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专题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15北师大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15北师大PPT课件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一)_提__高___农产品或畜产品的
产量
• (二)对有害动物进行_控__制___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讨论:
1、如果你拥有一片农场,你会采取哪些措 施增加产量?
2、如果你的农场遭受害虫的袭击,你又将 怎样应对?
的传递有关。若要保证种子的萌发率(100%), 应选用波长为___6_0_0_-_7_0_0____nm的光。
波长/nm
视频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 的什么作用?
视频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 的什么作用?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 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信息经传递才有价值
谢谢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性引诱剂(信息素)
音响设备
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的 信息传递
信息的种类
信息传递在 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
信息传递的 应用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 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2、鸟类迁徙过程中利用“地磁导航” 体现的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语言信息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能释放臭气
你别惹我! 否则我要你
好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马龙一中 生物组 黄岩淦 2018.12
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 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 信号等称作信息。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概念
来源
物理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

实验三
实验四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尖端接受 单侧光的照射刺激有关。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 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 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 生长快。使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
詹森的实验(1910年)
詹森的实验说明: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方向
向光侧 单侧光 背光侧
运输
横向运输 横放 近地侧多,远地侧少
方式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尖端

(感光,横向运输)
尖端下部 (不感光,极性运输) 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 输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习题:
1.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 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 分别放在 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 上,三盆均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 __直__立___生长;B盆的幼苗____不___生长;C盆的幼苗 _弯_向__光__源_生长。
胚芽鞘:单子叶,禾本科植物
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 是胚体的第一片叶,胚芽鞘有 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 点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 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 出土时不受损伤。
胚芽鞘 (大麦属)
琼脂:是海藻的提取物,通常
先将条状琼脂溶于热水,再让 其冷却,就可以得到琼脂块。
琼脂块不提供其他营养元素以 干扰试验。琼脂块具有凝固性、 稳定性,可以在试验中吸收、 传递化学物质。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向着窗外生长的植物 葵花朵朵向阳开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调节》课件ppt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调节》课件ppt

时间/年
三、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 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一素 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 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 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表现为本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分化: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 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受抗原刺激
5/23/2020
分布:转移到周围 免疫器官,接受抗 原刺激成为效应 T(B)细胞.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等组成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不针 对特定病原体)
不正常细胞等。
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
● 特点:
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 要依据。
异物性: 癌细胞是个例外 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 特异性:抗原表面的蛋白质(叫抗原决定簇)
不同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2)抗 体
• 抗体的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
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
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记忆 细胞
B细胞、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 效应细胞
疑难点拨(练习册P18) 1)三个唯一: 2)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①特异性识别
②非特异性识别③不能识别抗原 3)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判断:
4)溶菌酶杀菌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防线;若在体 液中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 性免疫。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6《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研习(新人教版必修3)(共29张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6《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研习(新人教版必修3)(共29张PPT)

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源,不论是石
油、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还是鱼类、森林等可再生资源都 会遭遇更大压力,并需要农业生产出更多的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案例1】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 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0.3%,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 国初期相比________。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章
知识二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 臭氧层 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①_______短缺、②______破坏、 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 酸雨、土地③______、海洋污染、④____________锐减。
[思考感悟]如何预防和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酸雨形成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
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自然 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
【答案】 C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一、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 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 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 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 草林结合。另外还有水资源缺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归纳总结】 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 类向生物圈索取的资源数量和速度剧增,同时向环境排放的 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造成了许多全球性的环 境问题。②富营养化表现在海洋中为赤潮,表现在湖泊等淡 水流域中称为水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3.3《其他植物激素》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3.3《其他植物激素》复习课件

2.脱落酸
合成部位
___根__冠___、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_细__胞__分__裂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 主要作用
脱落
分布
将要__脱__落____的器官和组织中
3.细胞分裂素
(1)合成部位:主要是__根__尖____。
(2)主要作用:促进_细__胞__分__裂___。
4.乙烯 (1)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2)主要作用:促进果实__成__熟___。 5.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 素_相__互__作__用_共同调节,如__低__浓__度__的生长素促进细胞 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__增__高____到一定值时,会促进 乙烯的合成,使其含量__增__高____,反过来又__抑__制____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例2] 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 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 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 的作用
生长素和乙烯对果实作用的区别 生长素对果实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具体是指子房膨大成果实及果实体积的增大;乙 烯对果实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的成熟,具体是 指果实的含糖量、口味等果实品质的变化。果实 发育和果实成熟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区分,以免 混淆。
生长素、赤霉素及细胞分裂素均可促进植株生长, 其机理是否相同?这体现了植物激素间的何种关 系? 【提示】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使细 胞体积增大,而细胞分裂素则可促进细胞分裂,使 细胞数目增多,上述三类激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共 同促进植物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4.右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 的模式图,识图作答: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 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 ,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________________战略。
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答案 B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 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 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人均耕地 继续减少。 (2) 自然资源 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 环境污染 加剧。 (5)生态平衡破坏。
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请回答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 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 后果有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 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引发的问题 ①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 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 ②人均耕地远少于世界人均耕地,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人均淡水占有量也远少于世界水平。 (2)采取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保护基本农田;③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共36张PPT)

随堂闯关 1、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A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2.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
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
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
C
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v胚芽鞘是什么?
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 外的锥形状物。
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 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一)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A
弯向光 源生长
B
不生长 不弯曲
C
D
直立生长 弯向光 源生长
思考:1.第A组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2.第A、B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A、C组说明什么? 4.第C、D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v科学重视实证!
(二)詹森的实验(1910年)
琼脂片
云母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传递给下部
v思考:詹森所做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如果 有,该如何改进?
质疑:
顶端产生的“刺激” 能传递到下部, 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 不均匀呢?
会不会由于这种“刺激”向下传 递的不均匀而造成生长不均匀呢?
积极思维: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 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 哪种化学物质?
(四)温特的实验(192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