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三学期课程标准)

4《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1 课程基本信息表 4-14.2 课程性质与任务4.2.1课程性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任务是: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生理)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
(监测方法)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锻炼方法)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心理)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
(品德)4.3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其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现代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一、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和比赛规则,了解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运动兴趣。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表现出对运动的热爱和对健康的关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体育运动项目本标准设置了必修和选修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游泳、体操、球类、武术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运动项目进行。
2. 健康教育本标准设置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营养与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急救知识等。
学生可通过课程,提高健康素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体育与健康实践本标准设置了体育与健康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健康监测等。
学生可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模仿、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 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校内外的体育与健康资源,如场地、设备、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保障1. 组织与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职责,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2024年体育新课程标准

2024年体育新课程标准一、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24年体育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惯,提高体育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
3. 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意志品质,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
5.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历史、体育伦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2. 运动技能:田径、球类、体操、游泳、射击、武术等。
3. 体育健康:健康饮食、运动损伤预防、运动生理周期等。
4. 体育竞赛:比赛规则、竞技策略、运动裁判等。
5. 体育与文化:体育节日、体育名人、体育旅游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体育场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组织能力。
4. 比赛教学:激发学生竞技热情,提高运动技能和裁判能力。
5. 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馈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课程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出勤、态度、参与度等。
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身在体育课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4. 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与提高。
六、实施建议1. 体育课程应与课外活动、校队训练等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体育教育体系。
2.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增加体育设施投入,保障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类别:公共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徐盛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课程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 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并分学段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4.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5. 课程实施: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6. 课程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原则和实施要求。
7. 课程管理:从地方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管理要求。
8.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教师培训和自主专业发展途径,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总之,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整版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4.《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1课程基本信息(表4-1)表4-1“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4.2课程性质与任务4.2.1课程性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任务是: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生理)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
(监测方法)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锻炼方法)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心理)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
体育课程标准对本学年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对本学年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年的要求是不同的。
对于本学年,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知识技能:学生需要掌握本学年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包括各种运
动项目的规则、技巧和战术等。
2.身体素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和运动
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
3.健康行为: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如保持合理的饮食、规律
作息、适量运动等,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4.体育品德:学生需要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尊重裁判、对手和观众,积极进
取、顽强拼搏,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道德风尚。
5.参与和兴趣:学生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
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体育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规范标准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规范标准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包括健康基础理论课和体育运动技术课)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合用专业:全院各系学时:50(健康基础理论:14 体育运动技术:36)学分:3一、序言1、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经过健康教育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此建立“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理念,增强体质与健康,促使身心和睦的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和体育技术与修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行素质教育和培育全面发展人材的重要门路。
健康基础理论课经过对健康、人体构成与机能、运动对生理心理的影响、运动养生、职业身体素质需求、运动损害防治等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认知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规范,建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
经过运动技术课,起码学习并娴熟掌握一种运动项目的技术技术,经过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锻炼,增强参加运动的主动性、踊跃性,提升参加运动的参加度,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
2、先修、后续课程及关系本课程健康基础理论部分是认识健康、认知运动对健康有何影响的课程,是先修课程;体育运动技术课主假如经过运动技术的学习和锻炼,实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属于后续课程。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及课程整体目标本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和目标:以实现“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目标为设计基础,以体育运动对“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均衡”健康四大基石的影响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成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模式,学会检测健康、拟订健康规划和运动处方,特别是相对职业岗位的身体素质需求拟订科学、合理、有效的锻炼计划。
三、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1、健康基础理论课序号教材内容(学时分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践项目1、认识健康的真实含义1 2 3 第一章健康概括1、健康定义2、影响健康要素3、自我检测健康标准4、养成健康生活习惯2学时(理1.5+实)第二章人体结构及生理机能1、细胞、组织、器官2、人体八大系统3、基本生命特色、身体调理方式2学时(理1.5+实)第三章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1、运动对生理健康的影响2、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运动中团队精神、社会适应2学时(理1.5+实)第四章运动营养、养生与体质监控1、运动营养需求量计算2、合理饮食、营养习惯1、健康自测自评2、健康的重要性,建立1、自我健“健康第一”的思想2、列举生活中不健康情况监3、认识不健康的原由康的行为测4、健康生活规范3、健康的生活习惯2、个人健怎样养成康规划1、人体结构功能的基础:1、认知身体是怎样1、内分泌细胞构成的2、人体八大系统工作机2、清楚运动、呼吸、失调的应对理循环、生殖等是如2、运动补3、机体内环境均衡稳固何实现的水的意义1、人的基自己体素质1、学习增强身体素1、运动前2、运动能量代谢的方式质的方法热身的必及影响2、怎样经过运动调要性3、体育运动影响个体心节自己情绪2、运动中理基础的塑造与建立3、怎样在运动中体情绪的控4、体育运动对个体个性现与锻炼智商与情制特色的形成与影响商1、营养、营养素及生理1、认知各样营养素需求量的作用2、食品营养素、能量计2、科学合理饮食、算饮食习惯的控制与1、拟订个3、养生的发源与发展调整人营养饮3、运动养生4、体质监控的指标系统2学时(理1.5+实)4、运动养生的种类和方3、学习一套运动养食计划式生的动作2、怎样应5、体质测试的项目与意4、依照体质监控指对熬夜义标系统自我检测体质并评论序号教材内容知识目标1、运动损害定义2、损害分类第五章常有运动损害的防3、损害的办理治、运动处4、损害产生的原由及预1、运动损害定义防2、损害分类5、运动处方的定义、内5 3、损害的办理容4、损害产生的原由及预防5、运动处方的定义、内容2学时(理1.5+实)第六章职业身体素质1、学生专业对应将来就1、学生专业对应将来就业岗业岗位剖析位剖析2、将来就业岗位所需求6 2、将来就业岗位所需求身体身体素质剖析素质剖析3、职业身体素质的训练3、职业身体素质的训练2学时(理1+实1)第七章艺术类职业常有职业1、岗位职业疾病病的种类与防治2、应付策略1、学生专业对应将来就业岗位职业疾病剖析2、职业疾病的应付策略2学时(理1+实1)能力目标1、学会较轻运动损伤的办理方法(擦伤、扭伤、包扎)2、认识运动中暑、溺水、骨折、休克等较严重损害的救治方法3、治疗运动损害的手段(冷、热、电、磁、针、灸、推拿按摩)4、拟订个人运动处方1、将来就业方向分析(职业规划)2、经过训练使身体具备岗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1、职业身体素质与职业疾病2、科学的身体训练避撤职业疾病出现实践项目、脚踝扭伤的办理、止血带包扎、溺水及休克的救治、拟订个人运动处方职业身体素质训练计划职业健康规划共计14学时(理8+实6)2、体育运动技术课序号教材内容(学时分派)篮球136学时(理4+实32)羽毛球36学时(理4+实32)健美操336学时(理4+实32)知识目标1、篮球基础理论2、篮球专项身体素质3、篮球基本技术4、篮球基本攻防战术5、篮球竞赛实战1、羽毛球运动发源发展、文化等介绍2、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3、羽毛球基本技术4、羽毛球竞赛实战1、健美操运动的发源发显现状,艺术性2、专项身体素质3、初级个人操、啦啦操、表演性集体操能力目标1、篮球项目特色、发源与发展2、世界大赛、nba等联赛职业化3、弹跳、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训练4、投篮、运球、传球防守等基本技术5、挡拆、传切、过人、联防等战术6、团队配合竞赛1、熟习三大杯赛2、羽毛球敏捷性、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训练3、羽毛球步伐训练4、发球、搓放、劈吊、扣杀、平抽、高远等技术5、简略单双打技战术配合1、健美操的健身成效2、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等素质的训练3、大众3级健美操套路4、多人广场操5、篮球或其余竞赛表演啦啦操实践项目1、1分钟罚球竞赛2、三分球定点投篮竞赛3、5对5全场竞赛4、3对3半场竞赛5、技巧挑战赛1、颠球过杆竞赛2、3对3比赛1、啦啦操比赛2、个人健美操技术艺术表演3、运动会广场集体表演操序号4567 教材内容(学时分派)知识目标1、世界自由搏击与中国散打散打2、散打技击特色36学时(理4+实32)3、散打基本技术4、散打攻防1、防身术与传统擒拿2、身体要害部位3、防身擒拿基本功女子防身术4、防身擒拿基本动作36学时(理4+实32)1、瑜伽运动的发源发展及现状,瑜伽的哲学理念,瑜伽的养生功能2、柔韧性及对身体肌瑜伽肉骨骼的控制36学时(理4+实32)3、瑜伽体位动作及功效4、瑜伽呼吸、冥想5、瑜伽的生活方式与修行1、普拉提的发源发展及现状,普拉提的健身普拉提特色36学时(理4+实32)2、身体中心的控制3、普拉提动作及功能4、普拉提呼吸能力目标实践项目1、认知拳击、自由搏击、散打等的异同2、散打专项力量、速度训1、散打双人练攻防操练3、散打拳法、腿法、抱摔4、实战技战术应用1、认知女子防身的必需和防身术的特色2、女子防身的心理3、怎样有效击打身体要害1、防身攻防部位操练4、拳、掌、腿、膝、肘、优等的基本技击方法5、30个防身擒拿动作1、瑜伽的指引功能,瑜伽1、瑜伽健康的哲学思想,瑜伽的内涵生活方式的2、练习瑜伽的注意事项规划3、呼吸控制,情绪控制,2、每天十遍肌肉张弛控制,均衡协调控拜日式制3、瑜伽体位4、哈他瑜伽、简略流瑜伽动作组合表体位动作演5、宏图冥想4、户外瑜伽1、种类、组合形式2、普拉提胸式呼吸3、普拉提组合动作1、组合动作4、有氧燃脂、细化肌肉的表演训练序号教材内容(学时分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践项目1、太极拳的发展1、认知太极拳的运动特色2、太极拳运动的特色及精神内涵与养生2、以气运力、柔中带刚的1、24式太极太极养生3、太极拳的派别与大身体废弛与控制8 36学时(理4+实32)拳广场表演众太极拳3、24式太极拳全套4、24式太极拳5、太极扇、太极剑、太极推手、太极柔力球四、教与学实行建议1、教材编写依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表现高职高专的特色,适应艺术类学生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4课程类型: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总学时:108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思路1、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和未来发展目标,并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
2、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既要充分考虑体育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体育学科的特殊要求。
3、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
体育理论基本知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网球。
4、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一年半(三个学期)。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6、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具备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社会专业工作需要;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3、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各年级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大专一年级理论部分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体育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知识,明确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体育教学基本原则,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初步掌握发展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组织体育活动能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终生体育意义,树立人生观,陶冶美的情操,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1)大学体育发展史与科学依据。
(2)运动人体三维科学基础。
(3)大学体育教育新理念(4)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实践部分(一)田径1、跑教学要求: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各项跑的技术,增强耐力跑练习,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和熟悉跑的各项练习方法。
教学内容:(1)快速、变速跑的基本内容、各种跑的练习,如各种方法的快速跑、变速跑、短距离100米、中长距离、快速、变速跑。
(2)接力跑的基本内容的各种接棒方法练习,短距离传接棒练习:4×60米、4×100米接力。
(3)在障碍跑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种障碍跑技术水平。
考核项目: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2、跳跃教学要求:以立定跳远为主,并结合其他跳跃辅助方法,提高身体控制和集中用力能力,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
立定跳远或各种方法的自然跳练习。
考核项目:立定跳远(二)球类1、篮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和学习各项基本技术和战术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各种防守能力,并通过篮球教学比赛,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技术、战术,增强攻与防意识。
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运动器官功能,增强体质。
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提高及巩固移动、传接球、运球(急起急停)和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为基本练习的单个动作综合练习。
(2)提高断球、抢篮板球及综合练习。
(3)战术、全场紧逼练习、传切配合及其综合运用。
(4)介绍篮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5)教学比赛:掌握单项技术、综合性练习或对抗赛。
考核项目:全场往返运球上篮2、排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以前学过的基本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场上比赛的简单战术配合,了解排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进一步提高所学战术的能力,掌握好练习方法。
增强人体的神经、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发展爆发性的力量和速度,提高弹跳力和弹跳耐力,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以移动(交叉步、跑步)、发球(正面上手)、传垫球(正传、背垫)、4号位扣球、2号扣球、拦网等基本练习为综合技术运用。
(2)巩固、提高攻防技术“中一二”的防守位置、单人、双人移动拦网和补位及其综合运用。
(3)排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4)教学比赛:结合已学过技术、战术,分组进行对抗性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长场上应变能力。
考核项目:正面上手发球、双人或对墙双手上下传球3、足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已学过的技术、战术和不同脚法、各种传接球基本技术,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综合运用技术、战术,增强攻、防意识,提高人的力量、速度、灵敏、弹跳、耐力等身体素质,增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功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以及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1)巩固和提高移动、脚背正面传接球、脚内侧传接球、个人快速运球射门、顶球(正额)为基本内容的单个动作和综合运用。
(2)战术练习运球过人、二过一及其运用。
(3)足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4)教学比赛:所学单项和综合技术与战术比赛。
(5)足球游戏:在教学内容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
考核项目:脚背正面、外侧直线或曲线运球和传球4、乒乓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了解乒乓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提高视觉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改善人的心血管、脑血管系统功能,使人的反应加快,身手敏捷,动作协调,四肢灵活、柔韧,形体健美;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勇于进取和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与作风。
教学内容:(1)巩固和提高发球、推挡球、攻球、搓球、弧圈球等各种基本技术。
(2)熟悉乒乓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
(3)教学比赛:单打比赛、双打比赛5、羽毛球(第一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了解羽毛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提高大脑的机能,增强反应力,改善视觉对远近距离判断的能力,改善两眼眼肌的协调活动,消除眼睛的疲劳和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教学内容:(1)巩固和提高步法、发球、击球的各种基本技术。
(2)熟悉羽毛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3)教学比赛:单打比赛、双打比赛大专二年级一、理论部分教学要求:通过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要初步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全面明确日常生活方式和健康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卫生(2)体育医务监督(3)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二、实践部分1、篮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在巩固与提高篮球各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培养学生比赛中应变能力及个人意识,掌握好篮球规则。
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运动器官功能,增强体质。
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移动防守各种基本步法。
(2)提高断球、抢篮板、快速反击综合练习。
(3)教学比赛各项技术综合运用。
(4)规则: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考核项目:一分钟跳投2、排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以前学过的基本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场上比赛的简单战术配合,了解排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进一步提高所学战术的能力,掌握好练习方法。
增强人体的神经、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发展爆发性的力量和速度,提高弹跳力和弹跳耐力,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
教学内容:(1)同大专一年级已学过教学内容,掌握好各种练习方法。
(2)排球基本规则及裁判法。
(3)以游戏方式巩固上手、下手传垫球技术。
考核项目:传、垫、扣球3、足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以足球各项基本内容为单位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弹跳、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忍不拔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以及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热爱集体等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1)同大专一年级已学过教学内容。
(2)足球规则及裁判法。
考核项目:(1)垫球和运球绕杆射门(2)足球裁判法4、乒乓球(第二层次)教学要求: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了解乒乓球比赛场地、设备和规则,提高视觉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改善人的心血管、脑血管系统功能,使人的反应加快,身手敏捷,动作协调,四肢灵活、柔韧,形体健美;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勇于进取和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与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