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人居环境
昆山开发区打造理想的投资和人居环境

文 / 红 生 ( n se g 徐 ByXuHo gh n )
Kun han Bui s l I ds deaI n r vionm en E t
维普资讯
企 业 ; 另 外 还 有 日本 工 业 园 、 电子 工 业 园 等专 业 园 微
a t al e nra ie . ef r in f n e ne rs si h o e 2 7i v l eaf ri n cu lyb e e l d Oft o eg —u d de t r ie nt ez n , 0 n o v o eg z h p
市 还 有 1 个 各 具 特 色 的 工 5
业配套小区。
iv sme t fmoeta ¥ 0mi inec .n etr h v o rm 6c u t e n n e t n r nUS 1 lo a h Iv sos a ec mefo 3 o nr sa d o h l i
r g o si e wo l . e i n n t rd h
维普资讯
De l m en ve op tZone n o sI f
开 发 区资 讯
昆 山开 发 区 打造理想的投资和人居环境
昆 山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位于 中 国经 济 发 达 和 活跃 的 区域 一 江三 角洲 腹 地 , 域 长 区
面积为 7 7平 方 公里 。 目前 ,根 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 的 不 同 ,
区 内建 立 了几 个 具 有 不 同 特 点 的 专 业 园 区 。 出 口加 工 区 重 点 吸 引 高 新 技 术 方 面 的 加 的 进 出 口税 收 政 策 ;科 技 创
业 园 重 点 吸 引技 术 孵 化 、软 件 开 发 类 的 项 目 ,设 有 博 士
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我理想的居住环境引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对于我来说,我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安静、绿色、方便的社区或城市。
这种环境能够满足我对健康、舒适和便利的追求。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并讨论我理想居住环境的一些具体特点。
安静与舒适第一,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安静与舒适的。
我喜欢周围环境安静的地方,可以让我享受宁静的生活。
噪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扰乱因素之一。
所以,我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远离交通繁忙的主干道,远离工业区和娱乐场所等产生噪音的地方。
这样我就能够在家中享受到宁静的休息时间。
此外,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我理想的。
房屋的设计应该合理,功能区划明确。
房间应该宽敞明亮,通风良好。
此外,舒适的居住环境也需要考虑温度控制。
合适的室内温度可以让居住者在各个季节都感到舒适。
另外,居住环境还应该有舒适的家具和设备,让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绿色与自然第二,我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绿色与自然的。
绿色环境能够给我带来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我希望居住地有大片的绿色植物覆盖,如公园、花坛和草地等。
这些绿色区域不仅可以提供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还可以提供休闲和活动的场所,如晨跑、散步、野餐等。
自然环境也是我理想的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喜欢居住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
山峦和湖泊给人们带来美丽的风景,可以在漫长的工作日后提供放松和恢复活力的机会。
此外,自然环境还可以为居民提供各种户外活动的场所,如登山、钓鱼、滑雪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身体锻炼,还可以带来快乐和生活的乐趣。
便利与社区第三,我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便利与社区的。
这里所说的便利包括交通便利和生活便利。
交通便利指的是居住地附近有公共交通工具的站点,如地铁、公交车等。
这样可以方便居民出行,减少交通堵塞。
生活便利包括超市、商店、医院、学校等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服务的齐全。
这些设施和服务的齐全可以方便居民购物、就医、教育等各方面的需求。
安徽宏村_理想的生态居住环境

101村来说,居民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给世人呈现出一个典型的具有良好生态意义的环境空间。
宏村后面有雷岗山,左右有东山、石鼓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山体植被茂密,既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还可获得部分薪柴;村南地势开阔,建有大面积的池塘——南湖,既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还能享舟楫、灌溉、养殖之便。
这种三面群山环绕,面朝流水,南面敞开的地势正是人们所认同的风水宝地最为基本的条件。
把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营造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
二、宏村居住环境的生态分析1.平面布局宏村整个村落布局独出机杼,是按照仿生学原理构筑的一座“牛形”古村落。
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和财富的象征,这种财富是精力、情感以及精神意义上的财富。
这种具有生命含意的比喻,表达了人们通过赋予自然环境和聚落以一定的人文意义,从而获得良好的居住心理需求。
全村以村口巍峨苍翠的雷岗山为“牛头”,苍天古树是“牛角”,村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是“牛身”,穿堂扰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是“牛肠”,汇合蓄成形的池塘,这便是月沼,形如“牛胃”,水圳最后注入南湖,称“牛肚”,村边的四座木桥是“牛腿”,虞山溪自北向南绕,绕村而过,恰似一根“牛鞭”。
若在高处俯瞰,整个村落如一头悠闲地斜卧在山前溪边的青牛。
人们巧妙的利用地形,使村落与自然环境成为有机整体。
2.建筑特色皖南古村落宏村建筑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合理的功能布局,注重朴素、典雅、不落俗套的建筑造型及不务华贵,但求雅趣的建筑选材。
而且建筑顺应着自然、装点着自然,与大自然紧密相融,使美妙的建筑与美妙的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和生态居住环境。
建筑布局“风水之说,徽人尤重”。
②风水说作为一门理论体系相当复杂玄奥,但经过长期发展,也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操作模式。
如要求村落枕山、环水、面屏,需符合“龙要真,穴要低,山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的原则。
宏村村落建筑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基址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符合风水理论所要求的藏风聚气、负阴抱阳之说。
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目标1.引言1.1 概述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一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我们需要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是使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宜居、美观、卫生、安全,并且与城市相协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我们需要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达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农村地区拥有良好的居住条件,更是为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回流农村、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能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能激发农业产业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然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农村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
因此,为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考核与监管,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总之,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农村人居环境一定会不断提升,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和目的进行概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引言部分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框架。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
在2.1部分,我们将探讨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包括其对农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
在2.2部分,我们将分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城乡人居环境_课件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③人居环境评价仅限于家庭环
境和邻里质量两个方面 ④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对城市人居硬
环境和人居软环境评价两方面 ⑤健康的人居环境是良好城市人居软环境与硬
环境的有机结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人居环境评价不仅包括“家庭环境”、“邻里质量”,还包括 社区范畴及整个城市环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区位
构成要素
对价格的影响
自然 房地产项目与地形、河流、临河、临海、接近绿地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地
地理 湖泊、海洋、森林等相关 方,房地产价格较高;而有空气污染、水污
区位 自然要素的空间关系 染的地方,房地产价格通常较低
交通条件好、便捷程度高的地段,房地产价
交通 房地产项目与交通线路、 格通常较高;而道路狭窄、通行不畅的地段,
7.下图是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安居工程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 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 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配建有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 居住小区 0.7 万~1.5 万 10~35 公顷
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需的基层公共服务 4~6 公顷
设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住宅区的用地构成
住宅区用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类。
功能用地
功能性质
占居住区用地比例
【答案】 4.A 5.A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6.营造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人类长久以来的基本追求。读“香港浅水湾住 宅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和谐家园 实现理想人居——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建设试点的特色与内涵

到 开 展 “ 中国人 居 环境 金牌 建 设试 点 ”具 有深 广 的社 会 意义 :直 接 为 地方 政 府 开发 商提 供 人 居环 境建 设 的概 念 、 目标和 技 术支 持
充 分 发挥 人 居科 技 专 家优 势和 学 术资 源优 势 . 在试 点 项 目的 前期 策 划 、规 划设 计到 后 期施 工 各个 过 程 中 .与试 点 单位 建 立人 居共 建 关
维普资讯
秩序 等等 。 衡量 一个 居住 环境是 否 宜居 , 要 不仅要 看住 区的硬环 境 建 设 . 要看 住 区的社 会 ,文 化软 件环 境 。 近 年来 世界 人居 研究 成 果 还 从 及关注 热 点来看 .强调 人居 环境 的社 会性 已经 日益 凸现 。 人居 环境 金牌 住 区从 人居 环境 的 角度 对住 区建 设提 出了更高 的
维普资讯
…
建 设 和 谐 家 园 实 现 理 想 人居
— —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 区建设试点的特色与内涵
口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 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 开彦
一
试 点 工作 取 得 阶 段性 成果
这 项工 作开 展 近 3 来 ,得 到 了各 地城 市 政府 和 开发 企 业 的充 年
分 肯 定和 积 极参 与 。 目前 , 过 我 会专 家 审查 并 正式 签订 共 建协 议 通 的试 点 已经 达 到 6 个 ,遍 及 全 国 2 个 省市 自治 区 ( 3 4 含直 辖 市 )4 7
个 城 市 .总 建筑 面 积 超过 2 0 5 0万 平 方 米 ,并 且基 本形 成 了以开 发 企业 牵 头 .当地政 府 主 管部 门为 主 导 ,媒体 积 极参 与的 人居 环境 全 方位 实 践模 式 。尤 其 是一 些规 模 强 大 、实 力雄 厚 的集 团企 业 。例 如 , 金 都 房 产集 团 有 限公 司 .阳光 10集 团公 司等 都将 其 在 全 国各地 开 O
环境意识下的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环境意识下的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摘要: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
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爱抚,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
城市的规划或景观设计等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要解决城市和土地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建立、成长与发展的状况都跟其与土地关系处理得好坏密切相关。
理想的人居环境模式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所谓“天地—人—神”和谐之意。
人们渴望在现代社会中拥享田园之境。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环境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显的今天,城市规划设计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在经济浪潮的带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整个的城市规模和数量在国际上都是最大的。
但是相对于庞大过快的量的扩大,城市化的学科发展相对国际水平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
整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学科理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面对未来城市化趋势和城市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观念、规划的方法论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的战略上进行思考,建设生态安全、健康愉悦而又可持续的现代城市。
关键词:环境意识,和谐之音,桃花源,反规划绪论诗意地栖居是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生存空间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
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爱抚,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一、环境意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
然而,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未能同步发展。
近年来新一届政府在众多国际场合都表明了中国的环保立场,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和制度加强国内的环保执行力度及检查力度。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最新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中国园林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这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
在植被、水体、建筑位置等方面注重对园林的小气候条件的改善,目的是为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山石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风景式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风格特点。
建造园林所用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重在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将自然中存在的山、水、石、花草等元素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美感加以提炼和微缩收纳至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其目的是为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这些对现代园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
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中国园林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
具体说来,中国园林特点主要为以下四点。
:1.1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设计者寓情于景,同时园林中的景色也体现着人文情怀。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的水体、错落的山体、迂回的园路、参差的山石、幽奇之岩洞构成一个被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是将自然界的景物集中荟萃在一处。
1.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1.3 浓郁的诗情画意园林设计中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情趣,而有些园林的设计者就是由画家直接担当的,在对园林的空间布局、植被设置、山石堆叠上,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审美特征。
此外,园林中楹联、匾额中的书法作品也是与这种审美情趣相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人居环境
我认为理想的的人居环境,应该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室内和室外的居住环境中。
在小环境上体现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每一处设施的适用;在大环境上要体现系统和综合的魅力,如果把建筑物、聚居区、城市都孤立看待,单独设计,而不与其他相联系,就会在城市中出现一幢幢高耸而相互间毫无关联的楼房,一个个大而无用的广场,一条条不断拓宽仍然拥堵的道路,外观华美而内部简陋粗糙的建筑,众多缺水少电的居民小区等等。
上述问题,这与理想的人居环境的要求是不符合的。
因此,理想的人居环境标准要素不仅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噪音、光和空气质量等,而且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平面空间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等,制止因住宅而引发的疾病,营造健康,增进人际关系。
下面我就阐述一下我对理想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认识。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
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我认为理想的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
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1.自然环境方面:
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
不要滥用耕地。
小区内要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并要注意防止空气和水域的污染,应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能健康地成长、愉快地生活的人居环境。
其次,要遵循地区气候的特点。
要注意居住区内气候环境设计,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
尽量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多利用自然能源,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宜人的小气候。
第三,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如改善城市、住宅区以至室内的声、光、热和空气的质量应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城市里,建筑群的布局和房屋设计中要争取日照和自然通风,利用天然采光,防止噪音干扰,净化空气及调节好室内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2.人文环境方面:
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
众所周知,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
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
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
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以及光影和装饰的处理等等。
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
一个完善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
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脱离内容的形式不是真正的建筑美,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内容也不能形成完美的建筑。
除了建筑本身的美观外,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要注意美化,例如:种树、植草、开辟人工湖及设置喷泉、假山等。
简而言之,人居环境,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
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
对土地、自然的依附眷恋以及逃避是一对在人居环境史中反复出演的矛盾戏剧。
而这样的矛盾,在二十世纪尤为突出:二十世纪在见证了人类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前所未有的融合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类彻底逃避于人造环境之居住状态。
其典型例子为大量无选择地使用透明玻璃,以及悬索轻型结构以企图逃离土地之重力束缚。
但是我们似乎并不知道我们人类为何这样做,也不知是否体现了我们对土地自然的恩情与怨恨。
基于此问题,才提出了居住建筑的人居环境问题。
人居环境是一门科学,具有丰富的内容。
人居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引起专家的重视,人居环境问题成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人居环境科学也随之创立。
而这门科学的出现与传播,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人居环境,在人居观念上有了更大的飞跃。
我国人居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有这一理论的功劳。
这个阶段,正是我国各项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充分注重协调发展的时期,其间的联系是毋庸多言的。
在实际中运用这一科学的,不仅是知识阶层,也有政府的官员、开发商。
即使普通的民众,虽然不清楚这一科学的具体内容,但对人居环境这一概念则不陌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这一概念时,它的作用也就产生了。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对于促进人们人居观念的丰富和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巨大,这一点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有许多遗憾,而造成遗憾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
绿色生态是良好人居环境必不可少的,许多城市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花木、草坪、池水,但许多地方在绿化时并不考虑人们对它们的利用,广阔的草坪建在那里,栏杆一围禁止入内,偌大广场有花无树。
这样的绿化与生态,与人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关系呢?把良好的环境当做概念和摆设,绝不是人们需求的人居环境。
还有,人居环境建设是对全体人而言,所有人都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对象,在为一些人锦上添花时,还要为另一部分人雪中送炭,改善那些居住条件较差者的人居环境。
目前在城市化大潮中,城市承接了大量的进城务工者,他们的居住条件亟待改善,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应当增加。
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巨大系统,涉及面广,层次多,因此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城市管理者搞好城市规划设计,开发商建设好所开发的区域,大家也要积极参与到建设之中。
虽然所做的内容不同,但都应该考虑一个共同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为人们提供最优良的人居环境,同时,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理想的人居环境。
如此,今后的人居环境建设才能不走弯路。
现在,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在其指引下,人居环境建设必将进入更辉煌的时期。
而我国人居环境建设需具备五大条件。
它们是:住区居民适当住房的保证;健康与安全的保障;人与城市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同时,中国人居环境建设还应遵循五大原则: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因此,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创造和改善居住区、住宅和居室的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利用其有利因素,防止和改善其不利因素。
同时要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满足人们的艺术爱好与邻里的社会活动。
要善于继承地方传统建
筑的宝贵经验,并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建筑先进和科学的设计手法和具体措施,敢于改革和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
只有做到了上述要求,理想的人居环境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