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设计

机器人设计
机器人设计

《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宝贝车机器人

课程报告

班级:电信学院13306

人员:王丽春

同组人员:陈天、刘棒锦

时间: 2015.11.14

指导教师:杨杰、汤博文

地点:工业中心3021

一、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

1.1课程目的

①通过训练,了解一个完整的、可以运动的机器人应由那几部分组成。理解每一个机器

人都是根据特定要求而设计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将使用要求分析清楚,确定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任务执行参数等。

②了解目前机器人的能量供给的各种形式,掌握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的供电方式。

③理解机器人的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④了解机器人探测周边环境的传感器有那些,掌握传感器的信号如何传送给单片机的。

⑤理解机器人是如何根据传感器的信息做出决策。

⑥掌握机器人如何运动,并且了解机器人运动的其它方法。

⑦理解机器人与用户交换信息的各种方法。

⑧培养团队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

1.2课程任务及要求

③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运动。

④掌握宝贝机器人的控制部分和运动部分的供电方式,并画出这两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⑤理清宝贝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关系,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串口调试软件实现人机交互)。

⑥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有那些传感器,传感器的信息是如何传送到单片机的。

⑦完成宝贝机器人的触觉导航,并陈述清楚其原理。

⑧能在实验中迅速排除各种故障。

⑨鼓励创新,在完成前八个任务的前提下,尽量能做出新的开发,如果现有硬件条件不

满足,可以陈述清楚创新原理。

二、课程准备

2.1 实验设备

硬件:PC机一台、AT89S52型单片机、机器人组件、ISP下载电缆、串口线、电池

软件:Keil uVision4 IDE集成开发环境、progisp172软件下载工具、串口调试软件2.2机器人的组装和软件的安装及初步应用

2.2.1组装宝贝车机器人

“宝贝车”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一款机器人,在使用及编程控制其运动之前,首先要进行组装,步骤如下:

(1)安装机器人底盘硬件

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螺柱、盘头螺钉、13/32英寸的橡胶圈

1.将13/32英寸的橡胶套圈插到宝贝车底盘中心的孔内,确保底盘中心孔的边缘嵌在

橡胶圈的凹槽中;

2.用4个螺钉将螺柱固定在底盘上。

(2)拆除伺服喉,将电机安装在底盘上

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已部分组装好)、连续旋转电机、螺钉3/8英寸4-40、

螺母 4-40

1.用螺钉和螺母将电机固定在底盘上,为了最好性能,需从里面将电机放入底盘。由于

底盘空间小,螺钉也小,所以螺丝起子不容易进去,螺钉的安装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2.用标签纸表示左右电机轮。

(3)安装电池盒和轮子

零件列表:宝贝车底盘、平头螺钉 3/8英寸4-40、螺母4-40、带有插头的电池盒、开口销、球状尾轮、橡皮圈、塑胶轮子

1.安装电池盒比较简单,注意的就是在将电源线和伺服电机线穿过橡胶圈的孔时,由于

两条线的接头比较大,可先将橡胶圈取出便于穿出,当线穿过之后再将橡胶圈安在底盘的空上;

2.安装尾轮,用开口销作为轴,穿过底盘左侧、尾轮、底盘右侧的孔,将球状尾轮固定

在底盘上,并将开口销的一端弯曲;安装驱动轮,只要将两个轮子有凹槽的一面压在输出轴上,并用螺钉固定即可,注意给轮子安橡胶圈时,为了便于安装将橡胶圈可裁窄一些。

(4)安装教学底板

零件列表:宝贝车机器人底盘、平头螺钉、带控制器的教学板

2.2.2安装软件及其初步应用

1.本次实验需要用到3款软件:Keil uVision4 IDE集成开发环境、PROGISP172下载软

件、串口调试软件。

在软件安装好以后,应有串口的连接和ISP下载线的连接,以实现编程和交互。

Keil uVision4软件的使用:启动Keil uVision4 →Project→New Project→在文件名中输入“001”,保存在想保存的位置→选择AT89S52,确定→选择不加载“否”→单击新建按钮,将编号的程序写入→保存001.c在项目文件夹→在目标工程项目中,右键“Source Group1”→单击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1→Add→右键Target1→选择Option for target‘Target1’→单击output,选择Create HEX Fi:→确定→运行,没有错误即创建成功→文件名为001.hex,这个文件就是将来可以烧录到C51单片机中的可执行程序。

PROGISP172下载软件的使用:

串口调试软件的使用:打开串口调试终端,选择COM1后单击“打开串口”,在程序运行时,在接收区就会看到单片机向PC发出的信息。此软件用来显示单片机与计算机的交互信息,在硬件上要有串行接口或USB接口来与单片机教学板的串口连接。

三、课程任务

3.1伺服电机的控制

3.1.1单片机的输出测试

单片机的输出测试是通过控制单灯闪烁实现的根据图1搭建LED电路:

图 1

通过编程控制单灯闪烁、两灯同时闪烁和两灯交替闪烁,以及其闪烁的时间,只要让两个LED灯分别接到P1_0和P1_1,电路连接方式相同,通过对P1_0和P1_1赋值,并改变delay_nms(time)即可实现以上各种控制,例如两灯交替闪烁,间隔时间为1s,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uart_Init();

printf("The LED conneced to P1_0 is blinking!\n");

while(1)

{

P1_1=1;

delay_nus(1500);

P1_1=0;

delay_nus(200);

}

}

3.1.2伺服电机的标定

在测试控制伺服电机转速的信号之前,一定要对伺服电机标定(调零),其程序如下:

●对右轮标定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uart_Init(); //初始化串口

printf("The LED connected to P1_0 is blinking!\n");

while(1)

{

P1_0=1; // P1_0输出高电平

delay_nus(1500); //延时1.5ms

P1_0=0; // P1_0输出低电平

delay_nms(20); //延时20ms

}

}

此程序使左轮静止不动,如果左轮缓慢动,应用起子对其调整,具体步骤:将教学底板上的三位开关扳到2,调整底盘下边伺服电机的调零螺钉,调整时要缓慢,直到标定的轮子静止不动。

●对左轮标定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uart_Init(); //初始化串口

printf("The LED connected to P1_0 is blinking!\n");

while(1)

{

P1_1=1; // P1_1输出高电平

delay_nus(1500); //延时1.5ms

P1_1=0; // P1_1输出低电平

delay_nms(20); //延时20ms

}

}

此程序使右轮静止不动,如果右轮缓慢转动,同样应用起子对其调整,具体步骤同左轮的标定。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别标定两个伺服电机比较浪费时间,可以将两个程序写在一起,同时对左右电机进行标定,可节省时间。

3.1.3对电机控制信号的测试

控制电机的速度的是高电平持续时间,当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3ms时,电机顺时针全速旋转,当高电平持续时间1.7ms时,电机逆时针全速旋转

注意的问题:顺时针和逆时针是从所测试的轮子的外面轴向看过去的旋转方向。

●图2为电机转速为0的控制信号时序

图2

●图3为1.3ms的控制脉冲序列使电机顺时针全速旋转

图3

●图4为1.7ms的控制脉冲序列使电机逆时针全速旋转

图4

心得体会:电机转动方向及速度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delay_nus();括号中数值来实现调节。实际测试小车时,合理的速度及左右轮方向的配合可以使小车行走时更可靠,这需要反复调试程序。

3.2机器人巡航控制

3.2.1基本巡航动作

这个任务主要是改变机器人的前进方向,实现向前、向左、向右、向后、原地转、绕支点转,并结合上一任务循环次数的控制来控制运动时间。机器人的转向问题无非是通过控制机器人的两个轮子逆时针、顺时针旋转来实现。表1说明了机器人在标定电机后在不同脉冲序列的情况下的运动形式。

表1

左轮 右轮 转向 P1_1=1; delay_nus(17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逆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3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顺时针

前进(全速)

P1_1=1; delay_nus(13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顺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7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逆时针 后退(全速) P1_1=1; delay_nus(13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顺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3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顺时针

双轮左转

P1_1=1; delay_nus(17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逆时针转 P1_0=1; delay_nus(17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逆时针

双轮右转

P1_1=1; delay_nus(15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停止 P1_0=1; delay_nus(13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顺时针 以左轮为支点左转 P1_1=1; delay_nus(1700); P1_1=0; delay_nms(20); 左轮逆时针 P1_0=1; delay_nus(1500); P1_0=0; delay_nms(20); 右轮停止

以右轮为支点右转 注意:伺服电机的控制线连接在教学板的单片机上,通过给单片机控制器编程,使

单片机的P1端口的第一引脚P1_1和第二引脚P1_1来发出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线来控制左右伺服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机器人以不同的速度及方向运

动。

函数控制机器人运行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counter; uart_Init();

printf("Program Running\n");

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 {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 {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

}

}

数组控制机器人运行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counter;

char Navigation[10]={'F','L','F','F','R','B','L','B','B','Q'}; int address=0; uart_Init(); printf("program Running!\n"); 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 {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3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26;counter++

3.3机器人触觉导航

) { P1_1=1;delay_nus(17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 } for(counter=1;counter<=65;counter++) { P1_1=1;delay_nus(1300);P1_1=0; P1_0=1;delay_nus(1700);P1_0=0; delay_nms(20); } while(Navigation[address]!='Q') { switch(Navigation[address]) { case'F':Forward();break; case'L':Left_Turn();break;

case'R':Right_Turn();break;

case'B':Backward();break; }

address++;

}

3.3.1连接触觉导航电路并测试

零件列表:金属丝2根、平头M3×22盘头螺钉2个、13mm 圆形立柱2个、M3尼龙垫圈2个、3-pin 公-公接头2个、220欧电阻2个、10k 欧电阻2个 安装步骤:1.拆掉连接主板到前支架的两颗螺钉;

2.螺钉依次穿过尼龙垫圈和圆形立柱;

3.把须状金属丝的其中一个勾在尼龙垫圈之上,另一个勾在尼龙垫圈之下,调整位置使他们横向交叉但又不接触;

4.拧紧螺钉到支架上。

按照图5搭建电路:

图5 触须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由原理图可知,每条胡须都是一个常开开关。连接到每个胡须电路的I/O 引脚监视着10k 上拉电阻上的电压变化。当胡须没有被触动时,连接胡须的I/O 管脚的电压是5V ,当胡须被触动,I/O 短接到地,所以I/O 管脚的电压是0V 。单片机可以读入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控制机器人运动。在进行胡须测试之前需将串口电缆连接好,需用到调试终端以显示左右胡须状态,调用相关程序进行测试。 3.3.2胡须导航,胡须测试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P1_4state(void) {

return(P1&0x10)?1:0; }

int P2_3state(void) {

return(P2&0x08)?1:0; }

int main(void) {

uart_Init();

printf("WHISKER STARTES\n"); while(1) {

printf("right;%d'",P1_4state()); printf("left;%d'",P2_3state()); delay_nms(150);

胡须避障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P1_4state(void)

{ return(P1&0x10)?1:0; } int P2_3state(void) {

return(P2&0x08)?1:0; } int main(void) { while(1) { if((P1_4state()==0)&&(P2_3state()==0)) { Backward();Left_Turn();Left_turn(); } else if(P1_4state()==0) { Backward();Left_Turn(); } else if(P2_3state()==0) {

}

}

两个胡须状态有三种,需分情况讨论,需用到if语句。程序中应用的子程序(Ox 代表十六进制数):

1.获取P1_3的状态,即左胡须

int P1_3state(void)

{return (P1&0x08)?1:0;}

2.获取P1_2的状态,即右胡须

int P1_2state(void)

{return (P2&0x04)?1:0;}

3.向前子程序

void Forward(void)

4.左转子程序

void Left_Turn(void)

5.右转子程序

void Right_Turn(void)

6.后退子程序

void Backward(void)

7.循迹左转

void Left_Turnsmall(void)

8.循迹右转

void Right_Turnsmall(void)

9.左拐180度

void Left_Turn180(void)

10.右拐180度

void Right_Turn180(void)

11.小幅度左拐

void Left_Turn111(void)

12.小幅度右拐

void Right_Turn111(void)

13.停车

void Stop_car(void)

注:子程序中的左右转和后退可以设定一个变量,用来代表循环次数,然后只需在主程序中更改变量的值即可实现左右转角度的改变及后退距离的改变,程序更容易修改。

说明:左胡须接引脚P1_3,右胡须接引脚P1_2,在机器人的运动过程中,当左右胡须同时触到障碍物时,两个引脚输入全为0,此时通过调用相应函数Backward();Left_Turn();Left_Turn();实现后退并转180度;当只有左胡须触到障碍物时,P1_4输入为0,此时调用函数Backward();Right_Turn();实现向后并向右转;当只有右胡须触到障碍物时,P2_3输入为0,此时调用函数Backward();Left_Turn();实现向后并向左转。函数调用的过程中其实是通过连接在单片机引脚上的两个伺服电机控制线,向伺服电机发送不同的脉冲序列,从而实现电机的不同运动。

四、课程总结

本学期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感觉收获颇多,我们这次课程设计提供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课设我们学到的不光是单片机和C语言编程的应用,还涉及到电路知识及机器人工程等知识,是一次很好的创新性实习,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我们将来开发单片机系统或从事机器人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也让我们学习到了要善于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时,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避免惯性思维。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题与规则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題与规则 ――智能驾驶1.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 RIC(Robot Innovation Challenge)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程式设计。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设置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通过电脑资讯及科学原理的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的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创新科学教育的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2.竞赛主題 本届RIC挑战赛的主题为“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是不同概念,智能驾驶更为宽泛。它指的是机器帮助人进行驾驶,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完全取代人驾驶的技术。 智能驾驶的时代已经来到。比如说,很多车有自动刹车装置,其技术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汽车前部装上雷达和红外线探头,当探知前方有异物或者行人时,会自动帮助驾驶员刹车。另一种技术与此非常类似,即在路况稳定的高速公路上实现自适应性巡航,也就是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前车加速时本车也加速,前车减速时本车也减速。这种智能驾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减少保险公司损失。 智能驾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精彩乐章,也是世界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智能驾驶,对于促进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安全及综合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次,我们的学生将设计制作智能驾驶机器人,让其代替我们行驶在赛图上,完成相应的任务。 3. 比赛场地与环境 3.1 场地 场地图(不含黑边)的尺寸为长2500mm宽1500mm。 图为训练场地示意图。实际比赛场地可能略有不同。

跳舞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任务书 ( 2015 级) 目录 摘要------------------------------------------------------4 引言------------------------------------------------------5 任务书-----------------------------------------------------6 第一章 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概况------------------------------------7 第二章机器人的总体设计解剖 1.1资料的收集与阐述-----------------------------------------7 1.2机器人工作原理简介 1.总体设计剖------------------------------------------------8 2.伺服电机的剖析--------------------------------------------9 第三章机器人总体设计综述 ---------------------------------12 1、1设计课题的阐述-----------------------------------------12 1、2单片机的选择-------------------------------------------12 1、3主控板部分简介-----------------------------------------12 第四章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方案与部分简介 1、1设计方案-----------------------------------------------13 1、2各部分功能及原理简介-----------------------------------13 第五章机器人的原理图设计、仿真及电路板制作 1、1机器人的原理图设计-------------------------------------15 1、2电源部分-----------------------------------------------16 1、3稳压电源部分-------------------------------------------16 1、5接口电路部分-------------------------------------------17 1、6单片机最小系统和ISP在线编程---------------------------18 1、9电路板制作---------------------------------------------18 第六章机器人电路板的调试与结论

机器人创新设计作品说明材料

机器人创新设计作品说明材料学校名称: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作品名称: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 作品设计成员: 作品设计时间: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RM7 LPC2138,32 位的高性能主控芯片控制的探索者机器人的创新设计,该设计包括C语言编程,声控、振动、触碰、光强、闪动、黑标、白标、近红外等多种传感控制,图形化编程及便携式编程三种编程模式,能满足任何软件水平的用户实现简单或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及其他功能实现。 在设计中,详细的展现了探索者机器人的各个功能模块、传感器的属性功能工作状况。最后,实现整个实验功能创新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1) 1.1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概 述 (2) 1.2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特点 (2) 1.3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目的 (3) 1.4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意义和前景 (4) 第二章、主控板 (5) 第三章、红外接收头 (5) 第四章、语音模块 (5) 第五章、LED 模块 (6) 第六章、舵机 (6) 第七章、传感器 (7) 7.1 黑标/白标传感器 (8) 7.2 近红外传感器 (8) 7.3 姿态传感器 (9) 7.4 闪动传感器 (9) 7.5 声控传感器 (10) 7.6 触碰传感器 (10) 7.7 振动传感器 (11) 7.8 触须传感器 (11) 7.9 光强传感器 (11) 第八章、编程手柄说明 (12) 第九章、C 语言编程基础指南 (13) 9.1 安装编程环境 (13) 9.2 第一个ARM 软件 (18) 9.3 烧写程序 (21) 9.4 ARM 主控板端口列表 (22) 9.5 库函数 (24) lib_io.c………………………………….…………………….………… 24

机器人设计方案

机器人设计方案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具有独立前进、转弯、后退、避障、救人等功能的救援机器人。 二、设计任务 1.电子控制组:设计好控制电路及原理图,各类传感器电路及稳压电源,并制作成独立模块,按程序要求进 行调试(超声波、雷达和红外线传感器的感应距离)。 2.机械设计组:设计机器人各部分结构(包括机械手、身躯、底盘)以及各类传感器模块的安装。 3.程序设计组:按照具体设计要求进行编程及调试、烧录等工作。 4. 三、设计思路 机器人在封闭场地内利用红外线传感器自动搜索安装了红外线发射管的洋娃娃。一旦发现目标便向目标靠近,途中发现障碍物则侧移距离L或转弯角度a然后继续前进,当机器人与洋娃娃之间距离达到S(此时红外线传感器比超声波传感器或雷达优先级更高)时,触发控制机械臂抓向小人,机械臂的“手指”部分装有压力传感器(或轻触开关代替触觉传感器实现),当抓紧小人时触发单片机控制(入口设一200W白炽灯光感返回或者程序倒退返回)机器人返回,并翻转电机松开洋娃娃。 四、场地模拟 有一封闭场地并设立一入口, 机器人从入口出发,利用红外线 传感器搜索救援目标洋娃娃,没 有搜索到时则继续前进,遇到障 碍物时侧移并转弯绕过障碍物继 续前进,直到接近目标控制机械 臂抓紧小人并返回,途中屏蔽掉 红外线感应,只绕过障碍返回。 返回到达入口白炽灯处手部电机 反转松开小人并复位。 五、机器人运作流程图:入口小人障碍物

六、电路模块设计 1.超声波发射电路: 入口出发 驱动双步进电机前进 功能一:绕过障碍 物并前进 1. 超声波传感器(或雷达)测障 碍物 2. 驱动双步进电机绕过障碍 发现目标并救人 1. 小人装红外线发射器 2. 机器人装红外线接受器 3. 搜索到目标(即机器人接受到红外 线信号)后向目标前进,驱动手部步进电机实施抓起小人动作。 设计程序返回或在入口处设置一200W 白炽灯,利用光敏传感器返回 控制手部步进电机反转松开小人 复位 入口(白炽灯) 小人 障碍物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思路:《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我是分以下几步去设想的: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走图形为主线,在课上设计个研究任务:机器人走直线,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走得距离再长一些;机器人转弯,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转向自如;机器人走正方形。 由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和提高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调整两个模块的参数的方法,让机器人行走的更自如。 在本节课中,通过让机器人走直线学转弯走正方形等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教学。 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任务教学环节中,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的同时比较具体的引导学生学会设置直行模块的参数。 在任务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并学会转向模块的参数设置。 通过调试两个模块的参数,让学生体会运用两分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在拓展练习中,给学生留有一些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新,让机器人走出形状不同的图形,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编写程序的目的是要让机器人听人的指挥,能够控制机器人,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机器人走图形》课后反思《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走图形为主线,在课上设计个研究任务。 机器人走直线,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走得距离再长一些;机器人转弯,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转向自如;机器人走正方形。 由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和提高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调整两个模块的参数的方法,让机器人行走的更自如。 从整个完成的教学效果看,这节课改变了课堂的一惯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 我通过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这一目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课程设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作品 设计说明书 作品名称:多功能机械手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机电124班 扣号: 姓名:流星 2014 年 10 月 1 日

目录 一课题概述 (2) 1、选题背景 (2) 2、发展现状和趋势 (3) 3、研究调研 (4) 二机械手组成及工作过程 (6) 1、整体结构分析 (6) 2、所需器材 (6) 3、底座部分 (8) 4、躯干部分 (9) 5、上臂部分 (10) 6、手爪部分 (11) 7、机械手系统的总调试 (12) 三软件部分 (13) 1、机械手软件编制流程图 (13) 2、机械手运行控制程序图 (14) 四设计体会 (15) 一课题概述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和各种创新机械结构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在装配制造业产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制造产业劳动力生产成本进一

步提高,这也使企业意识到用高速准确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代替传统人工操作的重要性。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我们选择多功能机械手来作为我们的设计题目。结合专业特点使用德国慧鱼机器人教学模型作为我们实现这一课题的元件。利用慧鱼模型的各种机械结构组装出机械手的机械部分,用pc编程实现对机械手的自动控制,利用限位开关来保护电机和控制机械手位置的准停。 这个课题可以充分的体现机电一体化的由程序自动控制机械结构的运动,对自己以前的所学的课程也是一种巩固。另一方面这个机械手可以实现一定的搬运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 2、发展现状和趋势

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器人创新实验(1)报告 摘要 机器人作为20世纪人类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等科学技术迅速的支持下,机器人的种类日益繁多,性能不断改进,工作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均把机器人技术的开发,研究列入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的成果将成为各行各业提高生产力的强有力的工具。此机器人是针对目前交通事故频发设计的。利用三轮作为活动方式,通过三个传感器进行感应障碍识别,从而进行控制汽车的运动及时避免各种障碍物。从电影<<机械公敌>>里可以看到机器人的前景,以及注意机器人的弊端。 关键词: 机器人,工具,传感器,障碍物

一、实验目的 1、在保证整个稳定的前提下,将程序写入控制卡,熟悉 软件调试机器人运动步态的技巧,熟悉直流电机的控制,并实现提前设定好的动作步骤,并使机器人能够平稳的运动。 2、熟悉掌握各种搭建元件的使用方法和电机舵机的使用技巧 3、学会对学习知识的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二.实验器材 探索者,电脑软件TKScop, 我们用到的探索者: 三.组员 项博、张君心、刘小龙 三、实验步骤 1.第一阶段:老师对我们介绍实验内容,对需要用到的配件、软件环境进行讲解,为使我们对实验内容更加熟悉,对软件环境的熟悉。 2.第二阶段:开始动手阶段,为了能使我们小组更好的完成创新实验课程,我们机器人模仿机器人案列制造了简单的机器人,其中有一些改动。

第二阶段成品展示 3.第三阶段:开始创新阶段,在第二阶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创新和改组。其中包括前轮和驱动装置,还有传感器的数量,主要对机器小车的CPU 内部的程序进行了修改,让其实现了第二阶段没有实现的动作。 第三阶段成果 4.第四阶段:老师评价,总结成功与失败。 四、机械结构、控制接线方法、程序、程序流程图说明: 控制线接线方法: 1、2、3、4为传感器接口 5红外接收端口 6手柄ABC三通道的选择键 7程序写保护,on允许下载 反之不允许,如果要运行板载程序,则转换到非on 状态 8为程序下载接口,连接usb转串口线 9舵机接口,共六组。可接标准舵机和圆周舵机。舵机黑色线朝下,三针,最上针空余。10输出端口,共2组,可接LED灯和语音模块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 告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姓名: 组员: 指导老师: 时间:

一、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实践。经过学习,具体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任务。 基本要求:要求设计一个能走迷宫(迷宫为立体迷宫)的机器人。要求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要有走迷宫的策略(软件流程图)。对于走迷宫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有几个方面:控制电路设计,传感器选择以及安放位置设计,程序设计 二、总体方案 2.1 机器人的寻路算法选择 将迷宫看成一个m*n的网络,机器人经过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感知迷宫的形状,并将各个节点的与周围节点的联通性信息存储于存储器中,再根据已经构建好的地图搜索离开迷宫的路径。这里可选择回溯算法。对每个网格从左到右,每个网格具有4个方向,分别定义。并规定机器人行进过程中不停探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同时探测时按左侧规则,进入新网格后优先探测当前方向的左侧方向。探测过程中记录每个网格的四个方向上的状态:通路、不通或未知,探测得到不同状态后记记录,同时记录当前网

格的四个方向是否已被探测过。若某网格四个方向全部探测过则利用标志位表示该网格已访问。为了寻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记录当前网格在四个方向上的邻接网格序号,由此最后可在机器人已探测过的网格中利用Dijkstra算法找到最佳路径。并为计算方便,记录网格所在迷宫中行号、列号。并机器人探索过程中设置一个回溯网格栈记录机器人经过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此方向是从一个迷宫网格到下一个迷宫网格经过的方向。设置一个方向队列记录机器人在某网格内探测方向的顺序。设置一个回溯路径数组记录需要回溯时从回溯起点到回溯终点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 考虑到迷宫比较简单,且主要为纵横方向的直线,可采用让小车在路口始终左转或者始终右转的方法走迷宫,也就是让小车沿迷宫的边沿走。这样最终也能走出迷宫。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此方法。即控制策略为机器人左侧有缺口时,向左进入缺口,当机器人前方有障碍是,向右旋转180°,其余情况保持前进。 2.2 传感器的选择 由于需要检测机器人左侧和前方是否有通路,采用红外传感器对机器人行进方向和左侧进行感知。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依据红外线的反射来工作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出的红外线被反射面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到,信号输出引脚就会给出低电平提示信号。本机器人系统的红外避障信号采用直接检测的方式进行,直接读取引脚电平。传感器感应障碍物的距离阈值能够经过调节

最新西华大学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工业机械手模拟仿真)

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 机器人创新实验 课程代码: 6003199 学院(直属系): 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 年级/专业/班: 2010级机制3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李炜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一、设计题目 工业机器人设计及仿真分析 二、成员分工:(5分) 三、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20分) 1、功能分析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次我们小组所设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来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工业生产上主要焊接任务; (2)、能够在上产中完成油漆、染料等喷涂工作; (3)、完成加工工件的夹持、送料与转位任务; (5)、对复杂的曲线曲面类零件加工;(机械手式数控加工机床,如英国DELCAM公司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加工方案,起辅助软体为powermill,本身为DELCAM公司出品)

我设计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想象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想象画是儿童把自己的经验和内心所想到的事物直率地表达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它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范围,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视觉印象,并通过创作活动组合成新的形象,是一个把形象思维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具有展示纯真的儿童心灵世界的作用。机器人是现代人类的智慧结晶的产物,它的生产离不开想象和创造。本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三种机器人生活场景的主题图,揭示了在未来生活中机器人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设计一个对人类有益的机器人,想象画是儿童喜欢的绘画题材之一,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请你来做设计师,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机器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设计大师,有发明新产品的任务,想象的翅膀便会因此而打开。 设计理念: 《我设计的机器人》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美术课单纯以学科知识传授技法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交流评说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自我个性形成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报纸或书籍等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教学意图: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有一种可以代替人们工作的智能机械,是什么?(机器人)你们知不知道机器人在生活中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事情呢?把你知道的与大家分享。(小组讨论并汇报)(机器人可以帮我们排除险情、潜水打捞、科学实验等)从而揭示课题 教学意图: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让学生把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互相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了解机器人的形状、颜色和功能 (课件展示)机器人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本领可大了,你们想认识我吗?那你们要讲一讲我的形状和颜色?看谁讲得最棒。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有)(学生讨论汇报) (课件展示)机器人说:“小朋友们非常聪明,你们知道吗?我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集视觉、运动、避障、会眨眼睛和张嘴说话等功能于一身的新一代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本月中旬我将赴英国的一家博物馆担当“迎宾导游”。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机器人玩具,谁来说说自己的机器人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机器人的特点,讲得好的同学我有精美的纪念品送给你。”(并板书形状和颜色)教学意图:学生和机器人交朋友,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气氛。 学生观察机器人后用语言叙述其特征,在记忆中留下丰富的视觉的形象,有助于进行创作。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 2、深入了解机器人对人类的帮助 师:把课本打开17页欣赏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设计机器人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议一议,你喜欢课本上的那幅作品,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板书) 师:这些设计师真棒,如果请你来做设计师,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合作交流,深入了解机器人对人类的帮助,并从课本中机器人的形象,联想起从动画片、科普读物、连环画中见过的各种机器人,进行新一代机器人来。 四、放飞想象,自主创作 机器人说(课件展示):“小设计师们想的这么好,那我们举办一个比赛活动:机器人设计大赛,把你们想得

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总结

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总结 苏登自动化1509 学号20153800 记得当初选择机器人创新设计这门课程有很多原因,其一是自己喜欢机械结构,对和机械自动化有关的课题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是刚刚看完BAYMAX这部好评如潮的电影,被其中各色各样的机器人所打动。在选择这门课程时心里还是有一些犹豫,担心自己在这方面毫无基础,难以跟上课程进度,再者担心考试太难,拿不到好成绩。然而事实证明,我当初选择这门选修课的决定是正确的,期间不但接触到了最新的机器人概念和进展,还认识到了专业的老师,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完全是因为兴趣而不是为了完成修学分的任务,因此哪怕期间有所困难,哪怕偶尔感觉枯燥,我都觉得没有白费时间。 如果说这门课程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我的总结是:实践,参与。机器人不是纸上谈兵的东西,机器人从开端到如今的繁荣,都是一个个实验,一个个失败铸造的结果。对此,我对我们的指导老师李海龙老师深感敬佩。短短半个学期的时间,不多的上课机会,李海龙老师拿出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做课堂展示,又拿出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组装,展示机器人,更不用说课下我们在网上查找资料,为机器人编程这类直接接触机器人的时间。很多人把选修课看作水课,我想说的是,咋们的机器人创新设计不是水课。 在课堂展示的PPT中,我负责的是智能机器人这一部分。期间花了很多的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在我以往的印象中,真正智能的机器人应该可以具有自我学习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依靠事先储存的数据。比如可以自己根据实际问题,根据发生过的事件自动储存记忆更新数据库。在我整理完智能机器人这一部分的资料后,我发现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尚未达到这一高度,机器人做出的判断也仅仅只是基于现有的数据,无法自己学习,更不用说产生灵感之类的智慧了。舍友问我:“你上网查这些资料有什么意义?”,可能这些东西不会对我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作为自动化的学生,在以后系统地接触到机器人的时候,甚至自己有点小小的成绩的时候,我可以在心里提醒自己:我离真正的智能机器人还差的很远。正如乔布斯所说,当初我在大学选修书法课,我看不到任何的直接作用,但是若干年后,我把在书法上的知识运用到了苹果电脑里,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书法课,那么现在你们的电脑里就不会有如此美丽的字体。为自己的兴趣,为团队的成果而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本来就非常值得。 认清团队的力量,这是我在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上的第二个收获。在最后的机器人组装上,没有专门的讲解,仅仅是一百四十多页的图纸。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组长曹旭分工明确,组装的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期间有各种错误,盲区,但是我们没有松懈,没有气儽,正如之前所说,机器人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在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被机器人的魅力深深吸引,似乎一个个零件都有了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例如在第一个机器人完成后,我们经过讨论决定该做一个分拣机,但是在分拣机完成后出现了识别失误,物品分拣不可靠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讨论,分析原因,在多方面作出了改进,在原图纸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最终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在课堂展示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了我们的成果。组装机器人这一段时间向我展示了团队的力量,无论是在以后的生活还是科研中,团队至上将是我的座右铭。 最后,作为九组的一员,我衷心感谢我们九组的所有组员和曹组长所做出的努力,正是因为你们,让这堂趣味无穷的课程增添了几分感动和思念。最后付几张组装机器人的照片:

(完整版)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 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学科:机电一体化 姓名:袁杰 指导老师:鹿毅 答辩日期: 2012.6 摘要 近二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 得应用。我国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推广机器人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 的。 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例如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大多是固定在 生产线或加工设备旁边作业的,本论文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项 目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小型的、固定在AGV 上以实现移动的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 首先,作者针对机器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多个方案,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

其中最优的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用D-H 方法建立了坐标变换矩阵,推算了运动方程的正、逆解;用矢量积法推导了速度雅可比矩阵,并计算了包括腕点在内的一些点的位移和速度;然后借助坐标变换矩阵进行工作空间分析,作出了实际工作空间的轴剖面。这些工作为移动式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和运动控制提供了依据。最后用ADAMS 软件进行了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学仿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在机械设计中使用虚拟样机技术做了尝试,积累了 经验。 第1 章绪论 1.1 我国机器人研究现状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种操作或移动 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机器人技术综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 人工智能等多种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代表,是当代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近十几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 我国是从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1986年,我国开展了“七五”机器人攻关计划。1987 年,我国的“863”计划将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列入其中。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的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最初我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主要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题与规则

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題与规则 ――全民健身1.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 ( )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程式设计。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设置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及科学原理的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的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创新科学教育的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2.竞赛主題 本届挑战赛的主题为“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 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年起,将每年月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在一些大中城市,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马术、蹦极、保龄球、滑板、女子拳击、沙弧球、跆拳道、高尔夫球等运动,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 比赛场地与环境 场地 场地图(不含黑边)的尺寸为长宽。 图为训练场地示意图。实际比赛场地可能略有不同。

参赛队可以把待命区内当前不动或机器人不用的物品放到待命区外,只要这个动作不具有任何策略性。 如因其它原因而非机器人的动作使场地中的模型断裂、失效、移动或被启动,如果可能,裁判员应尽快将它恢复。 起始区与终止区 场地中有一块起始区(区域)和一块终止区(区域)。起始区是机器人准备、启动的地方,终止区是机器人最终停止的地方。起始区为:*。 赛场环境 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但由于一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图下面有纹路和不平整;场地图本身有皱褶;尺寸有误差;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机器人和器材 本节提供设计和构建机器人的原则和使用器材的要求。参赛前,所有机器人必须通过检查。竞赛中号遥控机器人首先启动,号机器人启动后,通过无线手柄遥控的方式去启动号机器人,号机器人应让其自动运行完成规定任务,参赛队员不得再对号机器人进行干预。不允许使用智能循迹模块。 每个参赛队只能使用两个机器人完成所有比赛项目。赛场上只能有两个控制器,不能再把其它控制器带到比赛区,即使该控制器只是用于配重或装饰或放在场外的盒子里。 机器人最多可以使用个传感器,它们可以是触碰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颜色传感

机器人设计论文

绿化植树机器人设计 摘要: 这个机器人是针对大量绿色植树而设计的,利用机械四足作为其活动方式,机器人通过视频识别系统在有限范围内对地形与植被作出判断,然后通过自动行走系统移动到目标地点前面,再通过机械手取出携带的植物幼苗,通过这个可以360度旋转的机械臂进行种植工作,机械臂可以进行种植、培土、等工作。种植完成后还将用一层可分解的塑料薄膜覆盖植物幼苗,保证其在能够自行成长前的安全。 关键词: 绿化植树、四足行走、山坡作业、视频识别、机械臂操作 设计背景: 地球现在正面临着绿色植被在不断减少的危机,而人类也因为这样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大量植树还原绿色植被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依靠人力去做的话,效率始终不够高。所以在这里我想设计一个专门用于大作业量的绿化植树机器人。 设计思路: 这个机器人,是需要面对山坡这样的陡峭地形的,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机器人的活动方式要求能够灵活的应对颠簸不平的土地,机械四足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势调整四足的高度,确保平稳的行走,这种活动方式才能使机器人轻松到达山崖大部分位置。移动起来必须十分的轻巧,以避免对其他植物的伤害。由于这个机器人对视频识别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当发现有杂草或者有害植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高温蒸汽将其杀死,来保证种植的植物幼苗的生长。360度旋转的机械臂可以保证种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详细具体设计方案: 一.整体结构: 1.整个机器人分成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是机械手臂,主要实现机器人的整个种植 操作,下部是机器人的机身和四足,包括:植物幼苗存放仓、红外线距离测量 仪、摄像头、电脑处理系统。 2.机器人是通过电力驱动的,所以必须携带储电池,也是安装在机身。 二.中央处理系统: 机器人的机身将安装一个中央处理系统,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它主要调节机器人三 大系统:机械四足行走系统、机器人视觉系统、机械臂控制系统。中央处理系统要 接收和分析红外线距离测量仪、摄像头、机械臂传感器等反馈信息,以及控制四足 的行进系统、机械臂操作等。 三.机械四足行走系统: 1.机械四足的形状: 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很困惑于如何把握行走稳定与行走速度之间的平衡,后来设 想出仿人类四肢的关节加上圆形的脚盘这个方案,总体感觉可以满足行走的需要。 2.如何实现行进: 参考了机械小狗的设计,将机械四足连接在机器人的中央处理系统而成为一个整 体,接受中央处理系统的控制。每次改变一个机械足的位置,实现整个机器人的行

智能机器人综合设计

项目设计报告撰写要求及说明 一、撰写内容要求 撰写内容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概述 2.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详细设计 5.系统实现 6.系统测试 7.结论 8.参考文献 二、撰写格式要求 1.目录 目录由设计(论文)的章、节、条、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章节既是设计(论文)的提纲,也是其组成部分的标题。目录的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目录”两字采用一级标题排版;章题目和结尾内容题目采用二级标题排版;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居左;条题目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左缩进2个字符。须注明各题目的起始页码,页码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题目与页码用“……”相连。 2.正文部分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结论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符合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结论: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但仍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装订规格要求 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纸。 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mm。 装订:封面、目录和参考文献单面打印,其余部分双面打印,沿长边装订。 正文字体字号:中文小4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全文统一。 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一字横线修饰,如-3-。 页眉:自正文页起加页眉,眉体使用单线,页眉字体为5号楷体。 封面:采用统一的标准封面。 ●标题要求 主体部分按章、节、条、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节、条、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

●主体部分 (a)绪论、正文、结论部分除有标题要求外,汉字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b)插图: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图号编码用章序号。如“图3.1”表示第3章第1图。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c)表: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3.1是第3章中的第1表。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置一字空格,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表中的内容和项目字号不大于表题的字号。 (d)公式:公式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式(3-1)表示第3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公式右侧排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如下: 书籍:[1] 作者1,作者2.书名[M],出版社,出版年 网址:[2] 作者.名称[EB/OL],网址,年.月 期刊:[3] 作者1,作者2.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代,卷(期): 起止页码 例如: [1] 作者1,作者2.Eclipse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作者.软件设计模式[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5b18486038.html,/10289.htm,2004.3 [3] 作者1,作者2.论文名称[J],清华大学学报,2005,4(1):26-35

机器人机械手的设计要求要点

机械手的设计要求 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所以,直角坐标机器人有可能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μm级)。但是,这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运动空间相对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来讲,是比较小的。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结构尺寸要比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的结构尺寸大得多。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直角坐标机器人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搬运作业,直角坐标机器人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2.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 圆柱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这种机器人构造比较简单,精度还可以,常用于搬运作业。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 3. 球坐标机器人结构 球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这种机器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高。主要应用于搬运作业。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 4. 关节型机器人结构 关节型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三个回转运动实现的。关节型机器人动作灵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相对机器人本体尺寸,其工作空间比较大。此种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等作业,都广泛采用这

种类型的机器人。 手臂的设计要求 机器人手臂的作用,是在一定的载荷和一定的速度下,实现在机器人所要求的工作空间内的运动。在进行机器人手臂设计时,要遵循下述原则; 1.应尽可能使机器人手臂各关节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轴应尽可能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使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运算简化,有利于机器人的控制。 2.机器人手臂的结构尺寸应满足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要求。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与机器人手臂的长度,手臂关节的转动范围有密切的关系。但机器人手臂末端工作空间并没有考虑机器人手腕的空间姿态要求,如果对机器人手腕的姿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则其手臂末端可实现的空间要小于上述没有考虑手腕姿态的工作空间。 3.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与控制精度,应在保证机器人手臂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在结构上、材料上设法减轻手臂的重量。力求选用高强度的轻质材料,通常选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机器人手臂。目前,在国外,也在研究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机器人手臂。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高,抗振性好,比重小(其比重相当于钢的1/4,相当于铝合金的2/3),但是,其价格昂贵,且在性能稳定性及制造复杂形状工件的工艺上尚存在问题,故还未能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用有限元法进行机器人手臂结构的优化设计。在保证所需强度与刚度的情况下,减轻机器人手臂的重量。 4.机器人各关节的轴承间隙要尽可能小,以减小机械间隙所造成的运动误差。因此,各关节都应有工作可靠、便于调整的轴承间隙调整机构。 5.机器人的手臂相对其关节回转轴应尽可能在重量上平衡,这对减小电机负载和提高机器人手臂运动的响应速度是非常有利的。在设计机器人的手臂时,应尽可能利用在机器人上安装的机电元器件与装置的重量来减小机器人手臂的不平衡重量,必要时还要设计平衡机构来平衡手臂残余的不平衡重量。 6.机器人手臂在结构上要考虑各关节的限位开关和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机械限位块,以及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及其它元件的安装。 腰座结构的设计要求

类人机器人设计与制造

国为研发机构 Guowei Research and Develop Institute

目录:Catalog 1.前言 (2) 2.骨架 (3) 3.弹性关节 (4) 4.弹性体液压肌肉 (5) 5.液压驱动装置 (6) 6.自动化驱动系统 (7) 7.液压管路系统 (9) 8.凸轮步行足 (9) 9.高仿真眼球 (10) 10.坐姿驱动器 (10) 11.弹性体液压肌肉的制备 (11) 12.无机人类的产业构成与布局 (12) 13.研发团队与研发对象 (13) 14.无机人类与社会变革 (14) 15.附录 (16)

前言:这是一部关于类人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的书,内容包括骨架结构,弹性关节,弹性体液压肌肉,电动液压驱动系统和人工智能及控制系统等。与工业机器人不同的是;类人机器人主要加入人类生存环境,制造精度远低于工业机器人和机械臂。既然是类人性质的产物,它的形体,重量,行为动作等设计严格遵照仿真原则。此书的基本目的是促生无机人类的诞生,将自然人类从方方面面解放出来。 当今工业机器人的成熟技术派生出来的仿真机器人和机器狗已经达到相当的制造与控制水准。但始终不能脱离传统的机械设计理念和材料应用,原因不外乎基础学科教育内容一致性的制约。但制约并非绝对;日本和美国的性别仿真机器人开辟了新的方向,尽管其内核依然停留在机器狗的钢铁结构设计思路范畴。 《国为研发机构》主要宗旨是重点研发刚体和柔性或弹性体材料的结合应用。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设计与应用相对稀缺,主要原因是理想的柔性和弹性体材料在市场上的出现较晚,早期品种和性能远落后于当下。另外专业的教学研究几乎没有涉及。从机会方面讲;轻质的仿真机器人正逢时机。 本书内容将延续并推进新方向上的仿真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作者力求努力提供新的创意,从而引出繁花似锦的不分地域的更多无机人类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