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设计
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

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人们对于能够与人类进行智能交互的机器人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计要点,包括外观设计、功能设计以及设计原则。
一、外观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外观设计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之一。
好的外观设计能够增加机器人的亲和力,使用户愿意与其进行互动。
在外观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人形设计:人形机器人是最具有亲和力的一类机器人,因为它们仿照了人类的形态。
在人形设计中,要注意保持机器人的比例和线条流畅,以营造出符合人类审美的外观。
2.非人形设计:除了人形机器人,还有许多非人形机器人可供选择。
在非人形设计中,要考虑机器人的用途和所处环境,使其外观与功能相匹配。
3.色彩选择:色彩对于外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颜色能够传递不同的情感和信息,因此在选择机器人的色彩时要慎重考虑。
二、功能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机器人能够为用户提供哪些服务和体验。
在功能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语音识别与交流:人工智能机器人需要能够识别和理解人类的语音指令,并与人类进行自然的交流。
为了实现这一点,机器人需要具备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2.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使机器人能够识别不同的用户,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机器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自动调整座椅高度、播放用户喜欢的音乐等。
3.环境感知:人工智能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当机器人发现有人摔倒时,它可以自动呼叫急救人员。
三、设计原则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确保机器人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达到最佳状态:1.人性化:机器人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类的需求和体验为出发点。
机器人的交互方式应简单自然,尽量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2.可扩展性: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因此,在设计机器人时要考虑到其可扩展性,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
机器人设计方案怎么写

机器人设计方案怎么写简介机器人设计方案是指在开发机器人项目时,对机器人的功能、外观、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文件。
一个好的机器人设计方案可以确保机器人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设计方案的写作步骤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机器人项目的设计工作。
步骤1. 确定机器人的用途和目标在开始编写机器人设计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机器人的用途和目标。
机器人可以用于各种领域,比如医疗、教育、工业等,每个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和设计要求都不同。
因此,需要明确机器人的具体用途和目标,以便后续的设计工作能够针对性地展开。
2. 制定机器人的功能需求根据机器人的用途和目标,确定机器人的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包括机器人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比如移动、感知、抓取等。
根据需求制定功能需求清单,同时需要考虑功能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
3. 设计机器人的外观机器人的外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机器人的交互性和工作效率。
外观设计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尺寸、形状、颜色等因素,以及机器人与使用者的交互方式,比如触摸屏、语音识别等。
通过良好的外观设计,可以增加机器人的吸引力和可接受性。
4. 硬件设计机器人的硬件设计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等方面。
在硬件设计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等因素。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硬件组件,并进行整合和优化,以保证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
5. 软件设计机器人的软件设计是机器人设计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软件设计包括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运动规划、感知算法、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实时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工具,以提高软件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6. 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机器人设计方案中需要对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考虑。
安全性包括对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以及引入安全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机器人设计方案

机器人设计方案1. 简介机器人设计方案是指一个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计划,包括机器人的功能需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系统集成等方面。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一个典型的机器人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开发团队理解和实施机器人项目。
2. 功能需求在进行机器人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
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可以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
基本功能包括:•移动能力:机器人能够在不同的地面上移动,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感知能力: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中的物体、人和声音等信息。
•交互能力: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语音和图像交互,并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
•自主导航能力:机器人能够通过感知环境和地图信息,自主规划和执行路径,实现自主导航。
高级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进行扩展,例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体抓取等。
3. 硬件设计机器人的硬件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感器选择和驱动电路设计等方面。
3.1 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外形尺寸、运动机构和载荷承载能力等因素。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机械结构,如轮式机器人、步态机器人、多足机器人等。
3.2 传感器选择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依赖于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声音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陀螺仪等。
根据项目需求,选用适当的传感器进行集成。
3.3 驱动电路设计机器人的驱动电路设计主要包括电机驱动、传感器接口和通信接口等。
根据具体的硬件配置,设计合适的驱动电路,确保机器人能够正常工作。
4. 软件设计机器人的软件设计是实现机器人功能的关键。
软件设计包括底层驱动程序的开发、感知和控制算法的实现以及上层应用的开发等。
4.1 驱动程序开发根据硬件设计的要求,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与硬件进行交互,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感知。
4.2 感知和控制算法机器人的感知和控制算法决定了机器人的行为和交互能力。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开发相应的算法,如目标识别算法、路径规划算法等。
机器人设计方案

机器人设计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家庭中,机器人的出现都能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
而机器人设计方案则是机器人能否顺利实现其功能与任务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其所包含的关键要素。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在设计机器人时,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过程涉及到与客户、用户的沟通与了解,目的是搜集并明确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例如,如果是为工厂设计机器人,需要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和需求,以确定机器人的大小、形状、移动方式等。
如果是为家庭设计机器人,需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需求,确定机器人的功能,如清洁、照顾等。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机器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外形、材料选择、机械结构以及关节设计等。
例如,工业机器人需要具备抗压、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家庭机器人则需要拥有亲切的外观和安全的材料,以避免对家庭成员产生伤害。
第三部分:动力系统设计机器人的动力系统设计涉及到机器人的能量来源和能量传递方式。
常见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燃料电池等。
在设计动力系统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工作时间、续航能力以及充电方式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地设计能量传递系统,以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将能量传递到各个部件。
第四部分:感知和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感知和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运动和任务执行的关键。
感知系统包括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例如视觉传感器、声纳传感器等。
而控制系统则涉及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任务规划等算法的设计与开发。
通过合理设计感知和控制系统,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地感知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第五部分:人机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是指机器人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方式。
一个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易用性并促进用户的使用体验。
人机交互设计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习惯和需求,例如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触摸屏交互等。
机器人设计说明

机器人设计说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工业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到家庭中的智能助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机器人的设计过程和关键要素。
一、设计目标和应用场景在设计机器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其设计目标和应用场景。
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重复性劳动,还是用于医疗领域的辅助治疗,亦或是用于家庭服务的日常任务?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机器人的功能、性能和外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如果是设计一款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那么它需要具备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完成诸如焊接、装配等复杂的工作任务。
而如果是设计一款家庭服务机器人,可能更注重人机交互的友好性和安全性,能够理解和响应人类的各种指令,完成诸如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小孩等任务。
二、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是其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的基础。
这包括机器人的机身、关节、手臂、腿部等部分的设计。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负载能力、运动速度和精度等因素。
关节的设计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精度,常见的关节类型有旋转关节和平移关节。
为了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还需要选用合适的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丝杠传动、同步带传动等。
同时,机器人的外形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其应用环境和人机交互的需求。
例如,在工业环境中,机器人的外形可以较为简洁,以提高其防护性能和工作效率;而在家庭环境中,机器人的外形可以更加圆润、可爱,以增加用户的接受度。
三、传感器系统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够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位置、距离、温度、湿度、图像等。
常见的传感器有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等。
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机器人各个关节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力传感器可以感知机器人与外界物体的接触力,从而实现精确的操作控制;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则可以帮助机器人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和距离信息,实现避障和导航。
全套机器人设计方案

全套机器人设计方案机器人设计方案一、引言机器人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提供一套全面的机器人设计方案,包括机器人外观设计、功能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多个方面,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用户体验。
二、机器人外观设计1.外形美观:机器人外观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能够引起人们的温馨感和亲近感。
通过采用流线型设计、圆润的曲线等方式,使机器人看起来更加友好和可爱。
2.材料选择:机器人的外壳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要求具有较好的触感和质感,让用户感受到高质量的产品。
3.颜色搭配:机器人的颜色搭配应该与产品的功能定位和使用场景相匹配。
可以采用明亮的颜色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也可以选择柔和的颜色来营造舒适的氛围。
三、机器人功能设计1.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应具备智能语音识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理解用户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如询问天气、播放音乐等。
2.人脸识别:机器人应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可以识别家庭成员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机器人能够通过识别主人的面部特征来打开门禁系统、调节室内温度等。
3.环境感知:机器人应配备多种传感器,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例如,机器人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空调温度、窗帘的开闭等。
4.智能导航:机器人应具备自主导航能力,能够在家庭环境中自由移动。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定位和避障,以实现精确的导航和路径规划。
四、人机交互设计1.触摸屏控制:机器人应配备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功能。
触摸屏上应提供直观的图标和按钮,以方便用户的操作。
2.手势识别:机器人应具备手势识别功能,能够通过识别用户的手势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功能。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势划过空中来控制机器人的方向。
五、总结本文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机器人设计方案,从机器人外观设计到功能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机器人设计方案范文

机器人设计方案范文
智能搅拌机机器人设计
一、机器人的结构
1.1机器人的基础结构
智能搅拌机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主要由通用机器人结构和搅拌机技术结
合在一起,可以满足多款搅拌机的搅拌功能要求。
机器人主体由高强度金
属材料制成,具有轻便、耐用、可靠、强度高的特点。
同时,机器人的结
构设计兼容组装搅拌机。
1.2机器人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搅拌机机器人采用了运
动电机驱动技术。
运动电机的转速可以通过变频器调整,满足搅拌机的不
同搅拌要求。
另外,机器人采用了多軸运动系统,能够实现多轴预示控制,提高搅拌精确度。
1.3机器人传感器
机器人结构设计包括传感器系统,主要由激光测距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组成,用于实现机器人的位置跟踪和环境感知。
1.4机器人安全系统
机器人的安全系统由多种不同的安全性技术组成,包括运动开关、安
全门开关、安全光栅、熔断器、紧急制动装置等,可以保护运动系统运行
的安全性。
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2.1控制系统的设计
智能搅拌机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PLC的控制技术。
机器人设计方案

机器人设计方案引言机器人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工业自动化到家庭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设计方案,该方案将结合机械结构、感知模块、控制系统和智能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环境感知和任务执行等功能。
机器人硬件设计为了实现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我们将设计一个具有灵活机械结构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主体结构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轻便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机器人配备多个自由度的关节和末端执行器,以实现复杂的运动和操作。
机器人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等。
摄像头用于图像采集和视觉感知,激光雷达则可以提供环境的距离测量和三维重构。
红外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障碍物,并在遇到障碍物时触发机器人的避障行为。
机器人还配备有用于获取环境信息的传感器模块,如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环境信息传输到机器人的中央处理单元,以便机器人做出相应的反应。
机器人软件设计机器人软件设计包括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智能算法的开发。
控制系统将负责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包括姿态控制、轨迹规划和动作执行等。
同时,控制系统还需要与传感器模块进行数据通信,获取环境信息和感知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决策。
智能算法则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任务执行的关键。
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中,我们将采用基于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的算法,通过融合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数据,完成对环境的建模和机器人自身位置的估计。
同时,我们还将应用路径规划和避障算法,以实现机器人的安全导航和自动路径规划。
在任务执行方面,我们将开发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块,以实现与人的良好交互。
通过语音指令,机器人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并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拿取物品、送达物品等。
机器人应用场景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将机器人应用于多个场景,如: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协助家庭成员进行家务劳动,如扫地、抹地、洗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宝贝车机器人课程报告班级:电信学院13306人员:王丽春同组人员:陈天、刘棒锦时间: 2015.11.14指导教师:杨杰、汤博文地点:工业中心3021一、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1.1课程目的①通过训练,了解一个完整的、可以运动的机器人应由那几部分组成。
理解每一个机器人都是根据特定要求而设计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将使用要求分析清楚,确定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任务执行参数等。
②了解目前机器人的能量供给的各种形式,掌握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的供电方式。
③理解机器人的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④了解机器人探测周边环境的传感器有那些,掌握传感器的信号如何传送给单片机的。
⑤理解机器人是如何根据传感器的信息做出决策。
⑥掌握机器人如何运动,并且了解机器人运动的其它方法。
⑦理解机器人与用户交换信息的各种方法。
⑧培养团队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
1.2课程任务及要求③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运动。
④掌握宝贝机器人的控制部分和运动部分的供电方式,并画出这两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⑤理清宝贝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关系,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串口调试软件实现人机交互)。
⑥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有那些传感器,传感器的信息是如何传送到单片机的。
⑦完成宝贝机器人的触觉导航,并陈述清楚其原理。
⑧能在实验中迅速排除各种故障。
⑨鼓励创新,在完成前八个任务的前提下,尽量能做出新的开发,如果现有硬件条件不满足,可以陈述清楚创新原理。
二、课程准备2.1 实验设备硬件:PC机一台、AT89S52型单片机、机器人组件、ISP下载电缆、串口线、电池软件:Keil uVision4 IDE集成开发环境、progisp172软件下载工具、串口调试软件2.2机器人的组装和软件的安装及初步应用2.2.1组装宝贝车机器人“宝贝车”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一款机器人,在使用及编程控制其运动之前,首先要进行组装,步骤如下:(1)安装机器人底盘硬件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螺柱、盘头螺钉、13/32英寸的橡胶圈1.将13/32英寸的橡胶套圈插到宝贝车底盘中心的孔内,确保底盘中心孔的边缘嵌在橡胶圈的凹槽中;2.用4个螺钉将螺柱固定在底盘上。
(2)拆除伺服喉,将电机安装在底盘上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已部分组装好)、连续旋转电机、螺钉3/8英寸4-40、螺母 4-401.用螺钉和螺母将电机固定在底盘上,为了最好性能,需从里面将电机放入底盘。
由于底盘空间小,螺钉也小,所以螺丝起子不容易进去,螺钉的安装需要有一定的耐心;2.用标签纸表示左右电机轮。
(3)安装电池盒和轮子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平头螺钉 3/8英寸4-40、螺母4-40、带有插头的电池盒、开口销、球状尾轮、橡皮圈、塑胶轮子1.安装电池盒比较简单,注意的就是在将电源线和伺服电机线穿过橡胶圈的孔时,由于两条线的接头比较大,可先将橡胶圈取出便于穿出,当线穿过之后再将橡胶圈安在底盘的空上;2.安装尾轮,用开口销作为轴,穿过底盘左侧、尾轮、底盘右侧的孔,将球状尾轮固定在底盘上,并将开口销的一端弯曲;安装驱动轮,只要将两个轮子有凹槽的一面压在输出轴上,并用螺钉固定即可,注意给轮子安橡胶圈时,为了便于安装将橡胶圈可裁窄一些。
(4)安装教学底板零件列表:宝贝车机器人底盘、平头螺钉、带控制器的教学板2.2.2安装软件及其初步应用1.本次实验需要用到3款软件:Keil uVision4 IDE集成开发环境、PROGISP172下载软件、串口调试软件。
在软件安装好以后,应有串口的连接和ISP下载线的连接,以实现编程和交互。
Keil uVision4软件的使用:启动Keil uVision4 →Project→New Project→在文件名中输入“001”,保存在想保存的位置→选择AT89S52,确定→选择不加载“否”→单击新建按钮,将编号的程序写入→保存001.c在项目文件夹→在目标工程项目中,右键“Source Group1”→单击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1→Add→右键Target1→选择Option for target‘Target1’→单击output,选择Create HEX Fi:→确定→运行,没有错误即创建成功→文件名为001.hex,这个文件就是将来可以烧录到C51单片机中的可执行程序。
PROGISP172下载软件的使用:串口调试软件的使用:打开串口调试终端,选择COM1后单击“打开串口”,在程序运行时,在接收区就会看到单片机向PC发出的信息。
此软件用来显示单片机与计算机的交互信息,在硬件上要有串行接口或USB接口来与单片机教学板的串口连接。
三、课程任务3.1伺服电机的控制3.1.1单片机的输出测试单片机的输出测试是通过控制单灯闪烁实现的根据图1搭建LED电路:图 1通过编程控制单灯闪烁、两灯同时闪烁和两灯交替闪烁,以及其闪烁的时间,只要让两个LED灯分别接到P1_0和P1_1,电路连接方式相同,通过对P1_0和P1_1赋值,并改变delay_nms(time)即可实现以上各种控制,例如两灯交替闪烁,间隔时间为1s,程序如下:#include<BoeBot.h>#include<uart.h>int main(void){uart_Init();printf("The LED conneced to P1_0 is blinking!\n");while(1){P1_1=1;delay_nus(1500);P1_1=0;delay_nus(200);}}3.1.2伺服电机的标定在测试控制伺服电机转速的信号之前,一定要对伺服电机标定(调零),其程序如下:●对右轮标定#include<BoeBot.h>#include<uart.h>int main(void){uart_Init(); //初始化串口printf("The LED connected to P1_0 is blinking!\n");while(1){P1_0=1; // P1_0输出高电平delay_nus(1500); //延时1.5msP1_0=0; // P1_0输出低电平delay_nms(20); //延时20ms}}此程序使左轮静止不动,如果左轮缓慢动,应用起子对其调整,具体步骤:将教学底板上的三位开关扳到2,调整底盘下边伺服电机的调零螺钉,调整时要缓慢,直到标定的轮子静止不动。
●对左轮标定#include<BoeBot.h>#include<uart.h>int main(void){uart_Init(); //初始化串口printf("The LED connected to P1_0 is blinking!\n");while(1){P1_1=1; // P1_1输出高电平delay_nus(1500); //延时1.5msP1_1=0; // P1_1输出低电平delay_nms(20); //延时20ms}}此程序使右轮静止不动,如果右轮缓慢转动,同样应用起子对其调整,具体步骤同左轮的标定。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别标定两个伺服电机比较浪费时间,可以将两个程序写在一起,同时对左右电机进行标定,可节省时间。
3.1.3对电机控制信号的测试控制电机的速度的是高电平持续时间,当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3ms时,电机顺时针全速旋转,当高电平持续时间1.7ms时,电机逆时针全速旋转注意的问题:顺时针和逆时针是从所测试的轮子的外面轴向看过去的旋转方向。
●图2为电机转速为0的控制信号时序图2●图3为1.3ms的控制脉冲序列使电机顺时针全速旋转图3●图4为1.7ms的控制脉冲序列使电机逆时针全速旋转图4心得体会:电机转动方向及速度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delay_nus();括号中数值来实现调节。
实际测试小车时,合理的速度及左右轮方向的配合可以使小车行走时更可靠,这需要反复调试程序。
3.2机器人巡航控制3.2.1基本巡航动作这个任务主要是改变机器人的前进方向,实现向前、向左、向右、向后、原地转、绕支点转,并结合上一任务循环次数的控制来控制运动时间。
机器人的转向问题无非是通过控制机器人的两个轮子逆时针、顺时针旋转来实现。
表1说明了机器人在标定电机后在不同脉冲序列的情况下的运动形式。
表1左轮 右轮 转向 P1_1=1; delay_nus(17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逆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3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顺时针前进(全速)P1_1=1; delay_nus(13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顺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7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逆时针 后退(全速) P1_1=1; delay_nus(13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顺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3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顺时针双轮左转P1_1=1; delay_nus(17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逆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7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逆时针双轮右转P1_1=1; delay_nus(15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停止 P1_0=1; delay_nus(13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顺时针 以左轮为支点左转 P1_1=1; delay_nus(17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逆时针 P1_0=1; delay_nus(15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停止以右轮为支点右转 注意:伺服电机的控制线连接在教学板的单片机上,通过给单片机控制器编程,使单片机的P1端口的第一引脚P1_1和第二引脚P1_1来发出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线来控制左右伺服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机器人以不同的速度及方向运动。
函数控制机器人运行程序:#include<BoeBot.h> #include<uart.h> int main(void) { int counter; uart_Init();printf("Program Running\n");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 }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数组控制机器人运行程序:#include<BoeBot.h> #include<uart.h> int main(void) {int counter;char Navigation[10]={'F','L','F','F','R','B','L','B','B','Q'}; int address=0; uart_Init(); printf("program Running!\n"); 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 {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3.3机器人触觉导航) {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 } while(Navigation[address]!='Q') { switch(Navigation[address]) { case'F':Forward();break; case'L':Left_Turn();break;case'R':Right_Turn();break;case'B':Backward();break; }address++;}3.3.1连接触觉导航电路并测试零件列表:金属丝2根、平头M3×22盘头螺钉2个、13mm 圆形立柱2个、M3尼龙垫圈2个、3-pin 公-公接头2个、220欧电阻2个、10k 欧电阻2个 安装步骤:1.拆掉连接主板到前支架的两颗螺钉;2.螺钉依次穿过尼龙垫圈和圆形立柱;3.把须状金属丝的其中一个勾在尼龙垫圈之上,另一个勾在尼龙垫圈之下,调整位置使他们横向交叉但又不接触;4.拧紧螺钉到支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