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T冠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4)汇编

合集下载

最新CT冠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4)汇编

最新CT冠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4)汇编

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07-10-8 15:33:57 点击:268 次发表评论投票推荐此文关键字: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编者按: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描述了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专家共识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并得到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与预防学会(SAIP)和心血管计算机体层扫描学会(SCCT)认可。

自2000年ACC/AH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颁布以后,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公布。

基于这些新的研究证据,本共识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更新,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计算机体层成像(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无症状的中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10%-2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的患者可能应重新分类为高度冠心病危险群组,其治疗策略亦应作相应调整。

因此本共识修订委员会推荐在该人群中应用CT扫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低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不足1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有研究证据未发现低度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人群中冠状动脉钙化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因此共识制订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三、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高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超过20%,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由于这些患者已被相关指南确定为需要强化干预的高危人群,因此本专家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四、对于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是否应降低其干预力度?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对这一问题做出最终结论。

202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202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202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CTA数据进行图像重组、斑块评估和血管分析,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临床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后处理和诊断方式。

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研发、验证确认、临床质控等活动均需要依托图像数据的高质量标注结果。

为了规范CCTA的数据标注,本共识对CCTA的标注提出统一的共识和指导意见从数据集适用范围和定义、数据要求、标注流程及标注规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就该问题达成的共识,旨在帮助业内形成统一认知,提高CCTA 数据的标注质量,推动相关数据集的建设,促进CCTA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规范化发展,提升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水平。

近年来,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的总死亡原因[1 ]。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推算,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现患人数约3.3亿,心血管病占疾病死亡构成的46.73% (农村)和44.26% (城市)[2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CAD )的高危人群不断增加,影像学检查需求大幅增加,对影像科医师诊断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诊断CAD的金标准仍然是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angiogQPhy (ICA 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 CCTA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99∖ 0.68-0.93 [3 ] o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很高,还可检测斑块的定量和定性特征,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3 ],已成为临床诊断CAD的首选无创检查。

CCTA的诊断流程包含图像后处理、狭窄程度评估分级、斑块评估等,并依据国际心血管CT 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 SCCT X美国放射学会和北美心血管影像学会2022年更新的冠状动脉病变报告和数据系统2.0 (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CAD-RADS 2.0 ∖2018 年更新的冠状动脉钙化数据和报告系统(coronary artery calcium data and reporting system ,CAC-DRS )和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发布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与报告书写专家共识》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适用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中规范的流程撰写报告[4,5,6, 7 ] O传统工作模式下,CCTA的诊断效率和质量始终受到后处理时间、人力资源、经验和视觉观察的影响。

《心血管CT成像辐射剂量优化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汇总

《心血管CT成像辐射剂量优化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汇总

8.《心血管CT成像辐射剂量优化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过去40年中已显著降低。

这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治疗策略的改进、无创性心血管成像等的临床应用有关。

特别是,心血管CT成像正逐步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精确诊断和危险度精细分层方向发展,已取代了一些传统的、具有较大风险的或诊断精确度较低的检查方法。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这势必导致心血管CT越来越多的使用,随之而来的电力辐射损伤日益成为关注的重大问题。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CT的辐射损伤可以导致恶性肿瘤,但基于线性阈值的理念,即使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也可能有致癌风险。

因此,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ALARA)原则得到普遍认可,该原则要求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下,保证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一、辐射剂量的测量(一)CT剂量指数、加权CT剂量指数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的基本辐射剂量参数是CT剂量指数(CTDI),它表示沿着Z轴方向产生一层图像的辐射剂量值。

该指数等于单次横断面扫描时轴位吸收剂量处于总的X线束宽度。

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是电离辐射在辐射中心和边缘的加权平均值。

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反映的是CT扫描时对于标准参考模型辐射剂量的输出水平。

CTDIvol等于CTDIw与螺距的比值。

(二)剂量-长度乘积通过计算剂量-长度乘积(DLP)可以估算一定扫描范围内的辐射剂量。

(三)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是基于CT扫描后显示的CTDIvol和体型相关转换系数估算得到的,是经过体型校正的患者接受的CT剂量估算值,用来评估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四)吸收剂量、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在CT中直接测量的吸收剂量是身体内不同组织吸收的能量总和。

不同器官的吸收剂量表达为器官剂量。

有效剂量是一种描述非均匀性辐射照射风险的剂量参数,它考虑到在一次CT扫描中受到照射的所有器官以及对辐射诱导性突变相对应的敏感性。

冠脉钙化共识2021

冠脉钙化共识2021

冠脉钙化共识2021
冠脉钙化是指冠状动脉壁内形成钙化斑块,是冠心病的重要标志之一。

冠脉钙化共识2021包括以下内容:
1. 冠脉钙化的定义和评估:共识对冠脉钙化的定义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界定,如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钙化评分系统等技术。

2. 冠脉钙化的预测价值:共识强调了冠脉钙化在冠心病的预测和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包括冠脉钙化与心脏事件的关联和预测价值。

3. 冠脉钙化的治疗策略:共识针对有冠脉钙化的患者提出了一系列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以及手术干预等。

4. 冠脉钙化的随访监测:共识强调了冠脉钙化的随访监测的重要性,包括定期的冠脉钙化评估和心血管事件的监测。

5. 冠脉钙化的个体化管理:共识强调了冠脉钙化管理的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冠脉钙化共识2021的发布旨在提供最新的研究和指导,帮助
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冠脉钙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文读懂冠脉钙化总积分

一文读懂冠脉钙化总积分

一文读懂冠脉钙化总积分作者:陈宇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9年第06期对一些怀疑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医生通常都会建议其去做一项叫作冠状动脉CT三维成像的检查。

但患者拿到这份报告的时候往往有点晕: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简称“冠脉钙化总积分”)是什么意思?这病到底严重不严重?我们都知道,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当机体出现脂质代谢障碍时,血液中过高的脂肪成分聚积在血管内膜下,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久而久之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形成一个个向管腔内凸出的黄色粥样斑块的病变组织。

做冠状动脉CT三维成像,可以将心脏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绘制出立体图像,我们就能从图像中看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以及管壁的钙化情况。

堵塞血管管腔的黄色粥样斑块内有钙质沉积,而钙密度高,X线无法穿透,因此这些斑块得以在心脏CT扫描中被顺利检查出来。

在CT片子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心脏血管壁上有一些散在分布的“亮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由于冠状动脉CT三维成像具有无创、快捷、无须住院等诸多优点,并且能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导医生可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因此该项检查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

CT将心脏扫描之后会对冠状动脉整体的钙化情况进行评估,再将心脏所有钙化灶的评分加在一起得出一个数值,称为“心脏钙化总积分”。

研究表明,钙化积分与斑块负荷之间存在正相关。

也就是说,钙化积分越高,斑块负荷越重。

如下图:例如某位患者的报告单中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17.3,说明斑块负荷非常少,如果患者没有活动后胸闷、胸痛等症状,无须进行进一步检查,尽早开始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即可。

但如果面对冠心病症状很典型或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还是建议其直接行冠脉造影检查,来明确血管内病变情况,以便及时干预,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钙化积分高并不等于血管管腔狭窄严重。

因为如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钙磷代谢异常、甲状腺疾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心脏血管中膜钙化,这样的钙化灶并不会凸向管腔,也不会使血管狭窄,但是钙化总积分会将这样的钙化灶算进去。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更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病变,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或伴有扭曲、成角、弥漫的严重钙化病变,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正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都非常重要。

其中,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是处理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可有效地消蚀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为最终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在复习该领域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的前提下,来自国内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共同起草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期对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一、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状动脉钙化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0~4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为50%,60~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为80%。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通常伴有钙化的概率也越大。

高龄、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肾透析及高钙血症的患者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高发人群,而且其病变的钙化程度较严重。

与钙化程度低的患者相比,钙化程度高的患者其所有的冠心病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更高。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尤其是严重内膜钙化病变,明显增加了PCI 的难度和风险,其难度在于如下几点。

(1)钙化病变往往伴随血管成角、扭曲病变,以及对血管扩张的反应较差,所以增加了介入相关器械通过的难度,增加了PCI相关并发症,如介入器械不能到位、支架脱落、导丝断裂、支架纵向压缩等风险的发生。

(2)钙化病变属于高阻力病变,球囊扩张时难以充分扩张,甚至会发生球囊破裂等情况;通常需要较高的压力扩张钙化病变,发生血管夹层、穿孔、破裂、无复流等概率明显增加。

冠脉cta钙化积分意义

冠脉cta钙化积分意义

冠脉cta钙化积分意义冠脉CTA钙化积分是通过计算冠状动脉内的钙化程度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它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提前揭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与冠脉CTA钙化积分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冠脉CTA钙化积分的计算方法:冠脉CTA钙化积分通常采用Agatston分数来进行评估。

Agatston分数是通过将冠脉内的钙化灶的病变面积和密度进行定量化计算得出的。

计算方法是根据冠脉CTA图像上的钙化灶的面积、密度和数量来评估冠脉的钙化程度。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Agatston分数,该分数越高表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重。

2. 冠脉CTA钙化积分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多项研究表明,冠脉CTA钙化积分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冠脉CTA钙化积分与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

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冠脉CTA钙化积分为400以上的患者,未来十年内患心肌梗死或者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是低于100的人群的十倍以上。

因此,冠脉CTA钙化积分可以作为心血管风险的预测指标。

3. 冠脉CTA钙化积分的临床应用:冠脉CTA钙化积分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用于筛查冠心病高风险人群,及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指导患者接受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和治疗。

其次,冠脉CTA钙化积分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指导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锻炼等。

最后,冠脉CTA钙化积分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

4. 冠脉CTA钙化积分的局限性:尽管冠脉CTA钙化积分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心血管风险上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不能提供关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信息。

其次,它对非钙化的冠状动脉斑块很难进行评估。

此外,冠脉CTA钙化积分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扫描技术、血管钙化位置等。

2023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冠状动脉造影日间手术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日间手术模式近年来开始被多个临床学科所关注和开展。

2014年国际日间手术协会(!AAS)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手术。

该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等,达到缩短部分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同时改善患者就医灵活度和便捷性,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的目的。

因此,日间手术模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2019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各疾病之首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病种,据推算目前冠心病的患病人数高达1139万,及时准确地对冠心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能极大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疾病结局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

目前对千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主要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 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CCTA尽管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在钙化存在等特殊情况下,对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大局限,此外,为获得满意图像质量,CCTA对千心率和心律要求较高,对频发早搏或房颤的患者,可能造成扫描失败或者部分图像难以评估。

CAG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千上述特殊情况,也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因此,CAG在冠心病诊断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CAG需要常规住院并在介入室进行操作,造成较长的住院时间及较高的住院费用;同时,随着CAG需求的增加,目前医院的床位数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C AG的日间手术模式越来越引起心血管科医生的关注。

CAG多采用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早在20世纪末,国外就开始探索并采用日间手术或门诊手术的模式进行CAG等相关诊断性手术。

相较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的CAG,采用经挠动脉入路可降低净临床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国在2019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第二批日间手术(操作)试点病种及术式推荐目录〉〉,将包括CAG在内的76种手术列为日间手术试点病种;«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中继续将CAG列入推荐目录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
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
专家共识
2007-10-8 15:33:57 点击: 268 次发表评论投票推荐此文
关键字: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编者按: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描述了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并得到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与预防学会(SAIP)和心血管计算机体层扫描学会(SCCT)认可。

自2000年ACC/AH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颁布以后,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公布。

基于这些新的研究证据,本共识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更新,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计算机体层成像(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无症状的中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10%-2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的患者可能应重新分类为高度冠心病危险群组,其治疗策略亦应作相应调整。

因此本共识修订委员会推荐在该人群中应用CT扫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低度冠心病危险(10年
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不足1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有研究证据未发现低度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人群中冠状动脉
钙化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因此共识制订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
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三、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高度冠心病危险(10年
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超过20%,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
用价值
由于这些患者已被相关指南确定为需要强化干预的高危人群,
因此本专家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四、对于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是否应降低其干预力度?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对这一问题做出最终结论。

因此,专家委员会建议对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仍应根据现行指南性文件进行药物性及/或非药物性干预。

五、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否较其他检测手段更有助于校正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度?
迄今尚无头对头试验直接比较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其他危险度评估手段在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不能对此做出肯定性结论。

六、当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时(超过400),是否应该进一步行其他检查?
根据现行相关指南,当患者因存在高危因素或存在高危疾病(例如糖尿病)而被分类为高危患者时,应立即采取强化预防或治疗措施。

现无证据表明对于高危患者进行其他无创性检查能够为其治疗决策提供
有价值的信息。

七、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不典型心脏综合征患者中有无应用价值?
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考虑为不典型心脏综合征的低危患者,检测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助于除外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

在此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与严重程度。

但迄今为止,尚无关于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其他检查手段之间的头对头比较,因此不同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的大小尚不明确。

八、目前有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女性与黑人)?
目前有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资料主要来自于白人男性,专家委员会谨慎推荐将这些结果应用于白人女性与其他种族人群。

九、快速冠状动脉CT检查时如果在肺部或其他非心脏组织中发现钙化病变,应如何对待?
如果在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时发现其他部位的钙化病变,应该根据有关的放射学指南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随访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