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正文:诊断与鉴别⒈影像学检查的作用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其中真腔为血流流经的通道,而假腔则是由于血液进入撕裂的主动脉壁造成的。
影像学检查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存在、位置、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是否存在夹层。
在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可见主动脉影像增宽、变形,假腔存在时可见假腔钙化。
⑵ CT扫描CT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夹层的形态特征。
另外,CT扫描还可提供更多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信息,如夹层位置、大小、累及范围、裂口部位等。
⑶ MRI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夹层的分布情况。
此外,MRI对于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其他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⑷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且易于接受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主动脉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并可以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和部位。
⒊影像学鉴别诊断在进行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时,需要与其他主动脉疾病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鉴别的疾病:⑴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局部壁弱点或缺损形成的扩张性疾病。
与主动脉夹层相比,主动脉瘤的壁不是真假腔的形态,通常是整个主动脉管径扩大,且壁厚较薄。
⑵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主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
在影像学检查中,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主动脉壁的钙化、钙化斑块的形成等特征。
⑶其他主动脉疾病除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主动脉疾病需要与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
如主动脉炎、主动脉先天性畸形等。
附件:⒈X线胸片示例图⒉CT扫描示例图⒊MRI示例图⒋超声检查示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1. CT扫描CT扫描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其具有以下优势:显像速度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整个主动脉的扫描。
高分辨率,可以准确显示主动脉内膜和夹层的细微变化。
非创伤性,患者耐受性好。
CT扫描可以通过不同的扫描方式来进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包括螺旋CT扫描、增强CT扫描和冠状重建图像等。
通过这些技术,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主动脉内膜的破裂情况、夹层的位置和范围,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MRI扫描MRI扫描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和夹层的细微结构。
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
可以进行多平面和三维重建,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夹层的程度和位置。
MRI扫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位置和范围,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3.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特点包括:实时性,可以观察主动脉的脉搏运动和血流情况。
尤其适合观察主动脉根部的夹层。
超声波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和多种模式的图像重建来进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虽然超声波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便捷性和实时性使其在急诊和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是诊断和治疗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
CT扫描、MRI扫描和超声波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可以互补使用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1.介绍主动脉夹层指的是主动脉内形成的两层或多层假腔,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2.1.外观特征主动脉夹层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双腔或多腔结构,夹层腔在真腔周围形成。
夹层腔内往往可见血流信号。
2.2.流入搏动主动脉夹层下降段处经常呈现出流入搏动现象,即夹层腔内的血流在心搏过程中显示明显的搏动。
3.CT扫描3.1.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夹层腔一般呈高密度,边界清晰,与真腔分隔明显。
3.2.MPR和CPR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
4.MRI检查4.1.T1加权成像主动脉夹层在T1加权成像上一般呈现出高信号。
4.2.T2加权成像主动脉夹层在T2加权成像上呈现出低信号,与周围组织或真腔形成对比。
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诊断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夹层腔和真腔的形态和关系。
但由于其创伤性和侵入性,一般作为有选择性的检查方法。
6.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它们具有非侵入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检查手段。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主动脉夹层:________主动脉内形成的两层或多层假腔的疾病。
2.影像学诊断:________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疾病的诊断。
3.超声检查:________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的一种影像学方法。
4.CT扫描:________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得身体断层影像的方法。
5.MPR和CPR重建:________通过重建技术获取多平面和曲面的图像。
6.MRI检查:________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方法。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
1. CT扫描:目前被认为是最常用的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方法。
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并能直观
地观察到夹层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通常使用螺旋CT扫描或
多层螺旋CT扫描,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
2. MRI扫描:对于无法耐受碘剂的患者或怀疑存在主动脉夹
层的妊娠妇女,MRI扫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MR影像可以提
供高分辨率的主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确定夹层的位置和范围。
3. 超声心动图: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个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主动脉夹层的动态变化,识别动脉内腔的假腔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4. 血管造影:对于需要明确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和范围时,可以进行血管造影。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显影图像,但需要使用碘剂造影剂,不适用于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5. 其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核医学显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辅助诊断夹层。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
医学影像学: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知识

医学影像学: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知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危急病症。
如不予与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每小时l%~2%。
近年来,无创性影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我们总结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知识,内容如下:【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急性主动脉夹层时,短期内可见纵隔或主动脉阴影明显增宽,搏动减弱或消失,边缘模糊,主动脉壁钙化内移。
破人心包或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影明显扩大。
破入胸腔时,可见胸腔积液。
慢性主动脉夹层时,上纵隔明显增宽,主动脉局限或广泛扩张,有时外缘呈波浪状。
主动脉内膜钙化明显内移,左室可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增大。
(2)超声表现1)增宽的主动脉内可见撕裂的内膜片反射。
该内膜片反射纤细,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
2)撕裂的内膜上有时可见其连续性中断,为真假腔相交通的破口,多位于夹层病变的起源处。
在夹层病变的远端,有时可见再破口。
3)假腔内有时可见血栓形成。
4)真腔内血流速度相对较快,假腔内血流速度缓慢或血流信号延迟出现或无血流显示。
在人口处可见白真腔流向假腔的血流,而于再人口还可见m使腔流向真腔的血流。
5)夹层病变累及主动脉根部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可探及主动脉瓣返流。
(3)CT表现1)平扫CT可显示钙化内膜内移,假腔内血栓,以及主动脉夹层血液外渗、纵隔血肿、心包和胸腔积血等。
2)增强CT可见主动脉双腔和内膜片;通常真腔较窄,充盈对比剂较快,而假腔较大,充盈对比剂较慢;可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及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包括冠状动脉、头臂动脉和肾动脉开日等;MSCT或EleCT还可观察主动脉瓣和左室功能。
(4)MRI表现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形态和功能信息。
1)真假腔和内膜片及病变范围:真假双腔信号强度可相同,亦可不同;两者之间可见线状结构的内膜片,通常假腔明显大于真腔。
2)内膜破口或再破口表现为内膜片连续中断;电影MR可见破口处血流往返或假腔侧的血流信号喷射征象。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夹
层根据Stanford分型可分为两种类型,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涉及升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和降
主动脉,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仅涉及降主动脉。
此外,根据
夹层的形态、位置和扩展程度,主动脉夹层还可分为不同的亚型。
在影像学上,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来观察。
最常用的是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在
CT影像中,主动脉夹层呈现为真腔内出现假腔,即在主动脉内部形
成的假性通道,以及主动脉壁的撕裂表现。
在MRI影像中,可以清
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情况,有助于评估夹层的形态和位置。
此外,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也是一种常用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可以用于初步筛查和评估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脏情况。
对于无法接受CT或MRI检查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重要的替代
方法。
总的来说,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
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
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课件PPT

目录
Contents
• 主动脉夹层概述 • 影像学检查方法 • 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 病例分析 •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01 主动脉夹层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 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状态。根据破口位置和夹层累及范围,可分为DeBakey I型、II型和III 型。
病例二:慢性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总结词
慢性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主要依赖于MRI和MRA。
详细描述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形态、范围和累及的血管分支,同时还可以 评估夹层动脉瘤对周围组织的影响。MRA则可以无创地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流动 力学变化。
病例三:特殊类型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总结词
特殊类型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需要结 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是突发剧烈的疼痛,常常被描述 为撕裂样或刀割样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 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此外,夹层 可能压迫邻近的器官和神经,导致相应的症状,如呼吸 困难、声音嘶哑等。诊断主动脉夹层需要结合患者的临 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包括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 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MRI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 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征, 如真假腔、内膜片和血流动力 学变化。
MRI对于慢性主动脉夹层的诊 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对于需要详细了解夹层 解剖结构的患者。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01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心血管 造影、X线平片和核医学检查等。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一、概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影像学是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的影像学表现能够帮助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CT是目前检查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主动脉的形态、直径、血管壁的增厚等变化,并能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部位、长度、形态等。
2.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MRI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与CT相比,MRI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更加安全。
同时,MRI还可以提供更多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信息,如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
3.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形态、大小、位置等,并能够评估主动脉的功能情况。
但是由于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夹层的分辨率有限,相对于CT和MRI来说,诊断准确性稍差。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在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结合X线摄影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的血流情况。
DSA具有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准确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形态、长度等,但是由于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对肾功能要求较高,一般只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进行。
三、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动脉壁的层间剥离:在CT或MRI图像中,可见主动脉壁内膜下呈现出互相分离的两层或多层影像,形成“夹层”现象,夹层与真腔之间可见真腔明亮的血流信号。
2.夹层的位置与范围:夹层可发生在主动脉的不同部位,根据夹层发生的位置,可分为上行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夹层、降主动脉夹层等。
夹层的范围通常由夹层起始部位延伸至夹层终止部位,夹层的长度可较长。
3.夹层的形态:夹层形态多样,可呈膜状、片状、囊状等不同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目的〕
☆ 确定诊断,证实主动脉夹层的存在。 ☆ 确定主动脉内膜破口位置,内膜片的起止位
置。 ☆ 确定夹层累及范围,即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 真假腔的判定,真假腔形态及显影情况,假
腔内是否有血栓形成。 ☆ 评定主动脉重要分支血管,如冠状动脉、头
臂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 髂动脉等有否受累,起自真腔或假腔,评定终 末器官缺血的证据。 ☆ 评估主动脉瓣的功能。 ☆ 随访检查。
〔病理与分型〕
基本病理表现为动脉内膜撕裂与囊 性中层坏死。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概念,指形成机 制 和病变形态表现均不典型的主动脉夹 层。当内膜有破口或溃疡,导致血液渗 入主动脉中层,但远端未与主动脉腔沟 通,即无回腔性沟通;另一种情况是主 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在主动脉壁内形 成血肿者。
主动脉夹层始动机制
病例1:徐建兵 男 35岁 胸闷、胸痛、气促1小时
徐建兵 男 35岁 胸闷、胸痛、气促1小时
病例1:徐建兵 男 35岁 胸闷、胸痛、气促1小时
病例2:曾凡仙 胸痛 左侧血压测不出 右侧血压正常
病例2:曾凡仙 胸痛 左侧血压测不出 右侧血压正常
病例2:曾凡仙 胸痛 左侧血压测不出 右侧血压正常
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的鉴别
真腔
假腔
腔的大小 多较小,走形呈螺旋状 较大
密度 增强早期较高
稍低
分支血管 有
少见
附壁血栓 少见
多见
血流速度 正常
慢
三、主要分支血管与夹层的关系
显示冠状动脉、头臂动脉、腹腔内脏 器动脉及髂动脉起源于真或假腔、是否 受压推移。如果受夹层累及,可见内膜 片线状充盈缺损影自血管开口处伸入分 支血管腔内。
病例2:曾凡仙 胸痛 左侧血压测不出 右侧血压正常
病例2:曾凡仙 胸痛 左侧血压测不出 右侧血压正常
病例2:曾凡仙 胸痛 左侧血压测不出 右侧血压正常
病例2:曾凡仙 胸痛 左侧血压测不出 右侧血压正常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
基本知识
〔病因学〕
病因至今未明。其致病因素为慢性应激。 高血压(特别是恶性高血压)、结缔组织疾病 有关的中膜囊性坏死、主动脉粥样硬化、妊娠、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症、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遗传性疾病(如马凡氏 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特纳氏综合征 Turner syndrome、 埃-当二氏综合征 Ehlers-danlos syndrome)、炎症(如梅毒性、 巨细胞性主动脉炎)及损伤(如外伤、医源性 损伤)等被认为与主动脉夹层形成有关。
③ 呼吸系统 血肿破入胸腔引起胸腔积 血。
④ 消化系统 多因腹主动脉及大分支受 累或血肿压迫,影响腹部脏器供血,引 起腹痛。
⑤ 泌尿系统 病变累及肾动脉引起腰痛、 肾脏梗死、严重肾性高血压及急性肾功 能衰竭。
〔发病率与预后〕
主动脉夹层为严重心血管急症,临床并非 罕见。美国年发生率至少2000例,工业化国 家年发生率约100-200/10万人,我国目前尚 无确切统计。
主动脉夹层DeBackey分型示意图
Standford分型
A型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相当于DeBackey 分型的Ⅰ型和Ⅱ型。(近端型)
B型 不累及升主动脉,相当于DeBackey分 型的Ⅲ型 。(远端型)
国外资料显示主动脉夹层DeBackey Ⅰ型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70%,国内报道 DeBackey Ⅲ型占60%以上。
主动脉夹层分型
根据病变范围和破口位置进行分型。两 种分型方法:
DeBackey分型(1965)和Standford分 型(1970)。
DeBackey分型
Ⅰ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累及升、 降或/和腹主动脉。
Ⅱ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仅累及升主 动脉。
Ⅲ型 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病变只 累及降主动脉者为Ⅲ甲型,同时累及腹 主动脉者为Ⅲ乙型。
主动脉夹层自然病程难以确切估计,死亡率 随主动脉夹层的类型和时期有所不同,Ⅰ型大 约为15%,Ⅱ型大约为5%, Ⅲ型大约为12%,总 的10年存活率约35%。
死亡多因夹层血肿向外膜破裂引起心脏压塞、 左侧血胸、腹腔大出血休克、心肌梗死、肾功 能衰竭及肠道坏死等。
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
(CT Angiography)
↖
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表现
一、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标准
证实撕裂、移位的主动脉内膜。内膜片 撕裂形成条状充盈缺损影,将管腔分割 成双腔或多腔。
↖
鉴别诊断
1.撕裂的内膜片与伪影鉴别
条行伪影可酷似撕裂的内膜片。撕裂 的内膜片为层薄而略为弯曲的线样结构, 而伪影表现为较粗的直线结构,且常延 伸超出主动脉的边缘。
〔检查技术〕
1、CT平扫:主要了解主动脉概况,壁钙化的分布 及内移情况。内膜钙化从主动脉壁外缘内移 5mm以上具有诊断价值。
2、CT血管成像 ⑴ 主动脉全程扫描 ⑵ 扫描参数:重建厚度1-1.5mm ⑶ 造影剂100-120ml,注射速率3-3.5ml/s,扫 描延时时间22-25s ⑷ 图像后处理技术 MPR、MIP、VE、VR、SSD
四、血栓形成
以假腔内多见,呈无造影剂充盈低密度 影。
2.撕裂的内膜片与邻近正常或异常解剖结 构鉴别
在主动脉根部扫描时,内膜片应与主 动脉窦鉴别。内膜片为一浅弧形结构, 而主动脉窦表现为三个大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的弧形 结构。
二、主动脉管腔扩大,内膜破口及真假双 腔显示
Ⅰ、Ⅱ型破口多在升主动脉根部,内膜 片常呈不规则漂浮,真、假腔难以显示。 Ⅲ型破口多可清楚显示,真、假腔分界 明确。真腔密度多较假腔高,受压变窄, 居内侧,于降主动脉内呈螺旋型向下延 伸,而假腔的增强与排空比真腔稍延迟。 假腔出口可以是单个或多个。
〔临床表现〕
一、疼痛 突发性刀割或撕裂样胸痛,向胸 前及背部放射,随夹层波及范围可延伸 至腹部、下肢、臂及颈部。
二、休克与血压变化 约1/3患者发生休克, 近端夹层常出现血压下降,远端夹层多 为血压升高。
三、其它系统症状
① 心血管系统 脉搏异常;主动脉根部 扩张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 神经系统 晕厥;主动脉夹层侵及脑、 脊髓供血动脉或血肿压迫神经血管或休 克产生各种神经局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