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诗赏析

语言优美
读者普遍认为《雪花的快 乐》的语言优美流畅,富 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意境深远
读者认为《雪花的快乐》 所营造的意境深远,能够 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然和 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THANKS
感谢观看
美好向往
诗中通过雪花的美丽和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和向往。他希望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永恒,同时也表达了对生 命短暂的感慨。
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
渴望爱情
诗中通过雪花落在梅花上,表达了作 者对爱情的渴望。他希望找到一位心 灵相通、志同道合的伴侣,共同追求 自由和美好。
赞美爱情
徐志摩赞美了爱情的纯洁和美好,他 希望爱情能够永恒,像雪花一样纯洁 无暇。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
1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 远。
2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 描绘自然和人生。
3
他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思想深邃,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02
《雪花的快乐》创作背景
诗歌的创作年代
1925年
这首诗写于1925年,是徐志摩的代 表作之一。
现代文学时期
该诗创作于中国现代文学时期,体现 了现代诗歌的特色。
雪花
徐志摩将自我比喻为雪花,轻盈、自由 ,表达出对自由和纯真爱情的向往。
VS
快乐的雪花
通过比喻快乐的雪花,诗人传达出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优美的语言与节奏
语言优美
徐志摩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复等,使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
诗人通过押韵、音节等手法,使诗歌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学价值高
《雪花的快乐》以其独特 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文学的 经典之作。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作品赏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
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诗人徐志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
”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
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容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
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徐志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
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的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胡适之在《追忆志》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新月》四卷一期《志纪念号》)徐志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
浙江海宁硖石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在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任凭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赏析《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
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
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
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
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
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
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
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
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雪花的快乐》被认为是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以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篇1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描绘雪花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将雪花比喻为一个翩翩起舞的仙女,轻盈地飞舞着,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这首诗的开头,徐志摩用了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将自己置身于雪花的角度,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雪花的美丽和魅力。
接着,他描述了雪花翩翩起舞的场景,用了“飞扬、飞扬、飞扬”这样的词语,来表现雪花轻盈、自由的舞姿。
在诗的第二节,徐志摩描述了雪花飞舞的方向和目的地。
他写道:“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表达了雪花对地面的向往和归属感。
同时,他也表达了雪花不去幽谷、山麓和荒街的决心,展现了雪花的高洁和纯洁。
在诗的第三节,徐志摩描绘了雪花飞舞的场景,用了“娟娟地飞舞”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雪花的美丽和婀娜。
同时,他也提到了雪花等待着“她”的到来,并将“她”比喻为“清幽的住处”,表达了雪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的第四节,徐志摩描绘了雪花与“她”相遇的场景。
他写道:“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将“她”比喻为一个美丽的女子,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接着,他描述了雪花与“她”的融合,用了“消融、消融、消融”这样的词语,来表现雪花与“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融合。
总之,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描绘雪花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将雪花比喻为一个翩翩起舞的仙女,他深入地感受了雪花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他也通过描绘雪花飞舞的场景和与“她”的相遇,展现了雪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徐志摩对雪花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析》篇2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是一首代表他诗歌风格的作品,这首诗以雪花的意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和自由的追求。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全文及赏析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全文及赏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的一首经典诗作,整首诗以雪花自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美好和爱情的追求。
诗的开篇,诗人便将自己想象成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潇洒”一词生动地描绘出雪花轻盈、自在的姿态。
雪花明确知道自己的方向,那便是飞扬,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目标的清晰认知,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阐述雪花的选择。
它不去冷寞的幽谷,不去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这一系列的否定,其实是在强调雪花对于美好和温暖的向往。
它所追求的,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
当雪花在半空飞舞时,它已经认明了清幽的住处,在那里等待着“她”的到来。
这里的“她”,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理想爱人,或者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雪花期待着与“她”相遇,因为“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这种清香代表着美好与纯洁。
诗的结尾,雪花凭借着身轻,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最终消溶在其中。
这个消溶的过程,并非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融合,是雪花与美好、与爱的完美结合。
它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全身心投入和追求。
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看,全诗富有音乐美。
每节的行数相同,句式整齐,押韵也较为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雪花飞舞般轻盈灵动。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和拟人。
雪花象征着诗人自由的灵魂和纯洁的理想,而赋予雪花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通过雪花的“快乐”,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的热烈渴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诗歌鉴赏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诗歌鉴赏徐志摩,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翻译等多个领域。
而他的作品,让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学内涵,更能够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快乐。
在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以快乐、欢乐为主题的诗歌数量颇多。
其中,以《雪花的快乐》为代表的一系列诗歌,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徐志摩在快乐主题上的创作天赋和独具匠心。
《雪花的快乐》一诗,可谓是徐志摩快乐诗歌的代表之作。
全诗表达了徐志摩对于雪花的欣赏与感受,将雪花的美妙融入到生命中的一种快乐状态中,从而使这首诗歌达到了穿越时空、经久不衰的艺术价值。
诗中的第一句“飘啊飘,你是那么的轻”,与后来的“像一群婴儿,在没有知觉的微笑中快乐”,塑造了一种娇嫩、轻盈的雪花形象,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和诗意上的想象。
在诗歌的句式构造上,徐志摩采用了反复出现的“快乐”二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感染效果。
在诗歌末尾还像是一个总结,“快乐,是雪花所原创的”,透过雪花的美丽,传递着一种深刻的人生真谛——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去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实际上,除了《雪花的快乐》之外,徐志摩在他的作品中还涉及了很多旨在传递快乐的诗歌,比如《海之幸福》、《快乐的马车》、《橄榄的快乐》等等。
而这一系列《快乐诗歌》,正是徐志摩快乐文学的精髓所在。
这些快乐诗歌,即便在今天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生活节奏快速、社会压力增大的当下,人们恰恰需要徐志摩的快乐诗歌这样的文学作品,以提醒人们关注生命真正的价值,去感受更多的身心愉悦。
总之,徐志摩快乐诗歌的鉴赏,不仅是对他作品的细致解读,更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究。
这些快乐诗歌,不仅带来了读者内心上的愉悦和欣慰,还成为了一种文化内涵和传统,给人们带来了深远的人文精神启示。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阅读理解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有流动之感,ang鼻音韵母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表明了热烈的情绪,又表明了那一发不可收拾的爱。
B.三个小节句式齐整,其中部分文字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而且有越来越重之感。
C.诗人以雪花自喻,用文字绘出雪花飘落的姿态和方向,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和主观能动性,营造出无穷的意境。
D.破折号的运用,不仅起到转折的作用,而且起到指明方向,指引情感流动,使语气渐强,加强情感的作用。
2.简要分析和概括诗歌中“雪花”的形象。
【答案】1.D2.①轻盈潇洒。
诗句“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写出了雪花轻盈潇洒的姿态。
①目标明确。
通过“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写出了雪花有明确的目标。
①意志坚定。
反复用“飞扬,飞扬,飞扬”体现了雪花意志的坚定。
①追求美好。
诗人用“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表现雪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
D.文中破折号没有转折的作用,而是突出强调,进一步总结升华,结构上前后照应,形成间隔反复。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形象的能力。
《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诗歌,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全诗综合运用了借物抒情、对比、拟人等表达手法,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等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读后感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读后感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心里头那叫一个美呀!这诗一读,就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那片快乐的小雪花。
徐志摩把雪花写得可太妙啦,感觉那雪花就像个小精灵,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舞。
你瞧,“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这一句就让我眼前出现了雪花轻盈飘逸的样子。
它好像根本不在乎要飘向哪里,就是享受在空中飞舞的时刻。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哎呀,这连续的“飞扬”,让我感受到了雪花那种坚定和执着,它知道自己想要啥,就是要快乐地飞扬。
而且诗里说雪花是有方向的,是要去“清幽的住处”,找心爱的人。
这让我觉得雪花都有了感情,有了追求,多浪漫呀!读完这首诗,我心里都跟着快乐起来啦。
就好像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突然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和自由。
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完徐志摩《雪花的快乐》的感受哈。
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被那优美的文字给吸引住了。
真的,感觉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跳舞。
你想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多有想象力!我就跟着诗人的思绪,一起幻想自己变成了那朵雪花。
雪花在空中潇洒地飘着,还特别清楚自己的方向,这种坚定真让人佩服。
它不迷茫,不犹豫,就是一心朝着目标飞去。
诗里说雪花要去“她”那儿,这个“她”到底是谁呢?我猜呀,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美好,是他一直向往的温暖和爱。
读完这首诗,我就在想,咱们平时是不是也应该像这雪花一样,活得快乐又坚定。
别总是犹犹豫豫,认准了的事情就勇敢去做。
还有啊,这雪花的快乐也让我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一场自由自在的飞舞,一次心有所属的奔赴。
徐志摩真不愧是大诗人,能用这么美的诗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思考和感动。
我可得把这首诗好好珍藏,时不时拿出来读一读,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怎么样,你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1年11月19日上午八点,徐志摩乘坐“济南号”飞 机从南京明故宫机场起飞前往北平。飞机在飞至济南附 近的党家庄时遇上大雾,飞机误触山头,机身着火,徐 志摩遇难,终年三十五岁。
二、徐志摩的作品
•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 一夜》《猛虎集》《云游》 •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 《自剖》《秋》 • 小说集:《轮盘》 •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 著) •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等 •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绘画美:主要是辞藻的选用,要求诗歌语言明丽,具有 视觉形象和画面感。诗人用“翩翩的”“娟娟的”来形 容雪花的飞舞,让我们看到了雪花那轻盈飞扬的曼妙舞 姿。随着诗人的描写,我们看到雪花来到“清幽的住 处”,那恬静的“花园”里有一个浑身散发着朱砂梅清 香的美丽少女。雪花轻落在她的衣襟,消融在她柔波似 的心胸,这是一幅清雅动人的画面。
地抒发了诗人对心目中美好事物热情,勇敢,执着的追
求精神。
从诗中描写可以看出“她”:
住在清幽之地 出入雪中花园
性情安静
性情高贵纯洁
梅花一样的品质 性情温柔,心胸宽广
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 有柔波似的心胸
“她”到底是谁?
“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 是诗人的一份情感 那么这首诗就是诗人爱的释放
“她”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剧照
1931年2月20日,徐志摩离沪 北上,任教的学校有两个:北 京大学,女子大学
他给陆小曼信中说:“上海的环境我 实在不能再受,再窝下去,我一定毁; 我毁,于别人亦无好处,于你,更无 光辉,因此忍痛离开。母病妻弱,我 岂无心?望你能明白,能帮我自救, 同时你亦从此振拔。” 徐志摩感慨:“我现在又回到北大来 了:我在外面漂流了几年,现在重新 倒在母亲的怀里,觉得无限的沉着与 甜蜜。”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 • 林徽因嫁于梁思成,徐志摩断绝对林的情思,1924年4 月,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并坠入热恋。 • 《雪花的快乐》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 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1卷第6期。 • 此后有相同感情的作品:《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 荡》、《我有一个恋爱》、《别拧我,疼》等。
那么这首诗就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信仰
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
了美的追寻者;
《雪花的快乐》艺术特色:
音乐美:诗歌节奏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回环往复。全 诗四节,每节的节奏韵律大致相同,以第一节为例,诗 行每行三顿,节奏舒缓,每韵式为aabbb,第三句开 始换韵。三次“飞扬”的连用,产生一种复沓的效果, 这种跳跃的节奏与快乐向上的内在精神相适应,灵动而 又轻快 。
建筑美:主要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本首诗分为 四节,每节五行,每节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结构与其 他诗节相似,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就像 建筑上的造型艺术,具有完美的形式和结构。
思考题
• 1.诗中的“她”象征什么? • 2.文中为何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 • 3.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张 幼 仪 与 徐 积 锴
1918年8月,徐志摩赴美留 学,进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 1919年夏天毕业,取得一等 荣誉学位。
1919秋天入哥伦比亚大学, 学习政治学。1920年毕业, 获得硕士学位。硕士论文: 《论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920年9月,徐志摩赴 英 ,进入了伦敦政治经 济学院,师从拉斯基教 授学习政治学,以期获 得博士学位。半年后由 狄更生推荐进入剑桥大 学王家学院 。
三、徐志摩与新月派 徐志摩——新月的灵魂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 歌流派。新月派以1927年为界大体分 为前后期,前期新月派是指以《晨报副 刊》“诗镌”为阵地的诗人群,以闻一 多、徐志摩、朱湘等为代表。提倡新格 律诗,讲究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反对滥情以及诗歌的散文化。后期 新月派转战到上海,主要成员有胡适、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创办 新月书店,次年创办《新月》月刊,后 来创办《诗刊》,作为主要阵地发表作 品。后来又有新成员陈梦家、卞之琳等。
徐在北京的舞会上认识了有夫之妇陆小
曼,徐插足,这也注定是一场不被人们
接受的相爱。
终于,1926年秋天,他们赢得了北京北 海公园的那场著名婚礼,那场婚礼之所 以著名,除了两人的名声和这段情事的 背景,更因为证婚人梁启超那一通绝无 仅有的证婚词。
1928年6月,徐志摩与王文伯结 伴,由日赴美, 后来又去了英 国、印度。11月6日,在由印 度回国的中国海上,徐志摩写 下了著名的《再别康桥》。
四、《雪花的快乐》赏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1920年秋,在英国结识当 时16岁的林(为追求林, 未完成学业而选择回国,但回国后林已与 梁思成订婚。故这段爱情无果。) 1923初,徐志摩来到北京。(到1926年10 月婚后南下四年间,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 期。如,文学上,成了最有名的诗人;文 化建设上,接办《晨报副刊》,组织了 “苏俄仇友”的讨论;感情生活上,斩断 了与林的感情纠葛,与张正式离婚,与陆 结婚;社会活动上,传播现代社会理念、 革除传统社会痼疾亦作出了许多努力与贡 献。) 1924年3月组织新月社。4月印度泰戈尔来 华,徐志摩全程陪同并担任翻译。
徐 志 摩
雪 花 的 快 乐
内容提要
• • • • • 徐志摩小传 徐志摩的创作 徐志摩与“新月派” 《雪花的快乐》赏析 思考题
一、徐志摩小传
徐志摩(1897—1931) 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 江海宁硖石镇一个富商家 庭,原名徐章垿。 1911年春天,考入杭州府 中,与郁达夫同班。 1913年,与上海巨富张润 之之女张幼仪订婚,此年 张幼仪13岁。 1915年,在北大读预科期 间,与张幼仪结婚 。 1918年4月,他的儿子出生, 取名徐积锴。
主要内容 • 描写雪花快乐地飞舞于空中,最后与自己所钟情的朱砂 梅融为一体的景象,以此比喻人对理想情感归宿的向往 和追寻。为诗者呈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赞美了由 此而产生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
阅读提示
诗的开头第一行“假如我是”点明雪花的形象即诗人自 己。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雪花,所有雪花的快乐,其实是 作者感到快乐。全诗借一朵雪花的言语,行动,写出它 认清方向寻觅中的专注,认明目标飘落时的欢乐,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