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新版

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新版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界和宇宙奥秘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并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将带领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科学知识点,它们是新版教材中可能会涵盖的内容:一、自然界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了解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如何适应各自的环境。
-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
- 物质的性质:密度、硬度、溶解性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物质的行为。
三、力和运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以及它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 摩擦力:当两个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力,以及它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四、能量转换- 能量的类型: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 能量守恒:能量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五、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地球的自然现象。
- 太阳系:太阳和围绕它的行星,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六、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如何科学地观察自然现象,记录数据。
- 实验:设计实验来测试假设,分析结果。
- 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七、科学与社会-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 科学伦理:认识到科学探究中的道德和责任。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关于自然界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学习。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大全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大全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汇总:生物科学1.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 植物的繁殖:学习植物的种子和孢子如何发育成新植物。
3. 动物的生命周期:探索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它们的出生、成长和繁殖。
4. 遗传和变异:初步了解遗传学的基础,包括基因和性状的遗传。
物理科学1.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以及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2. 简单机械:了解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光和声:探索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能量转换: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以及不同形式的能量如何相互转换。
化学科学1. 物质的三态:了解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性质。
2. 化学反应:初步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
3. 酸和碱:学习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天气和气候:学习天气现象和气候的形成,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地球的资源:探讨地球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和化石燃料。
环境科学1. 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和社区如何参与保护环境。
3. 可持续发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如何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探究1. 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和结论。
2. 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来解释数据。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科学学习框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必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必背科学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种子里面有胚根、胚芽、胚轴等结构。
就像一个小小的生命包,里面装着植物宝宝生长所需的各种“小零件”呢。
比如说绿豆种子,小小的一颗,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2.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这就好比我们人生活需要合适的环境一样。
如果温度太低,种子可能就会被冻得不想“起床”;水分太多,种子可能会被淹死;没有空气,种子也会喘不过气来呢。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的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蚕卵小小的,就像芝麻粒一样。
蚕宝宝从卵里孵出来后就开始不停地吃桑叶,长得可快了,就像吹气球一样。
然后吐丝结茧变成蛹,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蛾。
2. 像鸡这样的动物,是从卵孵化而来的。
鸡蛋里面有蛋黄、蛋白等结构,蛋黄就像是小鸡的食物储备,蛋白则像是保护小鸡的“小卫士”。
母鸡孵化鸡蛋的时候,会用自己的体温温暖鸡蛋,让小鸡在里面慢慢发育。
三、温度与水的变化1. 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
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成冰,这就是固态的水。
冰是硬邦邦的,还亮晶晶的。
而当温度升高时,冰又会融化成水。
2. 温度的变化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温度计里面的红色液柱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上升或者下降。
就像一个小小的温度指针,告诉我们现在是冷还是热。
四、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大陀螺在不停地旋转,朝着太阳的那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就是黑夜啦。
2. 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的转动。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不同的地区接收到的热量不同,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五、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比如说蚯蚓,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
土壤为蚯蚓提供了住所和食物,蚯蚓又能疏松土壤,它们和土壤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宇宙与地球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概念。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 天气与气候: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及其转换。
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概念。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结构、发芽、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繁殖等。
5.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物种的进化过程。
四、人体健康与环境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2. 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的重要性。
3. 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过程,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功能。
5.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探讨。
五、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观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2.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4. 结论提炼: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安全与伦理: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伦理问题。
六、科技与社会1. 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发明到现代科技的演变。
2. 科技与日常生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科技与环境保护: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科技与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总结(全册)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总结(全册)单元一:水是生命之源-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动植物都需要水来生存。
- 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
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转变成不同状态。
- 水的循环:水不断循环,被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形成云、降下雨水,润湿大地并形成河流等。
单元二:物质变化-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包括溶解、融化等,化学变化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某些物质的变化可以逆转,而某些变化是不可逆的。
单元三:灰尘的奥秘- 灰尘的来源:灰尘来自家庭环境、室外环境和人体本身。
- 灰尘的特点:灰尘微小且轻盈,含有各种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 清洁灰尘的方法: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经常打扫、通风和清洗等。
单元四:光-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被反射、折射和散射。
- 光的颜色: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 光的应用: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照明、成像、通信等。
单元五:电能-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体、电器等组成电路。
-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等形式。
- 电路中的元件:开关、电线、电阻、灯泡等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
单元六: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常见的物质变化:燃烧、溶解、腐蚀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 物质变化的应用: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烹饪、药物制剂等。
单元七:生物和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和环境相互依存,生物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和生活性进行分类。
-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单元八: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丰富度和生态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科学五年级下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对于五年级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以下是一些五年级下学期可能涵盖的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属性,如密度、硬度、导电性等。
二、力与运动- 力的概念,包括重力、摩擦力、推力和拉力。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三、能量的转换- 能量的类型: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四、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受到的威胁。
五、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六、动物的分类和适应性-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的适应性: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七、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
八、天气和气候- 天气现象:云、雨、雪、风等。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等。
九、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
十、科学与社会- 科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技术进步、医学发展等。
- 科学伦理:研究和实验中的道德问题。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
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时间
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
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
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