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合集下载

金属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消除方法

金属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消除方法

金属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消除方法
1. 热处理法呀,就好像给金属复合材料来一场舒适的“温泉浴”!你想想,把它放进特定温度的环境中,让那些残余应力慢慢跑掉。

比如说汽车的零部件,经过热处理后,就能更稳定可靠啦!
2. 机械拉伸法呢,这就像是给它做个“伸展运动”。

用力拉一拉,让材料舒展一下,残余应力不就减少啦。

像那些金属板材,经常就用这种方法呢!
3. 振动时效法呀,好比给它来个持续不断的“按摩”。

通过振动让残余应力松懈下来。

就好比你累了一天,做个按摩就轻松多了,是不是?像一些大型的金属结构件就特别适合用这个方法呢!
4. 自然时效法,就像是让金属复合材料享受一段“悠闲时光”。

把它放着,慢慢等时间发挥魔力,残余应力就会渐渐消失啦!你看一些不太着急用的金属制品就会用这种哦!
5. 超声冲击法,如同给它来一场“声波洗礼”。

利用超声的力量,冲击掉残余应力。

很多精密仪器的金属部分就靠这个来保障性能呢!
6. 滚压强化法,这不就是给它来个“塑形之旅”嘛!通过滚压让材料更结实,残余应力也随之减少。

像一些轴类零件常用的就是这个办法呀!
7. 豪克能时效法,你可以理解成是给金属复合材料来一个“高级疗养”。

它能有效地消除残余应力,让材料焕发新活力。

一些高质量要求的金属制品就常用这个神奇的方法呢!
我觉得呀,这些方法都各有千秋,具体得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才能让金属复合材料发挥出最佳性能呢!。

浅谈焊接残余应力控制措施及消除方法

浅谈焊接残余应力控制措施及消除方法

浅谈焊接残余应力控制措施及消除方法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焊接结构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及应力的消除方法,主要说了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焊接残余应力施工中的控制、焊后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

关键词:焊接残余应力控制措施消除方法前言随着焊接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焊接已是工业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建筑钢结构、压力容器、船舶、车辆等中几乎全部用焊接代替了铆接。

部分过去一直用整铸整锻方法生产的大型毛坯也改成了焊接结构,焊接技术不仅大大减化了生产工艺,而且还降低了很多成本。

但是实际焊接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焊接的内应力、焊接结构的变形、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等都直接影响着焊接的质量。

本文就对焊接残余应力进行具体分析。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在厚度不大(δ<15-20mm)的常规焊接结构中,残余应力基本上是双轴向的,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很小。

只有的大厚度的焊接结构中,厚度方向的应力才比较大。

焊接应力分别有焊缝方向的纵向应力、垂直焊缝方向的横向应力和厚度方向的应力。

二、焊接残余应力施工中的控制在焊接过程中采用一些简单的工艺措施往往可以调节内应力,降低残余内应力的峰值,避免在大面积内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并使内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这些措施不但可以降低残余应力,而且也可以降低焊接过程中的内应力。

因此有利于消除焊接裂纹。

现在把这些措施分述于后:1、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尽量使焊缝能自由收缩,先焊收缩量比较大的焊缝。

如带盖板的双工字钢构件,应先焊盖板的对接焊缝,后焊盖板和工字钢之间的角焊缝,使对接焊缝能自由收缩,从而减少内应力。

先焊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如在工地焊接梁的接头时,应先留出一段翼缘角焊缝最后焊接,先焊受力最大的翼缘对接焊缝,然后焊接腹板对接焊缝,最后再焊接翼缘角焊缝。

这样的焊接次序可以使受力较大的翼缘焊缝预先承受压应力,而腹板则为拉应力。

翼缘角焊缝留在最后焊接,则可使腹板有一定的收缩余地,同时也可以在焊接翼缘板对接焊缝时采取反变形措施,防止产生角变形。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原因分析及消除方法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原因分析及消除方法

(2)运用三维模型装配仿真对打磨掉干涉区域后的前承力机匣和IGB机匣进行模拟装配,结果显示可实现装配;(3)实物装配IGB机匣与打磨后的前承力机匣,可顺利完成装配;(4)装配后的发动机在完成其原定试验计划后,未出现任何潜在问题。

通过三维装配仿真可有效地为设计及排故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节省由于设计等不合理带来的返工、时间以及其他成本的浪费。

5结语目前发动机装配分析主要是对比典型民用航空发动机装配顺序和装配路径,定性地判断整机装配性,无法准确判断实际装配情况。

通过三维仿真装配技术,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立发动机装配仿真模型,进行三维静态、动态干涉检查,规划整机装配路径,可最大程度地暴露并提前解决装配过程存在的干涉问题,保证实际装配可行性,提高装配效率,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1]雷相波.虚拟装配的3D空间动作路径方法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2):79-80.[2]田富君,田锡天,耿俊浩,等.基于视点跟随的装配路径规划与干涉检查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22(15):1810-1814.[3]邵毅,余剑峰,李原,等.基于VMap的装配路径规划研究与实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19(1):118-121.[4]SUN J K,YANG C Y,QIU H H.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Based on Tri-dimensional Visual Platform[J].Applied Mechanics and Meterials,2014,644/645/646/647/648/649/ 650:4805-4808.[5]徐丽英.基于CATIA V5平台模型装配过程中的干涉分析[C]//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161-169.[6]杨家军,苏昭群,张明丽,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构干涉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4):1-3.[7]穆塔里夫·阿赫迈德,张年松,郑力.加工中心虚拟装配建模及装配干涉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2(9):14-16.[8]郑轶,宁汝新,刘检华,等.交互式虚拟装配路径规划及优选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1):1153-1156. [9]刘检华,宁汝新,万毕乐,等.面向虚拟装配的复杂产品装配路径规划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9):2003-2007.[10]刘检华,宁汝新,姚珺,等.面向虚拟装配的零部件精确定位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1(4):498-502.收稿日期:2018-05-17作者简介:王秋阳(1985—),女,湖北襄阳人,硕士,工程师,主管设计师,研究方向:发动机总体结构设计。

注塑件 残余应力

注塑件 残余应力

注塑件残余应力摘要:1.注塑件的概述2.残余应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3.残余应力对注塑件性能的影响4.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5.结论正文:一、注塑件的概述注塑件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好等优点。

在工业、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注塑件可能会产生残余应力,这对注塑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残余应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残余应力是指在注塑件成型后,仍存在于制品内部的应力。

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导致收缩不均匀;2.注塑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应力集中;3.模具设计及制造缺陷,如浇口、冷却系统等设置不合理;4.注塑参数设置不当,如注射速度、压力、保压时间等;5.塑料原材料的性能和工艺性能不佳,如流动性差、易变形等。

三、残余应力对注塑件性能的影响残余应力对注塑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注塑件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韧性等;2.引起注塑件的变形和翘曲,影响其尺寸稳定性;3.导致注塑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裂、磨损等现象,缩短使用寿命;4.影响注塑件的电绝缘性能、耐热性能等。

四、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为降低残余应力对注塑件性能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注塑件的结构设计,避免应力集中;2.改进模具设计,保证浇口、冷却系统等设置合理;3.合理设置注塑参数,如注射速度、压力、保压时间等;4.选择性能优良的塑料原材料;5.对注塑件进行后处理,如退火、热处理等,以消除残余应力。

五、结论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残余应力,这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残余应力的危害及消除方法

残余应力的危害及消除方法

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危害是1、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当外载产生的应力与结构中某区域的残余应力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时,这一区域的材料就会产生局部塑性变形,丧失了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造成结构的有效截面积减小,结构的刚度也随之降低。

2、对受压杆件稳定性的影响当外载引起的压应力与残余应力中的压应力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口。

,这一部分截面就丧失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

这就削弱了构件的有效截面积,并改变了有效截面积的分布,降低了受压杆件的稳定性。

3、对静载强度的影响没有严重应力集中的焊接结构,只要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残余应力不影响结构的静载强度。

反之,如材料处于脆性状态,则拉伸残余应力和外载应力叠加有可能使局部区域的应力首先达到断裂强度,导致结构早期破坏。

4、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残余应力的存在使变载荷的应力循环发生偏移。

这种偏移,只改变其平均值,不改变其幅值。

结构的疲劳强度与应力循环的特征有关,当应力循环的平均值增加时,其极限幅值就降低,反之则提高。

因此,如应力集中处存在着拉伸残余应力,疲劳强度将降低。

5、对焊件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机械加工把一部分材料从焊件上切除时,此处的残余应力也被释放。

残余应力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焊件发生变形,加工精度受影响。

6、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应力腐蚀开裂是拉伸残余应力和化学腐蚀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纹的现象,在一定材料和介质的组合下发生。

应力腐蚀开裂所需的时间与残余应力大小有关,拉伸残余应力越大,应力腐蚀开裂的时间越短。

焊接残余应力消除方法有:利用锤击焊缝区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焊后用小锤轻敲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使金属展开,能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利用预热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构件本体上温差越大,焊接残余应力也越大。

焊前对构件进行预热,能减小温差和减慢冷却速度,两者均能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利用“加热减应区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时,加热那些阻碍焊接区自由伸缩的部位,使之与焊接区同时膨胀和同时收缩,就能减小焊接应力,这种方法称为“加热减应区法”,加热的部位就称之为“减应区”。

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焊接残余应力是指焊接工艺中产生的一种内应力,它是由于瞬间加热和冷却引起的材料体积变化不均匀而产生的。

焊接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焊接件变形、裂纹、疲劳等问题,因此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措施。

1. 合理设计焊接结构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与焊接结构的设计有关,因此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是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基础。

在设计焊接结构时,应避免出现大的焊缝长度、焊缝尺寸和焊缝间距,尽量采用对称结构和简化结构,减少焊接接头数量和长度。

此外,合理选择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也可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2. 控制焊接热输入量焊接热输入量是指焊接过程中所输入的热量,它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当焊接热输入量过大时,会加剧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应控制焊接热输入量,采用适当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避免过热和过快的焊接。

3. 采用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预热是指在焊接之前对焊接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其温度,从而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预热可以使材料的温度均匀分布,减少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后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件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

预热和后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材料和焊接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选择。

4. 采用适当的填充材料和焊接方法填充材料的选择和焊接方法的应用也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填充材料可以改变焊接材料的熔化温度和热导率,从而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而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如脉冲焊接、激光焊接等,也可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5. 控制焊接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焊接过程中的冷却速率也会影响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

当冷却速率过快时,焊接件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差异会增大,从而加剧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应控制冷却速率,避免过快的冷却。

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是焊接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合理设计焊接结构、控制焊接热输入量、采用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和焊接方法,以及控制焊接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可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接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1.如何利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1)先焊变形收缩量较大的焊缝,使基能较自由地收缩。

如一个带盖板的双工字钢构件见图14,由于对接焊缝的收缩量大于角焊缝的收缩量,所以应先焊盖板的对接焊缝1,后焊盖板和工字梁之间的角焊缝2。

2)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长焊缝。

如一拼板结构见图14b,应先焊焊缝1、2,后焊焊缝3。

如相反,则由于焊缝1、2的横向收缩受到限制,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3)先焊在工作时爱力较大的焊缝,使内应力合理分布,见图14c。

在接头两端留出一段翼缘角焊缝不焊,先焊受力最大的翼缘对接焊缝1,然后再焊腹板对接焊缝2,最后焊翼缘预留的角焊缝3。

这样,焊后可使翼缘的对接焊缝承受压应力,腹板对接焊缝承受拉应力。

角焊缝留在最后焊可以保证腹板对接焊缝有一定的收缩余地,同时也有利于在焊接翼缘对接焊缝时,可以采取反变形措施来防止产生角变形。

2. 如何利用降低结构局部刚度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结构的刚度增加时,焊后的残余应力将显著加大。

因此,在条件许可时,焊前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将焊接区域的局部刚度降低,将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如一镶块结构的焊件,由于焊缝呈封闭形刚度较大,见图15。

为减少焊接区域的局部刚度,可以将平板少量翻边(图15a),或将镶块压凹(图15b),焊接时由于焊缝能自由收缩(将平板或镶块拉平),使残余应力大为减少。

3.如何利用锤击焊缝区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焊缝在冷却过程中的纵向收缩和横向收缩,因此焊后利用小锤轻敲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使金属展开,能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据测定,利用锤击法可使应力减少1/2~1/4。

进行锤击焊缝时,焊件温度应当维持在100~150℃之间或在400℃以上,避免在200~300℃之间进行,因为此时金属正处于蓝脆性阶段,若锤击焊缝容易造成断裂。

多层焊时,除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焊缝外,每层都要锤击。

第一层不锤击是为了避免产生根部裂纹,最后一层焊缝通常焊得很薄,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锤击而引起的冷作硬化。

降低涂层残余应力的方法

降低涂层残余应力的方法

降低涂层残余应力的方法
涂层残余应力是一种因为物理性质的原因,在表面涂层的过程中
造成的平面内的不均匀应力。

如果涂层残余应力得不到有效控制,会
对涂层结构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涂层外观和表面质量、早期断
裂以及可靠性问题。

因此,涂层残余应力的控制是提高表面涂覆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

为了减少或消除涂层残余应力,可以通过改变涂覆工艺、使用低
应力材料、降低温度、采用多层涂层、采用混合涂层等方法来实现。

降低涂层温度是消除涂层残余应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涂层材料的
热膨胀系数不均衡,容易形成残余应力,而涂层和基体材料在高温时,热膨胀比例变大,残余应力增加,因此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少涂层残
余应力。

另外,采用多层涂层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少涂层残余应力的方法。

多层涂层可以有效地减少残余应力,较单层涂层有更优的均衡性。


层涂层中可以添加低应力材料,以有效的削弱涂层结构的残余应力。

最后,采用混合涂层也可以消除涂层残余应力。

混合涂层是将多
种涂层材料混合涂布在基体上,使得不同材料之间的应力能相互抵消,从而实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通过改变涂覆工艺,使用低应力材料,降低温度,采
用多层涂层,采用混合涂层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消除涂层中的残余
应力,提高表面涂覆质量,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残余应力的存在对工件的危害较大,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来控制和消除工件中的残余应力,以避免加工件因此而带来的失效或报废。

1、锤击法
利用钢锤锤击工件残余应力聚集的部位,使工件接受锤击的金属表面受到锤击的压应力,发生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峰值,改善和均衡工件原有残余应力的分布,避免工件的脆性破坏。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与焊接件,且在焊接加工场合应用广泛,对冲压件使用不多。

2、振动法
利用专有设备使工件在专用设备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发生共振,使工件内部的微观组织晶粒发生滑移和晶内孪生,从而削减残余应力的峰值,改善和均衡工件原有的残余应力的分布。

这种方法在一小时内可以消除约50%的残余应力或削减约50%残余应力的峰值,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处理效率高,节约成本,但最大缺点是不能完全消除工件内聚集的残余应力。

3、热处理时效
是传统的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又称为人工时效。

它借助热处理设施,将工件由室温缓慢、均匀加热至600℃左右,并在此温度保温4-8h,而后温度缓慢冷却到120℃以下,再出炉冷却至室温。

这种方法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很好,消除速度快、充分,是至今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4、自然时效
是将工件放置于室外,任其“风餐宿露”,在静置过程中释放和消除残余应力。

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

但是,对于高价值和高精度设备的关键部件,则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的方法较为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