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注释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已:完结,停止休:停止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是什么意思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是什么意思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是什么意思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本词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卜算子 全文及注释

卜算子 全文及注释

卜算子全文及注释卜算子卜算子是唐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一首名篇,形式为五言绝句,以深刻的思索和哲理见长。

下面是《卜算子》的全文及注释: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第一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诗人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两个人的地理距离遥远,相隔江头江尾,无法直接相见的情景。

- 第二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诗人日复一日地思念心中的人,尽管无法相见,但通过共饮长江水来象征着心灵的相通与联结。

- 第三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 诗人对于思念之情的延续提出了疑问,此水何时才会停止流动,此恨何时才能消散。

- 第四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诗人表达了对于相思之情的期望,希望对方的心境能够与自己一致,共同承担相思之苦。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了深情厚意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长江的隐喻,将地理距离与心灵的相通相结合,展现了他对于远离的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爱人心境的期望,希望对方能够与自己情意相投,共同经历相思之苦。

《卜算子》在表达爱情追思之情的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人通过描绘人们面对时光流转和无法预知未来的无奈,表达了对于生命中遗憾和无法挽回的事物的思考。

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当下,把握眼前的美好,不负相思之意。

总之,李之仪的《卜算子》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远离心仪之人的深情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对于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这首名篇通过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附译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附译文)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附译文)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1.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2.已:完结,停止3.休:停止4.定:此处为衬字。

5.思:想念,思念【译文一】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赏析一】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

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

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

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爱恋,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赏析二】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苏轼卜算子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译文及赏析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文论等多个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都有独特的成就。

其中,他的诗歌作品是他最为人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之一。

今天我们将来欣赏苏轼的一首著名诗篇《卜算子》。

《卜算子》是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诗歌,全诗采用了长短句相间的句式,形式上非常规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卜算子》的译文。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苏轼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自身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进一步的赏析。

首先,苏轼通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一句,将自己与恋人的距离形象地描绘出来。

这里的长江被用作距离的象征,将两人之间的隔膜拉得格外明显。

随后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一句,更加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通过日复一日的思念,苏轼与恋人共同分享着同一条长江的美妙。

接下来,苏轼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了两个问题:“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这里的水和恨分别象征着长江的流动和相思之情的凄苦。

苏轼借问这两个问题,表达了对于相思之苦的无尽痛惜和无奈之情。

最后,苏轼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句,表达了对恋人的期望与希望。

他希望恋人能够与自己一样,用同样的真心对待这份相思之情,并且不辜负这份真挚而深切的爱意。

通过对《卜算子》的译文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体贴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写尽了相思之苦与期盼,将读者带入到了诗人的心境之中。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其作品始终都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卜算子》作为他的一首代表作,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当时的读者,还是现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苏轼的才情和情感的魅力。

总之,苏轼的《卜算子》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佳作。

通过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诗歌魅力,感受到他对于爱情的真挚追求。

宋词: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卜算子·答施》全文及简析

《卜算子·答施》全文及简析

《卜算子·答施》全文及简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1. 已:完结,停止2.休:停止【翻译】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简析】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翻译赏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之仪。

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前言】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

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翻译】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
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orG。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
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
相思意。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

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

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

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