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5单元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5单元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业革命用先进的 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 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1793 年成立了农业委员 会。1838 年成立了皇家农业协会。国王乔治三世还 为《农业年鉴》撰稿,署名为“农夫乔治”。按照 马克思的统计,19 世纪初英国全国总资本中有一半 来自土地。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基督教的兴起 D.西欧庄园的发展
4.中世纪被称作欧洲历史的“黑暗时代”,传 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但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有
(B) A.租地农场和庄园的出现 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C.庄园和大学的兴起 D.手工工场和庄园的出现
6.“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 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 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投放到市 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B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7.13 世纪,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原 因不包括( D )
材料二 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 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 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 才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 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 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 义生产的起点。
(1)两则材料中的“农场主”与“从事劳动的农 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 系?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富农经济是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 主要成分。这些富农一般雇佣 2 到 5 名长工,农忙 时雇些短工。因为有余钱,他们一般还放高利贷或 经营商业。还有一些富农是佃富农,租地主土地雇 工耕种,类似西方租地农场主;一些城市商人、资 本家也租地主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 主义性质更为典型,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

初中历史九下《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 (3)

初中历史九下《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 (3)

1991年
事件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战争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苏联解体
结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组成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取得胜利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巨变
演变”的严重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被美国总统里根称为“巨大的非军事力量”的“和平演变”手段是( )
C
A.经济封锁
B.科技竞争 C.大众传播
D.文化渗透
4.在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分为五的国家是( )
A.B捷克斯洛伐克 B.南斯拉夫 C.保加利亚
D.德国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知识点一 东欧剧变
1.(山东泰安中考)引发右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建B 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 B.东欧剧变 C.苏联的“8·19”事件 D.美苏争霸
2.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D
①东欧各国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③世界大国之间的军事竞争 ④西方“和平
6.(四川成都中考)苏联解体是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悲剧,其标志是( )
A.赫鲁晓夫C下台
B.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
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D.“8·19”事件
7.(2015·山东济南中考)1991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 )
D
A.“三国协约”瓦解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PT课件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PT课件
不适应 新的生 产方式
领主
转让 联姻 继承 买卖
农民 农奴
资本主义性质
集 中 土
转让 自营地
依靠土地 租金生活
地 承租 购买

租地农场主 地
富裕农民

转租 雇佣

购买
将剩余 产品推 向市场

其他佃户的地产
少地或无地农民
农业工人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农产品和 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产品。
A.劳动者受雇于工场主 资料 C.雇佣工人被束缚于工场不准离开
) B.工场主掌握生产
D.以手工劳动从事生产
4.14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相比较,最突出
C 的特点是(

A. 规模大
B. 人数多
C. 出现嵟佣关系
D. 分工合作
5. 《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
租地农场主
占有土地、劳动 工具等生产资料
雇佣
农业工人
Q1:租地农场主与农业工人之间
是什么关系?
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
的关系,同时也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Q2:为什么同时也说是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 农业工人所得到的工资远远低于他们劳动创造的
价值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业
封建 庄园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 根据以上探究,小组讨论,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上出现 的租地农场和手工业上出现的手工工场有哪些相似之处?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生产资料的提供 农场主提供土地 和生产工具
劳动力模式 农场主雇佣农业 工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课件
—— 约·诺里斯
【世界看中国】
明朝中后期,在江浙一带的部分生产部门(纺织业等)零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 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在长江中下游农 业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之前大大扩展,经营地主出现,他们发展了农业 生产中的雇佣关系。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手工工场
(1)手工业者逐渐脱离 农业生产,更多地为 _市__场__而生产 (2)随着_分__工__细__化__,小型 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方式 建立
特点 影响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_土__地__集__中__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 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 农村出现_分__散__的手工工 _购__买__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 场,逐渐转向_集__中__的手工
2.市民阶层:
(1)组成:城市中_________、商人。 (2)享有权利:享有手新工的业_者________赋予的权利。
(3)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契断约扩关大系,成为_________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提炼升华】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使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过渡。
强化王权
【思维对对碰】
培素养·合作探究
【历史比较——明社会变迁】 材料一 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土地集中成为趋势,14世纪后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 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 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2)材料二中的“自由”是相对封建庄园而言的,这种 “自由”吸引着哪一阶层 通过什么方式奔向城市?(5分) 答:农奴;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 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材料三中“一个新阶层”是指哪些人?(2分)他们的发展壮大对欧洲以后的发 展有什么影响?(2分) 答:商人和手工业者(或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共18张PPT)

经 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 品
和富
地 租地 雇佣
集 农场资本主

义化
步 入

社余 会
脱离
手工业
手工 市场雇佣 工场 资本主义化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经济发展的影响—走向近代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资本主义工商西业欧的发经展济和,引社起会了的社发会展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
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 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资扩本大主,义极萌大芽开、阔早了期欧资洲产人阶的级眼界和活动范围。他 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的世界。
庄园土地
佃户份地 领主自营地
农民 农奴
耕作 者
获得人身自由: 1、货币购买 2、缴纳迁徙税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
1. 租地农场出现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垦殖运动
转变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②自由劳动力的增加— 自由的农民和获得自由的农奴。
③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 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手 工 手工工场 业
商人 工人
雇主 雇佣劳动力
雇佣 关系
雇佣 关系
体现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
影农响:场土主地与关承系租的变人化形和成手了工雇业佣的发关展系,开,始具改有变资中本世纪主欧义洲生社产会关的整系体特面征貌。。
伴随生产方式的 变革,欧洲社会结构的 变化,欧洲社会阶层新 旧更迭。农村富裕农民 、城市市民阶级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特点:①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②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③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雇工分工合作, 效率提高。
阅读材料,概括手工工场的特征
材料一: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 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 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 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材料二:···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 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部门也出现了这种资 本与劳动的分离。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农 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 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手工业发展变化
背景:一方面手工业者脱离农业,另一方面手工 业者更多的为市场而生产。
表现: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 现了手工工场。后来,分散的手工工场逐 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概括租地农场的特征
•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 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 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 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 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统计,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 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租地农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的共同特点:
1 生产集中 2 生产效率高 3 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4 生产面向市场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土地
工资



租金
劳动
领主
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民
(农业资本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五单元
租地农场特点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 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 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垦殖运动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 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 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 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 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1150 年道恩斯修道院有36人,100年后增加到1248人。
城市
一些大商人刻意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并
上 用经商赚来的钱置办田产,改穿骑士服装,为
国王当差,从国王那里讨得贵族的封号。

法国大商人兼银行家雅克・科厄尔从不仅
市 在国王宫廷当差,享受贵族的待遇,他的兄弟
和儿子也沾光身居高位,他的女儿则嫁给贵族
民 子弟。

英国商人尤其热衷于为国王效劳。约翰・ 普尔特尼四次出任伦敦市长,他的后代成为巴

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
产品的支配权。
土地被佃户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
形成雇工阶层,即自由劳动力 些劳动力自由寻找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第五单元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出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

卡达尔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欧各国的改革结果如何?
波兰 南斯拉夫 民主德国 匈牙利 保加利亚
外债
(亿美元)
387
210
191
160
69
引发经济危机,又导致社 会危机
一、东欧剧变 (说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
败。)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生 “和平演变”:西方利用新 产力的发展; 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 ②改革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 ,经济危机严重导致政治危机级价值观等 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⑤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
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 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 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倡导“民主化”、“公 开性” 苏联解体
特点 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国际社会 一国胜利:俄十月革命胜利 主义运动 现实 多国胜利:欧亚社义国家建立 发展史 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成就巨大
练习:
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86年 D、1991年 2、在20世纪80年代末,哪个地区的国家出现了 大规模社会性质的蜕变( )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 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 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导致苏联国际地位和影响下 (3)外交方面:苏联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和苏美 降,激起苏联所有爱国者和一些领 关系,不干涉东欧事物,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 导人的不满 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美 国
原因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经济发展迅猛;
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展 变 化
欧 洲 联
背景
立三
过程:欧共体 欧洲联盟
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

的合 西
地位;推动多极化趋势 原因

方 世 界
日 本 崛
50—7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崛起 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起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8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表现:
• 重整军备,军费开 支居世界第二。
• 以国际合作名义, 接连向海外派兵。
• 竭力谋求成为联合 国常任理事国。
• 原因:经济实力的增强。 19
日本新历史教科 书歪曲历史
日本首相小泉参拜 靖国神社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 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任何外国单方面的行动, 都不能改变这一基本事 实。
3、战后的亚欧国家经济凋敝,为美国商品 和资本的涌入提供条件; 4、二战后,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
5、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成果(主要原因6 )
想一想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1、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2、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激光工业
7
二、走向联合的欧洲
22
欧洲、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外因 1、美国的援助 2、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内因
1、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国家干预经济,制定恰当的
经济政策
23
欧洲、日本经济迅速的发展,对我们 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作用?
1、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交流。 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引进高科技,大胆创新。 4、坚持改革开放, 5、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6、保持环境的稳定
1993 1995 2004
2007
欧盟现在总共拥有5亿人口, 27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经济体。外贸出口占全世界外贸出口的19.2%1.3
14
三、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 1、日本经济的发展
背景:战后初期经济崩溃, 美国单独占领。
崛起:50年代中期:经济恢复战前水平 50—70年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启示:警惕军国主义复活,维护世界和平。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20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美国

欧法 共德体
1967建意 立
三足 鼎· 立
日本 日
70年代初第二 经济大国
21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1格局,促使世界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 洲
黎欧洲煤 钢共同体
马欧洲经 济共同体
尔 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成 1991年
1993年
1999年欧元
过 《马约》 正式成立 正式启用

政治经济一体化
11
197831年19英希67、腊年爱加成、入立丹,时三发六国展加为国入十国 欧共体
布鲁塞尔
12
东扩
欧共体 6国 12国 欧盟 12国 15国 25国 27国
3550亿美元 占资本主义 占资本主义 占资本主义 世界的53.4% 世界的32.4% 世界的74.5%
说明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3主。
一、 “超级大国”美 国
霸析你
主 说能 的 明结 原 美合 因 国所 吗 成学 ? 为知
世识 界, 济分
4
美国“研究与开发”经费表
年份 1960 1965 1970 1985
总额
135.20 200.44 261.34 1138.18
占国民 2.6 2.8 2.6 2.8 生产总 值%
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高度重视科技开发,投入资金逐年增加, 科技对经济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5
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美国参战时间较晚,本土未燃战火; 2、在军需物资的供应中获得巨额收益;
25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 了哪几个阶段?
战后—50年代初,经济恢复时期, (美国一直发展)
20世纪50—70年代,发展“黄金时代”
第13课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1、冷战的序幕是什么? 1946年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47年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 1947年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1947年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5、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1949年北约的成立和 1955年华约的成立
1
----
美 国 帝经 国济 大的 厦象 征
2
材料一: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美国今天正 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 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 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大约50%。”
材料二: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所占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 工业产值 外贸出口 黄金储备`
15
英国 2.9%
美国 3.5%
法国 意大利 5.3% 5.6%
西德 6.7%
日本 9.6%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50—70年代经济发展比较
16
材料1:1945年--1970年,日本只付出60 亿美元就得到了国外耗费1800亿美元才研制 出来的技术。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材料2:日本人有个口号:一号机引进,
20世纪50—70年代进入发展“黄金时代” , 联邦德国最强。
9
欧洲大联合
1.西欧各国势力普遍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背景 2.美苏大国的崛起和争霸;
3.西欧各国意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增强 自身实力
目的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自身安全(增强对抗苏联力量) 提高国际地位(摆脱美国控制)
10
1951年 巴 1958年罗 1958年布鲁塞
1、历史背景 战后西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1947年德国生产只 及1936年的30%。 有人说“清除柏林 街头的瓦砾,需要 20年时间
8
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40年代末
50年代初
恢复原因
客观: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 主观:经济技术基础好
国家干预经济
发展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材料3:1950年日本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 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 的20%。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7
日本的崛起
客观:美国在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
原 民主改革;经济采取扶持政策 因 主观:1、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3、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政 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