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像技术与系统 复习资料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数字影像与特征提取什么就是数字影像?其频域表达有什么作用?答:①数字影像就是以数字形式保存数字化航空、胶片影像得扫描影像②频域表达对数字影像处理就是很重要得。
因为变换后矩阵中元素得数目与原像中得相同。
但其中很多就是零值或数值很小,这就意味着通过变换、数据可以被压缩,使其能更有效得存储与传递;其次就是影像分解力得分析以及许多影像处理过程。
例如滤波、卷积以及在有些情况下得相关运算,在频域内可以更为有利得进行。
其中所利用得一条重要关系就就是在空间域内得一个卷积,相当于在频率域内其卷积函数得相乘,反之亦然。
在摄影测量中所使用得影像得傅立叶谱可以有很大得变化,例如在任何一张航摄影像上总可以找到有些地方只含有很低得频率信息,而有些地方则主要包含高频信息,偶然得有些地区主要就是有一个狭窄范围得带频率信息。
怎样根据已知得数字影像离散灰度值,精确计算其任意一点上得灰度值?答::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得原始函数g(x,y)得数值时就需要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常用得影像重采样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她们得优缺点答:①常用得影像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插值、双三次卷积法②最邻近像元法最简单、计算速度快、且能不破坏原始影像得灰度信息,但几何精度较差;双线性插值法虽破坏原始影像得灰度信息,但精度较高,较为适宜;双三次卷积法其重采样中误差约为双线性插值得1/3,但较费时;4.已知gi,j=102,gi+1,J=112,gi+1,j+1=126,k-i = /4,l -j= /4, 为采样间隔,用双线性插值计算gk,l答:g(k,l)=W(i,j) g(i,j)+W(i+1,j) g(i+1,j)+W(i,j+1) g(i,j+1)+W(i+1,j+1)//4)*102+(1 4) //4)*118+( /4)* ( /4)*126=102+13/-15、什么就是线特征?有哪些梯度算子可用于线特征得提取?答:①线特征指影像得边缘与线,边缘可定义影响局部区域特征不相同得那些区域间得分界线,而线则可以认为就是具有很小宽度得其中间区域具有相同影响特征得边缘对②常用方法有差分算子、拉普拉斯算子、LOG算子等第六章影像匹配基础理论与算法什么就是金字塔影像?基于金字塔影像进行相关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答:①对于二维影像逐次进行低通滤波,并增大采样间隔,得到一个像元素总数逐渐变小得影像序列,依次在这些影像对中相关,即对影像得分频道相关。
数字图像总复习第1章 绪 论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组成
• • • • • 主机 常用外部设备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过程输入 输出通道 操作台 通信设备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
按功能分类,软件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 分 系统软件一般是由计算机厂家提供的,用来管理计算 机本身的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软件。它主要包括 操作系统、各种编译软件、监控管理软件,这些软件一般 不需要用户自己设计,它们只是作为开发应用软件的工具。 应用软件是面向生产过程的程序,如A/D、D/A转换程 序,数据采样,数字滤波程序、标度变换程序、控制量计 算程序等等。应用软件大都由用户自己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开发。应用软件的优劣,将给控制系统的功能、精度和效 率带来很大的影响,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3.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推广应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1)普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利用具有智能I/O模块的PLC,将顺序控制和过程控制结 合起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广泛使用智能调节器(SLC) 智能调节器不仅可以接受4~20mA电流信号,还具有RS— 232或RS—422/485异步串行通讯接口,可与上位机连成主 从式测控网络。 (3)采用新型的DCS和FCS 发展以以太网、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等先进网络通 讯技术为基础的DCS和FCS控制结构,并采用先进的控制策 略,向低成本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方向发展,实现CIM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 三个步骤: ①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 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②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 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要采取的控制行为。 ③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 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上述过程不断重复,使整个系统按照一定的品质指标进 行工作,并对控制量和设备本身的异常现象及时作出处理。
成像复习题

1.在模拟图像数字化过程中,试说明采样不足和量化不足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答:采样是对图像空间坐标的离散化,它决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如果采样不足,会使图像粒子变粗,产生方框效应;量化是对图像幅度坐标的离散化,它决定图像的幅度分辨率,如果量化不足,会使图像中出现虚假轮廓。
2. 一幅数字图像有M行,N列,量化位数k位,试分析该图像的数据量。
⨯⨯bit。
答:该图像的数据量为M N k1. 根据晶状体聚焦中心和视网膜的距离与观测物体的距离比值,可以大致计算出实际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尺寸。
试计算下图中物体的成像尺寸。
⨯=。
答:一个远在100m处,高15m的柱状物,在视网膜上的尺寸为(1517)/100 2.55mm2. 请写出人眼视觉的形成过程。
答:人眼视觉过程包含光学过程,化学过程和神经处理过程。
客观景物(发光体或者散射体)发出的光束,携带光能量进入左右眼睛并同时作用在视网膜上引起视感觉。
光刺激在视网膜上经神经处理产生的神经冲动(电流脉冲)沿视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视知觉。
4. 试将光从颜色、频率成分和发光方式进行分类。
答:①按颜色可分为彩色光和非彩色光(颜色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
非彩色光包括白色光、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光和黑色光。
彩色光指除去黑白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光。
②按频率可分为单色光和复合光。
单色光是指只含单一波长成分的色光或者所占波谱宽度小于5nm的色光;复合光是指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
③按照频率和颜色综合考虑,可以分为谱色光和非谱色光。
谱色光主要指波长在780~380nm,颜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各种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色光混合所得,但又不能作为谱色出现在光谱上的色光称为非谱色光。
[白光是非谱色光。
单色光一定是谱色光,非谱色光一定是复合光,而复合光可能是谱色光,比如黄色光=红单色光+绿单色光]④按发光方式可分为直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发光体(光源)直接发出的光称为直射光;物体对光源发出的光,能够进行反射所形成的光称为反射光;能够进行透射所形成的光称为透射光。
医学影像设备复习题库与答案

医学影像设备复习题库与答案1、MRI最常选择H1作为成像元素,是因为A、它结构简单B、对H1物理特性研究多C、H1容易共振D、H1磁化率高,在生物组织里多E、以上都错答案:D2、次声波是频率小于A、20HzB、40HzC、60HzD、100HzE、150Hz答案:A3、全身MRI设备中使用的梯度场多在A、0.2~1.0mT/m之间B、0.5~1.5mT/m之间C、l~10mT/m之间D、l0~100mT/m之间E、以上都正确答案:C4、超导冷却剂(-270℃)用A、氮B、氦C、氙D、氩E、氧答案:B5、A型超声是指A、振幅调制型B、亮度调制型C、彩色血流显像D、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答案:A6、X线机的主要功能是把什么能转换成什么能A、电能,机械能B、电能,电磁能C、电磁能,机械能D、电磁能,电能E、机械能,电磁能答案:B7、一个变压器的初级是1000匝,次级是10000匝,如果输入电压是120伏,输出电压将是多少伏?A、8.3B、83.3C、1200D、12000E、120000答案:C8、CR成像系统中不包含A、影像增强器B、IP板C、激光相机D、平板探测器E、自动洗片机答案:B9、射频脉冲接收单元中接收控制门的作用是A、进行混频,产生一个较低的高频信号B、进行混频,产生一个较低的中频信号C、进行混频,产生一个较低的低频信号D、功率放大E、起开关作用答案:E10、下列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哪一个因素是不对的是A、被照体的原子系数ZB、线吸收系数C、观片灯的光强ID、被照体的密度E、被照体的厚度d答案:C11、下列又称电子束CT的是A、第一代CT机B、第二代CT机C、第三代CT机D、第四代CT机E、第五代CT机答案:E12、以下没有布局在控制台面板上的元部件是A、毫安表B、技术选择器C、接触器的灭弧栅D、千伏表E、以上都未布置答案:C13、X线摄影中,应尽可能使用小焦点,但是要受到什么的限制A、焦点一胶片距离B、X线管规格曲线C、X线管阳极冷却曲线D、物体-胶片距离E、最大物体-胶片距离答案:B14、核磁共振的物理现象是哪一年发现的A、1946年B、1952年C、1972年D、1977年E、1978年答案:A15、表示电子从X线管阴极流到阳极数量的术语是A、饱和电流B、空间电荷效应C、毫安数D、千伏数E、电阻答案:C16、非晶硒DR设备对环境温度要求最高不能超过A、20℃B、30℃C、37℃D、40℃E、45℃答案:C17、下列有关焦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线管阳极靶面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实际焦点B、像面上不同方位上观察到焦点尺寸称为有效焦点C、焦点面上的线量分布是均匀的D、一般X线机都设有大小焦点E、X线管的焦点越小,摄的肢体影像就越好答案:C18、在CT成像过程中,属于采样系统的关键部件的是A、电子计算机B、滤过器C、图像显示器D、探测器E、多幅照相机答案:D19、X线管具有很高的真空度,能够A、防止吸收软X线B、提供良好的热隔离C、防止电子在碰撞中损失能量D、能够用来自整流E、硬化X线答案:C20、CR的全称是A、计算机扫描摄影B、计算机X线摄影C、计算机体层摄影D、直接X线摄影E、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答案:B21、哪个成像过程需要采集MR信号A、超声成像B、X线成像C、磁共振成像D、放射性核素成像E、以上都需要答案:C22、CT常用的辐射剂量表达参数是A、吸收剂量B、kvC、mAsD、CTDIE、曝光量答案:D23、如果10伏电压,供给1.25欧姆钨制X线管灯丝,通过灯丝电流的安培数量是A、4.5B、6C、8D、12.5E、125答案:C24、关于CT机工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X线穿透被检部位时,其强度呈负指数关系衰减B、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C、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重建图像D、利用窄束X线穿透被检部位E、A/D转换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答案:B25、有关滤线栅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高栅比滤线栅,被检者接受的辐射线越大B、管电压较低的情况下,不宜选用高栅比滤线栅C、TUBD、SIDE-滤线器的正面朝向X线管E、焦聚式滤线栅不能反置使用F、使用交叉式滤线栅时,可倾斜X线管摄影答案:E26、有关防突波电阻的描述正确的是A、防突波电阻不是电阻B、防突波电阻可以用电容器代替C、防突波电阻可以增加次级过电压D、防突波电阻可以减小次级过电压E、以上都正确答案:D27、超导型磁共振设备产生X路梯度磁场所用的线圈是A、螺线管线圈B、直导线线圈C、平板正交线圈D、马鞍型线圈E、以上都正确答案:D28、CT设备硬件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自动洗片机B、扫描检查床C、扫描机架系统D、计算机及阵列处理机E、X线及数据收集系统答案:A29、下列数字成像基本用语哪项不正确。
《数字摄影技术》全书考试笔记

《数字摄影技术》全书考试笔记数字摄影技术(07219)第一章数字摄影概述第一节数字摄影简史一、数字摄影的诞生1981年索尼推出磁录相机,1990年柯达推出数字相机。
数字、磁录相机是用感光元件CCD来记录影像,磁录相机是将所记录的影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数字相机是将所记录的影像储存在内存或外置存储卡上。
二、数字影像的形成数字芯片的表面由许多微小的点组成,每个点相当于胶片中的卤化银颗粒。
只是芯片上的点是硅,而不是卤化银。
芯片上的每个硅点都是光敏的,接收来自原始场景的微小区域的光线,并将该光线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
然后,将光线转换为电子。
光线越强,电子也就越多。
接下来,数字相机中的另一块计算机芯片对这些电子进行“计数”,并将它们转换为一个数字。
三、数字摄影的发展第二节数字摄影的概念及体系一、数字摄影的概念数字摄影指用数字相机拍摄,利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再用打印设备打印出照片的新型摄影方式,以用数字相机拍摄为其特征。
二、数字摄影的体系第三节数字摄影的特点一、不用胶卷拍摄,无需暗环境二、无化学冲洗,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三、处理影像快捷、多样、精确、无耗四、高质量地、快速地、远距离传输影像五、图文结合方便、快易六、复制的无限性和保存的永久性七、创新的声音记录功能八、多呈现方式九、相片的易得性第二章数字相机第一节数字相机的构成一、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当相机对焦完毕后按下快门,光线落在影像传感器上,感光二极管在接受光子的撞击后释放电子,所产生电子的数目与该感光二级管感应到的光的强弱成正比。
当曝光完成后,每个感光二级管上含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我们看到的数字影像就是通过电子数量的多少来显现的。
控制电路从CCD中读取信号,并将此信号放大,再将其数字化,变成数字信号,被存入缓存内,最后写入数字相机所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中。
这样,就完成了数字照片的整个拍摄过程。
二、数字相机的构成镜头、CCD、ADC、DSP、影像编码压缩器、影像存储器、MCU、LCD、输出接口、电源和闪光灯。
数字成像系统【117410】CMOS image sensor基础

波长
感光过程
• 充电----reset
N P vd
e
• 感光
N P ΔV
• 放电
N P Δ Q = Ne x e x QE Q=VxC ΔV = ΔQ/C
V
读取过程
E->V
Analog Gain
ADC
Total_time = reset_time+exposure_time+readout_time
Crosstalk 对 noise的影响
R‘ =a11×R + a12xG+a13xB
加模型的噪声计算: ADD(N1,N2) =(N1^2+N2^2) ^0.5
N‘ =(a11×R)^2 + (a12xG)^2+(a13xB)^2 负的系数越大SNR越低
/Publications/Papers/2015%20JOS AA%20Color%20Filters.pdf
4.41E-19焦耳
Color filter
E=hc/ λ Total_Power = sum_of (all photons) QE = 1/3 in this case
e
与量子效率QE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 QE是衡量某个颜色通道某个频率/波长的光子转换成电子的效率 • IR cutter----cut near IR QE • Crosstalk • Sensitivity 感光度=QE X Pixel_Size
Full Well
Reset
曝光
读取
时间轴
Sensor动态范围
ee ee ee ee
PCB
1:Full well Capacity 2:Dark Current 3:Fill Factor
PACS期末复习资料

PACS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PACS、PACS涉及的名词、DICOM、DICOM分类概念、医院信息系统及各个⼦系统,临床路径、HL7、图像处理、图像压缩,图像存储、三维成像1.PACS系统概念、分类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指应⽤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获取、显⽰、存储、传送和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分类:全规模PACS、数字化PACS、⼩型PACS全规模PACS(full-service PACS):院内集成PACS(Hi-PACS)即指包括了模块化结构、开放性架构、DICOM标准、整合医院信息系统/放射信息系统(HIS/RIS)等特征的full-service PACS范畴。
数字化PACS(digital PACS)⼩型PACS(mini-PACS):局限于单⼀医学影像部门或影像⼦专业单元范围内2.简述PACS 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PACS系统主要包括有图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以及打印的功能组成:图像的采集⼦系统;影像传输存储管理系统;影像⼯作站;影像拷贝输出系统1.图像的采集⼦系统图像采集设备是PACS系统的前级设备,采集的图像质量决定了PACS系统实际使⽤的价值。
临床采集的图像:静态图像、动态图像2.影像传输存储管理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按⼀定的格式、⼀定的组织原则存贮到物理存储介质上,然后按需求通过⽹络传输到各影像⼯作站或其它⽤户系统。
图像必须采⽤⽆失真压缩,JPEG、H.261及MPEG存储介质:硬磁盘、光盘存储器、流磁带(库)3.影像⼯作站影像⼯作站主要完成的功能有:病案准备、病案选择、图像的处理、⽂件编制、病案介绍。
影像诊断⼯作站、影像后处理⼯作站和影像浏览⼯作站显⽰分辨率:1024×1024的1KB视窗或4096×4096的4KB视窗。
1120数字摄影复习题.doc

1120数字摄影复习题填空题1. 摄影的发明是人类探索怎样 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杰出成果。
2. 4820年前后,尼伯斯采用了 ____________ ,通过曝光引起化学反应,从而将摄影捕捉到暗箱里的一个平面上,这就是最早的摄影技术,他也因此成为 _______ 的奠基人。
3. 英国科学家达尔博特实验成功 ____________,可以将负像转印成正像,为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物理学家马克斯威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___________ 图片。
5. 柯达公司的老板乔治・伊斯曼还发明了可使用胶卷的____________ ,取代当时摄影用的大型机械,使摄影得以迅速普及。
6. 1929年,德国的罗莱公司生产处世界 ____________ ,命名为罗莱弗莱克斯,它甚至影响到了50年后的中国海鸥照相机。
7. 1989年,日本佳能公司生产出用超音波驱动的自动对焦的EOS-1型135 ______ 照相机。
&在阿波罗号登月过程中,美国宇航局接受到的数字图像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清晰度,而这种使用______ 的装置就是数码相机的雏形。
9.索尼公司的一款电视摄像机上首次采用了CCD,将其用作直接__________ 的数字信号传感器。
10・用 __________ 涂于胶片上,通过感光化学反应来成像的技术今天已十分成熟11. 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拍摄所需的只是影像,___________ 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并非唯一和最完美的选择。
12. 图像整体反差较大,而_________ 反差却很小,甚至没有反差,这样的图像,缺乏层次,清晰度自然就不够高13. 无论图像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都必须遵循______ 的规律,并作为构成人类视觉文化的一部分14. ______ 摄影的含义就是部分模拟部分数字的混合体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码摄影方面,摄像在一开始就是用(CCD)或(CMOS进行感光,构成成千上万的像素,经电信号转换的过程,将这些被捕获的电子存放到数码相机的影像存储器中参考答案:1.捕获视觉图像2.感官材料涂层摄影技术3.纸负像工艺4.彩色5.小型照相机6.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7.单镜头反光8・ CCD9.釆集光信号10.金属卤化物乳剂"•银盐法12.细节部位13.艺术创作14.混合数码15・电荷耦合器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简答题1. 专业单反型数码相机和传统单反相机相比较存在的不足在哪里?答:仁数码单反相机一般比较笨重,价格也比较昂贵2、存在反光镜整栋的问题3、无除尘装备的CCD,CMOS有积尘的问题4、使用非全画幅CCD,CMOS的机型有镜头焦距系数问题5、相对于传统单反,由于DSLR电子系统复杂,工作可靠性降低6、相对于小型数码相机,DSLR 一般不能通过LCD屏取景2. 数码摄影为什么能取代传统摄影,它的优势表现在那些地方?答:数码摄影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摄影,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CD图像传感器的特点、功能、工作过程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
空间分辨率高,可获得很高的定位和测量精度。
光电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信噪比高。
高速扫描,基本上不保留残像(电子束摄像管有15~20%的残像)集成度高可用于非接触精密尺寸测量系统。
无像元烧伤、扭曲,不受电磁干扰。
有数字扫描能力。
象元的位置可由数字代码确定,便于与计算机结合接口。
工作原理:电荷注入电荷存储电荷转移电荷检测2、CCD与CMOS的区别CMOS图像传感器虽然比CCD出现还早一年,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成像质量差、像敏单元尺寸小、填充率低(10%~20%),响应速度慢等缺点。
Coms集成度高,具大规模生产,且速度快、成本较低,是作为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
实现夜视的基本思路夜视技术是借助于光电成象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光电技术。
夜视技术包括微光夜视和红外夜视两方面。
微光夜视技术又称像增强技术,是通过带有像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3、微光夜视仪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其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光学系统,包括目镜和物镜;另一部分是像增强器,即光电转换放大部分,包括像增强器及其必须的高压电源微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间景物反射的夜天光通过物镜进入像增强管,在像增强管内经过光电转换,得到增强,然后呈现在管内的荧光屏上,通过目镜就可观察到被增强的夜间景物图像4、主动红外和被动红外夜视的区别主动红外夜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红外夜视仪。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
其装备为热像仪5、LCD(液晶显示器件)液晶的三种状态扭曲向列(TN)型、超扭曲向列(STN)型及薄膜晶体管(TFT)7.LCD 结构、工作原理结构LCD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5μm的液晶材料均匀隔开。
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和反光膜。
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水晶液滴的液晶层。
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
在玻璃板与液晶材料之间是透明的电极,电极分为行和列,在行与列的交叉点上,通过改变电压而改变液晶的旋光状态,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的光阀。
在液晶材料周边是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
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工作原理(1)单色液晶显示器的原理LCD技术是把液晶灌入两个列有细槽的平面之间。
这两个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
也就是说,若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则另一平面上的分子东西向排列,而位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强迫进入一种90°扭转的状态。
由于光线顺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所以光线经过液晶时也被扭转90°。
但当液晶上加一个电压时,分子便会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线能直射出去,而不发生任何扭转。
LCD正是由这样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滤光器构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阻断所有试图穿透的光线。
但是,由于两个滤光器之间充满了扭曲液晶,所以在光线穿出第一个滤光器后,会被液晶分子扭转90°,最后从第二个滤光器中穿出。
另一方面,若为液晶加一个电压,分子又会重新排列并完全平行,使光线不再扭转,所以正好被第二个滤光器挡住。
总之,加电将光线阻断,不加电则使光线射出。
(2)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实现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实现彩色显示的方法是“微彩色膜方式”。
微彩色膜方式将点阵像素分割成三个子像素,并在其对应位置的器件内表面设置R、G、B三个微型滤色膜。
液晶显示器件仅仅作为一个光阀,控制每个子像素光阀,即可控制R、G、B三个滤色膜透过光的通断,控制三个子像素的灰度级,利用三个子像素透过的不同光亮,利用人眼的空间混色特性,制造出来千万种鲜艳的色彩。
6、PDP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简称PDP,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工作的器件。
工作原理: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技术,其工作原理与日光灯很相似。
它采用了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屏幕上每一个等离子管对应一个像素,屏幕以玻璃作为基板,基板间隔一定距离,四周经气密性封接形成一个个放电空间。
放电空间内充入氖、氙灯混合惰性气体作为工作媒质。
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涂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作激励电极。
当向电极上加入电压,放电空间内的混合气体便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现象。
气体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荧光屏,荧光屏发射出可见光,显示出图像。
当使用涂有三原色荧光粉的荧光屏时,紫外线激发荧光屏,荧光屏发出的光则呈红、绿、蓝三原色。
当每一原色单元实现256级灰度后再进行混色,便实现彩色显示。
7、色分法、光分法、时分法色分法:实现3维简易,对视场和景深无严格的限制。
但易引起眼部的疲劳。
光分法:宽视域、大景深,成像质量优异,但头部倾斜是无法过滤掉另一方向的光。
时分法:成像优异,但眼镜由液晶构成成本较高。
色分法:采用互补色色彩将图形或物体显示在平面图片上,观视者通过光学滤色镜对图片进行双眼同时观视,即可展现其图形成物体的立体形态。
实现3维简易,对视场和景深无严格的限制。
但易引起眼部的疲劳。
光分法:将左右眼欲看到影像以奇/偶列形成显示影像,再由显示器表面贴附”微相位差(Micro-Retarder)”转为互相垂直的偏极光,观赏者透过偏光式眼镜达到立体视觉感受。
宽视域、大景深,成像质量优异,但头部倾斜是无法过滤掉另一方向的光。
时分法:通过提高屏幕刷新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左右眼连续交错显示的两组画面,通过快门式3D眼镜的配合,使得这两组画面分别进入左右双眼,最终在大脑中合成3D立体图像成像优异,但眼镜由液晶构成成本较高。
8、DLP-DMD灰度颜色DLP投影机的核心部件是DMD芯片。
灰度颜色为红、绿、蓝三种。
9、全息技术、透射式、反射式全息指一种可以让从物体发射的衍射光能够被重现的三维技术,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抹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观测此物体,其现实的像也会变化。
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一种最基本的全息显示图像。
记录时利用相干光照射物体,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到达记录干板后形成物光波;同时引入另一束参考光波(平面光波或球面光波)照射记录干板。
对记录干板曝光后便可获得干涉图形,即全息显示图像。
再现时,利用与参考光波相同的光波照射记录干板,人眼在透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在板后原物处观看到与原物完全相同的再现虚像。
反射式全息图像将物体置于全息板的右侧,相干点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
将直接照射至全息板平面上的光作为参考光;而将透过全息板(未经处理过的全息板是透明的)的光射向物体,再由物体反射回全息板的光作为物光,两束光干涉后便形成全息显示图像。
由于记录时物光与参考光分别从全息板两侧入射,故全息板上的干涉条纹层大致与全息板平面平行。
再现时,利用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全息板中的各条纹层宛如镜面一样对再现光产生出反射,在反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在原物处观看到再现的图像。
10、虚拟现实概念、与仿真的区别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而虚拟世界是全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对象的全体。
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
总结起来就是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能给人多种感官刺激的人机交互系统。
虚拟现实与仿真的区别见下表:11、VR三大特征(1)沉浸性:又称临场感,让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沉浸被通俗地揭示为“身临其境”。
(2)交互性: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3)构想性:用户沉浸在多维空间中,依靠自己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解答,形成新概念。
12、VR的核心:虚拟现实系统是一种高级的人机交互系统,因此人机交互是虚拟现实的核心。
13、图像拼接技术图像拼接(image mosaic)技术是将一组相互间存在重叠部分的图像序列进行空间匹配对准,经重采样融合后形成一幅包含各图像序列信息的宽视角场景的、完整的、高清晰的新图像的技术。
14、小波图像融合过程的优势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 WT )是一种全局变换,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同时具有良好的定位能力,对高频分量采用逐渐精细的时域和空域步长,可以聚焦到被处理图像的任何细节,从而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15、稳像技术分类(1)机械式稳像:用机电的方法来达到稳像目的。
在大型的武器系统中将整个仪器置于稳定平台上; 在电视摄像头中,是将整个光学系统稳定起来。
(2)光学稳像:用光学的方法实现图像稳定。
在光路中设置一些光学元件来作为对不稳定图像的补偿。
光学稳像与机械式稳像都是采用专门的装置,如各种陀螺仪。
(3)电子稳像:应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和电子技术的方法来直接确定图像序列的帧间偏移,从而进行补偿。
该方法由于不需要额外增加精密机械、光学和电子元器件等设备,具有灵活性强、精度高及高智能化等特点。
16、电子稳像原理电子稳像是利用电子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测出参考图像和被比较图像的运动矢量,并利用其补偿被比较图像,从而消除或减轻视频图像序列帧间的不稳定,获取清晰而稳定的视频图像序列.17、SIFT方法主要思想、特点(1 )主要思想SIFT算法是一种提取局部特征的算法,在尺度空间寻找极值点,提取位置,尺度,旋转不变量。
(2) 算法的主要特点SIFT特征是图像的局部特征,其对旋转、尺度缩放、亮度变化保持不变性,对视角变化、仿射变换、噪声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18、目标检测(动态场景、静态场景)运动目标检测根据摄像头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多自由度运动,两者相对运动则称为动态场景;摄像头在整个监控过程静止时则称为静态场景检测。
19、部分虚拟目标跟踪主要思想、分层跟踪指对图像序列中的目标进行多检测、提取、识别和跟踪,通过获得目标的运动参数,如位置、速度以及运动轨迹,从而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和描述目标的行为20、光电联合变换相关基本原理图像获取→微机运算控制→图像输入→相关处理→探测输出21、模式识别流程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分类器设计→分类决策22、瞄准线稳定精度:不大于0.2mil23、瞄准线飘移因素瞄准线漂移量是光电稳定跟踪系统研制中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瞄准线漂移会导致目标在视场中缓慢移动,并逐渐脱离视场,不但对光电火控校准带来误差,而且对跟踪和锁定目标也有很大影响。