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NFC功能的应用及存在的风险与防范
NFC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NFC技术的应用与挑战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NFC技术渐渐成为了一种便捷易用、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离通信技术,具有无线、高速、方便等优点。
然而,NFC技术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本文将对NFC技术的应用与挑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NFC技术的应用1.移动支付NFC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移动支付。
用户只需使用支持NFC 功能的手机,将手机靠近终端读写器即可完成付款。
移动支付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比传统的刷卡支付更加安全可靠。
目前,NFC 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很多消费者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支付。
2.智能门禁NFC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门禁系统。
用户可以将手机上存储的门禁卡信息通过NFC传输给门禁读卡器,实现开门、关门等功能。
相比传统门禁卡,使用手机门禁更加方便,只需带上手机即可,同时也更加安全,避免了门禁卡被窃取或丢失的情况。
3.智能家居NFC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控制。
例如,用户可以将NFC标签贴在墙壁上,通过扫描标签实现家居自动化控制。
例如,扫描“起床”标签即可自动打开卧室灯光、打开音乐等。
4.智能医疗NFC技术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医疗信息管理。
医生、护士、患者等可以通过NFC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快速获取病历、药品信息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NFC技术面临的挑战1.安全风险NFC技术的使用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信息等,因此安全问题是NFC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没有安全措施,个人信息很容易被黑客、病毒等恶意攻击者窃取或篡改。
2.设备兼容性NFC技术需要支持NFC功能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因此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兼容性成为了一个难题。
如果用户的设备不支持NFC功能,在使用NFC支付或门禁系统时无法顺利实现。
3.技术成本NFC技术的实现需要芯片、天线、读写器等硬件设备作为支持,而这些硬件设备的成本较高,会增加应用NFC技术的技术成本。
NFC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NFC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及对策NFC支付方式是一种近场通信技术,它允许在临近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交易。
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普及,NFC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便捷、安全和高效的支付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NFC支付方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找对策。
本文将就NFC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安全性问题NFC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虽然NFC支付方式具有加密传输和近场通信的特点,但是仍然存在被黑客攻击和盗刷的风险。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黑客们也越来越关注NFC支付方式,制造各种类型的针对NFC支付的攻击,因此安全性问题是NFC支付方式的一个发展问题。
2. 用户体验问题NFC支付方式需要设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设备之间必须配备NFC芯片才能进行交易。
目前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普及NFC支付设备,很多用户还没有安装NFC功能的设备。
而且,部分用户反映在繁忙的时候需要多次刷卡才能成功支付,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改善NFC支付的用户体验也是一个问题。
3. 接受程度问题尽管NFC支付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NFC支付仍然存在一定的接受程度问题。
很多商家尚未支持NFC支付,用户之间也有一定的疑虑和担心。
提高NFC支付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问题。
NFC支付方式的对策1. 提升安全性提升NFC支付方式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银行和支付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对NFC支付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和安全芯片等。
用户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手机和支付信息,避免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进行支付。
2. 改善用户体验为了提升NFC支付的用户体验,支付服务提供商需要不断优化NFC支付的流程和交互界面。
商家也需要积极推广NFC支付,并提供便捷的支付设备,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NFC支付。
3. 提高接受程度提高NFC支付的接受程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家使用NFC支付设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补贴。
手机NFC优缺点有哪些?

手机NFC优缺点有哪些?NFC,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配置上了这一功能。
不过NFC和快充、全面屏、双摄等手机厂家极力宣扬的功能相比,显得有些低调。
那么NFC在手机上究竟有哪些应用,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NFC和我们所熟知的蓝牙、红外等技术一样,都是一种通讯技术,不过NFC最大传输速度只有424kbit/s,有效传数据率距离只有10cm 左右,所以传输距离和速度都完全比不上蓝牙、红外线,但在安全性、建立时间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NFC技术的建立时间小于0.1S,即“接触即建立”,一次只和一台机器链接,拥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同时还有低耗电的优点,NFC技术的发展定位并不是取代蓝牙功能,而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如今手机NFC有三种工作模式,即卡模拟模式、点对点模式、读卡器模式,分别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卡模拟模式: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功能,简单来说通过NFC把手机模拟成装成市面上的各种IC卡,例如门禁卡、公交卡、校园卡、银行卡等,有了它以后基本出门就不用带卡了,一部手机全部搞定。
读卡器模式:该模式可以读取大家常见的公交卡、卡片式的一次性车票、银行卡、门禁卡、校园卡和NFC标签等产品中未加密的余额、交易记录等信息。
在某些商场广告上也会有一个NFC的感应区,把手机放上去就可以读取到相应的内容,如:商品的打折促销信息,或是网址等。
点对点模式:这个有点类似蓝牙,实现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数据互换,比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簿等等。
另外的用法就是,数码产品常见的NFC配对。
不过该功能在国内并不流行,因为NFC的普及率太低,而且各类APP功能强大,无NFC用武之地。
NFC的局限性目前的手机刷公交是需要重开一张新卡的,无法绑定原有公交卡。
而且公交卡和银行卡,绑定的都是硬件,而不是用户账号。
NFC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NFC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NFC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了现实。
但是,目前NFC支付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支付安全性、银行卡绑定限制、支付兼容性、使用便捷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下面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支付安全性。
在NFC支付中,由于支付方式相对便捷,而且无需输入任何密码或者账号信息,所以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高级加密技术来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2.引进生物识别技术,例如指纹认证或者面部识别,来增加支付的安全性;
3.定期更新NFC系统软件,以确保支付方式不会被黑客攻击。
其次,银行卡绑定限制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只有部分银行开通了NFC支付功能,不同的银行之间也存在着卡片绑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多家银行之间建立通道,共同支持NFC支付功能;
2.推行跨银行支付功能,使得支付变得更加便利。
此外,也需要解决支付兼容性和使用便捷性的问题。
如果NFC支付功能不能被广泛应用,那么也就无法达到现代化电子支付的理想状态了。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推广NFC支付功能的应用,以使更多商家与用户使用该功能;
2.开发更加简单、用户友好的支付接口,以便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该功能。
NFC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NFC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及对策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方式在近些年也开始崭露头角。
NFC支付是一种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将手机或其他NFC设备与POS 机进行无接触的支付方式。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NFC支付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之一。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NFC支付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NFC 支付方式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问题1. 安全性问题NFC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NFC支付是一种无线支付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刷卡支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黑客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窃取用户的支付信息,从而导致支付风险。
NFC设备的丢失或被盗也可能导致支付信息被泄露。
2. 设备兼容性问题NFC支付需要POS机和用户的移动设备都支持NFC技术,然而目前并不是所有商家都配备了支持NFC支付的POS机,也并不是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支持NFC功能。
这导致用户在使用NFC支付时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在所有的商家和场景中使用这种支付方式。
3. 用户体验问题尽管NFC支付可以实现“一碰即付”的便捷体验,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操作不当、支付失败等问题,影响了用户的支付体验。
由于NFC支付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要解锁手机屏幕等操作,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4. 法律法规问题随着NFC支付方式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关于NFC支付的用户信息保护、支付交易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条款需要得到明确和规范。
二、对策1. 加强安全防护针对NFC支付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采用加密技术对支付信息进行保护,建立完善的支付安全认证机制,加强用户支付信息的隐私保护等。
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联合推动NFC支付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共同打击支付信息泄露和盗刷等违法行为。
为了提高用户的支付便利性,需要促进POS机和移动设备的NFC技术兼容性。
nfc网络安全吗

nfc网络安全吗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尽管NFC网络在某些
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首先,NFC数据传输的短距离特性使得攻击者的物理接触较难,从而减少了某些攻击的可能性。
此外,NFC也支持加密
和身份认证,可以提供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然而,NFC也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由于NFC通信距离较短,
攻击者需要非常接近目标设备才能进行攻击,这增加了社交工程和物理攻击的风险。
例如,攻击者可以利用一个携带恶意代码的NFC标签,在用户不注意的情况下将恶意代码传输到用
户设备上。
此外,NFC技术还可能受到中间人攻击的威胁。
攻击者可以
在通信过程中窃取、篡改或伪造数据。
尽管NFC支持加密和
身份认证,但如果通信过程中的加密密钥或认证机制被破解或绕过,仍然有可能受到中间人攻击。
另一个NFC安全的关键问题是设备的软件漏洞。
如果设备的
操作系统或NFC应用程序存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
洞来执行恶意代码、窃取敏感信息或控制设备。
总而言之,NFC网络在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方面有其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威胁,用户应该注意安全意识教育,安装可信任的应用程序,及时更新
软件补丁,并避免从未知或不受信任的来源接收NFC数据传输。
nfc一直开着危险吗

nfc一直开着危险吗
以手机nfc功能为例,手机nfc一直开着是没有危险的。
nfc 采用的是近场通信,一种用于近距离(10cm以内)的安全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传输距离短和传输速度快的特点,所以安全性非常高。
一直开着nfc有影响,主要影响电池续航,开启NFC功能会增加手机耗电。
当手机一直开启NFC,NFC芯片处于待机状态,会增加手机耗电量,但手机息屏后NFC功能会暂时关闭。
除了增加功耗,NFC对手机并没有其他危害。
当手机一直开启NFC,NFC芯片处于待机状态,会增加手机耗电量,但手机息屏后NFC功能会暂时关闭。
除了增加功耗,NFC对手机并没有其他危害。
NFC功能虽然会导致耗电增加,但相对于屏幕、外放等部件耗电较少。
NFC近场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安全问题分析

NFC近场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安全问题分析引言:NFC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大致总结了蓝牙技术协同工作能力差的弊病。
不过,它的目标并非是完全取代蓝牙、Wi-Fi等其他无线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因为NFC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仅为212Kbps,不适合诸如音视频流等需要较高带宽的应用。
NFC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同时NFC的安全问题就越显得重要。
正文:1、NFC基本概念: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
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最早由Sony和Philips开发成功,主要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中提供M2M(Machine to Machine)的通信。
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为了推动NFC 的发展和普及,业界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标准组织——NFC Forum,促进NFC 技术的实施和标准化,确保设备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
目前,NFC Forum在全球拥有数百个成员,包括:SONY,Phlips,NXP,NEC、三星、atoam、Intel、其中中国成员有中国移动、华为、中兴、上海同耀和台湾正隆等公司。
NFC手机内置NFC芯片,比原先仅作为标签使用的RFID更增加了数据双向传送的功能,这个进步使得其更加适合用于电子货币支付的;特别是RFID所不能实现的,相互认证和动态加密和一次性钥匙(OTP)能够在NFC上实现。
NFC技术支持多种应用,包括移动支付与交易、对等式通信及移动中信息访问等。
通过NFC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付款,获取海报信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NFC功能的应用及存在的风险与防范作者:李杨张俊豪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NFC通信技术,手机NFC功能的特点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手机NFC功能实现近距离向特定银行卡转账功能实验说明手机NFC功能的便捷性,对手机NFC功能可能给用户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最近出现的利用NFC手机进行犯罪的相关案件进行总结,并针对犯罪分子利用NFC手机进行犯罪的可能性进行概括,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从技术、银行、用户等方面对NFC 手机的更好利用提出了自己观点,为NFC手机在国内的更好使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手机;NFC;应用;风险;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 TP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03-0033-04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F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obile phone NFC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life, and through the mobile phone NFC card function transfer function experiment, the convenience of mobile phone NFC function can be shown. to a specific bank close to mobile phone NFC function potential wind brings users risk analysis of related cases of crime by NFC the use of mobile phone at home and abroad recently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riminals using NFC mobile phone crime is summarized, the potential risk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From technology, banking, us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etter use of NFC phones made their own views for the better use of NFC phones in the country provides a new idea.Key words: mobile phone; NFC; application;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引言随着移动智能手机及近场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近场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人数日益增多,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利用手机NFC功能的设备日益丰富,2016年使用手机NFC功能的设备呈井喷式发展,Apple Pay入华,扩大了“云闪付”的使用范围,中国多地推出了通过NFC支付的公交、地铁系统,NFC的大量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无形中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增加了极大的威胁,如2013年6月英国出现的利用手机NFC功能窃取用户银行卡资金的案件等,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在充分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时,做好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1 NFC通信技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的一项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1]。
NFC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下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
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
目前近场通信已通过ISO/IEC IS 18092国际标准、ECMA-340标准与ETSI TS 102 190标准。
NFC通信主要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读取模式。
NFC终端有3种功能模式,即:读/写模式、卡仿真模式和点对点模式[2]。
其中读/写模式是指用NFC手机来读取智能标签。
卡仿真模式下,NFC手机类似于RFID卡,主要用于移动支付和交易。
点对点模式,即两个或者多个NFC设备可以互相快速交换资料、图片,甚至影片等。
虽然目前手机蓝牙已具备此功能,但是比较起来,NFC更为方便且容易快速配对,且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NFC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NFC手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人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实现获取信息,完成支付,启动装置,快速转账等。
2 手机NFC功能的应用手机NFC功能具有实现近距离传输数据功能,可以用于购物、食堂餐卡、门禁、考勤、停车场、地铁、公交等场合,并可实现对公交卡快速充值,对特定银行卡快速转账的功能,因此在生活中,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
本文通过借助手机NFC功能实现向特定银行卡转账功能为例,进行实验说明。
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手机NFC,通常为:设置--无线和网络(更多)--NFC,如图1所示:(2)将待转账银行卡贴近手机背面,手机会出现滴滴声响,并出现相应界面,通过支付宝打开,即可看到相应界面,如图2所示:如图可见,我们可以获取到银行卡最近的交易情况,及相应功能,开通快捷支付、转账到该卡、关注公众服务,点击查看最近10笔交易记录即可查看最近的10笔交易记录,通过点击转账到改卡,查看本卡的银行卡号、所属银行等信息,其交易情况和银行卡相关信息如图3所示:通过实验可知,NFC的快速转账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资金管理,并且NFC具有公交卡充值,甚至直接充当公交卡的功能,2016年华为手机也开启了huawei pay 手机公交卡内测,三星公司的sumsang pay 也已上线销售,由此可见,手机NFC的井喷式发展已经显现。
伴随着手机NFC快速支付功能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机NFC的发展是否会给人们的资金管理带来风险,具有哪些风险,我们该如何做好防范。
3 犯罪分子利用手机NFC功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性手机NFC的便捷功能更多的用于支付功能,钱款转账功能等,在资金支付过程中无需输入密码等,极大的缩短了交易时间,方便了生活,也正是无需密码输入即可支付的便利性,给人们的钱款带来了极大的危险。
3.1 无密码支付给犯罪分子留下了极大的犯罪空间随着用户钱款转账的便利性,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用户越来越多,犯罪分子也更倾向于利用高科技犯罪带来的犯罪成本低,犯罪方式隐蔽的特点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NFC高速发展的同时,犯罪分子极易通过NFC存在的漏洞进行快捷转账、小额转账的方式,对用户资金进行盗窃犯罪,加之目前对于此类犯罪的侦查取证难度大,一旦被犯罪分子所利用,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将造成极大的威胁。
3.2 犯罪分子通过改造NFC手机为POS终端进行犯罪活动。
手机NFC功能的快速转账功能,实现了手机中显示用户的各类信息,极易造成用户的信息泄露,也会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成为犯罪分子获取用户信息的一个便捷通道,进而通过电信诈骗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威胁、诈骗犯罪活动。
2013年6月初英国出现的利用手机NFC进行盗窃用户资金的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犯罪分子通过对带有NFC功能的手机进行稍加改良,就实现了对银行卡基本信息的读取,并可通过读取到的信息用在网络购物上,还可以用来回答银行所设的安全问题。
在葡萄牙技术公司Morpho通过测试,利用NFC手机改造成移动POS进行收单。
此类事件在中国虽未出现,但NFC功能手机给人们带来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3.3 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病毒窃取用户数据目前,利用手机病毒盗刷信用卡的案件较多,其犯罪成本低,犯罪活动隐蔽,犯罪收益大的特点,使得犯罪活动成高发态势。
利用手机病毒对手机进行监控,对手机NFC转账的账号密码进行检测,对获取到的用户信息通过支付功能,对用户资金进行转移,获取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手机病毒通过NFC获取用户的卡号(NFC)和密码(病毒窃取手机输入),导致银行卡信息泄露,另外手机病毒窃取手机短信息,通过NFC卡号及短信支付功能也可以达到窃取用户资金的目的。
3.4 通过中间人攻击对NFC手机进行仿冒和欺骗攻击NFC的功能主要为:卡模拟、读写、点对点交互。
而其通信过程都是通过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其安全威胁主要为:窃听、数据破坏、数据篡改、中间人攻击。
但前三种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危险不大。
但有安全师表示一些针对NFC手机的仿冒和欺骗攻击已经成为事实,给NFC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4 利用NFC功能手机进行盗窃、诈骗犯罪案件的防范措施。
随着NFC手机的逐渐普及,用户的不断增多,其存在的风险不断增大,我们应加强对NFC技术的安全性要求,加强银联对POS终端的发放和管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并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
4.1 加强技术研究,增强NFC手机安全性NFC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在于SE安全元件的问题,承载NFC支付虚拟应用的电子钱包,其信息储存于SE安全元件当中,手机病毒不能给NFC支付带来威胁,其威胁主要在于SE元件的安全性上,因此,加强SE安全元件的安全性,即可避免电子钱包的钱不翼而飞;加强对反病毒软件及操作系统架构的安全性,以达到防止中间人攻击的目的,另外,智能手机、制造商和无线运营商增强加密手段和认证协议,以确保NFC支付安全。
4.2 加强银联对POS终端的发放和使用管理利用NFC进行盗刷的主要途径在于POS终端,加大对POS终端使用的管理,对于保护用户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银联在对相关单位发放POS终端并授权的同时,应加强管理,对非法POS终端的使用应进行鉴别,并确保非法POS终端资金无法转出,以此确保用户资金安全。
对于非法使用POS终端的用户,应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及时报警,并对非法设备进行没收和相应的处理;加强支付平台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力度,对用户身份信息,手机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措施[3]。
4.3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防止犯罪分子趁虚而入由于对目前的公交卡快捷支付进行加密处理将会导致客流的拥堵,为了有效保障乘客快速通过安检通道,因此NFC手机支付实行小额无密支付,通过技术手段保障用户财产安全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将NFC手机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人流量大的地方被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对周围可疑人员进行防范,确保自身财产安全;在不使用手机NFC功能时,将其关闭,即使犯罪分子将非法POS终端靠近手机也不会对用户资金安全产生威胁;在对用户开放NFC支付功能时,对用户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对手机NFC功能的使用进行详细说明,使用户切实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