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Word版含答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答案在最后)热点区域1 北方地区图 表 填 绘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1.经纬网定位:在图中添绘出下列重要经纬线:110°E 、120°E 、130°E 、40°N 、50°N ,观察其经过的地区。
2.熟悉重要的地理事物(1)地形及地形区:A________山,B________平原,C________丘陵,D________山。
(2)主要河流:E________江,是中国与________两国的界河,G________江,H________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
(3)主要矿产地:①________铁矿,②________煤矿,③________煤矿,④________金矿,⑤________油田,⑥________油田。
(4)主要铁路线:a________线,b________线,c________线,e________线。
(5)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甲________工业基地,乙________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m________,n________。
二、北方地区区域特征能力提升1.综合分析北方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人对地”的角度提出治理措施①资源条件:东北地区各类矿产丰富,发展重工业的资源、能源条件优越;②工业基础:辽中南地区工业开发早,工业基础好;③交通条件:东北地区有着完整的铁路系统,海运便利;④劳动力条件:劳动力充足,劳动力素质较高;⑤农业基础:东北平原广阔,耕种便利,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农业基础。
巩固训练[2021·海南卷]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
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
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
下图为西柏坡区位图。
据此完成1~2题。
1.西柏坡所在区域()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B.位于黄土高原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2.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A.地形、河流B.技术、降水C.土壤、植被D.水文、习俗[2024·昆明模拟]读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简图,完成3~4题。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地理导学案设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设问质疑自学归纳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二.自主探究指导自学学习任务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读课本第7页图5.9,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表格。
1、地形和气候方面的差异学习任务二: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读课本第7页图5.9,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示意图。
2、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32三.精讲点拨交流展示1.会变为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
2.来自哈尔滨的一位中学生说,他们那里的寒假长达40天;来自杭州的一位中学生说,他们那里的暑假长达2个月,而寒假只有20天左右。
小组讨论: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四.反馈巩固强化训练1.填空(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与温度带、典型植被林与林的分界线。
(3)北方河流冬季普遍(结冰、不结冰),南方河流一般没有此现象。
(4)北方河流流量较,南方河流流量较。
(5)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6)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7)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8)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2.判断(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内部特征完全相同。
(2)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由气温这一要素引起的。
(3)北方地区最冷月的气温都低于0℃。
(4)下雪天不可能在南方出现。
2019-2020年地理同步优化指导(区域地理)课件: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四川盆地、__________ 云贵高原
热带 亚热带 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 (3) 气候:以 ________ 、 ________
润。
较小 ;汛期长;含沙量 (4) 水文特征:河湖众多;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 ________ 较小 。 ________ 2.农业 水田 农业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有 (1) 种植业:因水热充足,以 ________ 水稻 、油菜、棉花等。 ________ 亚热带、热带 (2)林果业:__________________ 的经济林木和水果。 (3)水产养殖业:因河湖密布,淡水养殖业发达。
北方地区
1.自然地理特征: 大兴安岭 (1) 位置与范围:大致位于 A_________ 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 B_______________ 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 黄海。
(2)地形地势: 西高东低 ,地形以________ 平原 、高原、山地、丘陵为主。 ①地势___________ 太行山 、G山 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E东北平原和F________ ②主要地形区包括C___________ 东丘陵、H辽东丘陵等。 温带季风 气候为主,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 __________ 寒冷干燥 ,夏季 (3)气候:以 ___________ 高温多雨 ,降水由东向西递减。 盛行东南风,气候___________ 雨水 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 (4)水文特征:以________ 大。
学习目标 1.识记南、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 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交通、工 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2.能根据各类图表,总结归纳南、北 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影响因素。 3.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特点、各自存在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措 施。 4.会分析南、北方地区主要经济区的 区位条件、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向。
高二区域地理优化学案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3.铁路交通线 (1) 东 北 地 区 “ 丁 ” 字 形 骨 架 : A_滨__洲__线___ 、 B 滨 绥 线 、 C_哈__大__线___。 (2)华北地区以 D__北__京__为中心,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 E__京__沪__线、京包线、京广线、京九线、F__陇__海__线等。 (3)运煤专线:①_大__秦___线、②__神__黄__线、③焦兖日线。 4.矿产资源与工业 (1)矿产资源:_煤__、铁、石油资源丰富,_山__西___是全国最大的 能源基地。
北方地区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读图思考]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2)找出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析两区域面临的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 (3)黄河山东段易发生凌汛的原因。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读图思考] (1)北方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发展的工业部门。 (2)北方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 及发展方向。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大致位于 a_大__兴__安__岭___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 高原以南,b_秦__岭___—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地势地 地势形整以体_平__西原__高和__东高 __低_原__为主 (3) 气 候 : __温__带__季__风__ 气 候 典 型 , 冬 季 盛 行 西 北 风 , 气 候 _寒__冷__干__燥___,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__高__温__多__雨__。 (4)水文特征:以__雨__水__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 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_含__沙__量___较大。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9)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教学目的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根本情况,以及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河流半岛的分布;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及森林资源的分布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主要的农作物的分布,以及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资源及工农业开展现状.北方农作物的差异..三:教学用具.北方地区的地形图四:学习方法指导:综合,比拟直观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是哪一条线?它的南北方两侧各是哪两个区域?挂出〞北方地区〞地图,指出该区的范围和位置:①学生阅读P81第一段,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②教师结合〞北方地区〞图指出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山脉;③找出北方地区省级行政单位,全部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在图上找出北京.天津.和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④引导学生完成读图题⑤让学生结合地图,小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分析了本区的位置和范围后,分析本区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引入自然环境内容.:a,学生认真观察本区图,思考:本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应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重要的农业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及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指出汾渭平原的范围.b学生阅读81’黑土地〞文字,了解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历史;c.学生阅读P82中的问题,思考阅读后的问题.由于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历史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比方:西安.洛阳.北京.开封等.回忆复习: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从干湿地区来讲,属于哪一类地区?这种干湿状况,对北方地区的农产品,耕地类型有着深刻的影响.①学生阅读P81的第三段的文字,思考:北方地区生产有何特征?有哪些农产品?列表比拟:作物熟制主要的农产品. 耕地类型(水果以苹.梨.桃.柿为主.洛阳牡丹等.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高粱旱地.东北平原中温带长城以南二年三熟冬小麦.玉米.棉花.旱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暖温带本区地形除了以平原.高原为主外,山地面积也较为广阔,这些山区为我国森林资源宝库.结合以有知识分析当地的森林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关于温带水果及特产:①引导学生观看〞北方地区〞的地图的图例,处出北方地区的主要的矿产及工业基地.②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北方地区的煤.铁.油田.矿产地的分布.小结本地的主要矿产特点.阅读教材中的P82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黄土源于哪里?2.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有一定的道理,中游的大局部为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局部为黄土分布区,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是暴雨冲刷黄土,使河流变成了泥流,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泥沙在下游地区沉积下来,形成了冲积平原,即华北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海河,淮河也起了作用.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根本是植树造林.造林种草,实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此外,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小结:①指图说明北方地区的范围和位置.②北方地区的农作物和水果特点.③主要农业区和农产品以长城为界的分布规律.④.[小结稳固][作业布置]地理知道用书北方地区.六、板书设计北方地区1、位置2、范围3、面积4、人口5、农业6、水果7、地方特产8、矿产及工业基地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高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和南方的地形1、说出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2、试比较渭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在成因上的区别。
3、试比较北方和南方地区地形、土壤特征上的差异。
并说明这种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北方和南方的土地都存在一些区域性问题,请具体说说有哪此些方面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二、北方和南方的气候1、分别描述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2、比较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气象灾害。
3、水稻原来主要是南方的农作物,但现在东北地区也有了水稻种植,而且是全世界种植纬度最高。
说说南方和北方种植水稻在气候上各有哪些优势。
1、长江和黄河入海口都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但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而黄河三角洲农业不发达,简析其中的原因。
2、试归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经常出现洪涝灾害的成因异同点,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四、北方和南方的资源简述中国北方和南方各自在自然资源上的优势。
五、北方和南方的农业1、指出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业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作物的种类不一样,试例举南方、华北、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3、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果都十分丰富,种类多样,请举例说明。
黄河故道已成为全国最长的果园带分析其发展水果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三大自然障碍是什么?5、试指出北方春旱和南方伏旱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地区,分析它们成因上的异同,主要对哪种农作物带来严重影响?我们在降低旱情上可以怎样做?1、我国北方和东南沿海的工业产业结构有何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区别?2、我国为什么优先在南方发展核电站?山西和浙江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各有哪些?3)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36.(36分)读图Ⅱ,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6分)(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
激发学生对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定义和划分。
分析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探讨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地图展示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寒冷的冬季和干旱的气候。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如平原和高原。
讨论中国北方地区的资源分布,如煤炭和铁矿。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析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降水。
探讨中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如山地和丘陵。
讨论中国南方地区的资源分布,如水稻和茶叶。
3.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和资源。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第四章: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如面食和肉类。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元宵节。
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民俗活动,如冰雪节和庙会。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考点展示素养目标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北方地区的交通、城市与主要工业区等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结合地理位置,对比识记南、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读图思考](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2)找出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析两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黄河山东段易发生凌汛的原因。
[读图思考](1)北方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发展的工业部门。
(2)北方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大致位于a 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b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地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整体西高东低(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典型,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水文特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大。
2.自然环境与农业 (1)东北地区——“黑土地”①农业特点: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大豆、甜菜等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发展林牧业的条件优越,盛产温带水果。
②面临的问题:黑土保护、沼泽地改良。
(2)华北地区——“黄土地”①农业特点:种植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盛产温带水果。
②面临的问题:盐碱地改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3.铁路交通线(1)东北地区“丁”字形骨架:A滨洲线、B滨绥线、C哈大线。
(2)华北地区以D北京为中心,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E京沪线、京包线、京广线、京九线、F陇海线等。
(3)运煤专线:①大秦线、②神黄线、③焦兖日线。
4.矿产资源与工业(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2)甲、乙两工业基地的差异分析南方地区[读图思考](1)南方地区的低山丘陵区面临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2)南方地区河流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读图思考](1)湘赣两地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2)南方地区发展铁路交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2)主要地形区: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南丘陵。
(3)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水文特征: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汛期长;径流量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
2.农业(1)耕作业: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2)林果业:亚热带、热带的经济林木和水果。
(3)养殖业:淡水养殖和桑蚕养殖。
3.铁路交通(1)“两横”:①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②南昆线。
(2)“六纵”:③京沪线,④京九线,⑤京广线,⑥焦柳线,⑦襄渝—川黔线,⑧宝成—成昆线。
4.资源工业(1)资源:常规能源短缺,但水能、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
(2)工业基地:甲沪宁杭工业基地、乙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山脉: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平原:G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I___________,J__________。
高原:L__________。
丘陵:M__________,N__________。
(2)填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河流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
(4)北方地区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北方地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特别集中表现在__________地区。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已实施“__________”工程。
(6)北方地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木材蓄积量位居全国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木材基地。
(7)北方地区农业以__________为主,东北平原土地肥沃,为我国著名__________基地;华北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种植最广,________________居全国之首。
答案:(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六盘山秦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2)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黄河渭河汾河(3)秦岭—淮河一线(4)三江平原松嫩平原(5)水源不足华北平原南水北调(6)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第一(7)旱作商品粮小麦棉花花生温带水果产量2.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K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⑪______________,⑫______________,⑬______________,⑭______________,⑮______________,⑯______________,⑰____________。
(4)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流多由第__________级阶梯流向第____________级阶梯,落差__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
(5)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耕地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面积和__________均居全国第一,长江中下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自古为“________________”。
东南丘陵盛产__________及作物,__________、雷州半岛、西双版纳是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生产基地。
答案:(1)秦岭大巴山巫山岷山大别山武夷山南岭横断山脉雪峰山(2)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淮河长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京杭运河湘江赣江闽江珠江怒江澜沧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4)二三大丰富(5)水田水稻产量鱼米之乡四川天府之国经济林木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1.北方地区的内部区域差异(1)原因:①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河流下游地势低平;③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上河;④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
(2)措施:①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②海河、淮河: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等。
3.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差异(1)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自然原因①夏秋多雨,冬季和春季少雨;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水分蒸发。
(2)华北盐碱地形成的原因①气候条件:华北平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②地形条件: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人类活动: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
(高考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指导]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丙地耕地出现早,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以林地为主,说明地势较高,耕地开发条件差。
第(2)题,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耕地面积可能性小,不利于环境保护;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经营无关。
[自主尝试](1)B(2)B(2019·苏州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白城与哈尔滨的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白城()A.接近冬季风源地B.海拔低C.地处大兴安岭背风坡D.纬度低2.白城的年降水量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A.受冬季风影响较小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C.蒸发旺盛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温线可以看出白城的年均温高于哈尔滨。
接近冬季风源地气温会更低,A错误;白城位于哈尔滨的上游,海拔更高,B错误;白城西侧为大兴安岭,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故气温相对较高,C正确;二者纬度大致相同,D错误。
第2题,与哈尔滨相比,白城更靠近内陆,受夏季风影响更小,故降水量少于哈尔滨。
答案:1.C 2.D(2019·赣州模拟)下图为我国冬小麦主产区6月份成长过程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较少,不利于生长B.旱灾频发,影响生长C.纬度更高,热量条件更差D.地势较高,温度较低4.该农作物在丙地与同纬度西部同时成熟,但丙地收割却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A.人均耕地面积少,收割时间短B.采用机械化收割速度快,可晚一点收割C.外出打工人员多,劳动力短缺D.阴雨天气不利于收割和晾晒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乙地位于黄土高原,两地都因地势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冬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