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治疗
猩红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猩红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猩红热(scarletfever)是由A组B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咽部黏膜炎性变、病原菌红疹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和皮疹,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片状脱屑,少数患者恢复期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儿童发病率高,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病前有猩红热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潜伏期1~7d(平均2~3d)。
临床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型:起病急,发热、畏寒,有寒战,体温多在39℃左右。
可伴头痛、头晕,小儿多有恶心和呕吐。
同时出现咽痛,咽部及扁桃体明显充血、肿大,扁桃体腺窝处可有点片状脓性分泌物,甚至可呈大片假膜状。
舌被白苔,乳头红肿并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d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然突起称为杨梅舌。
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患者发热后多在第2日出疹,从耳后及颈部开始,很快扩展到躯干及四肢。
在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基础上,散布着与毛囊一致的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充血性丘疹,压之褪色,去压后又复现。
皮疹多为斑疹,也可稍隆起成丘疹,因与毛囊一致,故称"鸡皮样"疹。
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并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称帕氏线。
面部潮红,可有少量皮疹,口周苍白圈。
48h内出疹达高峰,然后依出疹时间顺序2~3d内消退,1周后呈片状脱皮。
脱皮可持续1~2周。
(2)脓毒型猩红热:高热40℃以上,咽部和扁桃体明显充血和水肿,可有溃疡形成,常形成大片脓性假膜。
病原菌侵犯附近组织引起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部淋巴结炎及颈部软组织炎,可出现败血症休克。
(3)中毒型猩红热:本型患者毒血症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并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皮疹多为出血性皮疹,可很快出现血压下降及中毒性休克,休克发生后皮疹褪色或隐约可见。
(4)外科型及产科型猩红热:细菌经损伤的皮肤或产道侵入,故无咽峡炎表现。
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版)

附件 7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 年版)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 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幼托及学龄儿童。
猩红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一步规范猩红热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GAS 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一种呈链状生长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直径0.6~1μm,排列呈不同长度的链状,无鞭毛、芽孢,易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完全(β型)溶血。
按细胞壁表面所含抗原不同,将链球菌分为A-U(无I、J)19 组,猩红热主要由A 族为主。
Lancefield 分类法根据链球菌表面多糖抗原的差异将链球菌分为18~20 个族(组或群)。
GAS 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已发现的毒力因子可分为菌体成分和分泌成分两类。
菌体成分是菌体结构性毒力因子,与增强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能力、促进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有关,主要包括细菌表面蛋白、荚膜、菌毛等。
表面蛋白主要为M 蛋白,是最重要的菌体蛋白成分,也是GAS 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和血清分型依据。
M 蛋白通过阻碍人类多形核白细胞吞噬而促进链球菌侵袭。
M 蛋白的一些特定区域也可能作为共同抗原,与人体某些抗原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等。
荚膜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具有抗吞噬作用及连接宿主上皮细胞CD44 的能力,是定植咽部的重要黏附因子。
菌毛具有连接噬菌体、转运DNA、形成生物被膜、侵袭宿主细胞等功能。
分泌成分是GAS 产生的多种分泌性毒力因子,其中毒素有致热外毒素和溶血素。
致热外毒素即红疹毒素,可致发热、猩红热皮疹、抑制吞噬系统和T 细胞功能,触发Schwartzman 反应。
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红细胞、血小板及损伤心脏的作用。
猩红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猩红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猩红热疾病对大家来说可能有点陌生,很多人对此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猩红热是属于常见的皮肤病,小孩子得病率是最高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下猩红热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才可以及时的发现该病,那么,猩红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一)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发热、咽痛,皮肤出现充血红点疹或充血粟粒疹。
2.确诊病例
(1)骤起发热,咽峡炎,草莓舌或杨梅舌,口周苍白,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巴氏线)。
(2)发热1—2天内出疹,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散布针尖大小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2~5天后消退。
(3)退疹1周内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
(5)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6)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7)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8)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静滴,疗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霉素用量,并予静脉注射,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有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
上面的文章为大家详细的介绍猩红热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猩红热疾病和感冒发生很相似,容易被人们混淆,要提醒大家,一旦出现感冒发烧时间久,症状严重的话,就可能是猩红热,就一定要积极的检查和治疗,在生活中也要积极预防。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2篇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2篇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一)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患者的口咽部和皮肤上。
本文将对猩红热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症状1.突发高热:猩红热患者在发病初期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2.咽部炎症:猩红热患者可出现咽部红肿、咽喉痛等炎症症状。
3.皮疹:猩红热患者多出现皮疹,初起为皮肤上的小红点,随后逐渐扩散至全身,呈现出淡红色且贴近皮肤的疹子。
4.口腔溃疡:猩红热患者口腔黏膜会受到感染,形成溃疡。
5.淋巴结肿大:猩红热患者淋巴结易出现肿大。
二、治疗方法1.静脉注射抗生素:一旦被确诊为猩红热,患者需要在医院紧急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
2.退热药治疗:猩红热患者好发于儿童,因此需要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病人的发热症状。
3.休息和饮食:猩红热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4.预防接种:猩红热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建议儿童接种疫苗,预防疫苗注射时间以1至2岁为佳。
5.隔离患者:猩红热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一旦发现潜在感染者也需要隔离观察,避免传播病毒。
三、结语猩红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治疗时需要尽早发现并进行专业治疗。
在平时可以通过预防接种、保持卫生和远离患者等方式进行预防。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二)猩红热是一种感染病,由链球菌引起,传染性极高。
本文将对猩红热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症状1.喉咙痛:猩红热的初期症状很轻微,常常被误诊为普通感冒。
最常见的症状是喉咙痛或痒。
2.高热:猩红热患者常常会出现高热的症状,通常在38.9℃以上。
3.皮疹:皮疹是猩红热的主要症状之一,通常流行于幼儿和儿童。
毒素性皮疹是红色和扁平的,感染性皮疹是小红点,它们扩散到全身的其他部位。
4.口腔疼痛:病菌可以在口腔和喉咙引发感染,引起口腔和喉咙疼痛、红肿、吞咽困难等症状。
5.头痛:猩红热还常伴有头痛、疲劳和恶心等症状。
(完整版)猩红热

【概述】猩红热(searlet fever)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炎及皮疹为特征.【诊断】典型病例诊断较简单,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确诊需咽拭培养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
无足够抗体.由于毒素不止一种,其诊断意义有限。
【治疗措施】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一般注射青霉素G,疗程7~10天,停药后做咽培养。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口服,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疗程不得少于7天。
重者可静脉给药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病因学】为不同型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由于病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80型(type),各型可产生相应特异性抗体,没有交叉免疫。
致热毒素有A、B、C三种,感染其中一种后,再遇到其它任一种,仍可发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猩红热,但这种机会很少。
【病理改变】病原菌及其毒素等产物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红疹。
主要病理变化是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表皮有炎性渗出,毛囊周围皮肤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丘疹样鸡皮疹,恢复期表皮角化、坏死,大片脱落。
少数可见中毒性心肌炎,肝、脾、淋巴结充血等变化。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
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一般为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有发生惊厥或谵妄者.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进食.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舌质红,乳头红肿如扬莓,称杨莓舌.颈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有触痛。
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腹股沟及颈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
皮疹为弥漫猩红色约针头大的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如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
面颊部潮红、无丘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为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猩红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情多较急骤,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患者在确诊后还需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专家介绍,目前中西医方面都有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西医治疗(1)青霉素2.5 万至5 万U/kg/d,分两次肌注,7~10天。
(2)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40—50mg/kg/d,分4 次口服,7~10天。
有脓毒并发症者,抗菌素应用至病灶治愈为止。
(3)一般隔离7天,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并发症痊愈,卧床休息,多饮水。
流质饮食,大儿童用温盐水含漱,每天数次,病后2—3周查尿常规,注意肾损害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中医辨证治疗(1)邪侵肺卫(前驱期),短者3~4小时,长者24~36小时。
主证:发热骤起,头痛畏寒,灼热无汗,咽喉疼痛,吞咽不利,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清热利咽。
方药:银翘散加减或解肌透痧汤。
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子8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8克,山枝8克,马勃6克,菊花10克,板蓝根12克,射干5克,甘草5克。
方解:银花、连翘、山枝、菊花、板蓝根清热解毒;牛子、薄荷、桔梗、马勃、射干、甘草利咽透解。
加减:热甚加石膏15克、芦根15克,舌红起刺加黄芩10克,玄参10克,竹叶10克。
(2)邪入气营(出疹期),约3~7 天。
主证:壮热、体温39℃~40℃,烦躁,口渴引饮,咽喉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并有白色渗出物。
皮疹猩红色弥漫,压之褪色,大便干、小便黄,口周苍白圈,舌绛起刺,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气凉营。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生地10克,大青叶12克,丹皮6克,赤芍6克,枝子6克,连翘10克,石膏15克,知母10克,黄芩8克,竹叶10克,黄连5克。
方解:枝于、连翘、黄芩,黄连、大青叶清热解毒,泻内外三焦之火;生地、丹皮、赤芍以凉营,石膏、知母、淡竹叶清气热。
猩红热处置指南规范

猩红热处置指南规范英文回答:Introduction:Scarlet fever is a bacterial infection that primarily affects children. It is caused by group A Streptococcus bacteria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d rash, high fever, sore throat, and swollen tonsils. In this guide, we will discuss the standard protocol for managing and treating scarlet fever.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scarlet fever is based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confirmed by a throat swab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 rash, known as "sandpaper rash,"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feature. It starts on the chest and spreads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The throat swab culture helps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group A Streptococcusbacteria.Treatment: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scarlet fever is antibiotics. Penicillin or amoxicillin is the first-line choice for treatment. These antibiotics help eliminate the bacteria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It iscrucial to complete the full course of antibiotics as prescribed by the healthcare provider.Symptomatic Relief:To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scarlet fever, several measures can be taken. Over-the-counter pain relievers like acetaminophen or ibuprofen can help reduce fever andrelieve sore throat. Gargling with warm saltwater or using throat lozenges can also provide temporary relief. Adequate rest and hydration are essential for a speedy recovery.Isolation and Contagion:Scarlet fever is highly contagious and can spread through respiratory droplets or direct contact withinfected individuals. It is crucial to isolate the affected individual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infection. The infected person should avoid close contact with others, especially children, until they have completed at least 24 hours of antibiotic treatment.Complications:Although rare, scarlet fever can lead to complications if left untreated or if the infection is sever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include rheumatic fever, kidney damage, ear infections, sinusitis, and pneumonia. Prompt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help minimiz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Prevention: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scarlet fever is essential to protect others from getting infected. Good hand hygiene, including frequent handwashing with soap and water, iscrucial. Avoid sharing personal items like towels, utensils, or drinking glasses. Covering the mouth and nose while coughing or sneezing can also help prevent the spread ofthe bacteria.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scarlet fever involves prompt diagnosis,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reatment, symptomatic relief, isol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Early interven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prescribed treatment plan are crucial for a successful recovery an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中文回答:介绍:猩红热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细菌感染。
猩红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临床表现]
潜伏期 2~4天
一、普通型
1、前驱期
1~2天内
发热 咽峡炎 白杨莓舌(white strawberry tongued strawberry tongue) 皮疹:时间 形态:皮肤弥漫充血发红、粟粒疹 皮肤划痕征 环口苍白圈 帕氏线
四、肠道病毒感染
五、药物疹
鉴别要点(1)咽峡炎 (2)发热24小时内出皮疹
(3)血象高 (4)青霉素疗效好
[预 后]
预后的关键取决于是否发生 远期并发症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
1、青霉素 (首选) 5 ~10万u/d/kg 7-10天 2、红霉素 (青霉素过敏者) 20 ~ 30mg/d/kg 7-10天
抗菌免疫 抗毒免疫 — — + — + + 猩红热 咽峡炎 不再感染
[流行病学]
一、传 染 源
病人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三、易 感 者 人类普遍易感 ,
感染后可获得同型抗菌和抗毒免疫
四、流行特征 冬春季节,5 ~15岁多见。
[发病原理及病理]
一、发病原理
A组乙型溶血性 咽峡炎 链球菌 (一)炎症性病变: (二)中毒性病变:
三、对症治疗
胞为主、胞浆有中毒颗粒
二、病原学检查
咽培养
三、血清学检查
抗溶血素O(抗“O”)
[诊 断]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发热、咽峡炎、 发热24~48h内出皮疹、 猩红热皮疹及特殊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咽培养 抗“O”
[鉴别诊断]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三、川崎氏病(皮肤粘膜淋巴综合症)
1、红疹毒素(Erythrogenic toxin) 2、透明质酸酶 3、链激酶 4、链道酶 5、溶血素O、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简称A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Group A)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充血性皮疹和疹退后脱屑等感染性中毒性表现。
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
少数病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乙类的法
定传染病之一。
传染源:(1)病人:从潜伏期末至皮肤脱屑前皆有传染性。
(2)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物品,如书籍、玩具、衣物等,被污染牛奶及奶制品亦能发生传播;偶然可经擦伤皮肤感染。
但是经污染物品、牛奶及经破损皮肤发生传播是少见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传播因子:含猩红热病原体的飞沫、尘埃及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书籍、玩具、牛奶等。
潜伏期,短者1天,长者12天,平均2-5天,多突然发热,不适、咽痛、恶心、呕吐、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黄白色渗出物。
发热1-2天皮肤出现弥漫粟粒状丘疹,疹与疹之间无健康皮肤。
面部充血潮红,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皮疹多在2~5天后消退,继而有脱屑,重者脱皮可历时数周。
少数病人可并发心肌炎、心内膜炎,病程后期并发急性肾炎较常见。
个别病人也有并发关节炎或中耳炎等。
根据临床表现猩红热可分为普通型猩红热、轻型猩红热、中毒型猩红热、脓毒型
猩红热及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
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
诊断标准严格按国家标准(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3?1995)
进行。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
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