、跌倒。
自理老人洗澡,不倒锁房门,护理员巡视、协助。
6. 护理单元各种设备,如电器、灭火器、门窗、玻璃、床架、扶手、助行设备等,应定期检查,若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7.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
8.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
四、医务人员职责1.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 医务人员应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
3.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4. 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5. 医务人员应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五、其他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通过实施老年人入院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老年人入院期间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概述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概述
第31页
防范办法
3.防窒息
采取科学进食体位, 应在患者进食时采取 舒适体位, 普通坐位或半卧位, 卧床患者应抬 高床头30-40°, 以利于吞咽动作, 降低误吸 机会, 预防窒息。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概述
第32页
防范办法
3.防窒息
促进痰液排除, 对于痰液粘稠, 咳痰困难 患者应加强翻身、拍背,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不能自主咳痰患者备好吸痰装置。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概述
第16页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概述
护士长应有敏锐观 察力和风险评定意识, 重 视管理前瞻性。经过提 出预见性护理办法, 指导 护士有重点地对患者进 行观察及护理。
第17页
只有搞好入 院评定工作
才能有针对性、主动性、预见性地制订 和实施护理计划, 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全 方位服务。如患者入院时检验皮肤, 有问题及 时处理, 作好护理统计, 不能翻身患者, 建立翻 身卡, 用防褥疮气垫床, 预防皮肤压伤。
第8页
老年人潜在不安全原因
3 窒息
老年人因为呼吸肌弹性降低, 肺功效下降, 咳嗽反射能力降 低, 纤毛运动减弱等造成肺部 扩张力降低, 充气不足, 排除异 物或沉淀物能力降低, 造成痰 液阻塞窒息。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概述
第9页
老年人潜在不安全原因
4 皮肤受损
因为老年人对疼痛、触摸感觉 阈值增加, 皮肤干燥, 失去了弹 性, 皮下脂肪降低, 加之活动受 限, 使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使皮 肤完整性受损。
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概述
第39页
防范办法
4.防压疮
长久卧床及高龄患者营养摄取不足是造成压疮 内因, 会影响伤口愈合而造成免疫力进行性下降。蛋 白质是机体组织修补所必需物质维生素, 可促进伤口 愈合, 低蛋白血症也是直接影响压疮疮面愈合原因, 据报道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有75%患者会发生压疮, 应依据患者营养情况, 有针对性进行营养供给, 给予 高蛋白、足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和组织修复能力。
老年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老年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1.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意识。
2. 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老年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三、护理工作规范1.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
2.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
4. 严格执行常备药、抢救药、毒麻、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专人管理,落实安全用药原则。
5.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各种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定期保养、检修,保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四、患者安全管理1. 评估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向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 儿童患者、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设提示牌,提醒护理人员关注。
3.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实施严密监护,加强心理护理,防范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坠床、跌倒、自杀等事件。
五、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1. 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 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3.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
4. 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5. 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六、监督检查1. 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 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老年病科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老年病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老年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
三、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老年病科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 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3.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四、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1)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患者安全知识、急救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对家属进行患者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
2. 环境管理(1)病区环境应保持整洁、舒适,光线充足,地面干燥,设有防滑标识;(2)病床高度适宜,配备床栏,防止患者跌落;(3)卫生间、走廊等公共区域应设置扶手、防滑垫等设施,方便患者行走。
3. 医疗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2)加强药物管理,确保用药安全;(3)对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4.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1)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2)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3)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进行保护。
5. 患者沟通(1)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2)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
6. 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患者安全管理的监督与考核;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管理培训,考核其安全意识与技能;3. 对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患者安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老年病科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老年患者安全管理ppt课件

.
114
预防跌倒/坠床的对策
• 老年人起夜、起床时应遵守 3 个半分 钟,即: 醒后在床上躺半分钟, 坐起来后 再坐半分钟, 两条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 钟,以防发生意外。
.
老年患者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二:
噎食
.
16
老年患者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二:
噎食 定义: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
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 气管,引起呼吸窒息。 病人在进食中突然发生严重呛咳、呼 吸困难,且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 者,即可能是噎食窒息。
• 湿润烧伤膏 (MEBO)
【处方】黄连 黄柏 黄芩 地龙 罂粟壳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深棕黄色的软膏;具麻油香气。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用于各种烧、烫、 灼伤。
【用法与用量】外用。涂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 1mm),每4~6小时更换新药。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 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
.
33
处理原则
包扎 暴露
半暴露
.
创面初期处理
34
处理原则
一、局部冷疗减轻疼痛,阻止热力继续 损伤,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
二、保护创面微环境,水疱完整的烧伤 创面血流恢复较好,大水泡仅做低位 剪破引流,尽量保留疱皮完整性,它 是Ⅱ度创面很好的保护膜。
三、早期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
35
处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孙思邈中医院 刘琼
.
安全护理的定义:
安全护理是指在实施护理的 全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 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 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 缺陷或死亡。也指保证患者的身 心健康,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
控制。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PPT课件

误吸风险
总结词
误吸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风险,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窒 息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由于咽喉感觉减退,容易发生误吸。为降低误吸风 险,应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进食方式,避免过度进食和卧床进 食。同时,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和呼吸道管理,及时处理口 腔和呼吸道分泌物。
用药安全风险
总结词
老年患者用药安全风险较高,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提高老年患者的医疗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和身心健康。
老年患者安全管理的意义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升医疗机构的形象
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降低老年 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风险,提高 他们的生活质量。
加强老年患者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 医疗机构的形象,增强社会对医疗机 构的信任度。
04 实际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养老院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 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和 自我保护能力,有效减少了意外
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某医院实施了细致的护理安全管理 制度,关注细节,如药品管理、防 跌倒措施等,显著降低了护理不良 事件。
案例三
某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健身 器材和安全设施,鼓励老年人积极 参与运动,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健 康水平和自理能力。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毒性反应。此外,老年患者常常同时患 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因此,应遵循医嘱用药,避免随意增减剂量 或更改用药方式。
心理安全风险
总结词
心理安全风险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风险之一,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患者及家属教育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医院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导致老年患者感到不适,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医院的设施设备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电器设备老化、地面湿滑等,容易导致老年患者摔倒、跌倒等意外损伤。
为了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药物等方面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同时,要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医院设施设备的安全性。
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老年患者的摔倒、跌倒、误吸、压疮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
通过综合管理,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老年人常常出现视力模糊、行走不稳和适应新环境能力差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所致。
病区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和受伤的重要原因,如地面不平或有积水、病房家具有棱角、病床无床栏、病人服装不合身、床旁无呼叫器等。
此外,老年人对环境不熟悉也会有走失的危险。
技术性因素也是导致护理事故的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病情观察能力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往往看不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此外,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也会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
物理性损伤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问题。
医院里有很多易爆、易燃的危险品,如氧气、酒精等。
在病房里抽烟易引起氧气爆炸,危害到患者的安全。
此外,热水袋的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患者皮肤灼伤或烫伤,应慎用。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护理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要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评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也是重要的环节,患者进食时要注意坐位或半卧位,不催促患者进食,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者,应协助患者进食。
防止跌倒及坠床也要得到重视,护理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计划和措施,让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老年人变换体位时速度应慢,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或镇静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跌倒的对策—病室环境安全
1、保持地面干爽:定时检查床边,洗手盆、厕所地面;湿拖把拖地后, 放置防滑标识;破损地面及时维修; 2、保持行人通道通畅:桌椅、床头柜、物品按规定放置,不妨碍通道; 鞋子整齐放床边;医疗器械电线卷放好,以免绊倒病人; 3、保持足够的光线及照明; 4、常用之物就近摆放,便于患者取用; 5、厕所、走廊等扶手固定; 6、助行器的安全使用。
当床上或下床活动,尽可能的运动,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保持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干燥,
保持床铺平整及柔软 一旦发生压疮,严格按压疮分级
处理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四)坠床
老年人因视力、平衡能力下 降,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或 突然改变体位,医院病床狭窄且 离地面高等,易发生坠床。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四)坠床---对策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跌倒 误食、误吸 窒息 皮肤受损 坠床 烫伤 自杀、走失 院内感染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一)跌倒
(1)时间和地点:发生跌倒的时间多是起床和上床时,其次是站立和坐下
时,再次是行走、如厕时
(2)环境和社会因素:病室光滑潮湿的地面,桌椅位置摆放不当;过大过
1、嘱患者细嚼慢咽,每口食物不宜过多,进食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讲话。 吃干食易噎着,备水或饮料; 2、进食体位要合适:鼻饲时取坐位或半卧位,符合消化道的正常运动方向; 3、鼻饲者,掌握好鼻饲食物的量、速度、温度,喂食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 内,是否有胃潴留; 4、对于昏迷、呕吐、分泌物多者进食前做好气道及口腔护理,进食后半小时 尽量避免吸痰、翻身、拍背; 5、一旦发生误吸,应拍背协助患者尽快喀出。也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 膈肌方向猛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食团或异物喀出 。老年患的安全管理(二)误吸、误食
1、老年人咽喉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易发生吞咽障碍; 2、疾病因素:脑血管意外、喉神经损伤、帕金森等疾病导 致 吞咽功能障碍,极易造成误吸; 3、其它因素:如进食导致误吸、气管食管瘘,进食过程中 讲话致误吸、陪护人员喂食不当或鼻饲方法不当等。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二)误吸、误食—对策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一)跌倒—对策
(1)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和必要的对策。 有跌倒高危的患者,我们应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在床尾和一览表做安全标记 ,引起大家的警惕和加强护理力度。(见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2)患者跌倒危险程度的分级:
第一级:没有任何认知、感觉、活动能力方面的问题 第二级:有一个或多个缺点:认知、感觉、活动能力(如有视力受损、 不平稳步态、失去定向力)或以前有跌倒记录 第一级护理:确保患者可以随时触到呼叫铃;降低病床高度;固定好轮椅、床 头桌等 第二级护理:床头挂跌倒危险标志;病历有记录,提示患者及家属有跌倒危险 性;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活动能力;床高度要适中,桌椅轮子固定, 使用床栏,有事时使用呼叫铃;协助大小便;家属留陪并宣教注意事项(三个 30秒)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30 s后再行走。 (3)健康教育:嘱老人穿平底防滑鞋,需帮助和不舒服时及时告知护士 (4)维持病房环境安全: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有36%为如厕前后跌倒,16%为病 室走廊和房间内跌倒
常用物品及呼叫铃放于枕边; 评估患者坠床的因素,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对高危人群进行巡视,
做好交接班; 对神志不清、烦躁、偏瘫、年老体弱,70岁以上、端坐位及半卧
位的患者安置床栏;夜间入睡时,床头不宜摇太高;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五)院内感染
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简水晶 2018年4月23日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安全护理的定义
安全护理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程中,不发生法律 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 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也指保证患 者的身心健康,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在逐渐提高,但老 年人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减退,器官结构发生老化,五 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也逐渐下降,平衡功能出现失 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记忆等功能减 退;精神状况缺失、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等, 常出现晕厥、低血糖反应、头晕目眩、低血压症状, 易导致跌倒、坠床、烫伤、压疮 、噎呛、多服药、 漏服药、服错药、药物反应、交叉感染等安全问题; 老年期还因社会、心理、躯体疾病等易出现抑郁症, 产生悲观、绝望、急躁易怒等情绪,个别患者对治疗 失去信心,出现自伤、自杀等过激行为,引起医疗、 护理纠纷。当代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其心理、生理特征变化,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越 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发生原因:
1、患者自身因素:年龄较大、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长期使用 抗生素、接受侵入性操作及治疗、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院感的主 要原因;
2 、病房空气污染严重: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陪护及探视 人员多,细菌和病毒随探视人流带人病房,同时赠送的花卉、植 物粉尘混入病室,降低了病房空气的清洁度;
长的衣裤、不合适的鞋,推车、轮椅使用不当;老年人不服输、不服老,怕 麻烦他人而勉强去做的一些事
(3)体位突然更换出现一过性的低血压:如快速转头转身、快速起床站立
、清晨起床上厕所,便后立即站起等
(4)服用某些药物:降压、降糖、利尿、镇静、催眠等,导致患者神志、
精神、视觉、血压降低等
(5)疾病因素:如头昏、晕厥、虚弱、帕金森等病情变化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三)皮肤受损
由于老年人对疼痛、触摸的感觉阈值 的增加,皮肤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 肪减少,活动受限,使皮肤长时间受压 致使完整性受损。长期住院老年患者, 不愿活动或疾病自身造成不能活动,营 养等原因使的压疮处于较高的发病率。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三)皮肤受损对策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经常改变体位,根据患者皮肤情况2-3小时翻身一次,督促患者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