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河流地貌的发育】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9.D 10.C 11.C【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查。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
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
故选D。
1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梳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是高中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等形态的演变和形成过程。
以下是对地表形态塑造的知识点梳理:1.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是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地壳升降、断裂和地震等。
这些运动导致地形的变化和地貌的形成。
2.地貌形成的基本因素地貌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质作用、气候、地形和外力作用等。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岩石的性质和形态。
气候对地貌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如风化作用、水侵蚀作用等。
地形则包括河流、海洋、山脉等。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
3.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和不断的演变。
以河流地貌为例,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地貌特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4.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地貌类型的特征:(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其特征是高度较大,地势陡峭,山脉呈条带状分布。
山地地貌中还存在着峡谷、峭壁、峰林等次级地貌。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在长期地壳下沉和河流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其特征是地势平坦,地面开阔,海拔较低。
平原地貌中存在着河流冲积扇、河漫滩等次级地貌。
(3)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在干燥气候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特征是地势平坦,沙丘连绵起伏,沙漠中存在着绿洲等特殊地貌。
(4)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长期被水溶解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特征是峰林、溶洞、地下河等特殊地貌。
(5)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在冰川作用和冰融作用下形成的,其特征是冰川槽谷、冰蚀湖等特殊地貌。
5.地貌塑造的影响因素地貌塑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气候类型、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突破五特殊地貌的成因分析

解题思路:第(1)题,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 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第(2)题,读材料二可知,河流阶地的形 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以下切侵蚀 为主加深河谷。a阶段以侧蚀为主,b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再转为以 侧蚀为主。 尝试解答:(1)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作用。 (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转为 以侧蚀为主。
典型例题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 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思路:第(1)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 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第(2)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 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 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C项正确。 尝试解答:(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 南或者自西南向东北,河流中的堆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堆积岸,西北 岸为侵蚀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所以河流 由东北流向西南。第2题,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堆积物减少的趋势,说 明流量减少,河流挟带泥沙量减少。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丰水期流量增 加,泥沙在水库附近堆积减少,下游泥沙量增大;上游城镇化进程加快,水土 流失会加剧,泥沙含量增加;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泥沙堆积减少;下 游修建跨河大桥,与上游沉积物堆积量无关。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课件:专题5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5 地表形态的塑造
演讲人:
考点1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考点20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目目 录录
考点19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考点1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类型
地质作用及 其形成过程
常见岩石
特点
举例
侵入 岩岩 浆 岩 喷出
岩
岩 浆 活 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
花岗岩
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大,致密
作用。石灰岩
大理岩
经过变质作用可形成
。
2.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
地下炽热的岩浆在岩石圈的压力作用下,不断向上运动,
部分岩浆冲破地壳的薄弱部分,形成火山活动,最终岩浆冷却形成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另有部分岩浆侵入
到其他岩层当中,冷却形成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岩在内力作用下,抬升至地表可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搬
岩浆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
;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
熔再生形成
。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几种岩石转化的变式图如下所示:
以上变式图中,①指向岩浆岩,代表冷却凝固作用,②指向沉积岩,代表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代表变 质作用,④指向岩浆,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原物质
地质作用与代码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a
岩浆岩、变质岩或已生成 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b
岩浆岩、沉积岩或已生成 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c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重熔再生作用d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 4.(双选)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D)。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水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理、 化学及生物作用变为沉积岩的过程。③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表示对岩石的 风化侵蚀作用。④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表示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 解析
•
(2015年全国Ⅰ卷,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
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4~5题。
• 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D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答案 解析
•
(2015年天津卷,3)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
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C )。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 解析
•
(2016年北京卷,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 6.平顶海山( D )。
【解析】由图可知,该山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由岩浆岩构成。随着板块的移动,火 山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在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顶被削平;随着板块的继续移动 ,没入水下。
高考地理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2.地壳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联系 (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目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知识体系构建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内力作用与地貌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2 板块构造学说板板块构造学说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考点3 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考点5 主要的地质构造
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 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
地震
陆变迁和 地势起伏,如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滑坡、堰 塞湖等。
考情精解读
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知识体系构建
考纲要求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壳物质循环
命题规律
核心考点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主要的地质构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题取样
考查内容(对应考法)
2016全国Ⅰ,7—9
海岸线的变化与外力作用(考向 1)
2017全国Ⅱ,9—11
河流堆积地貌具体影响因素分 析(考向2)
命题分析预测
外力作用与地貌、河流地貌、地质构造为高考的重要考点,主要通过某地貌 示意图考查该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以河流地貌示意图考查河流 地貌发育过程及其与气候等考点的联系,以地质构造示意图考查地质构造成 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试题多以特殊地貌形态为材料,考查考生运 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力作用所形成。
A.Ⅰ、Ⅱ C.Ⅰ、Ⅲ
B.Ⅲ、Ⅳ D.Ⅱ、Ⅳ
解析
答案
3.(2017届泰安模拟)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
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地表水平运动 D.地表垂直运动
解析
答案
3.(2017届泰安模拟)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
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 温度、水、 ①使岩石发生 崩解 和 破碎 ;
作用 生物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侵蚀 水、冰川、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作用 空气等
侵蚀 地貌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搬运 风、 流水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矿产
岩浆侵入冷却过程中,矿物元素集聚形成宝石矿、金属矿产等;沉积 岩石中可能富有沉积矿产,比如煤、石油等;变质岩石中可能存在变 质矿产,比如铁矿等。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 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解析
答案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
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C.Ⅰ、Ⅲ
B.Ⅲ、Ⅳ D.Ⅱ、Ⅳ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 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C.Ⅰ、Ⅲ
B.Ⅲ、Ⅳ D.Ⅱ、Ⅳ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2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5高考地理备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力作用主导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分析2021全国甲,T9—11【综合思维】以某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变化为主线,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区域认知】以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特征对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判断地质地貌景观图,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影响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022浙江1月,T42021湖南,T15—16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成因2020全国Ⅰ,T37岩石圈物质循环分析2022江苏,T10—12命题分析预测以热点地区为铺垫,结合图文材料,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地质作用的影响,推测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过程备考策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立足课堂并要求能用词精准、科学,理解地质地貌的变化性和复杂性,结合实例分析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凸显综合思维;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方面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考点1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形式(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断裂带垂直运动: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岩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1]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垂直作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2]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
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3]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4]火山地貌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汶川地震后形成滑坡、堰塞湖等情境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宽缓河谷形成于该地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知识 1.内力作用 (1)能源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 断裂 带和巨大的 褶皱山 脉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重点难点
1.侵蚀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流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教师用书专用 知识拓展 以瀑布为例分析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 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之一,瀑布主要是由于河流对软硬不同 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形成的。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较坚硬的岩石 不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岩石容易遭受侵蚀,在河流侵蚀作用下,瀑 布逐渐形成。瀑布形成后,由于溯源侵蚀,瀑布逐渐向河流源头退缩;由 于侧蚀,瀑布逐渐加宽。 (2)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扇),以河谷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而宽广。 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高考地理(课标专用)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清单
考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基础知识 1.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分为 侵入岩(如花岗岩) 和 喷出岩 (如玄武岩) 。 (2)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可 含有化石 。如石 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3)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下形成。如 石灰岩 在变质作 用下形成 大理岩 。
思维延伸 内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主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 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均位于板块边界处。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重点难点
1.板块运动边界类型
分类
基础知识 1.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 温馨提示 风化、侵蚀作用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 外力静止状态下的破坏(如岩石因热胀冷缩而破碎,再如水体结冰体积 变大而使岩石破碎等),而侵蚀作用强调岩石受外力运动状态下的破坏 (如流水侵蚀)。 (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平缓 。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地质构造的应用图示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 下图进行理解。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板块张裂区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形成地貌
生长边界 ←|→
裂谷、海洋、海岭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消亡边界
→|← 高大山脉
→|←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示意图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海沟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2.内力作用地貌 (1)褶皱山:岩层在挤压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山脉。 (2)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 (3)火山: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3.板块分布示意图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 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水
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侵
瀑布)
蚀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例:桂林山水)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冰蚀洼地(北美洲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例:挪威峡湾)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020高考地理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31张PPT)
2.沉积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冰川沉积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 地区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 颗粒大、比重大的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 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 为下面的模式图:
温馨提示 此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岩(喷出岩或侵入岩),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即“三进一出”为岩浆)。
重点难点 岩层新老关系的确定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 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由下往上,岩层年龄由老 到新。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 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 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先沉积,颗粒小、比 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
重小的后沉积
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